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研究的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融资与项目融资.
从狭义上来说,融资行为是一个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企业在自身实际经营情况符合的前提下,经过科学的评估和决策,以一定的方法和渠道来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来更好地经营和发展企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供应,因此为了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就要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合理融资,科学理财。
从广义上来说,融资就是资金的融通过程,也可称之为金融。融资就是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以一定方式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行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因此,全面了解相应的金融知识,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油田开发项目最早开始了项目融资行为,后来根据项目发展需要,项目融资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例如石油、铜铝、煤炭等资源的开发等,都引入了融资。例如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就是通过融资不断发展为如今世界最大、年产量最高的铜矿企业。项目融资是国际大型矿业发展过程中争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在融资过程之中,需要项目自身良好的经营状况以及一定的现金流量作为融资保证。项目融资不需要政府部门的还款承诺,也不需要投资者的信用和有形资产作担保,项目公司是贷款的发放对象。
2.1.2 融资的类型
融资主要包括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两个范畴。而在本文中,所谓的融资指的是外部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两种方式。直接融资不通过金融中介,而是市场主体直接进行的金融活动。
简而言之,直接融资由市场所主导的金融体系所完成,在融资中,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量,在金融中介的帮助下,交易数量与交易价格被确定,资金得到直接转移。而间接融资,金融中介是银行,实现资源的转移,贷款与银行存款是主要的金融工具。
⑴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对称关系,间接融资又可称为间接金融。间接融资是指某单位拥有闲置资金时,以存款的形式将这些闲置资金提供给金融中介机构,其过程可通过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等方式来实现,金融机构会将其以贷款、贴现等方式将资金提供给需要借贷的企业单位使用,此过程即为资金融通的过程。
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具有明显的灵活性,银行等中介机构可将分散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而且中介机构拥有专门的人才和信息,能够保障资金的相对安全。这对投融资双方都有利。
⑵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主要是直接债务性融资与权益性融资。除了直接债权融资与权益性融资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直接融资出现了其他的种类,主要有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资本融资等新的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较,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缺点。优点主要有:
第一,所筹的资金的期限较为全面,既有长期性融资,又有短期性融资;而间接融资的种类较为单一,多集中在长期性的融资上,有关的短期性融资的种类较少,发放的数量也较少,难以为广大企业所普遍使用。而直接融资能够促进短期融资的发展,以频繁证券交易的方式,企业能够提高短期融资的金额,缩短融资周期,有利于企业科学而灵活地利用资金。短期性融资一般出现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情况下,使得短期性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并参与证券交易,进一步促进了长期融资的发展。
第二,供求双方可以直接建立联系。间接融资的供求双方通过银行等媒介联系起来,但在具体的融资中,供方一般不会也没有必要了解需求方的经营情况,仅仅与银行产生联系。而直接融资可以通过证券与股票,将供方与需求方紧密地联系起来,供方可以通过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风险等,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现资金的灵活融通,实现了双赢。
第三,由于供求双方直接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或者所有者权益产生关联。资金提供者为了保证自己资金的安全与升值,会加强对资金使用者监督,需要资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经营活动情况,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缺点主要有:
在企业的经营中,会受到资金提供者的监督;同时,双方在资金的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限制较多,不利于企业的自主经营,一些业务会受到限制;对于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缺少中间中介的担保,会直接面对资金投入企业的风险,风险较大。
2.1.3 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的好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过度地依赖间接融资,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第一,间接融资使得风险较为集中。在市场经济中,债务人的违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由市场经济所导致。而直接融资的风险主要集中于投资者本身,产生的风险一般只影响投资人,对于整个市场经济没有太大影响。
第二,直接融资的效率较多。由于间接融资有利于大企业的融资需求,广大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资金支持,使得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第三,直接融资的成本较低,使得企业支出的财务成本较小,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市场经济中,十分有必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2.2 融资活动的理论解释
2.2.1 融资金融结构理论(MM 定理)
在 1958 年,莫迪格连尼教授和米勒教授联名发表论文《资本成本、企业融资与投资理论》,经过实践的验证,成为现代资本结构学说的基础,被称为莫迪格连尼-米勒定理。
这个理论之所以被成为 MM 理论,是因为提出该理论的两位金融学家的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 M。随后,在 1963 年,这两位金融学家又联名发表了《企业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项修正》一文,修正和完善了上面的理论。在理论改进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数量模型,假设了没有信息不对称、破产成本、税收等因素;同时,市场处于完美的状态下,融资方式对一个公司的价值不会产生影响。
2.2.2 融资与信息理论
在 MM 理论的基础上,一些经济学家对融资理论进行了完善与补充。在 1984年,梅耶斯和麦吉勒夫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 MM 理论,并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他们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有价证券来融资将竭力被企业所避免,企业如果决定通过股票等有价证券来融资,只有在确定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来进行。如果考虑安全因素,企业会考虑采用其他的外部融资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2.2.3 融资与股权控制
在 1992 年,阿洪和博尔顿提出了企业融资控制权理论,主要分析了股票和债券融资能够成为最重要融资工具的原因。在 1999 年阿尔钦、德姆塞茨、布莱尔等人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控制权、工资资本结构的关系,指出,公司的资本结构,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体系与公司治理的外部因素等,才能够做出融资的决策。
通过对国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国外由于金融市场确立的较早,较为完善,有关对直接融资的研究也较为全面。有关直接融资的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体系,有力地指导了实践的研究;而在实践研究方面,覆盖了直接融资的方方面面。而国内的研究,是建立在西方的研究之上,并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论着。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对于国外的研究不能生搬硬套;而对于国外的实践研究,需要国内的学者仔细鉴别,才能使用。而对于国内的研究,在理论方面有必要根据国情出发,加以完善和改进;对于实践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直接融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直接融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体现在风险分担、信息处理、融资功能、公司治理等几个方面。
2.3.1 风险分担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风险交易的发展。资金交易的风险可在金融市场的影响下得到降低,使得社会总体福利得到进一步提升。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通过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金融工具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3.2 信息处理
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机制,许多上市公司都被强制要求公布公司信息,将公司的经济信息公开,成为公共信息。而且许多中介机构收集大量的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分析市场情况。这些信息可在股票价格中得到一定的反应,进而成为有效价格,有利于公司和投资者以此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市场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配置。市场价格可对金融市场中的资源配置起到直接的影响,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商品的所有信息都能通过市场价格充分反映出来,资源供求关系得到合理的调节与控制。
2.3.3 融资功能
在中国,由于银行担忧其资金安全,为控制风险,对于贷款的发放一般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所以通常情况下,在借贷业务中,经济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公司更能够得到银行的亲赖,而且大多为中短期贷款。此形势下,一些信息产业和规模有限的中小型企业难以引起银行的兴趣,对新兴产业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而在直接融资市场上,市场可以分散投资者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可以对新兴产业与中小企业进行长期的投资,满足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因此,直接融资不但能够满足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
2.3.4 公司治理
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是一个公司在进行结构治理的两种主要形式。从外部治理来看,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情况下,金融体系是通过市场作用下指导的,发达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促进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同时为其转移提供新的场所,在市场管制的约束下,在公司接管的过程中会出现恶意接管的情况。而公司的内部治理,在发达的金融体系中,董事会中的各位董事与外部的董事会形成一种平衡,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公司的外部治理过程中,运营健康的企业可得到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青睐,将资源集中于此,经营较差的企业会得到来自投资者的一定方式的惩罚,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来自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会使得一些企业注重于短期利益,而不顾企业的长期发展。
以公司激励角度来说,债务融资不利于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现实中不存在强势有效市场,在非对称信息的作用下,投资者在评判企业市场价值时,以融资结构为主要判断标准和依据。在投资者看来,发行大量股票的企业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进行大量债权融资的企业具有发展潜力,因此激励机制问题仍然存在。
2.4 融资的市场结构体系
一个发达而完善的资本市场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4.1 较为成熟的创业板市场
成熟的创业板市场包括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相关的法律与规章制度是一个资本市场能够进行正常运行的保证,是进入这个市场各个主体的行为准则。因此,制定相应的法律与规章制度,是建立健康而完善的资本市场的基础。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着成熟而完善的法律与规章为创业板市场保驾护航。例如在美国,制定了《小企业法》等为创业板市场保驾护航;同时,美国还有严格的退市标准,对于保荐人资格的审查也比较严格。在信息披露与预告制度等方面,也都有相应的规章约束。
2.4.2 完善的场外市场(OTC 市场)
柜台市场虽然在资金市场中处以较低的层次,但它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在一个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以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必要的补充,以服务于广大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而在中国,由于金融市场发展得较为缓慢,虽然柜台市场已经建立,但规模较小,难以满足需要进行融资的广大中小企业。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场外市场较为发达,有着完善的制度建设,也有着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在西方发达国家,如果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且不符合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的,可以申请进行场外市场交易。
2.4.3 有区域性三板市场的补充
区域性的三板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中国幅员辽阔,企业众多,发展区域性三板市场能够有效加强对企业运营过程的监督,使得投资风险和金融资本得到进一步降低,所以说发展区域性的三板市场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发展区域性的三板市场,既能够满足当地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又能够为当地的民间资本找到投资的出路,有效疏导民间资本,避免地下钱庄及高利贷对经济秩序的骚扰,进而维持金融市场的健康与稳定。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国土面积较为辽阔的美国为例,各个州都建立了当地的三板市场,保证了本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本地的资金找到了投资之路,促进了本地金融市场健康与稳定发展,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