第 1 章 绪论
本章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介绍了国外以及国内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952 年,全世界融资租赁行业的第一家公司美国租赁公司(现在的名称为美国国际租赁公司)在美国诞生,它开创了金融领域的新型融资方式即融资租赁的先河。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这种新型融资方式逐渐从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开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量工业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落后。与此同时,新兴的工业部门不断出现,这些部门的特点是资本和技术密集以及投资规模巨大。这些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大,生产设备升级的脚步加快,导致一方面,企业更新改造设备产生了巨大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还得承担设备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无形损失加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在这种背景下,融资租赁就产生了,而它的核心功能是融资。融资租赁“融资又融物”的特点表明这种复合型交易模式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活动。这种模式既满足了企业更新改造设备的融资需求,又使设备迅速投入生产给企业带来了利润。另外,根据每个企业不同的财务和经营状况,通过对具体的租赁方案进行设计,承租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租赁方式和租金支付方式,以便达到融通资金、缓解压力的目的。特定的租赁合同使企业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满足生产经营需要、避免财务风险同时也避免设备陈旧风险的多种需求。在当今世界上,融资租赁业有 30%的年平均增速,占据了国际资本市场中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信贷之外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就是融资租赁。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已经有 30 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初期,资金不足和先进技术、先进生产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匮乏的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同许多国家一样,我国引入了融资租赁业务。作为我国引进外资的一种重要渠道,融资租赁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企业改善产品的质量以及为我国的产品出口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截止到 2013 年底,我国拥有各类融资租赁机构 1026 家,整个行业的总注册资本金约为 3060 亿元人民币,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 21000 亿元。预计到 2016 年左右,我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将超过 5 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 8300 亿美元,届时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租赁大国。
这给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非常紧迫的挑战。
融资租赁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功能,但是也存在较为复杂的风险,这是因为它的融资规模巨大并且回收周期较长。这一业务模式既涉及到宏观的金融市场,也涉及到微观的企业管理等许多个环节,所以,从合同的签订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风险。融资租赁业务活动中,租赁公司、承租人、设备供应商、银行、物流公司等这些当事人中,有任何一方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其他当事人蒙受损失,作为资金供应方的融资租赁公司更是首当其冲。不仅在内部如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失误、用人不当等会诱发风险,融资租赁的外部如金融市场、承租人等也可能诱发风险。
在过去的 30 多年中,我国对融资租赁理论的理解还处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加之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金融市场迅速变化的宏观环境中,以及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从国家、社会到企业对融资租赁的认识还相当欠缺,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不健全,致使我国的融资租赁业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然后又重新起步的曲折过程。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租赁公司在开展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加强融资租赁项目的风险预测和控制必不可少,这是租赁公司实现安全经营并且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形势下,由于融资租赁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关于行业的风险管理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由于对风险认识的不全面,风险意识较为淡薄,许多融资租赁公司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倒闭,因为承租人违约导致租金长时间被其拖欠。所以,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能否有效地预测风险并控制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就成为了决定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是否能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1.1.2 研究意义
自从 1952 年在美国出现了全球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以来,在欧美国家,融资租赁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是当代企业更新改造生产设备和进行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经发展成了“朝阳产业”,和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一样,成为金融领域的骨干产业之一。虽然我国的融资租赁业有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却一直没有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
这里面固然是有行业发展时间短的因素,但是关键原因,一是风险管理方面的思想观念落后,二是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在市场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和各种越来越方便的融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对于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的研究,是推动融资租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达的经济发展环境,近几十年来,国外金融风险不断加剧,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尤其是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在国际清算银行的领导下,提出了不少关于金融风险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框架。在此背景下,全世界各大商业银行包括我国的各类商业银行现在都在实施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并且顺势而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相适应,对金融风险的研究,国外已经相当成熟,这其中最为广泛的研究是关于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内容。
关于信用风险的研究,约翰·B·考艾特、安东尼·桑德思等人是代表学者,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信用风险的计量模型。主要有两种计量模型:结构法和缩减法。他们认为这两种计量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公司自身的价值是否作为一个变量,结构法也称为公司价值模型,它把公司自身价值当做衡量信用风险的一个变量;而缩减法根据市场信息直接作出判断,他认为在市场信息中隐含着企业的违约可能,将这一可能变成计量模型就可以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其他的一些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市场风险。毫无疑问,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是这一风险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利率风险方面,罗伯特·A·克兰、安东尼·G·科因和杰斯·莱德曼的主要贡献在于研究出一种用来对评价和管理利率风险的分析框架,他们的理论对于金融机构实现科学化决策很有帮助;汇率风险方面,与成熟的外汇市场相适应,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从对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类等风险特征方面转换到风险计量方面。
除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外,对其他的金融风险比如结算风险、操作风险等,国外也进行了广泛研究,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巴塞尔委员会,该委员会对金融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框架概念,其中有许多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非常有指导意义,新巴塞尔协议也接受了这些框架的一部分内容。
比较令人遗憾的是,对金融风险方面,国外虽然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但是对融资租赁业的特有风险却少有研究。在英文的参考文献中,我们也只能从有关教材或手册中得到对融资租赁风险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在苏迪尔·阿曼波所着的《国际租赁完全指南》一书中,有一章是专门介绍国际租赁业务中的主要风险的,并且还深入研究了风险转移和风险规避方面的问题。作为国际租赁研究领域的先驱者,这本着作对于指导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国际租赁业务具有参考价值。克里思-布比耶在其所着《租赁和资产融资》(2009)一书的第三章中提出了风险评估的目标以及必要性,提出要对目标客户的关键指标进行评估,租赁过程中还必须关注其他的风险,他还对融资租赁公司持续监督承租人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另外,也有一些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的相关文献,比如弗兰克·J·法伯兹和皮特尔·K·耐维特两人合着的《设备租赁》一书中,对怎样经营设备租赁公司进行了比较细致的介绍,而且详细介绍了租赁公司应当怎样对承租人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作者认为管理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三个环节来进行,即项目考察阶段对承租人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事先评估,租赁过程中对承租人使用租赁设备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租赁到期时做好对租赁设备的处理工作。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关于他人少有涉及的融资租赁证券化的一些问题。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学者对融资租赁风险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风险的类型上。
比如程东跃在其所着的《融资租赁风险管理》(2006) —书中讨论了融资租赁的四种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应用现代计量模型对信用风险以及利率风险两种比较重要的风险类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他的研究为融资租赁风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思路。
龚程在其所着的《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及对策》(2011) 这篇文章中,依据交易方式,从融资租赁公司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风险的种类和风险防范的对策,虽然在风险分类和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上作者基本上采用了金融风险管理的框架,但是他对这一行业风险的分析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孙静芹、张春梅两位作者在《租赁业务的风险及防范》(2000)一文中,对融资租赁公司日常业务中的主要风险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把融资租赁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经营风险、金融风险、设备闲置和技术落后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如自然灾害、政治风险等类别,在对风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防范风险的措施。作者对融资租赁风险的分类比较具体,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几乎涵盖了租赁公司有可能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风险。
在《融资租赁出租人风险承担及其控制》(2011)一文中,作者胡晓媛从维护融资租赁公司利益这一视角出发,提出要对租赁债权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并探讨了租赁公司进行风险控制的一些方法。作者的研究思路比较符合实际,对租赁公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融资租赁的风险及防范》(2002)这篇文章中,沙泉非常详细地研究了融资租赁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包括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经济环境风险、贸易风险、技术风险、环境污染风险以及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等,这种分类比较细致,与他人有所不同。他还介绍了对风险进行预测的几种方法。与此同时,他还对融资租赁的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在《租赁物件标记——防范租赁风险措施之一》(2002)一文中,他还专门提到了出于预防和控制融资租赁风险的需要,要重视对租赁标的物进行标记的问题。针对在一些租赁业务活动中出租人在出租的时候因为没有采取措施对租赁物进行标记,而承租人就利用这个漏洞将租赁标的物多次用于向银行抵押贷款、非法向第三方转租赁甚至非法变卖等,导致租赁物没有办法追回、给出租人造成损失的问题,提出应该对租赁物的标记使用情况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指出为了预防和控制租赁风险,对租赁标的物在租赁时应该设定像保险箱钥匙一样的信用钥匙,防止发生承租人不支付租金以及违规处置租赁物等导致的信用风险。作者是研究租赁行业的资深学者,对融资租赁行业的风险研究比较深入,其中一些观点具有独创性。
最近几年来,我国也有少数学者尝试着把对租赁风险的评价提升到计量模型,比如张陶新提出建立在模糊分析基础上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遗憾的是他的研究并没有用这种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证实模型的有效性。徐公达等使用 Black-Scholes 模型和净现值法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是通过对飞机租赁的期权价值进行评估来实现飞机融资租赁的有力管理。
徐翔等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来寻找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租赁风险产生的根源,他认为出租人之所以会出现“惜租”现象,正是因为双方处于不同的信息地位,掌握的信息状况不对称,然后探讨了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以降低融资租赁业务活动过程中的风险。他的这一思路很有价值,值得租赁公司在业务实践中认真参考。
其他一些融资租赁企业对风险管理也进行了研究,比如四川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控制融资租赁风险的方法主要有手续费、保证金、项目总费用的担保以及保险、抵押、违约赔偿、回收租赁设备等,这些风险控制措施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将业务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分散到了各个环节,降低了整体的风险。此外,该公司还对市场及经济环境、租金的支付形式、利率的确定和租赁设备的升级改造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这些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因素也是风险产生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提早预防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金海岸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租赁实践中该公司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例如为了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他们借鉴住房按揭贷款的办法,对融资租赁也采用按揭式支付租金的方式;另外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租赁担保方,来降低承租人的违约风险。与此同时还要求承租方的主要负责人还需要承担个人无限责任方式的担保,以确保租金能够及时支付给本公司。另外,在合同中,该公司还设立了租赁物回购条款,通过与供货商约定,如果承租方不能按期支付融资租赁的租金,将由供货商负责对租赁标的物按照确定的价格进行回购,这样一来,通过多环节的控制措施,该公司把风险分散到了租赁过程的每个环节上,使整个租赁活动的风险能够降到很小,避免出现一个环节的风险导致整个项目或者业务的情况发生。
其他国内学者对融资租赁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技术方面展开的。例如在《融资租赁——理论探讨与实务操作》一文中,裘企阳先生提出设立内控指标体系以对租赁债权风险进行监控,他设计了 10 种用来监控的报表,包括对融资租赁合同进行个体监测的报表、对租赁债权进行全面监测报表和对资产安全情况进行监测的报表。作为融资租赁研究的先行者,作者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重庆银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风险预警方面进行了自己的研究,这种预警主要是针对风险暴露的早期状况预警,并创立了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对承租人的经营管理状况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在实务界比较有借鉴意义。
另外,也有多篇论文介绍了国际上考核和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通用的“CAMELS”评级体系,通过对这一体系的介绍和实证分析来评价单个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以及我国融资租赁业的整体风险。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由于从正式渠道能够获取的行业数据以及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数据有限,因此本文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
1.3.2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融资租赁的风险进行预测以及控制,以实现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文章介绍了风险定义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介绍了融资租赁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利用这一理论,站在出租人即融资租赁公司的角度,对其所涉及的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风险的衡量方式进行了分析。其次,文章运用传统的CAMELS风险评级方法,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实施风险管理提出了理论依据,并对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CAMELS体系下的各项风险指标进行了分析。
最后,在该分析的基础上,从风险分散策略、风险对冲策略、风险转移策略、风险规避策略、风险补偿策略方面,提出了融资租赁公司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措施,以保障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3.3 主要的创新点
本文在利用常用的CAMELS风险评级方法设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了改进的管理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了案例中租赁公司的经营状况,传统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价相结合是本文对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进行预测与分析的一个新的视角,也丰富了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