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部分女大学生审美观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加之工作的繁重、失业的压力、竞争的威胁等因素,人们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人们难免会产生心理失衡,审美趣味、审美态度出现偏差。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发现,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发展状态总体虽呈现良好的态势,但部分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2.1 审美感受注重感观的刺激
女性是感性多于理性的生物,许多女大学生认为在审美的过程中,情感愉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这无可厚非,但是其中部分女大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过度重视感观的刺激性。在她们看来,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之类的词是虚无缥缈的,能够让身心愉悦才是最重要的。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许多娱乐方式都受到了女大学生们的喜爱,如娱乐性新闻头条、网络游戏、偶像电视剧等,这些占据了女大学生们主要的课余生活。在调查女大学生喜欢哪种类型的电视剧时,约 40%的人表示喜欢偶像剧,只有 5%左右的人表示喜欢历史正剧和纪录片片。此外,在访谈中发现,当今很多女大学生对古典名著、时事政治等信息的了解甚少,而对娱乐八卦等信息了解特别多。
大学时期是人生旅途的关键阶段,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阶段。在这个价值观多元与个体孤独感并存的时代,一些女大学生在追求美的时候对感观的刺激有独特的要求,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对于新奇的、潮流的以及名牌等感观性较强的事物的好奇心较重。但女大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辨析与抵制能力低,往往错误的把流行文化当作审美的标准。多数女大学生表示愿意并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其对视觉、触觉等感观的冲击力都是不容忽视的,而女大学生在享受这种感观刺激的同时,往往容易忘记对审美的理性思考。对于以通过感性的形象、即时性的愉悦引发女大学生的情感共鸣的“快餐文化”,通常都是女大学生们的首选。46%的女大学生表示热衷于浓烈的、刺激感官的美,她们更享受“快餐文化”所带来的便捷式的感观熏染。
3.2.2 审美行为盲目从众
从众是一种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跟随着群体而行动的心理现象,在审美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跟从时尚潮流、赶时髦。女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既希望能够显示自己的个性,做到标新立异,同时又总是希望与群体达成和谐一致,避免被抛弃或孤立。虽然这种从众行为并不能同丧失立场、原则混为一谈,但当今部分女大学生的审美行为表现出盲目从众的现象,她们在审美上习惯于模仿,往往趋于盲目崇拜、人云亦云,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能表现自己的方式。她们不善于进行独立的深入思考,审美感受缺乏独创性、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
随着日韩潮流的兴起,一些女大学生疯狂追捧韩国的女明星并将女明星作为美的模板,依照其穿着打扮来装饰自己,盲目追“星”,有的甚至用整容的方法来使自己达到心目中女神的标准。近来,整容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今年的热播电影《整容日记》更是把女大学生整容热这一话题推向高潮。在庞大的整容队伍中,女大学生可谓是中坚力量。据媒体报道:每年的求职高峰期也就是女大学生美容、整形的高峰期,在这支整容大军中,有 70%甚至以上的女大学生是怀揣着整容之后就能提高求职成功率的愿望而奋力前进的,不过也有部分女大学生表示整容之后变美的自己在择偶时可以更占优势。实际上,不管是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是为了寻得如意郎君,女大学生盲目跟风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审美行为缺乏独立性的表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
还有部分女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区分和吸收流行文化,往往在一些负面的流行文化的传授渲染下迷失方向。如某些“正流行”的文化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等传播媒体,提供给女大学生千篇一律的流行趋势与美的模型以参考模仿,而这些所谓的“美”的形象几乎个个奢侈品环绕、高档私家车以及花园别墅,使得女大学生对于美的概念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往往会在负面信息的反复渲染下错误的把这种“流行美”当作典范,审美行为盲目从众。
3.2.3 审美对象偏向直观浅显
人们的审美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审美对象。作为女性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女大学生的审美对象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女大学生自身作为主体的审美对象,另一方面是除自身以外的客体作为审美对象。女大学生的审美活动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对象的,根据调查显示,90 后女大学生的审美对象更强调生动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无论是对于自身的审美还是外部审美,部分女大学生的审美对象都只停留在浅显的表层,并没有深入研究。
当女大学生自身作为审美对象时,部分女大学生表现出过分注重外表美而忽视了内在美,据笔者调查显示,63%以上的女大学生有减肥美体的诉求,而这其中超过 38%的女大学生表示曾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采用错误的减肥方式,如服用减肥产品等。还有些女大学生一味的追求穿名牌、购买奢侈品,甚至完全不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跟风而变成贪慕虚荣的人。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女大学生并无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的意识,当问及希望学校举办那种类型的集体活动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希望邀请当红明星开演唱会之类的娱乐性活动,只有少部分人提及希望开展名人讲座或者其他有益于审美素质提高的活动。
当下流行词语“外貌协会”可以很好的诠释部分女大学生审美的直观浅显性,“外貌协会”顾名思义是以貌取人的,也就是说女大学生对于一个人美丑的评定是由其外貌的好坏决定的。同时,一部分女大学生表示对于“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这类娱乐性节目的关注度远高于“百家讲坛”、“新闻联播”等教育类节目,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当今女大学生偏爱直观性强且浅显易懂的审美对象。根据调查显示,当代女大学生更愿意追求流行时尚等诸如此类的元素,在对中外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喜爱中更倾向于流行音乐,甚至有一部分女大学生从未听过古典音乐。在审美活动中,女大学生更加易于接受新鲜、浅显易懂、直观性强的影像、音乐等作品,如新鲜出炉的偶像明星、流行歌曲大赏或是爆炸性娱乐新闻头条、网络游戏等等,因其简单、通俗易懂且符合大众所追随的潮流。
3.2.4 审美品位呈现粗俗化
现代社会的低层次文化消费愈演愈烈,为了缓解压力,宣泄情感,有些女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只强调感官上的悦耳悦目,一味追逐形式美或是美对感观的刺激,对需要去深刻理解、深思、回味、体验的严肃艺术则是敬而远之。在快餐式的理念影响下,部分女大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内容肤浅、品味粗俗,更多的是享受当下的刺激与快感,而忽略了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根据调查显示,某些女大学生对于主动获取美的相关知识的意念并不强烈,43%以上的人表示自己从未参加过展览会或音乐会等活动,大多都是从网上获取相关的知识,对于中外经典美术作品的了解也是寥寥,这些都导致了部分女大学生审美品味的低下。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通俗歌曲、通俗文学、通俗化艺术如娱乐性电影、电视等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调查中发现,部分当代女大学生不喜欢诸如四大名著般的优秀传统文学作品,而偏向与喜欢《天龙八部》《鹿鼎记》等言情武打类作品。在问及当代女大学生喜欢的影视作品时,这些女生都表示喜欢偶像剧等泡沫剧,对历史正剧和纪录片很少问津。还有少数女大学生抛弃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精髓,选择一些诸如情色、暴力等粗俗的小说与影片。还有一些女大学生在审美中表现出平庸、低俗的审美品味,她们中甚至有人以丑为美,如近几年走红的凤姐,甘露露等人受到了部分女大学生的追捧,这其中不乏有羡慕甚至愿意效仿凤姐等人的走红方式。
3.2.5 审美价值取向功利化
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女大学生价值观念受到影响,审美价值取向也发生巨大变化,女大学生的审美更注重实用性与功利性。有些女大学生无论做什么都把是否能够带来经济价值、取得实惠作为评价标准,例如,部分女大学生学习音乐、美术及各类艺术,首先考虑的不是提高艺术审美力和创造力,而是未来的收益与回报。就业和谋生的压力使一些女大学生不再为了提升自身能力而求学,而是为了谋生而求学。如在当前市场经济和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选择更显务实,大部分女大学生倾向于从经济的角度去选择专业,很少有人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去选择专业。这不但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而且也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和美感,就像是个被现实生活推着走的木偶。
在调查当前女大学生参加各类艺术类课程的原因时,超过 48%的女大学生表示,参加艺术类课程是为了在未来的求职中取胜,约 42%的女大学生参加艺术类课程是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约 10%的女大学生是因为跟风参加的艺术类课程。在校园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女大学生参加各种课程、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女大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显著。同时,随着“高富帅”“白富美”等词汇的流行度的提高,部分女大学生也表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车后座上笑”,而且约有 43.7%的受访女大学生表示在考虑将来结婚对象时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对方的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