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蔡元培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在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十九世纪下半叶,清政府的统治已腐败不堪,国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爱国之士纷纷寻求救国之路,蔡元培也是其中的一份子。蔡元培积极提倡教育救国,目的是唤醒国民麻木的精神,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以达到救国的目的。蔡元培一生都致力于教育救国,虽屡遭挫败,但从未放弃。蔡元培被称为“美育之父”,是确立美育独立地位的第一人。
蔡元培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将中外新旧思想熔冶于一炉。他独具鲜明特点的美育思想的形成原因是与他的留学经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分不开的。蔡元培在1907 年-1926 年的 20 年,他先后五次出国,留居国外近 12 年之久。其中在德国的时间最长,对欧美国家的教育事业曾亲自作过考察,深受康德和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蔡元培以“翰林革命”而著称,他年少通经,可谓旧学深厚,熟知中国传统文化,他一生博览群书。蔡元培虽饱读诗书,但并不尽信古书。他抱有不守旧、不盲从的态度,这是蔡元培对待中西文化的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对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涵盖了美学思想的方方面面。这些思想无疑对于当时社会来说是超前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思想的先进性就逐渐突显了出来。当代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都可以从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探取到重要的借鉴意义。加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只靠规范来进行强制约束,转变人们的思想才是最主要的,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每个人都是社会组成部分,只有我们每个人的素质都提高了,意识到自身行为对社会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使自己向有益的方面发展,从而促使全社会、全民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蔡元培美育思想中的精华来陶冶人们的情感,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注 释
①杨家友:《席勒与蔡元培的审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P45.
②程镇海:《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当代性》[J].兰州学刊,2006(9):P32.
③范国权:《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论》[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99(2):P3.
④何齐宗;《审美人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P102.
⑤卜涛:《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J].宁夏社会科学,2008(5):P23.
⑥陈斌:《蔡元培美育思想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艺术百家,2007(7):P65.
⑦马序芬:《美是一种陶养的工具--论蔡元培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色》[J].东岳论丛,2007(9):P46.
⑧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P83.
⑨轰振斌:《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P32-P35.
⑩刘俊卿:《浅析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目标及意义》[M].阴山学刊,2006(12):P103.
参考文献
[1] 王拭主编:《严复集》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高平叔:《蔡元培年谱长编》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 《蔡元培全集》第 4 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 《蔡元培全集》第 3 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5] 《蔡元培全集》第 10 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6] 《蔡元培纪念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 《蔡元培全集》第 1 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8]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6.
[9] 王世儒:《蔡元培先生年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1] 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2] 蔡元培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14]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5] 金克木:《百年投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6]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 3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7] [宋]朱熹 集注:《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
[18]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9] 《蔡元培全集》第 8 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0] 《蔡元培全集》第 6 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1] 《蔡元培全集》第 5 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2]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 3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24]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25] 于文杰:《通往德性之路:中国美育的现代性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6] 《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27]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8]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 4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9] 杨恩寰:《审美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30] 姚全兴:《中国现代美育思想述评》[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31] 聂振斌:《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32]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33]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 7 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34]聂振斌 章建刚 王柯平等:《思辨的想象-20 世纪中国美学主题史》 [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35]吴斌:《初中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6]江教中:《主体创新教育》[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37]赵惠霞:《美育与心灵家园建构-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当代意义》[J],西安:哲学研究,2002 年 09 期。
[38]宫承波:《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内容》[D],山东:山东大学,2000.
[39]王列盈:《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健全人格教育》[D],广东:湛江师范学院,2001.
[40]孙荣春:《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江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0.
[41]黄英:《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2006.
[42]李健:《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安徽大学,2003.
[43]杜卫:《“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3.
[44]潘知常:《“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D],江苏: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2006.
[45]刘晓峰:《王国维与蔡元培美育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6]王小宁:《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美学的构建-“美育代宗教”说背景新探》[D],河南:河南教育学院,2008.
[47]刘雅:《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湖北:湖北大学,2012.
[48]潘黎勇:《“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审美信仰建构的双重价值追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后 记
在本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快乐,有艰难,收益良多。有很多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与鼓励,在此我要对他们表达真诚的谢意!首先感谢在研究生就读期间所有为我们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
在此特别是要感谢导师赵俊杰对我无私的关怀和谆谆教诲,赵老师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开题再到论文的写作,对我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论文的写作过程是很艰辛,写作论文需要一个安静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写作、反复的修改和完善,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也有来自工作和生活等其它方面的压力,所以难免出现情绪烦躁的时候,在此期间赵老师总是不辞辛苦,对我的写作工作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和督促,让我的论文写作随时都能重新步入正轨,保证论文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在这些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默默支持和无限帮助!
最后,在我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学习和参考了相关的论著和资料,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在此向作者致谢!
我在此再次真诚地谢谢所有对我给予了帮助的人,你们的关怀、支持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