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法学硕士论文

基于中国梦的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06 共4766字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 2014 年 2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总书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高度。由此可见,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中国进入历史新阶段,两个“百年目标”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制定了时间表,为此我们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全民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把广大青年大学生培养和造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尤为重要。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广大青年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深刻影响。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还是健康向上的,竞争、公平、自立、效率、进取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对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对个体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由于多种价值观念的激荡碰撞,他们对个体利益的追求也在加强,他们的人生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也在不断的滋长,这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高度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时代课题。

  2.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一,研究本课题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础理论的发展。“中国梦”和“三个倡导”体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向和目标,不仅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还有助于更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念,创新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研究本课题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视域。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大学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因此“中国梦”和“三个倡导”将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的重要指南,拓宽了其研究视域。

  3.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研究本课题有助于将大学生的青春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梦”的实现是历史必然,将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名大学生青春梦的注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价值导向功能,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青春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之中。

  第二,研究本课题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地内化于其心、外化于其行,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育工作提高有效性。“三个倡导”和“中国梦”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创新,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的优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科学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我们党从建立起就十分重视核心价值观。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始终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大理论课题进行研究,起始于 20 世纪末。随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阶段的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两个阶段。关于时间的划分,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应以 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为界,在这之前为第一阶段,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后为第二阶段.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应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实际情况为标准,将世纪之交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两个阶段的分界.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涵与特征的研究。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理论内涵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界大概有三种研究思路。其一是从价值层次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孙武安、许华、宋萌荣、张利华、石刚、李丽娜、方爱东等一批学者都是遵循着这一思路进行研究的。其二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中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这一观点的代表学者是戴木才和田海舰。最后一种思路就是通过价值主体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思路众多学者分为了三种提法:中国共产党价值主体论、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和综合价值主体论。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表述的研究。如何凝练和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难点问题。梳理相关语言表述,共有三种形式:单一的词组表述形式、两个字为主的概念词表述形式和四个字为主的概念词表述形式。单一词组的形式主要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观.提出两字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最多的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李忠杰,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发展、富裕、民主、文明、公平、正义、友爱、互助、安定、和谐等。

  四字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形式的代表学者是林尚立和柯缇祖。这些研究成果形成于十八大召开前,还没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理论,但理论论证和概念提炼为党中央作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策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成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学界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201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提出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为了能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意见》的出台,又引发了学界新一轮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其中最具有时代意义的就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相关研究。

  关于这方面,学界观点比较统一,普遍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国梦”是相辅相成、密切统一的,它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2013 年 3 月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最能体现这一共识性研究,书中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梦”的社会属性,即社会主义性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主体:公民的德行和品格。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关于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西方在关于价值本质问题上,有主观价值说和客观价值说;在核心价值体系上主要有尼采的以“超人”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和罗尔斯顿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在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的价值哲学研究发生重大转向,由侧重一般价值问题研究转向侧重现实问题研究。如道德与法制、国家与政府、经济与市场、环境污染等等这些社会问题都纳入了价值哲学研究的范围。所以,西方价值哲学与西方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对社会和大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国外有关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所见的有关论述都渗透在西方文化、西方伦理学及西方价值哲学当中。如吉米·卡特的《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就是结合美国自身的信仰和政策,探讨美国社会价值观现状的论著。国外有学者通过比较美国社会中不同的价值取向,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动向。

  第二,关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研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阐述了美国的价值观,即勤劳、诚实、勇敢、公平竞争、宽容以及对世界保持好奇心,还有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主义。1999 年,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提出了“俄罗斯思想”,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超越国家的全人类的价值观,包括言论自由和基本政治权利等内容;另一方面是传统的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社会团结”.在亚洲,韩国、日本与新加坡同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文化,研究韩国、日本与新加坡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日本提出重义、重秩序、知礼、爱国以及追求自由、民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新加坡则早在 20 世纪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就提出了本国的价值观--“共同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第三,关于中西方社会价值观比较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大多从经济伦理角度,分析中西方在经济价值观上的不同,从而为本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启示。但由于个人主义是西方的价值观的思想基础,自由主义、主观主义一直在西方价值观中居于统治地位,这都深深影响着西方人们的思想言行,影响着西方的价值研究。如在对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上西方很多论著则过度强调个体性,忽视群体性。国外的一些理论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但某些理论研究还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综观上述,国内外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实践对研究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启示和经验。在全民共追“中国梦”的当下,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保证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助推力,无疑是当下研究的重中之重。为应对当前社会转型和多元化思想对大学生带来的各种影响,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并在分析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方法,希望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有益探索。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1.研究思路

  笔者拟对现有的科研成果以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的新要求,针对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坚持的原则,探究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及路径。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查阅有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的文献,然后根据本文的要求进行加工分类。在此基础上有选择的采用其中的资料、观点和方法。

  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从理论上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从实践层面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从而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3.主要创新点

  第一,研究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中国梦”已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话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思想支持和文化支持。

  第二,探讨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路径。本文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家、社会和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做出的努力及基本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