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当今时代,围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尤其是如何树立起社会主义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的系列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整个社会都共享着这样一个事实:国家以及整个民族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具备高等教育水平的当代大学生群体,他们同时也将构成未来整个国家的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是否获得健康成长,是否顺利地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将直接影响着我们党和国家的宏图事业。也就是说,在现阶段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注重针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教育,注重用社会主义理论和价值观念引导和武装大学生群体等,对于当代大学生成功树立起自身科学的价值观,对于确保当今时代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
根据党的十八大中的相关精神,我们在当前阶段所奋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应包含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的提倡,而上述12个关键词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主要层面概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并且最大限度地涵盖了当前阶段各个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我们党在当前阶段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要旨,还可以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找到相关表述,两者共同强调了对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三者之间关系予以科学处理的等观点。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实质上也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将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并将构成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因素[2].
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阶段的中国而言,重视在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和差异化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提高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并且促使这一价值观念逐渐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等,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不可否认,我国民族复兴的重要任务必将落到大学生肩上,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直接相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状况,因此,在青年知识群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构成了必要之举[3].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者,当代大学生在整体上拥有着积极、进取、健康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当前阶段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又反映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且这种在价值取向层面的变化正日益明显地影响着青年群体的言行和思想态度。在个人的整个成长历程中,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阶段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构成了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型期,而我国当下的大学生正日益明显地表现出多元化、包容性、可塑性、重实用、主体化等特点的价值观认同[4].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复杂化的背景下,有效引导其逐渐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等即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文化建设的重点。基于此,有必要联合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并形成合力,以期最有效地完成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工作,从而顺利且成功地培育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任者。
1.1.2研究的目的
当前阶段,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精英阶层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这也意味着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大学生不仅将在行动上,更会在价值观念层面影响整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未来。另一方面,大学阶段正属于塑成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大学生集群也在很大程度上激活着当下社会的思想,这也就意味着应积极利用这一关键阶段引导大学生群体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
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性基础还相对欠缺,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又缺乏对我国社会现实发展状况的准确有力分析,另外,针对大学生展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一些陈旧的方法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相关工作的实际落实和展开[5].
换言之,如若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必须从方法论上展开探索和改革,应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寻求适宜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手段和方法,同时要确保相关的新机制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与此同时,还有必要认真深入地研究制约大学生顺利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因素,寻根探源并从源头上消除相关不利因素,从而真正发掘出引导新时期大学生成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1.3研究的意义
围绕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和价值观培育,并促使其逐步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涉及我国社会实践各方面的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情况的研究,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理论借鉴的角度来讲,本文的更深化、更全面地总结了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一,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丰富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研究的内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德育的重要要求,只有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途径,寻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载体,才能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开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新局面[6].
第二,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从大学生的层面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的设正处于深入开展与发展阶段,这也就要求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研究也做到进一步拓展。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大学生的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深入发展,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为其他人研究相关课题提供理论参考。
针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引导和培育工作,不仅将持续伴随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将在这一过程中影响着各个方面,并形成自身特色化的教育内涵[7].针对当代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具备的现实意义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当代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我国当前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尚属一项始创性的事业,因而不存在可直接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正是基于以上相关原因,在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把握住我国的现实以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需要,进而从理论层面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另外,作为我们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同时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等重任,而针对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教育,促使其逐渐坚定自身对于社会主义的信仰,将有利于培养新的一批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第二,对当代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将在价值层面为大学生践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实践借鉴。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意识形态对相应的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各方面发展要素具有较为显着的能动作用,这一能动性的作用具体包括:首先是从思想层面上为特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体现在意识形态所具备的引导、组织、变革和规范等功能;再次就是从精神领域有效地凝聚更为广泛地群众力量等[8].也就是说,深入探讨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注重这一价值观念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对于推进我国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及其涵义,并从意义层面就大学生塑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基于相关价值观调查了解到当前阶段我国大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现状,丰富了在大学生的层面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内容,并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行性的指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早在中共十八大明确指出相关要求之前,国内学术领域即关注了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和教育的方法,并且相关研究者还基于不同视角和层面展开各种研究,相关成果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相关研究文章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机制。例如,张志祥、胡子鸣和张音宇共同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中就指出,针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应当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相关论述,包括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本质及其全面发展等具体理论。
第二,一些研究和分析主要从功能层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大学生的意义。具体例如,史成安在其题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研究》的学位论文中即具体从文革到当前时期的各历史阶段,探讨了在社会背景变化下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于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影响程度。
第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和相应的引导手段。例如,黄敏在其研究文章中就明确强调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鲜明的两重性特征,一方面在整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特点,但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同程度的需要予以正确疏导的困惑等;姚本先的研究文章中基于对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轨迹,指出其在个人和社会、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等几组对立关系中具有鲜明特征,因而可以从这几个层面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9].
第四,一部分研究主要探讨了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等。例如,强调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培养工作的指导性原则,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荣辱观等。另外,还涉及一部分具体的指导性原则,包括理论创新、以学生为本、保持先进性、三全育人等[4].
第五,还有相关研究集中分析了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教育的实际内容等。具体例如,黄莹莹在其题为《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学位论文中即强调了爱国、理想、创新和责任构成了相关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另有研究文章指出有必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利用引导、接受和协调等方面的内容,具体由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阶段切入分析相应的有效手段;还有一部分研究观点认为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这就涉及环境建设和队伍建设等[10].
综合上述,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上,国内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较为显着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这一研究主义源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关学者不免将研究的重心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在基础较为薄弱且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部分研究的水平和层次等还有待进一步切入。在我看来,在深入探讨和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以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概念进行细致把握,并理解三者之间的实质性关系,进而深入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总之,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论文的具体展开提供了参考。
1.2.2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地域性、民族性以及阶级特征等,国外很少有学者专门针对这一命题展开实质性研究,其相关的研究主要针对价值、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等概念而展开。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了下述相关内容:
第一,价值观这一命题即属于受到国外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为典型的概念描述即出于着名人类学家克拉克洪。根据克拉克洪的观点,价值观本身具有很大程度的工具性,具体是指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际态度,还包括人们在应对周围环境时评判相关行为是否值得的态度等。在《价值取向的变异》一书中,克拉克洪还与斯特贝克共同论述了价值取向,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呈现一定复杂性同时又有限的原则,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该原则主要由认知、情感以及导向等三方面的要素互相影响而生成,进而促使人们得以明确处理事务的态度和行动等。根据新实在论的代表、美国学者佩里的观点,价值实质上应归属于兴趣,在其研究着作《一般价值论》中,佩里强调了所有兴趣所归的对象即具备相应的价值。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基于哲学家斯普朗格所提出的六种价值观,深入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编出了测量价值观的《价值观研究量表》。
第二,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在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最早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探讨中国人的价值观。在其研究着作《人类价值种种》里,莫里斯即指出了因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在价值取向方面,美国学生、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呈现显着的差异,其中美国学生更注重多元化和适应性,中国学生则关注社会价值,而印度学生更为强调社会和自我的约束等。较之于东方,西方社会更为注重对个人本位的强调,并将其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这种个人本位首先需要以财产作为基础,同时还应基于个体的独立和自由等。例如,在拥有多元文化和信仰的英国,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主要体现为民主、言论自由以及对建设成功社会及其现代化作出贡献等;又如在美国,其社会核心价值观则可表述为个人自由、平等、独立、竞争、敬业等。相比之下,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则强调和平、公正、和谐、宽容、博爱、自由、平等、道德以及崇尚知识等。另外,具体到西方价值观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则主要可概述为“极端利己-合理利己-利己利他-为己利他”[11].相应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了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阿瑟奇克林的“教育和整合性”相关理论、边沁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以及。雅可布伊的《大学生价值变化的分析》等。
综上所述,国外针对价值观等命题展开的相关研究依然基于注重对自由、个人价值的追求等西方文化观念,因而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痕迹。国外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价值观问题,而并未真正涉及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这一领域。
1.3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从四个层面展开相关研究:
第一章绪论。集中分析了本论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研究现状综述,同时又阐述了论文展开的具体研究思路和方法等。
第二章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理论概述。具体来说,在本章内首先界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命题的核心概念,进而针对其主要内容以及核心内涵等展开相应的阐述,并归纳总结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一研究所具有的意义等。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调查分析。其中主要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情况,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较深入地分析。
第四章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具体指出有必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视社会及学校教育,同时注重我国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教育意义以及传统家庭观念等,具体采取多样化的、综合性的治理方式从而有效的应当相关问题。
1.3.2研究方法
总的来说,本论文主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具体在论文展开过程中则应用了下述相关研究方法:文献检索和整理、问卷调查、系统分析等。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本论题的阐述、分析和研究。
首先,文献检索和整理法主要是指在多方面检索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查阅相关纸质资料的基础上,收集并整理相关有效材料,进而展开进一步地分析和提炼等。
其次,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针对本论题面向哈尔滨地区几所大学生以发放问卷并回收反馈结果的方式开展调查,与此同时,针对反馈的有效数据,具体运行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获取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当然,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中,对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数据采集的科学化、数据分析软件的合理选择及正确运用等都进行了严格把关。另外,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还综合利用了访谈、资料查找等辅助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数据的准确有效。
最后,系统分析法主要强调的是应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观点,重视其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同时还有必要以辩证性的视角、系统全面地分析制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相关因素等。
1.4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1.4.1研究难点
由于现阶段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展开的相关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也就使本论文在分析培养现状时面临一定困难。与此同时,在具体探讨当前阶段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环节时,在设置培养目标上很难将习以为常的“社会目标”予以落实和具体化。另外,在具体分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相应的有效培养手段应包含对传统方法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并且培养机制的建构也应当属于科学合理地长效机制等。上述相关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本论文的研究难度。
1.4.2研究创新
在本文选题之初,十八大刚刚召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概念刚提出不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涌现相关的选题,但都未能全面地揭示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群体中的普及状况,同时基于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积极摸索使大学生认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这一努力也将有利于国内高校目前展开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从实际上形成一定前瞻性意义。以往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多集中于探讨价值观培养的实际途径方面,而并未从实质上把这一对培养途径的探讨融入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框架内。本论文即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切入,基于前一价值体系框架所构成的参照来考察如何顺利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工作,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相关思想观点,具体利用交叉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深入地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科学含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