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服务
学校要主动地做好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査和服务工作,这是提高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和拓宽本校学生的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学校与毕业生的信息交流,实质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一种交流,通过交流幵展对毕业生跟踪调査的合作,建立长期的供求关系,提高用人单位的人才质量和拓宽本校学生的就业渠道,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体现学校的负责态度和良好声誉,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搭桥铺路。②高校在毕业生离校前后,对学生作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统计就业率,对未就业学生再次推荐就业等,一方面,可以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学校的声誉,另一方面,掌握毕业生的去向,与毕业生保持联系,是挖掘毕业生就业信息,拓宽毕业生渠道的重要保证。
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每年的9-12月,是为毕业生举办招聘会的高峰时期,而每年的3-8月,则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服务抽查的时期,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等方面的客观评价。跟踪调查的方式有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调查、电话回访用人单位或学生本人、邮件调查回复、QQ咨询,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电话抽查,了解毕业生当前就业的实际情况,在工作、生活、学习上对毕业生给予关心指导,同时,也鼓励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2.3职业指导的内容
2.3.1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在了解自己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就业指导课、就业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详细了解本校的学院设置和不同领域的专业,二是让学生学习职业前景手册,使其对职业世界有初步的认识,在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方面,就业指导中心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或是想转专业的学生提供服务,如帮助学生选择和评价所选专业和职业目标,尽量使学生选择与其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相近的专业和职业领域,拓展专业选择范围和职业发展途径,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所期望的职业技能,在了解自身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方面,就业指导中心主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来实现。
2.3.2开展升学指导
出国留学、专升本、考研等都是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升学途径。这里的升学指导主要是指专升本、出国留学、考研的指导,中心的指导人员会帮助学生分析升学教育是否适合其自身的发展,并根据已有的专业基础和经验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升学专业,向学生介绍申请的条件和程序,所需费用,要经过哪些考试或考核,对有意向的学生指导其写申请书,介绍自己的背景,说明升学目标等。职业指导中的升学指导工作,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然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接下来指导填报志愿,最后指导学生做好考试前的准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主观应断,盲目为来访者确定学校和专业,要客观分析来访者条件和院校情况,切勿根据指导老师的个人好恶做出判断,注意说话语气,升学指导是协助来访者做出决策,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最后的决定一定由学生本人做出,不可包办。升学指导也有一定的原则,比如自愿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意愿的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等。
2.3.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社会对“人才”的认识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从注重文凭向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转变。人们幵始认识到学历高代替不了操作能力强;那些尽管学历不高,但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人才,正是实际工作中适用和急需的人才。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职工的技能就会有新的提高,员工在生产中的操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安全和服务意识也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也将提高,从而使生产成本得到了节约,最终形成“培训一技能提高一企业发展一再培训”良性循环的过程。高职院校学生还可通过必要的培训、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毕业后的就业面更广,可以从本专业“学历”这一平台上架起通向理想职业的就业桥梁,拓展与自己专业相似或相近的“职业”,为自己找到一个就业的支点,从而“撬”起自己的事业,实现双证就业。各大高职院校目前基本上都有一个专门负责学生培训考证的部门,除专业证书外,学生可以考取更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以便日后就业所需,同时,学校还组织GYB、SYB等创业培训,让有意向创业的同学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提前作好创业准备。职业技能培训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求职训练,帮助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求职简历,传授面试技巧和与面试官进行交谈的要点和艺术,策划求职策略;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形象设计,在谈吐、仪表、服饰等方面提供服务,通过模拟面试培训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全方位地展现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2.3.4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每年的1-4月和9-10月,各高校都会在校园里举办多场校园招聘会,有些是全校型的,有些是各个学院自己举办的,有综合型校园人才交流会也有特定专业的专场招聘会,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重要途径,学校的职业指导中心负责接待来自政府和企业的招聘代表,通过各种媒介向学生公布前来招聘的单位情况和需求信息,并向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优秀毕业生。掌握社会需求信息是毕业生进行自主择业的关键环节,没有信息标志着没有选择的机会、信息的多少、标志着选择机会的多少,因此,尽可能多地为毕业生提供社会需求信息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工作之一。
2.3.5进行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美国,职业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凭自己的能力获得的工作,都得到全社会的尊重,高校学生的择业观有以下特点:劳动就是就业,无等级差别,公平竞争,这主要和美国的社会文化有关。在我国,由于国情不一样,我们需要向学生进行职业观和职业道德的指导,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择业观,每种职业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择业观是有多样性和幵放性的。每一项职业都是神圣的,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和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品德结构和道德风貌。
2.3.6关怀和引导择业心理
处在择业时期的大学生们,心理压力大,思想往往不稳定,内心充满着矛盾,从众、攀比、自负、自卑等心理表现越来越明显,为了消除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做好经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学校职业指导应及时提供各项咨询服务,便于大学生们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各种挑战与竞争。特别是对纯农户、低保家庭子女、残疾人、孤儿的就业给予帮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时产生的矛盾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这种心理障碍长期困扰着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择业和今后的工作,甚至造成心理和生理障碍。职业指导工作中的择业心理咨询,就是要通过心理调适帮助大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就业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去寻找职业。
2.4职业指导的效果
职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努力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使学生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职业指导,从而自觉和乐于接受职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职业指导。②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测评系统或是测评方式能对职业指导工作进行效果分析。这里所说的职业指导效果只能从平时的职业指导工作出发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描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现状的描述。
2.4.1职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且参与度低
学校应积极搭建校内外职业指导服务平台,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到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服务工作。但由于对职业指导工作认识存在偏差,教育部门要求就业工作要实“一把手”工程,有些学校的领导也只是口头上说说如何重视,拔给了多少经费,实际情况则只看最后就业部门上报的毕业生就业率数据,举办了招聘会,开了就业指导课,最后学生只要离校了或工作了就不管了,至于过程并没有抓,从而质量和效果不得而之。不仅是领导没有从内心上重视,大部分专业教师认为职业指导工作是学校的事情,少数行政教辅老师认为就业指导是就业安置部门的事,其他科目任课教师则认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工作应由专业的任课教师负责,最后导致全院上下只有就业部门的教师来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服务了,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理念,忽略了在教学环节中向学生渗透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也忽略了家长和社会在学生职业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
2.4.2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不规范
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制定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不久又编写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之后,全国各省市随之相应的都出台了文件,规定各高校要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很多高校先后都将职业指导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但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应付检查是一套符合文件要求的材料,实际情况则又是一套,如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缺乏,有的没有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教学大纲,有的没有进行教学检查,有的总体课时量少,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仅涉及就业形势和理论、求职择业技巧、权益保护等内容,还应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技巧、创业指导等方面知识,帮助学生规划好大学生活,甚至整个人生发展。因此,职业指导内容应覆盖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各个方面,同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等来安排教学内容。还有部分院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大部分占用晚自习时间,有的全部都是利用晚自习时间上,打着教室少、课程多、教师上课时间有冲突等多方原因白天根本不开此课,白天的时间都安排给专业课和公共课,晚上授课时间短,学生精力不集中,再加上课程结束后,没有再进一步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开展。
2.4.3过度追求高就业率
从1999年起,国家逐步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与此同时,就业率开始成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并予以了公开化。一所学校的就业率及质量如果出了问题,学校都将无法取信于社会,优秀的高中生也就不愿报考志愿,录取了分数极低的考生,生源质量则不高,必将影响到毕业生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这必将威胁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于是社会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就业率”的高低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学校考虑自己的利益占多数,部分高校从领导到员工都认为只要学生离校时有工作,就业了就好,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了就业任务就万事大吉,不需要管学生工作是否专业对口,在单位是否适应,工作一段时间后是否跳槽,工资待遇是否满意等,拿走了毕业证就不关学校的事了,抱着这种态度,职业指导工作不可能做好,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毕业那一学期或一年的事,职业指导影响着学生的初次就业,也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跳槽、升职、转岗,更影响着学生一辈子的职业生涯情况。
2.4.4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机会不多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理论课程较多、实践实习活动较少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文科类的院校,因实操性没有工科类专业强,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没有到企业的岗位上锻炼过,有的也只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出去顶岗实习几个月,以便获取与企业接触的机会,这种顶岗实习还被许多高校定性为就业,学生在实习单位签字盖章用以证明已就业。目前,落实学生“顶岗实习”一直被看作是院校单方面的责任,企业大多只是在照顾人情的前提下,向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顶岗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徒有虚名,这样的顶岗实习达不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影响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应有的实习实践机会,理论不能用于实践,缺乏工作经验。真正求职时才开始“临阵磨枪”.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展低年级就开始接触劳动力市场,及早接触就业市场也是一种策略。
2.4.5职业指导相关活动开展不够
目前髙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是比较单一,没有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很少举办一些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能够提高就业效果的活动,比如关于职业规划、面试技巧、模拟面试、求职简历比赛、创业比赛等为题的活动项目,有的一年举办一次,有的几年才举办一次,有的为了应付省或市里上级主管部门主办的活动,为了提供一个参加的名额,学院内部根本没有进行初赛,直接由老师介绍一个上报而充数。学院不提倡举办,老师不重视,学生没积极性参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既能丰富了生活,又能提高能力的职业活动无人问津,没有兴趣。创业就业相关活动不能顺利幵展起来,职业指导的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