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困境研析
【第一章】广州如何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绪论
【第二章】学习型城市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广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历程与成果分析
【第四章】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条件与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推进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广州学习型城市构建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心,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占据着突出的重要地位。进入 21 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进程,人口流动与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金融危机、恐怖主义与公共安全、贫富差距、能源枯竭、环境污染、教育与就业这些问题与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为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量迅速膨胀、知识更新异常快速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潮流。推崇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将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纳入了重点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学习型城市的核心是重视社会群体的学习,并使得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学习型城市的概念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1973年,由经合组织牵头,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瑞典等国家的城市一起参与实施了"教育型城市"行动计划。学习型城市的雏形由此登上历史舞台。1990 年,第一届学习型城市国际会议于巴塞罗那正式召开,学习型城市的具体内涵也进一步被深化。1993 年,经合组织再次以"面向终身学习的城市战略"为主题,发布学习型城市战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给学习型城市下了明确的定义。从此以后,建设学习型城市就成了各国竞相要达成的战略性目标。在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理念的推进下,世界各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2013 年 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等在大会上致辞或发表讲话。大会以"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分别对"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义"、"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组成"、"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战略"以及"学习型城市发展的关键指标"四项主题和议程进行了探索与讨论。代表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终身学习"对于现代城市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意义,介绍了各自国家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与经验,探讨了新时期世界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此次大会通过了两项开创性的成果文件:《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以及《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这两项文件是此次与会代表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世界各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政策与实践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2001 年,在上海 APEC 人力资源峰会上,江泽民主席在发言中指出,我国要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并将此作为我国下一阶段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口号和目标。这个时候起,我国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规划,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模型。2002 年 11 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目标之一就是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此次会议上,我党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而且把这个建设目标纳为今后 20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学习型社会"的概念首次被写入党中央的正式文件中。随后,各省市区纷纷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股学习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席卷开来。我国的各级教育部门也更进一步重视教育方面的改革,为我国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也更趋近了一大步。2003 年底,北京、上海等 60 余座城市为了积极响应并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大步伐,联名在中国学习型城市论坛首届年会上发表《学习型城市发展宣言》,将人本思想、终身教育、全民学习等观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这对于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以及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经济建设的发展等都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提供了巨大的动力。2007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明确目标。2010 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1],对教育做了深刻说明,要求各省市区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要重视基础性学习,与此同时还得加强我国人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把建设学习型社会纳入到了我国教育领域在今后十年的发展规划目标里。2012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我国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明确要求,并强调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全方位的培养人才,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基础性的人才培养策略,要全心全意地去办好教育,使得我国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技能都有显著的提升,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有足够的科研力量践行人才强国的宏观发展战略,以教育为主要的深入方向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早日达成。2013 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在讲话中号召所有中国人民同心同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自此,建设学习型城市上升到了民族大义的层面。之后,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七部门在 2014 年发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阐释了当前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支持政策和相关措施。《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全面推进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形成一大批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习机会开放多样、学习资源丰富共享的学习型城市[2].《意见》的颁布,对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广州市在国内可以说是首批提出学习型城市目标的城市之一。在二十世纪末期,广州市政府就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在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后,国内更是掀起了"城市学习化"的热潮,广州市也由此加深了对学习型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在《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政府需带动市民,积极树立"知识创造财富,学习提升价值"的观念,建立市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提出要努力创建学习型城市[3].之后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的颁布以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上马,更是推进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2011 年,广州提出了"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4],将低碳经济、智慧城市与市民的生活相融合。同年,市委、市政府发布《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创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最终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目标。到 2020 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城市。2012 年,市委、市政府又发布《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决定》。决定提出,广州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到 2020 年实现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大跨越,努力迈进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建设宜居宜业人民满意的幸福广州。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推进广州又快又好地创建学习型城市,并以此为目的,理顺建设学习型城市时会用到的理论基础,分析研究国内外建设学习型城市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建设成功的经验。并以此为范本对比广州市实际情况,寻找适合广州市的发展方式,推进广州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同时为广州市教育部门相关体系构成提供理论经验,供其完善现有教育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加速广州市现代化进程,从而在 2020 年左右建成学习型城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1.2.2 研究意义。
现如今,建设学习型城市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下,建设学习型城市刻不容缓。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率先建成学习型城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具有战略意义。全民学习、终生学习对城市来说是在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时必备的两项基本对策,也是城市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延伸与证照。当今时代,知识改变命运改变的已不是个人命运,更是城市命运、国家命运甚至是社会命运。建设学习型城市就是改变城市命运的最佳写照。话虽如此,建设学习型城市仍然需要个人力量,人很容易受到影响,只要学习氛围足够浓厚,就能促进城市学习体系发展,如此以人为本,完善相关教育体系,引导市民产生学习需要,然后满足其需要,进而提升全民整体素质,最后推动城市教育发展,接着再次满足市民更高层的学习需要,如此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由此可见,探索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不论是对市民还是对城市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1.2.2.1 实践意义。
首先,建设学习型城市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更加凸显,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现代城市要在发展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的加强教育与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和市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市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源的层次,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智慧城市、创新城市、文化城市,促进城市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中的可持续性,增强综合竞争力。
其次,建设学习型城市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促成终身教育体系的创建。学习型城市倡导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教育学习理念,它以普及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教育模式,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适合个人自身特点的教育机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并且能做到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从而不断提升市民的自身素质,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还能够促成终身教育条例的落实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创建,在市民中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保证人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第三,建设学习型城市能够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一方面,创建学习型城市,能够加强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与重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与推进。另一方面,创建学习型城市势必需要城市内各界力量的联动,便于教育力量的整合。再者,学习型城市的创建,需要教育技术的革新,需要加快对新型学习方式的研发。这几方面都在客观上不同程度的对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契机。
第四,学习型城市一旦成功被创建,那么城市的整体氛围都会被影响,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并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还能将影响影射到周围的城市,促使周围的城市也共同进步。
1.2.2.2 理论意义。
学习型城市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契机,也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科技蓬勃发展,文化相互影响的时代,面对知识爆炸所必须做出的选择。现阶段,知识经济的内涵与价值已经初步展现出来,知识成为一个国家的文明和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一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可以立足的根基。现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革命正在掀起,这股热潮席卷了全世界。学习型群体,从组织到城市到整个社会,已经演变成了一支新的力量,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时代的洪流里,不论哪个国家、地区、组织或者个人,都将会始终向前。而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跟随时代发展的方向,就一定要学会学习,关注学习,同时学习其他城市区域的发展新思潮,吸取成功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里占得领先地位。
学习型城市具有积极性,能够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修养,使人能够学习更多的内容全面发展自我。同时其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而完善了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就便于社会成员们继续良好的学习,可以做到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还可以发动全部的成员参与,使大家自主参与,发挥主动性,实现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这样的城市中,市民可以充分提升自我,提高文化素养,从知识中汲取力量满足自我的精神需求。通过文化知识充实自我,这样的生活使人更加的健康,展现出人从内而外的精神状态,形成更加饱满的生活状态。
学习型城市是城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改变现有的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自身生存竞争能力的最佳发展方式。如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踏上了知识经济之路。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能够让城市摆脱物质资源方面的劣势的束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方面的特长,改变发展方式,是顺应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型城市,能够提高城市的文化层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城市文明的智力支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建设学习型城市,使得市民们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环境学习,更好的满足自我的精神需要。并且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我素养,建立更加积极的人生观、工作观以及学习观,帮助城市和市民提升文明、品质,走健康、和谐、文明的发展道路。
总之,对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研究,对推进广州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从而提升广州市民的素质,对促进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升市民素质,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建设幸福广州,实现广州梦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对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策略的研究,对推进广州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有参考意义。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城市进行学习型城市创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参考。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 1965 年时,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委员会议上曾发表了"Education Permanente"这个轰动教育学界的专题报告,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后,教科文组织将"Education Permanente"翻译成"LifelongEducation",再翻译为中文即为--终生教育。
在朗格朗的"终生教育"观点提出三年后,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提出了新的观点:学习型社会。罗伯特·哈钦斯在他的著作《Learning Society》中对此观点进行了具体阐述,大致内容为:社会上的任何公民都有自由学习的权利,可以自由的选择提升自己,学习知识提升自己和教育公民传播知识这不单单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更应该将之看做自己的责任。
1970 年,美国学者托夫勒出版《未来的冲击》。在书中,托夫勒又对学习型社会的定义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学习型社会应当做到--超工业化的学习和教育,在人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后,要用学习到的技能去参与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缺点,再开始新一轮的学习,就这样做到终生学习,提高自己。
随着各种关于终身学习观点的提出,国际教育委员会融合国际的新思潮,于1972 年发布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份报告中,充分显示国际教育委员会对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视。
20 世纪 70-90 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20 余年间,舍恩教授、阿吉瑞斯教授和彼得·圣吉博士,分别出版了三本有关学习型的研究:《组织的学习:一种行动观的理论》、《组织的学习之二:理论、方法和实践》、《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这三本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以超越、创新为目的,是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增强活力,改变企业发展现状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为了学习型组织的成功创建,就要求组织经过下面五层修炼:一、自我提高,二、更新提高心智,三,有共同的前进目标,四、团队共同学习,五、建立系统性的思考[5].
另外,国际上还有一些学者,通过认真研究提出的"双环学习"、五阶段模型、第四种模型等等不同理论都为学习型组织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等理念的发展与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学习型城市的研究也从理论层面进入实践层面。
在二十世纪 70 年代初期时,联合国经合组织实施了发展教育城市的行动计划,选择了一些城市作为资助对象,推广"教育城市"的思想,让城市重点发展其教育事业并把发展教育作为城市的战略。到了九十年代初,第一届国际教育型城市大会召开。会议发表了《教育型城市宣言》并成立了国际教育城市协会。随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次正式提出"学习型城市"的概念。第二届国际教育型城市大会提出把学习型城市的创建纳入行动日程,并发表了"市民终身学习的策略".
加速了学习型城市创建的步伐。一些发达的国家也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历史进程中进行了各种不同的探索。例如英国大部分地区在 1995 年时都被网络覆盖,用以创建网络型的学习城市。德国加强了学习型的地区的建设,并将此举纳入了"学习型地区--建立网络支持"的国家计划,并对试点的 70 多个城市给予了大量资助和支持。韩国在 1999 年还专门制定了一部法律来支持终身教育,即《终身教育法》,此法赋予了政府一定的权力去选择有能力的城市来大力推广终身教育。2013年 10 月,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分别对"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义"、"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组成"、"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主要战略"以及"学习型城市发展的关键指标"四项主题和议程进行了探索与讨论。会议还通过了《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北京宣言》,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政策与实践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大会的主题的三个关键词--包容、繁荣、可持续发展,代表了未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的发展理念。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受国际社会思想教育的冲击,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研究学习型社会。
初期,学者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这两个方面,对学习型城市的研究较少,并且起步也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 21 世纪初,研究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关于研究此方面的科研课题和成果也不断在增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6].以学习型城市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的论文就有 2535 篇之多。而且这几年,中国梦和民族复兴一度成为热门话题,难免会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将建设学习型城市与中国梦和民族复兴放在一起来研究和探索也成为当前国内研究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
由于每位学者的研究的角度不同,导致他们在研究学习型城市创建方式这方面的观点也不相同,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是以徐学国、山鸣峰为主的,将城市当作是一个整体,把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当作这个组织的载体,不断地发掘它的内涵,更广阔地向外延伸。具体来说就是把学习型组织分为各种不同的层次,再把学习和工作有效地融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来发展终身教育,以此从整体上来提升本城市各方面的实力,更好地发展其职能。第二种观点是孙其昂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就是借助政府的力量,用学习型组织的名义来提倡大家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使它在组织上得到了充足的支持。而李二玲教授的观点则与他有些不同,她着眼于地方特色生产系统,希望能通过培育本地创新网络的方式来创建学习型城市,并且她对城市的理解是从区域的概念上加以划分的,把城市定义为一个区域,以此为环境来创建一个学习型系统,这样学习型区域也就形成了。黄复生、杨晨两位学者则主张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样化的学习平台,来不断扩充学习资源,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并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从而创建学习型社会。叶忠海教授的观点则更为特别。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得到科学发展,而学习型城市的中心是学习者,基础是学习型组织,创建是终身教育体系,基本特征是形成终身学习文化,这有利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并且它还能来满足城市里各个阶层学员的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和全民自身能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此外叶忠海教授还创建了包括 6 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 54 个三级指标的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对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相关问题进行相关研究。本文在理解总结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其他先进城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理论结合实际提出适合广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策略建议。
(1)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是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利用现有的资源库来查找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研究分析,了解目前国内外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在本文中也运用得比较多,主要是从广州市的发展条件、历史、现状、成就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创建策略,总结了一些很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