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普惠金融的一个方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营企业及个人的需求,其形成的定价机制、信用数据和运作模式都是对现有金融体制的有效补充。本文认为,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属于广义上的金融机构以及狭义上的准金融机构,应当纳入金融机构监管体系。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崛起对于投资者和融资者双方而言都是一个"福音:”首先,P2P网络借贷平台给为数众多的小额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其次,P2P网络借贷平台融资门榲和融资成本都较低其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微企业等难以利用传统融资渠道获取资金的经济体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P2P网络借贷是来自美国的舶来品,但是其在我国发展模式却与美国不尽相同,尤其是复合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给监管带来难题。更重要的是,美国釆用的多部门多头监管、州与联邦共同管理的监管架构以及根据各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及性质不同而釆取相应执法措施的做法,与我国根据金融机构本身的性质进行监管的一贯做法是存在分歧的,因此一味套用美国的监管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基于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现状,本文从金融系统性风险角度、货币创造效应角度以及公共利益保护角度论述了监管的必要性,并基于我国的监管现状,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监管模式及法律制度提出建议,其中包括确立"分业监管,统一协调”旳监管模式;确定联席会议等监管机关的职能;从市场准入监管、运营监管以及市场退出制度建设等方面完善P2P网络借贷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的行业自律等。然而,本文对我国监管法律机制的探讨并不够深入,仅仅从框架上进行了一定的论述,这是本文的不足。相信更多相关的学术研宄将有助于构建我国旳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体系,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普惠金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媛,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机制的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9-12页。
[2]吴弘主编,金融法评论(第三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171-182页。
[3]王卫国主编,金融法学家(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68-81页。
[4]吴弘主编,金融法评论(第二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256-259页。
[5]陈秋明,中国政策性担保公司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33-35页。
[6]辛乔利,影子银行,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7-8页。
[7]陈公松,小额货款公司法律制度研究:上海的实践与探索,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223-225 页。
[8]刘俊,金震华,2008年次货裔条应对与中国金融法制变革,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39-242 页。
[9]盛学军,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120-125页.
[10]孙启,信用担保和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89-91页。
[11]徐盂洲,金融监管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9-13页。
[12]张严方,消费者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210-211页。
[13]彭定带,美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66-68页。
[14]秦国楼,现代金融中介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2-16页。
[15]杜煊君,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78-182 页。
[16]叶秋华,西方经济法律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34-36页。
[17]郭露,金融法律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110-114页。
[18]张路译,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335-337页。
[19]张路译,美国1933年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49-52页。
[20]黄叶苊,齐晓变,网络借货中的风險控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4期,101-105页。
[21]钮明,“草根金融”P2P信货模式探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2期,58-61页。
[22]毕曙明,P2P:民间借货的里巴巴模式,经理人,2012年第7期,72-73页。
[23]王继阵,李成,网络借货模式下洗钱风险分析及应对,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9期,9-11 页。
[24]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货平台的监管,南方金融,2011年第4期,32-35页。
[25]苏莉娟,严亮,淺谈我国民间网络借赞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经济,2011年第12期,112-113 页。
[26]潘彭传金,P2P网络货款风险,2012年。
[27]孙涵,P2P小额信货.网站的第三方支付网站运营存在的的风险及防范对策,2010年。
[28]冯静生,国内P2P网络借货的风险监控,2009年。
[29]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小微企业的货款需求,2012年。
[30]谢平,P2P金融创新的融资模式,2012年。
[31]李博,董亮,P2P融资模式的探究,2013年。
[32]学者冯静生,P2P网络借货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2009年。
[33]王石河,P2P网络借货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012年。
[34]曾刚,P2P网络借货下的融资交易,2012年。
[35]张玉掩,P2P小额网络信货模式研究,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12期,162-165页。
[36]朱試昌,雷变,P2P民间借货平台新发展及其监管引导分析,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9期,52-54页。
[37]陈初,对中国P2P网络融资的思考,人民论坛,2010年第26期,128-129页。
[38]孙之涵,P2P网络小额信贷探析,征信,2010年第3期,90-92页。
[39]尤瑞章,张晚霞,P2P在线借货的中外比较分析一兼论对我国的启示,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第3期,97-105页。
[40]王艳,陈小辉,那增艺,网络借货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当代经济,2009年第2期,46-47页。
[41]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P2P网货行业发展与评价报告2014年10月
[42]田俊领,我国P2P网络借货发展现状及其监管思考,中国人民银行开封市中信支行,工作论坛,2014年第12期
[43]余松,美国网络借赞平台监管体系演变和启示一兼论我国P2P网络借货平台监管体系的构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4]Linetal、Herrero?Lopez、Klafft,货款人缺乏经验导致网货风險,2009年。
[45]Siege丨、Duarte?(2010,)信用在金融中的重要作用,2006年。
[46]Rainer Stefanie,网络借货中保护借款人隐私,2010年。
[47]Steelmann,无抵押的借货方式存在风险,2006年。
[48]Person-To-Person Lending: 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THE INDUSTRY GROWS,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 I ity Office,July 07,2011,2011 WL 2660519 (F. D. C. H.)
[49]?Andrew Ver stein; THE MISREGULATI ON OF PERSON-TO-PERSON LENDING, U. C. DavisLaw Review, December, 2011
[50]?Lisa T.Alexander: CYBERFINANCING FOR ECONOMIC JUSTICE William & Mary Business Law Review, April, 2013
致谢
研究生求学生涯转瞬即逝,在这几年里的美好片段在脑海中不断浮现,要说再见的时候,心中装满了不舍。在这期间,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还结识了良师益友,他们对我的教诲和指导,是我这三年来收获的最大财富,这些宝贵的财富将使我受益终身。在此,我要向我的老师、同学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尤其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范学俊教授在学业上对我悉心指导。由于本人在之前本科学习的非金融专业的,因此在现专业知识方面十分欠缺,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多次遇到过瓶颈,特别感谢导师能够耐心对我进行指导,以及对我的宽容,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最后,还要感谢金融系的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无私帮助,他们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多宝贵建议,在学习上不断地帮助和鼓励我,在此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