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国大学校友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提出,大学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大楼、大师和大学精神。大楼和大师是大学的显性存在,而大学精神则是具有文化魅力的高等院校的价值的隐性表现,是高校软实力之所在,承载大学精神的大学校友是一所高校鲜活的流动品牌的展现。因而培育优质高效的大学校友文化就愈发不可忽略。
然而一些高校在校友文化的培育与发展过程中,在师资队伍的构建、系统运行的机制、组织的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对大学校友文化开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主体活动的对象-校友(其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多变性等特点)及母校对校友文化的认识都存在偏差,这在主观层面上也加大了开展大学校友文化培育工作的复杂程度,影响了大学校友文化的持续发展。二是在运行机制上,没有合理的师资队员的构建,并且由于校友会成员没有固定的编制或者专业素养,这使得从事大学校友文化的工作人员流动空间大,变化快。并且没有对大学校友文化培育工作资金的固定补给,使得大学校友文化的开展工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三是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各高校及社会政府部门对大学校友文化培育与开展的工作的目标还不十分明确,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措施保证,这些都影响着大学校友文化的顺利开展。
一、对我国大学校友文化存在意义的认识误区
(一)大学校友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不凸显
高校师生对大学校友文化的认识对指导其发展有巨大指导作用,因为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校友文化的发展却停滞不前,或者是被边缘化,部分高校只是侧重对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
山东大学的计旭东在《大学建筑文化特色的建设与思考》中就明确提出高校的教学主楼、校门、图书馆、科技馆、文化景点等往往是整个大学文化品位的象征。
黄经南与周恒等人在《武汉大学校园空间特色研究》中就尤其突出了武汉大学的建筑等物质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并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学、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深华”.
这些都体现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发展,而大学校友文化不论在高校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都很难排上工作的议事日程。这样也使得高校的精神层次的文化培育处于边缘状态。常常出现高校宏伟的建筑是学校名气的代表和部分“人才”对母校感恩情感的淡漠的现象。其实,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代又一代高校人建设、积累和传承而形成的,并且它建设的主体也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一所学校的精神、历史以及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历代大学师生及工作人员,共同、长久的努力而孕育的。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不仅包括现在在这个校园内工作、学习、生活的人,还包括曾经在这个校园里工作、学习、生活的校友。所以关于在校园文化发展过程中被边缘化的校友文化,我们应该改变认识,推动大学校友文化的培育与发展。
美国学者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由于一所完整的大学,它是由高校所特有的文化因素、历史渊源、地理位置、学历结构、学生组成等一系列因素长期孕育形成的,而大学校友文化就是在这些校园“精神植被”的土壤中孕育并发展着的。因而,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一直是各个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然而,大学校友才是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活”的灵魂,只有如此,校园文化才会真正的繁荣与发展。因为大学校友文化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特殊表现形式。有生命力和一定水平的校友文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识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以及健康的评价和评判观念的必要手段,把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校友文化活动中,使得教育处处体现校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精神。
(二)大学校友文化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募集办学资金
慈善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文化,在西方国家,人们一致认同这是人类最美、最真、最高尚的伦理道德。而捐赠是慈善文化的物质表现,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而关于教育资金的补给方式,一直是世界人们探讨的恒久的话题。古希腊柏拉图(Plato)于公元前 387 年,在雅典创办了一所着名的学院,并以希腊的传奇人物 Academus 命名这所学院。并在他去世后,这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笔教育募捐资金。1821 年,美国的威廉学院是最早建立校友会组织的高校,而最早的校友捐赠则出现在耶鲁大学。而在中国,许多高校都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清华、北大、西安交通大学等),都有成千上万的校友,尤其是 97 年后高校的合并(南大、厦大、吉大等),使高校的校友人数剧增,因为校史越长,它的校友人数就越巨大。校友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群体,随着高校办学时间的继续推进,高校校友数量将与日俱增,循环往复,永不枯竭,随着校友数量增加,校友力量也将会不断积聚,并且其具有再生性和可循环性。
大学校友与高等学校之间不是“利用与利益”的关系,而是天生的亲子似的学缘关系。大学校友,曾经一起在母校共同生活、学习以及成长的难忘经历,使得他们对学校产生特殊的情愫,也培育出了浓浓的亲情。校友与院校之间的这种天然的学缘因素,使得他们对母校的关爱与帮助,是产生于他们内心深处,是真正希望母校变得繁荣与发展,也正是这种情结会让校友对学校有更多的联系和关注,更多的互动和支持。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受外国校友募集资金作用的探讨与研究的影响,在我国,当我们提及校友文化的作用时候,人们更是注重校友可以为母校募集资金、拓宽母校办学渠道的能力。2011 年 1 月 17 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2011 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大学连续 4 年问鼎“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并且这次额外引人注意的是,本次评价新增了“校友捐赠”评价体系。并且我国最新推出的“985”工程大学三期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新增了“学校获得的捐款在学校经费中所占的比例”指标。因而,在中国大学评价体系中,如果一味地强调“校友捐赠”成为评价大学综合指标,这会导致大学校友文化的重心发生转移,忽视人文情感建设。
大学校友文化是可以传承母校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仅仅只专注于校友为母校募集办学与发展资金,否则这样的大学校友文化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和谐的发展的。培育健康的合理的大学校友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精神,促进高等院校内在文化的发展,增强学缘关系,营造母校的流动明信片,折射母校“生态”精神的校友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三)母校认为开展大学校友文化主要是校友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一个国家中,文化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有文化的国家和民族的力量和希望,也是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发展力、突破力的。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强大与繁荣,它的文化与思想世界必然是觉醒的与有力量的,它的人民在精神上是充满幸福的。他们不断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断追求精神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旋律,更是我们伟大祖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随着高等教育在世界的整体进步,大学校友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力逐渐提高,大学校友文化要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满足人民的需求,为社会文化的培育与发展,为营造出和谐美好的人类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随着我国大学人数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逐步临近,大学教育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认识。大学教育和文化的普及,使得大学校友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学校友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发展趋势影响着社会的媒体、社会的舆论和社会的精神生活。大师讲座、百家讲坛、文化探秘等节目形式,易中天、于丹等知名学者论坛的出现,拓展了大学校友文化发展的空间,大学校友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助燃了大学校友文化的火热程度,大学校友文化以其思想性、创新性、引领性和通俗性的特征吸引了校友、征服了母校、影响了社会。然而大学校友文化的成长空间,不是依据毫无特色的模仿,而是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发展的眼光去创新。因为不继承传统文化,这样孕育出的大学校友文化没有历史积淀,没有精神与灵魂;同理,没有创新与发展的大学校友文化,会凋零、枯萎,失去活力。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们在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最高级需要层次。厦大的原老校长李登辉也曾说过“造就学生者学校, 而造就学校者学生”, 可见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母校的爱戴与对同窗的眷念之情,并且这种情感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因而,大学校友才会与母校有着共存、共荣及共成长的精神需求。
也有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重视大学校友文化培育的历史传统。因为只有那些成名的大学校友才有价值,并且会认为他们愿意与母校联系完全是校友们他们自己宣扬自己,成就自己的途径。校友们对母校的捐赠或者用其他任何形式对母校的帮助,认为这只是校友们为了实现自我,即通过帮助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展和实现,校友们追求的即是这种最高层次的精神上的满足。2011 年一条轰动网络界的新闻“从耶鲁毕业的张磊夫妻捐款 8888888 美元”,随即中国网友对张磊和他创建的 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质疑他们,为何张磊夫妻不对中国高校进行捐赠,而是对国外的高校进行捐资,质疑张磊夫妻不爱国,更是为了成名。其实张磊夫妻是感谢耶鲁母校的成全,就像张磊自己所说的那样,“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因而,张磊夫妻的捐款其实是一种感恩情感的体现。
感恩情结,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内心情感,如古代有结草衔环的典故,说的就是不忘初心。大学校友们在回报母校的时候虽然有的是在实现自己的精神价值,但是这更多的是大学校友对母校的知恩、怀恩、感恩、报恩。
所以张磊夫妻的捐赠行为,更应该促使中国的高校好好反思一下。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和学生算培养费、惩罚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怎么指望学生如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他们又怎么爱得起自己的祖国呢?总结上述,开展大学校友文化,培育大学校友文化之“花”,是母校与校友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母校与校友都将会收获丰厚的果实。
(四)大学校友文化的开展只是历史悠久或名校的事情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见自己好像站在时间中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愈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15]”.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就一直有着不忘初心、饮水思源的优秀感恩文化,所以受传统文化而影响的大学校友们非常重视一起在校园生活、学习过的师生情感与同学情谊,即学缘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的说法,并且这些书院至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积淀。人们常说宣传大学校友文化,激励莘莘学子对高校产生感恩的情感,从宣传母校悠久的校史开始。从新生踏入高校的那一刻开始,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安排参观校史展览、名人档案,并让在校的校友亲自去为学生们讲解,让他们的热情与爱校情怀感染学生们,让未来的校友们在细微之处动真情,在举止之间见真心。成立于 1911 年的清华学堂,到今年,它拥有 104 年的校史;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1898 年,于今年,它拥有 117 年的校史;南开学校始于严氏家馆。1904 年,严氏家馆和王氏家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所以在刚刚过去的 2014 年是南开学校创建 110 周年暨南开大学开办 95 周年,在 2019 年也即将迎来南开大学的 100 周年校庆。上述三所大学是我们中华大地具有代表性的着名学府,拥有着悠久的校史,典藏着丰富的文化,也自然铸就了许多名人名师。然而,自改革开放之后,许多高校的建设,并不是都是像清华、北大等有着百年校史的名校。他们许多是地方民办高校或者新建本科院校,如湖南信息学院、广西科技大学、河北外国语学院、上海国际邮轮学院等等。这些学校都是新建的院校,根本没有悠久的历史,也不是什么着名的学校。这样就有许多人质疑校友文化存在的必要性,是否对于这些学校来说,传承母校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精神,就无效了呢?但事实上,这些院校从一开始着手校友文化的建设可以更好的发挥校友文化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
英国柯林武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说:“如果你要知道你该往哪儿走,知道你已经到过哪儿、现在站在什么地方是很有帮助的。”因而,大学校友文化的培育与发展不仅仅是历史悠久或名校的事情,更是每一所有生命力高校需要承担的责任。每个人时时处处地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全方位和谐的眼光、宽容与理解的心去看待大学校友文化中的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个体;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参加和关心校友文化中的每一次活动,每一项工作,努力构建优秀的各具特色的大学校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