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艺术品的陈设是整个酒店在进行氛围营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酒店整体空间环境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整体效果设计完整的酒店,假如没有艺术品的精心布置,那整个酒店环境必然显得单调乏味,没有生气,所以说艺术品陈设设计在酒店空间中所表达的语言是酒店整体气质面貌以及整个酒店氛围特色的点睛之笔。此外,更重要的是艺术品的陈设在塑造酒店的风格特色时,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传统,保护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让顾客更深刻的了解我国艺术底蕴、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更有助于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因此,艺术品陈设设计对于酒店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品的陈设设计也要与时俱进,然而,在这个科技经济突飞猛进,竞争激烈的时代,艺术品陈设设计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关于酒店空间中艺术品陈设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弘扬传统,与时俱进
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艺术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无论设计什么都应立足于本国传统,在传承中追求创新。在设计中应当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如果固步自封,那必然成为时代的淘汰品,如今世界文化纷繁多样,呈现一种多元化格局,设计也必然要与世界接轨,各取所长,融会贯通。尤其在艺术品陈设的设计方向上,首先应当立足本国艺术文明,兼收并蓄,在和国外艺术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寻求发展,学习先进的优秀的艺术文明,但要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要符合本国文化的发展和大众接受。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应时刻谨记我们悠久的文化历史,而艺术品就是最好的表达历史文明的载体,所以在艺术品陈设设计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别,即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力求创造出即应和时代发展,又富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的艺术环境,在全球设计领域占据有利位置。
二、以人精神需求为基础,创造和谐的陈设环境
艺术品陈设设计基于酒店环境氛围以人的视角为出发点来表达其设计语言,艺术品陈设设计是以营造更美好、更舒适的空间艺术氛围为基础,所以,艺术品陈设设计的基本宗旨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所需,以人为本。这已经不再是一种功能的局限,更为重要的是把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作为基准来设计。由此可见,酒店的艺术品陈设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上无论是从艺术品的形态设计上,还是艺术品材料的选择上,都开始在慢慢的体现对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视,对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视。
最后,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我们在设计中以人们的心理情感为视角利用特定的表现手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赋予空间以精神的内涵,增强人们对空间独有的精神品位和艺术情调,从而有益于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好让酒店空间从内在的抽象含以上让人们的心灵更进一步的接触自然,融于自然。因此,这样具有独特艺术品位与文化内涵的酒店艺术品陈设设计一定是关注人们精神需求和内心世界的设计,而这种以人内心情感为基准的设计方向也必定会是未来酒店艺术品陈设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琼。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
[2] 庄荣,吴叶红,家具与陈设[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 罗岗、顾铮。视觉文化读本[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4] 张绮曼, 郑曙 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5] 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 北京: 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9
[6] 唐婉玲。酒店艺术陈设专家: 徐少娴[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7]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81
[8] 洪忠轩,马侠华。 酒店文化空间的营造[J]. 现代装饰, 2004(1): 10
[9] 张晶。 星级酒店室内设计[M].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0]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1
[11] 尚雅莉。 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J]. 河南科技, 2003(9)
[12] 肖友名。 浅谈 SPA 设计[J].期刊:美术大观,2007,2(增刊):093
[13] 梁冰。室内空间的情感化设计[J].美术观察,2008,2.116 页
[14]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15] 费寅。 对酒店文化氛围构建的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6(5)
[16] 胡志毅。 世界艺术史·建筑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17] 庞朴着。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18] 吴亦婷, 赵小媛。 中国酒店业发展趋势刍议--以酒店设计为例。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
[19] (日)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论建筑[M].白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
[20] (英)罗杰·弗莱。易英 译。视觉与设计[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1] (瑞士)荣格。苏克 译。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22] (德)维雷娜·卡斯特。晏松 译。 无聊与兴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3] (日)高木干朗着,马俊、韩毓芬译。宾馆·旅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4] (美)比尔·波特。叶南 译。 禅的行囊[M].北京:南海出版社出版,2010
[25] (美)马丁·林斯特龙。赵萌萌 译。感官品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26] (英)卡洛琳·凯斯、苔萨·达利。黄水婴 译。 艺术治疗手册[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27] (德)威廉·冯特。 生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8] (日)原研哉。朱锷 译。 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9] (法)H·丹纳。张伟 译。 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0]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着。 常青, 张听, 张鹏译。 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土业出版社, 2004
[31] (英)弗雷德·劳森。 酒店与度假村一规划、设计和重建。 王小兰。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致 谢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往事,难以忘怀在这三年的学习和生活,由衷的感学这三年来给予我关怀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苏州这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中,我度过了人生中很重要三年,这里人杰地灵,我不仅仅强化了专业知识,更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能够顺利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首先要感谢苏州大学对我的精心培养和关怀;其次要感谢所有老师对我的细心教育,并且受益匪浅,因此使我更加坚定了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信念,为日后很好的工作中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琼老师,王琼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王琼老师悉心指导,从选课题选择、方案论证到具体实施和最后的修改,无不凝聚着王琼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并且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要感谢我的同学们,赵天宜、柳振阳、张蕾、陆志翔、申东升等同学,这三年来我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并且度过了快乐的研究生时光。
再次对我的导师,王琼教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也能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个人、每件事,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的设计工作,再创新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