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学习型城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2 共797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困境研析
  【第一章】广州如何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绪论
  【第二章】学习型城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广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历程与成果分析
  【第四章】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条件与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推进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广州学习型城市构建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学习型城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2.1 学习型城市的内涵。

  2.1.1 学习型城市的定义。

  学习型城市将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以及创建学习型社会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对上述三个理念的延伸与深化。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城市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创建学习型的城市实际是学习型社会在城市范畴之内的实现。早在 1970 年的时候,经合组织就推动了教育城市的行动计划项目,这可以被视为最早的学习型城市形态。1990 年代后,学习型城市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2 年,经合组织召开了第二次教育型城市会议,并且发布了专题研究报告。1998 年,欧执委提出"走向学习型社会的欧洲"计划,对学习型城市做出了如下的界定:学习型城市关注城市和社会以及个人发展过程中,学习的重大作用。学习型的城市尽最大的能力激发市民的学习能力、将市民的潜能予以最大化的发挥。在学习型城市里,存在众多学习型的社区,其为区域内的全部居住者提供尽可能优越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潜能,创建经济极其繁荣、发展极其快速的社会。所以,学习型城市关注城市的繁荣以及社会的稳定,还有社会个体的成就。其鼓励以及支持市民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整个城市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状态,目标是推进稳定社会与繁荣社会的创建。而且,学习型城市是城市发展与管理的新模式,其摆脱了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其将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设定为人的"全面发展",而不再是"以物为本",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言,市民素质是根本,教育学习是前提和基础,更是关键的所在。学习型城市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匹配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教育社会化以及社会教育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但激发全民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推进创建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样态,将学习融入到工作、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习和生活以及工作走向一体化。总而言之,本研究相信学习型城市的实质在于通过教育与学习实现城市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学习型城市是新的模式,其核心在于学习,其设定的根本目标为追求人的全面化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学习型城市,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论:自城市发展史的角度看,学习型城市为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城市从传统的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为主转变为对人力资源以及对知识的依赖。自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学习型城市为通过学习这一手段将社会问题予以解决,让城市发展成为人和自然更为和谐的相处的区域。自城市经济学的层面分析,学习型城市要创建的为在文化与知识相关主导产业推动下的综合化发展的城市样态。通过对知名学者的描述予以综合化的分析,本研究将学习型的城市界定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在城市区域内,在人本理念指引下,通过对诸多不同教育资源予以整合和综合化利用,实现终身教育体制的创建,并推动终身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同时教育机会的获取非常容易和便捷,生活与工作对学习的需要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人可以更为全面和持续的发展,城市可以建设得更加文明、包容和繁荣,社会可以发展得更为和谐与稳定。

  2.1.2 学习型城市之特征分析。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中心所在是市民发展。我们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认识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首先,城市具有自主学习的特性。在学习型城市居住的每一个市民的学习意识都非常的强烈,学习愿望都非常的浓厚,可以说市民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中度过,学习已经演变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学习也是市民自我发展和自我进步的唯一途径。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这是学习的源动力,这也是学习型城市创建的外在社会环境。其次,城市的学习行为是终身的。在学习型城市生活和居住的每一个居民都将学习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人生也不再是由绝对纯粹的"学习阶段"与"工作阶段"组成,学习也不再只是发生于学校的事件,无论是在生活与工作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学习的身影。再次,学习型城市中的学习方式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无论是对于存在于城市中的组织来讲,还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个人来讲,都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同时也必须要掌握科学化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不但要愿意努力学习,同时还非常善于学习。

  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学习者自身的情况引入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支持,比如网络学习以及远程教育等等。第四,在学习型城市里,学习资源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传统的呈条块状存在的教育管理在学习型城市里将被彻底打破,教育资源会得到充分的整合,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创建做好充分的准备,保障全社会学习以及市民的终身学习,让每个人都享有学习的机会,让每个人的学习能够随时随地的展开。在学习型城市里,所有人的学习机会都是平等的,学习是市民的权利和责任。最后,学习型城市对学习进行评价是非常灵活的。对于主体的自主学习来讲,学习评价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其可以被视为学习的动力源。学习型城市会创建起一个完善的、多元化的学习评价系统来激发学习,对学习成果予以更为灵活的评估,以此激发学习的不断前行。

  2.1.3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条件。

  2.1.3.1 学习型城市创建的前提为: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

  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城市得以形成,并且不断地向前发展。对于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而言,其也依赖高度发展的经济。经济基础是学习型城市得以成功创建的物质保证。有了经济的大力支持,政府才有能力对教育资源予以整合,进行兴建,才可以给人们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才可以将市民的学习需要予以很好的满足,才可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才可以唤醒市民的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识。无论是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哲学理论,还是马斯洛所创建的需求层次论,还有我们先贤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一不告诉我们发达的经济基础是学习型城市得以创建的基本前提。

  2.1.3.2 学习型城市创建的基础为:良好的人文底蕴。

  和农村相比,城市在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方面具备更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学习型社会在城市更易实现,原因之一即为城市和农村相比,人文底蕴更为优越。对于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而言,良好的人文底蕴是基础。城市如果想有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那么就必须要求自己的市民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政务、法律、市场、人文、社会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也有助于建立终身学习与人人学习的环境。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 在发展上也就缺乏后劲。所以要想建构学习型城市,需要提升市民的人文素养水平,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2.1.3.3 学习型城市创建的保障是:政府的重视与大力支持。

  要想成功创建学习型的城市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政府的持续关注。

  自一个层面看,创建学习型的城市,对于政府的统筹协调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政府需要对相关组织单位予以协调,需要对辖区的教育资源予以整合,需要在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对相关的教育予以整合,需要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学习评估体系;从另外一个层面分析,创建学习型城市也需要物质财富的支持,需要软硬件设施的保障,需要政府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这样学习权益才可以得到保证,学习型城市才具备了成功创建的条件和基础。

  2.1.3.4 学习型城市创建的社会条件是:蓬勃发展的教育行业。

  教育事业发展非常的快速,特别是高等教育基本上已经走向了大众化,同时成人教育以及培训市场发展也非常的迅捷,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明显,这些对于学习型城市的建构而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对于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而言,在理论上其需要众多的助推力,比如建设标准、教育成果的认证体制、动态管理、机制建设等等,这些都能引导学习型城市的建构,也为学习型城市的成功建构提供很好的保证。

  2.1.3.5 学习型城市创建的智力条件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

  科技革命要求人们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求人们在科学技术方面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而且科技进步也为人们的学习创设了更好的环境,为终身学习和人人学习提供了可能和基础条件,特别是依托于网络这一科技产物之下的信息技术更是给教育和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与平台,给教育资源发挥自己的辐射作用创设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2.1.4 学习型城市创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而言,其核心是"人",其路径可以描述为通过对人的学习欲望的培养和激发,让市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让学习演变成市民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让整个城市体现出浓浓的求知欲。

  2.1.4.1 创建完善的硬件设施。

  在学习者这一中心的指引下,将学习信息和资源开放开来,对市民的学习兴趣予以尽可能的激发,为此,政府要对硬件设施予以改善、进行兴建,要对现有资源予以整合,将资源的效益予以最大化的发挥,将对外开放的步伐放开,将所有市民都设为教育的对象,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对学习热情予以激发。(1)创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尤其是网络学习平台,比如数字出版物以及数字图书馆,对文化资源的共享予以推进,为全体成员营造更为便捷的教育服务,将学习信息充分的放开,给学习者更为便利的接触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的机会,让有兴趣学习的人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学习,让原本没有兴趣学习的人产生学习的兴趣。(2)对公益性的学习组织的资源予以充分的利用,比如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创建高度开放的、高度共享的教育模式,建设开放性的科技馆与美术馆,还有博物馆以及图书馆,给学习者更为优越的学习资源的支持,创建互动的学习模式,建设完善的教育资源体制,对知识之转化和创新以及应用,提供良好的机制支持,提升教育的转化率与利用率。(3)将学习的内容予以多元化的创设,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将不同学习人群的需求予以很好的满足,针对青少年和儿童,要进行兴趣技能的发展;针对成年人,则要突出新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补充式学习;而针对老年人,则是要对他们的生活予以丰富。在学习的内容上一定要突出人性的一面,吸引人们学习,让人们能够快快乐乐的学习,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之所在,让学习真正的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去。(4)文化活动的展开要丰富化、多彩化,通过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模式,创建起全社会参与和全社会支持的学习氛围。

  2.1.4.2 优良的学习氛围。

  知识不但可以改变人生,还可以扭转命运的乾坤。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学习环境的创建、学习氛围的营造实现学习型城市的成功建构。比如城市可以举办特色各异的展览,举办学习竞赛,刺激家庭成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所有的市民都在社会竞争环境的推动下凝聚自己的学习愿望,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将学习真正转变为终身性的活动。而城市给市民提供的学习机会也是平等而且开放的,市民可以共同学习,对学习成果予以共享。

  2.1.4.3 社会竞争力与压迫力。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在当前的社会更是如此,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知识在快速的更新换代,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有的人都需要持续学习,不断进步。

  "本领恐慌"迫使每一个人更快地向前发展。而学习型城市不单单是希望市民能够融入到学习之中去,而且更希望市民借助学习获得更强的生存发展能力,借助学习能够对核心竞争力予以不断的提升。彼得·圣吉就相信如果学习速度不能够匹配时代的发展变化,那么被时代淘汰就成为了必然。当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慢慢地被闲置起来,越来越多不熟悉的事物逼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本领恐慌就越来越明显。伴随工作的提升,原本的知识与技能很可能已经不能应对新的要求和新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去努力的探索和学习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竞争压力在迫使我们每一个人快速的成长成学习型的社会成员,这样才可以于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求得生存。

  2.1.4.4 完善的法律监督体制。

  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助于把学习规范化,有助于对学习的主体进行督促和约束。

  当前中国针对教育所设立的法律法规体系多针对学校这些教育机构而设,社会教育基本上还没有成为法律法规约束的对象,越早引入法律的约束和规范,越能对学习者的相关权益予以保障,越有助于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和发展。

  2.1.5 学习型城市的主要表现与基本标准。

  2.1.5.1 学习型城市的主要表现。

  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特殊模式,学习型城市不但具有城市的一般性表现,而且还有着自身特殊的表现形态:

  一为领导力,学习型城市注重发展整个城市对应的领导力以及领导技能的培训,并且将其与学习咨询等课程结合在一起;二为就业力,也就是借助有效的指导,让市民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三为创造力,通过学习指导,对创造潜能予以充分的激发;四为资源利用率,对多种性质不同的教育机构予以整合,创建完善的教育资源网络,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五为信息传递的时效力,借助网络把本地区和其他地区衔接起来,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让学习具备更高的学习时效性;六为资金保障力,借助学习策略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政策衔接,让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获得更有力的资金保障;七为技术利用率,通过学习,提高对新技术的利用率,也提高新技术的转化率,将整个城市建构为一座学习的中心。

  2.1.5.2 学习型城市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标准。

  分析上述经验,可以对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标准予以粗略的归纳:

  标准一: 终身学习以及终身教育的理念扎根于所有市民心中,全体市民都会主动积极的学习,城市的一个主要的特色就是建筑起来了良好的城市学习氛围。

  标准二:城市将教育学习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职能,并且被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去。通过法律法规对市民的教育学习权利予以保障,教育活动的展开有专门组织机构的监督,并且创建了完善的评奖机制。

  标准三:整个城市创建起来了统一、完善的学习网络,城市对教育资源予以充分的利用,创建起了知识的网络化体制,通过纵横衔接的体制模式,创建起完善的学习体制,从而将市民的学习需求予以很好的满足。整个城市处处可见学习的市民,处处可以找到学习的场所。

  标准四:城市内部的组织基本上都发展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从政府到企业,从社区到家庭,组织与组织之间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互相交流。

  标准五: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提升明显,无论是在外资的引进,还是在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都更为快速,而且市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比传统城市要高。

  2.2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基础.

  2.2.1 终身学习的基本理论。

  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的时候,富尔与他的同事就明确的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模式,他们相信:社会变化越来越急剧,作为受教的对象,学习者也在日益的演变为教育的主体,所以教育的中心必须要相应的做出调整和转变,将重点放置于自学这一学习原则之上,将自学视为教育学习的重点,而非传统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换而言之,新时代的教育精神应该确定为每一个人都是自身进步与提升的创造者与缔造者,也就是说人们需要持续不断的展开终身学习。不同学者对终身学习,给出的表述也不一样,不过对他们的界定予以综合深入的分析,可以将其共同之处归结出来,那就是:终身学习为学习主体的转移,从原来的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转变成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基于此必须要强调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教和学都一定是要对学习者的需求予以充分的考虑,一定要对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予以充分的尊重。作为生存方式的一种,学习时时刻刻都存在于这个社会上,终身学习是学习发展的一个走向和一个过程。终身学习被确立为新世纪的一个主要生存概念,其见诸于人类的每一个生存空间。社会的变动更是推动了终身学习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运用。终身学习设立的目标为培育出具备高度自信、能够匹配社会发展的人才。在终身学习的过程里,知识得到充分的积累与重铸,在这个过程里,每个人都在充分的学习知识并且运用知识,乃至进行知识的创造。

  2.2.2 学习型社会。

  早在 1968 年的时候,哈钦斯就出版了关于学习型社会的专著,借助通才教育这一观点对学习型社会予以了充分的阐述,并且明确了其重要性,还强调对于终身教育的实现而言,学习型社会是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习型社会,并且对其展开大力的研究。多数学者将研究的角度放置在个体学习的层面上,故而对学习型社会予以界定的时候也多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此,学习型社会可以被界定为创建起有助于全面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与学习机制。可以说在学习行为上,学习型社会明显具有普遍性,其缔造的为时时、处处、人人都在学习的一种社会样态。在最初的时候,学习型社会追求的是对教育体制予以改革,实现教育的终身化、全面化,达到人之全面化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学习型社会而言,这不但是基本的内涵,而且也是本质特征所在。而终身教育更关注社会成员在人生的诸多阶段于教育方面的不同需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终身学习强调了学习的终身性、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学习主体的责任性和能动性。对于社会而言,城市是最重要的组成,城市是特定区域中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的中心,还是工商文卫等不同行业的聚集地,城市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城市的学习环境和农村相比也明显优良很多,城市聚集了众多的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所以,为了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成功建构,必须要建立学习型的城市,这是学习型社会在城市的具体实践。

  自哈钦斯之后,诸多学者对学习化社会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多数学者针对学习化社会重点勾勒出了期望的画面,这一画面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社会中的所有个体都有学习的权利,无论出身和种族,还有性别与收入状况怎么样。学习不但是他们的权利,而且是他们的义务。

  (2)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的创建是终身化的。

  (3)教育范畴不再限于学校,已经社会化。教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从家庭到企业,从图书馆到美术馆,再到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等等所有的场所都演变为学习的领地。

  (4)社会的中心聚焦于学习者身上,社会的重点放置于对学习需要的满足。

  学习化社会里,教育策略已经脱离了原来的学校、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转变成学习者作为整个社会的中心。

  (5)不但个体被卷入到了学习中来,群体以及组织也被卷入到了学习中来。

  对于学习化社会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而言,个体以及群体都担负着不能推脱的责任。对此,胡梦鲸学者是这样描述的:学习化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了学习的个人、家庭、社区、组织、政府,还有网络。

  (6)学习化的社会不但有助于社会个体的快速向前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向前的进步。

  概括起来,学习化的社会也就是给社会中的所有个体提供并且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促进社会整体以及社会中存在个体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

  2.2.3 学习型组织。

  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家眼里,学习型组织是他们心目中企业最为理想的存在样态。但是对于学习型的组织究竟是什么样的,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标准。恰如学者 Calvert 与 Mobley 以及 Marshal1 有言:对于学习型组织,当前学者们就恰如盲人摸象一样,在各说各话,可以说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以及实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界定。

  作为一种理论,学习型组织的适用是非常广泛的。组织本身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家庭和企业,还有机关与社区,乃至城市和国家等等。部分决策者将学习型城市的创建理解为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去,其核心为借助组织化活动的展开,进行学习氛围的营造,进行城市发展的创新,创建持续进步的城市发展理念,推进城市在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前行,所以其主张于城市的方方面面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最终达到学习型城市创建的目的,这个过程中不但要建设学习型的企业,还要建设学习型的社区与家庭,借助市民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城市竞争力以及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