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财政学硕士论文

税收征管相关理论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19 共5069字

  2 税收征管相关理论分析

  2.1 税收征管基本内容阐释

  税收征收管理,简称税收征管,是指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税收政策,国家税法及相关法律等的规定,为实现税收分配关系,促使征纳双方分别依法行使征税权和管理权及其职责,依法履行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和享有纳税人的权利,以及国家税务机关对日常的征收和管理活动所进行的组织、预测、控制、监督的程序和工作制度。

  2.1.1 税收征管的依据

  税收征管的依据是国家税收法律和政策以及有关制度规定。税收征管是在既定的税制前提下,保证税收制度和政策法令得以切实贯彻实施所进行的各种税收管理活动。税收征管直接依据的只能是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制度规定。

  2.1.2 税收征管的目的

  各级税务机关开展税收征管所包含的催报催缴、减免缓退欠税的管理、税务评估与稽查等各项工作都是为了最终能实现税收职能作用。征管各项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证国家税款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为国家履行其他职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支撑,从而保证政府能顺利的运转。同时,也为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提供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2.1.3 税收征管的主体

  各级税务机关是法律规定的能够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管职权的责任主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条“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规定。各省、区、市国税局和地税局应当依据相关法律给予限定的税收征收管理管辖范围各自履行征收管理职责。

  2.1.4 税收征管的对象

  税收征管的对象是税收法律规定的对纳税和扣缴税款存在义务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的征纳活动过程也属于税收征管对象的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四条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2.2 现代化征管模式的影响因素和构建要求

  在一定时期采取何种税收征管模式,采取何种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组织分工、协调运行的总的形式和机制,这都与当期的社会经济基础牢固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大众对政府行为的认知、政府提供的制度性安排、税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无法割裂、密不可分。

  2.2.1 影响现代化征管模式的因素

  新公共管理潮流,政务电子化、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体制市场化等四个主要推动因素,促进了世界各国税收管理模式的改革。

  1.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式为税收征管做出了启示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种成为西方社会行政改革主体指导思想的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主要兴盛于美、英等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主要是现代经济学理论,提倡将成功应用于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竞争原则引入到政府等公共事务管理机构。提倡在原有且较为僵化的人事管理事项上,如新员工招录、年度考核和薪酬确定等,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立竿见影的管理手段,促使政府职员提高对社会大众意愿和呼声的反馈效率,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公众幸福指数。

  这种理论模式的出现,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过分强调管理的政府职能及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重新理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纳税人按期向政府足额缴纳税款的行为,被重新认识和定性,导致政府和社会公众由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迅速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我国税收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对内强调宣传、对外服务的理念,如何确立税务机关公务人员公仆意识,如何建立便捷、高效、清廉的征管模式,如何梳理出更为科学的业务运作流程,都受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启发。

  2.经济全球化为税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在税收方面,中国“入世”后面对的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如何保证执法的公正和透明。一直以来,征管工作中的服务性一直未被提及和体现,通过“入世”,我们逐渐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也看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税收征管模式,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保护权益的态度,对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对纳税人反馈的响应效率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通过了解世界,给了我们更多改变自己的动力,由“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前提下,将保护纳税人权益提到更高的位置,重视纳税人的意见反馈,我国税收行政管理自然会向着“公正、透明”方向发展,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会对我国税收征管充满信心。

  3.电子信息化为税务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部门自动化、网络化办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缩短了受理时间,节省了社会成本。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资金都是国家发挥其各项职能的首要保障,是国家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而税收2.2 现代化征管模式的影响因素和构建要求是财政资金不可替代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税务机关的办事效率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积累,因此,加快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使其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财政资金收入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话题,也得到了各级政府极大的重视和支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现代税收管理格局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变化与挑战。突出表现为,在管理结构上,由最初的多层次管理转变为如今的各部门信息共享;管理方式上加强对计算机的有效应用,突出人机的有效结合,取代以往的人对人管理;在程序上,避免了最初的以事后处理为主的方式所带来的弊端,改为对管理对象的动态实时监控和即时处理;在管理目标上摒弃了以收入多少论英雄的传统理念,更加注重对税收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运行成本的控制。

  4. 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是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全面进入了经济转型、体制创新的改革攻坚阶段。在此期间,我们全面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发展方向,树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的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特别是对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干部服务意识、丰富服务管理手段等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作为与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的税收部门,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迅速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征管新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提出了和谐稳定、公平正义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也对我们未来税务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税收征管工作的改革明确了方向。

  2.2.2 构建现代化征管模式的要求

  1.充分利用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我国的税务机关在多年的税收征管改革的过程中己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将是我国进行税收征管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在进行税收征管改革时必须要对我国以前的成果给予足够的重视。

  2.建设统一的税收征信系统。要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必须要建立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作为依托。一是要建立一个集中的税务信息处理中心。该中心可以对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进行集中处理,以便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供服务,以及对纳税人相关涉税信息和事项进行监控提供数据支持。二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目前我们已基本实现了国地税系统信息共享,接下来,要适时开展税务与工商、银行、财政、国土等各部门的信息交互。

  3.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税收征管各环节的职责,严格、合理界定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的职能,做到不脱节、避免交叉重复,加强各环节的配合,合理协调各环节的交叉衔接。

  4.不断提升纳税服务质量。作为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纳税服务可以有效的促使纳税人养成依法、自觉纳税的意识,而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也是税务机关的基本职责和义务之一。纳税服务主要体现为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和中介机构的纳税服务两个方面。

  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也基本上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要求,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也应从这诸多方面来着手,只有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所确立的方向进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改革才能更加有效的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从而更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用来解释就信息的占有或控制而言,其在市场交易的主体之间的分配的不均衡,这就势必对经济效率和市场运行效率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突出的影响。对此,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已对此现象在在商品交易,劳动力和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反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概念

  “信息不对称理论”阐释出在市场经济活动领域信息的分布在各类人群之间是不均衡的,人们对于信息掌握的程度直接取决于其所处地位的优劣。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往往掌握的信息较之其他人员更为充分。反之,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人员所掌握的信息则较为匮乏。基于该理论,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商品的出售者较购买者掌握更多的商品信息;出售者可以通过向商品购买人传递相关信息从而在交易中获益;而购买人则会采用各种手段努力获取商品信息,以改变其所处的劣势地位;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弊病,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给社会经济建设带来的危害。这一理论被誉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很多市场现象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其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而且在现代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也被广泛的应用。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主要作用

  (1)阐释了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在当代经济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的作用还将更加的重要。

  (2)揭示了市场经济体系所存在的固有顽疾。该理论指出完全依赖自由市场机制所建立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完美的,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3)强调了政府在稳定经济运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消除完全依赖自由市场机制所建立的市场经济所存在的固有缺陷,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力度,以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以实现信息在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分配。

  2.3.3 信息不对称对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

  目前,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双方掌握信息的不对称,对税收征管效率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本文对此着重进行阐释。

  一方面,征纳双方对纳税人信息的了解与获取存在信息不对称。纳税人作为信息的拥有方,对自身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纳税能力等信息掌握的比较充分,同时,基于纳税人为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纳税人一定会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行为的宗旨,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为,表现于税收上,最直接的行为就是少缴甚至不缴税款。社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企业规模也逐渐越做越大,即便是税收法律赋予各级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查账、函证、约谈等手段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涉税事项,但是实践证明,税务机关最终对企业整体情况的了解仍然显得不够深入和全面,征管工作略显被动。

  另一方面,征纳双方对税法的了解与掌握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处于立法阶层,是各项政策的制定者,对于各项税收法律的熟悉和了解程度而言,对于其立法目的和意义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税务机关也是税收的管理者,相对于纳税人来说,不论是对税收信息的掌握还是对税法政策的理解,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纳税人受制于信息渠道的制约,所获得的税收信息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纳税人权益有可能会受到损害,同时也阻碍了纳税人主动纳税、诚信纳税主观意愿的实现。

  2.4 税收遵从理论

  2.4.1 税收遵从理论的基本内容

  税收遵从,是指纳税义务人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自觉履行向国家申报缴纳当期各项税费的义务,并服从税务机关管理的行为,因而也有人将该理论称为纳税遵从。根据现代税收征管理论,税收遵从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防卫性遵从、二是制度性遵从、三是忠诚性遵从。而税收不遵从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自私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和情感性不遵从。

  2.4.2 税收遵从对纳税人行为的影响

  如实申报实际所得从而足额纳税、不申报或者少申报所得而面临被查处和罚款的可能,是纳税人面对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所需要面临的选择。

  高低防卫性遵从制度性遵从忠诚性遵从无知性不遵从情感性不遵从自私性不遵从忠诚性遵从和自私性不遵从是纳税人群体的两端,在税收征管的操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我们所说的忠诚性遵从值得就是纳税人可以完全自觉地遵循税法的相关规定,不需要外界的督导和监督,能够切实有效地履行纳税义务。与此相反,自私性不遵从就是指纳税人为了自身利益,想方设法地逃避履行纳税义务,从而把自身与社会公共利益对立起来。

论文摘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