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蔡元培美育的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0 共646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研究
【第2部分】蔡元培美育理论探讨绪论
【第3部分】蔡元培美育思想产生的原因
【第4部分】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5部分】 蔡元培美育的特点
【第6部分】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当代的意义
【第7部分】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当代价值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蔡元培美育的特点

  一、蔡元培美育的独立性

  传统的教育特别重视品德的养成,美学教育正是迎合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内容,并把它确定为新的教育目标之一,此举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欢迎。长久以来,美学教育作为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它仅仅依附于道德教育之下,而它自身的特点却不被大众所熟知。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充分暴露了这一弊病,蔡元培在出任教育总长之后,看出了这一现状,决心要对传统教育进行彻底地改革,旨在寻找一条整治传统教育的出路,制定出一个新的教育方案。对于传统教育要敢于实行大胆地改革,在实践中去证实它的优点或是不足。蔡元培在他的教育方案中,首先把美育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史实证明,美学教育的独立是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蔡元培大刀阔斧,在教育界把德、智、体、美作为教育的四个部分,使美学教育成为独立于道德教育之外的另一重要学科,并且在当时的法律上明确了美育的独立地位。蔡元培让美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独立学科,而不是把它变成与其他学科互补的科目,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美育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美育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其他学科,应该作为人们独立学习的学科存在。

  美育能够起到教育国民的作用,能够使人们的心灵和人格得到完全的洗涤和净化,人们通过学习美学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独立人格,这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时社会动荡,人们找不到心灵的归属,国人没有美学的基础,而且在此之前无论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荀子等人还是国外的伟大的教育家洛克、卢梭等人都没有意识到美学的重要性,没有致力于把美学推向教育界,没有认识到美学能净化人们的心灵,能够救治社会的腐败。基于这些原因蔡元培决心找寻救国救民的良药,而美育正是他在众多的教育形式中找到的良药,方法找到后,重要的是怎样实施,他把美育推向社会,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深度的净化,使人们的自尊和人格得到维护。美育既能解决国民的精神教育问题,使中国的落后和愚昧得到了改造,又使中国教育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使中国的教育走出了传统,走出了落后,进而走向国际社会。

  美育学科独立性法定地位的确立,对美育学科本身和美育社会地位都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美育是教育史上的具有开拓意义的事件之一,它找到了教育中的缺失部分,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教育的意义,对中国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前我国的教育总是侧重于学生的智力、品德、体育三个方面,过分强调传统素养的养成,而美育思想出现后中国的教育大为改观,美学已经融合到了中国的教育中,被大众广泛地认可和赞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中国传统教育中,美育一向处于附属地位,尤其是附属于德育,同时在中国各代,也从来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美育,美育学科的独立性根本不存在。众所周知,王国维创造了美育,使美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使中国的教育学科不再单调,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有深远的影响。蔡元培首先把王国维创造的美学正式输入到教育体系中,使美育这一学科规范化;其次他采取多种积极手段促进美育的发展。任何一种教育要在社会上得以真正实施,首先必须在国家教育制度里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这比单纯的学科理论宣传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蔡元培把美育以教育宗旨的形式加以确立,使美育在制度上获得了合法地位,也为美育思想争取到了最大的发展空间。

  研究历史可以发现,民国之前,美育还未出现,人们还不知道美育的存在,而在民国之后,美育便像是雨后春笋,展现出生机,大量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内,继而进入了教育界。蔡元培不仅让美育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这个愿望成为现实,而且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大体勾勒出了现代美育学科的框架。蔡元培提出将美学注入教育界,成为教育界的另一个学科,其实施的方法和手段很彻底坚决,毫不拖泥带水,他不像梁启超等人的犹豫不决,所以蔡元培能够成为教育史上引导跨时代的人。他使中国的教育形态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同时,艺术教育也深受美育宣传的深刻影响,蔡元培大力支持和推动艺术学校的建立,当时建立的许多艺术院校大多成为现在著名艺术院校的前身。这些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并造成了不小的社会影响。蔡元培把美学推向教育界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界大革命,接二连三地,众多的教育家、美学家、艺术家积极参与到这场革命中,并将美育贯彻实施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二十世纪前期美育得以健康发展,大部分得力于美育独立性的确立。后来美育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为蔡元培的美育救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蔡元培还进一步确立了整套的美育具体实施方案。中国的传统美育,所倚仗的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这种教育机构集中地培养了大批的精英,输送给了社会。这种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始终也无法回避它本身具有的一种封闭性缺点,这种只偏重于书本知识,轻视生活和实践的教育始终是制约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要想有所突破,就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培养机构,还要注重个体生活的环境,也就是家庭和社会,毕竟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受教育者在各种环境等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发生的主动行为。身为教育家,蔡元培似乎洞察到了这个问题,针对性地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实施美育的具体方案。

  蔡元培提倡的这种美育贯穿人的一生,这是一种全民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前人从来未提及到这个问题,因此,蔡元培开启了我国美育方法论研究的先河,这些理论也为当代美育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二、蔡元培美育的基本特性--“普遍性”和“超脱性”

  (一)美的普遍性

  美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它不会因不同的人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人人都可以获得同样的对于事物的看法或者是观点。蔡元培认为美是可以共享的,他不像那些具体的物质不可以共享,比如当你喝了一杯水后,这杯水便不能与他人分享了。也就是说,美可以共同分享,不会因为人数的增加而缺失。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是欣赏的关系,不是占有的关系:名山大川人人可以游览,夕阳明月人人可以欣赏……审美是一个可以众人一起享受的过程,因为美丽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少,相反,它会有可能因为人的分享带给人们更多的开心与享受。同时,对美丽的分享也使人们学会了相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二)美的超脱性

  蔡元培认为美的第二种特性就是“超脱”,也就是不受欲念或利害计较的、非强迫的、非功利性的、自由的,能以超越现实的利害纠纷、生死计较的特性。人们如果能够深刻的理解美,在生活中享受美,人们就会逐渐培养成完美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性格,从而能够摆脱自身的缺点,这是能够提高个人品德的一个有效途径。人们在进行审美判断的时候是具有片面性的,一个人的审美观点太过局限。所以人们在进行评判时必须保持自身客观的思想,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评判事情。康德曾指出了对于美的评判并不是一种理性的评判,它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依靠本身的感受来作出客观的评价。但是,美感并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快感,它们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一般的快感相比美感而言多了许多的自己的私欲,并不是个人的客观的情感表达。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善并不能代表美,因为善是不客观的,它是带着某种目的的。因此,美感是一种不考虑社会利益的一种个人感觉。审美时的感觉是很自由的,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在进行审美的评判时,人们没有内心的欲望和杂念。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是人们释放出自由的感觉,使事物得到公平的评判。蔡元培对此也举例说明:宫室可以避风雨就好了,何以要雕刻与彩画?器具可以应用就好了,何以要图案?语言可以达意就好了,何以要特制音调的诗歌?这可以证明美的作用,是超越乎利益范围的。

  对于超脱性和普遍性,二者的关系怎样?简单地转用蔡元培评康德的话:美感是没有私欲的,它是建立在人们的直观的感受上,这些感受没有受到限制,是充分自由的。

  通过上述美育的两种特性的介绍,美育的普遍性和超脱性是可以巧妙结合的。美育是普遍的,是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进行分享的,同时,美又是超脱的,它超出了人们世俗的观念,是人们心灵的升华,使人们不再局限于利益和自我,而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我。因此,美育能够使人抛开个人的名利,实现大无畏的气概,这对于中华民族品德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有了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国人的品德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国家整体的品质和素养也能得到全面提升。美育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它是依靠感性形成的一种纯洁的情感,从而做出高尚的举措。人们在进行审美时不会在心里想着个人的利益,而是从自然出发,寻求一种高尚的做法。这种审美在刚开始的时候影响的是个人的认知,个人的做法,进而,这种观念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在人们进行选择时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蔡元培的美育不仅仅是解决国人心灵净化的问题,还影响到了国人的个性的养成甚至是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

  三、美育的特殊教育性

  (一)通过感情陶冶来引导行为

  蔡元培认为通过培养人们的美学素养可以使人们心灵得到净化,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变得高尚。在遇到事情和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够舍弃小我完成大我,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蔡元培认为,美学能够使人们形成高尚的品格,继而带动整个社会的高尚度和纯洁度的提升。因为,美学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不同性格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美学表现形态,从而使社会呈现出不同的美学文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美是一种大众化了的“宗教信仰”.美有优美、壮美等形态,优美的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保持优雅的姿态,能够做到沉稳和大方;而壮美能够给人以向上的情感,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积极向上和奋发图强;愉悦美能够带给人以舒适、平和的情感,能够使人们脱离昏暗、腐败。因为美,整个社会会呈现出一种洁净和谐的状态。美可以使孤独的人得到慰藉,可以使犯错的人得到宽恕和安慰。同时,美也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二)美育对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在蔡元培看来,美育能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因为美育能给人以美感享受,能够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安慰,也就是说,通过美育,可以使人们的品德变得高尚,同时美育可以使人们在自由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灵感,创新思维得到提高。蔡元培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他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呈现无聊的状态,在他看来,无聊是一个人修养不够的表现,如果能够在平时多涉猎美学知识,以美育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那么他就会渐渐地变成一个内外兼修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那么他的思路也会随之开阔,逐渐发掘出自身前所未有的潜力,不断产生新想法,这样就会促进他工作或学习上的进步。

  (三)改造社会和救国的工具

  蔡元培认为美育能够推动文化的进步,能够增进社会的发展,改变社会风气和民俗习惯。在世风日下,利益当先的旧中国,美育的发展尤为重要。人们被金钱所迷惑,损人利己在所不惜。蔡元培曾经感叹道:如今社会风气败坏,人们都只为自己,眼中充满了利益,没有了高尚的品德。在北京更为恶劣,丧德害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每天都在提防别人,担惊受怕。因此,现在需要有德之士,以身作则,给人树立榜样。再者要发挥美育的作用,让文化走向正途。蔡元培呼吁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人,在推行新文化运动时要谨记施以美育。不仅如此,美术教育也是让社会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抗日战争时期,优雅高尚的美术让人们养成了平静的心理和坚毅的意志,从中突显出美术对于品格形成的重要作用。美育能影响社会文化,改造社会风气,培育人的高尚品质,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应该把它作为近代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

  四、蔡元培美育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

  综观中外美育史,美育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似乎是永远对立的话题,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却让它们有了共通点。

  (一)救世的武器-功利性

  在一些功利主义人士看来,美育是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因为美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社会形成高尚的风气,使人们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

  功利主义美学比较受统治者的欢迎,因为它主要是为社会功利目的服务,甚至甘愿为其去做某种政治宣传、道德说教。尤其是在封建主义专制统治强化的时代,这种功利主义表现的更为明显。它最为合理性的一点就是强调了审美与其它事物诸如社会、政治、道德等的关系。

  在工业革命完成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同时,人们的精神生得到活显得简陋不堪,人们的心灵和精神找不到依靠,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腐败。而席勒是第一个指出要让美育成为治疗人们精神的良药,治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问题的工具,资本主义社会过快的发展和盲目的追求利益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遭到了破坏,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弥补精神上的缺失。席勒的美育理论提出了如何解决人们精神上的冲突,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解放和进一步的发展。这种理论是站在人类的高度上提出的,因为人类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人们精神世界出现缺失,而美育理论的提出能够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席勒的美育理论影响了蔡元培,使他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推向教育界。蔡元培的美育是在席勒美学思想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提出适合我国现状的理论。在席勒的理论中得知可通过向人们普及美学知识进一步来使人们心灵得到净化,使社会更加安定,蔡元培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把美育推向中国的社会,想要以美育影响中国人民和社会,使社会更加纯洁,以此达到救世的目的。蔡元培想要通过美育理论来救世的想法存在一定的不切实际性,因为毕竟社会的现状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有长远历史背景的。但是,蔡元培提出的思想是具有先进意义的,因为毕竟存有希望才能完成目标。

  蔡元培在推出美育理论时带着一定的目的性,他是看到中国人民的现状才想要寻求一条救国之路的,因为他想要使中国的社会变得清明和纯洁,使人们的精神和灵魂找到依靠。站在当时的角度上,提出美育来救世是很必要的,尽管具有功利色彩的美育是最初级的美育理论,但是当时的美育可以救世,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洗涤,能够有效地治疗当时社会的腐败。因此,蔡元培提出的美育是具有先进意义的,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精神的旅途-超功利性

  超功利主义美学是建立在初级美学主义理论之上的一种纯洁的活动,因为这种美学理论仅限于是讨论一种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说,超功利主义美学是一种追求精神洗礼的理论,它没有带有任何的功利色彩。

  在近代,西方比较突出的超功利主义的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康德,他提出了不能以超功利为目的来认知的美学。因为美学是一个很纯粹的理论,必须要心无杂念地去研究和发展美学。而蔡元培把美学放入教育科目,让学生能够得到美学的洗礼,使青少年的心灵得到净化,使青少年的人格得到塑造,在一种自由的氛围中使人格达到完善,这点又是超功利性的。

  超功利主义美学是脱离社会现状的,因为它要求的是理论上的独立。中国古代是封建主义社会,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思想已经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的思想长期受到禁锢,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了被压迫。中国古代人民长期地为上层的领导纳税,交粮,听从统治者的命令,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了禁锢,所以在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推向社会时,不可避免的受到人们的反对。因为人们长期的思维模式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蔡元培推出的这个理论与他们长期接受的教育不相同,因此受到反对也是正常的。每个民族在发展的岔路口总是充满矛盾和反对的声音,一旦过去这一关,人们就会意识到该理论是多么的有意义,当时的反对是多么的愚蠢。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情感与理智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但是艺术品不是精神鸦片,审美也不是人生的避难所,审美的超越不能代替现实的解脱,心理上的自由不能代替现实矛盾的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遗憾和不足归根结底仍需要物质实践来消除。

  蔡元培发现当时推出的美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他进一步对美育理论进行了探索。他发现中国腐败和落后的根源很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社会才会变得逐渐清明。中国人接受这些先进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蔡元培提出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的美学,站在国人的角度对西方的美学思想加以改进和变化,把美育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相互结合,使之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美育思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