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物理论文 > 物理教学论文

清末牛顿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作用(5)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04 共6487字
  七、牛顿学说影响戊戌变法运动
  
  在1840年之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科学学说和科学思想,因为违背圣经和神学,基本上没有传入中国。明清之际,虽有来华传教士参与中国编撰历法工作,也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了开普勒或牛顿的一些天文数据。1840年的鸦片战争,唤醒了中国人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与此同时,传教士也积极迎合中国人对先进科技羡慕的心理,以科学技术做传教诱饵,采用捆绑销售的做法,试图感化中国人。中国人自古就有“天朝大国”、“天动地静”、“天圆地方”、“阴阳相感”的观点。在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的努力下,虽然他们大多坚持西学中源说,但是他们也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重振天朝大国的声威,从此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的椭圆轨道、图 8肖像画:万有引力姓牛牛顿的万有引力才正大光明地传入中国。
  
  可以说,牛顿学说决不只是影响了自然科学界、工业和技术界,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们的思想革命。如同伏尔泰等人在18世纪宣传和普及牛顿物理学,从而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一样,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也为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社会运动提供了舆论准备,对此牛顿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牛顿在科学上革故图新的精神鼓舞了清末希望变革社会的仁人志士。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主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都从牛顿学说中寻找维新变法的根据。康有为在其《诸天讲》一文中,声明自己“最敬哥(白尼)、奈(端)二子”.谭嗣同在其维新运动的宣言书《仁学》中高喊“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冲决天之网罗”.梁启超随即概括《仁学》之实质:“英奈端倡‘打破偶像’之论,遂启近代科学;嗣同之‘冲决网罗',正其义也。”牛顿的精神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维新的一杆大旗。
  
  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运动只有103天。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当然不能归结为宣传牛顿学说的失败。可谓无意插柳柳成阴,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1908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1927年编成的《清史稿》中都提到奈端或其学说。民国时期《开明国语读本》还引用了“奈端煮表”的故事鼓励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张鸣镛教授读中学时,用对联“知数理共天文一色,待天才与奈端齐飞”来激励自己发奋读书。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十几年,孙中山顽强地学习,获得了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孙中山高度地评价牛顿:“达尔文发明物种进化之理,而学者多称之为时间之大发明,与牛顿氏之摄力为空间之大发明相媲美。”孙中山还把牛顿的科学理论作为他的“建国方略之心理建设”的一个思想基础。
相关标签:物理学史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