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 弟“词群的研究会散见于”X 哥“或”X 男“词群的研究中,一般是作为对比语料出现,数量少且不成系统。
许丹荔(2011)的《”X 哥/姐、X 弟/妹“在网络视频标题中的运用》[1],作者分别以”哥、姐、弟、妹“为关键字进行语料搜集、整理,并运用词语模理论对语料模槽分析。在造词理据分析方面,语言的内部因素主要是类推机制,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包括:传统家庭结构模式的变化使得许多亲属称谓消失或泛化;网民求新、猎奇、从众的心理;草根英雄情结和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
从语料和研究成果的数量上,我们可以发现词群形式的男性新词语存在着高低不等的流行度和使用度。”X 哥“式男性新词语,作为出现较早、成员数量较多的语言形式,学界对其研究相对来说更加充分和深入,相关文章和研究成果相对也比较多。”X 男“、”X 帝“、”X 弟“式男性新词语,紧随其后,数量不断增长且势头强劲,”X 爷“、”X 爸“、”X 叔“等词群由于出现时间晚、语料少,相关研究薄弱。
总的来看,词群形式的男性新词语研究已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整体上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X 爷“、”X 叔“、”X 帝“中”爷、叔、帝“在语义上的演变也鲜少提及。
(二)以个别男性新词[2]作为研究对象。
目前关于个别的男性新词语的研究,多以一个或几个词的研究或男女对比研究的单篇论文形式出现,如《”高富帅“词义的泛化、专化及其模因效应》、《凤凰男、经济适用男、牛奋男》、《草食男与肉食女》等,缺乏对其较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和描述。研究内容集中在语义分析、造词方式、产生原因等方面,研究角度包括修辞学、模因论、社会语言学等。
《咬文嚼字》中发表的《”轻熟女“·”轻熟男“·”轻熟长靴“》、《凤凰男和孔雀女》、《干物女与肉松男》等文章,以男女对比研究的方式,对”X 男“词群中的个别词语进行语义解释和举例说明。
胡习之(2006)的《”蓝领“与”蓝颜知己“:”蓝“族新词语二议》[3]一文,从”蓝领“一词的来源、词典的收录及释义情况以及 ”蓝领“家族新词语三个方面对其语义进行阐释,从修辞学角度分析 ”蓝领“的修辞幻象,最后指出”蓝颜知己“是以”红颜知己“为原型,以反义类推中性别对立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其风行反映了都市女性的情感价值取向。
孙艳(2008)的《潜显理论视角下的”宅男“研究》[1]一文,首先分析”宅男“的词源,揭示”宅“的引申义,即名词”宅“逐渐获得动词和形容词性。运用潜显理论对”宅 X“的潜词显词化情况进行说明,得出”宅“有词缀化趋向,最后对这一词语的规范化提出建议,对其未来发展情况作出预测。
谢元春(2010)的《网络词语”经济适用男“的语言学阐释》[2]一文,指出”经济适用男“反映了女性新的择偶观,语义所指为特定男性群体,是对”经济适用房“进行仿造而成的新词”经济适用男“的产生既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语言外部的诸如社会环境变化、女性心理变化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
刘海花(2011)的《新兴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调查研究》[3]一文,以年龄、性别、交际双方的关系等为变量,对新兴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人们的使用原因、使用态度、使用场合、使用对象,以指导我们在实际交际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刘艳茹、石美玉(2013)的《语言”伪娘“化的社会语言学考察》[4]一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为出发点,对男性语言的”伪娘“化倾向进行研究。本文采用调查问卷、访谈法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男孩在语言运用中的”伪娘“化倾向,并将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阐释为: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模式和娱乐明星效应。
周芍(2013)的《”高富帅“词义的泛化、专化及其模因效应》[5]一文,从词义的发展变化及作为模因的结构特点的角度,对”高富帅“的高频使用和语义的迅速泛化、专化、多样化经行了分析。认为”高富帅“这一模因母体符合模因的三大特点,即长久性、多产性和复制保真度,并且在语音、语义和语用上有利于传播的特性。
李双燕、梁小红(2015)的《论网络新词”娘炮“的流行过程》[6]
一文,从社会环境、感情色彩和语言模因论等方面探讨了”娘炮“一词的由来,指出该词流行动力的多元性,正视”娘炮“一词特定的社会功能。
个别形式的男性新词语绝不仅仅只包括”蓝颜知己“、”帅哥“、”男阿姨“、”伪娘“、”高富帅“和”娘炮“等,由于个别形式的男性新词语没有明显的共同特征,规律性不强,形式上比较零散琐碎,因此,涉及此类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综上所述,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男性新词语的文章,大都是围绕着词群形式的男性新词语展开的,特别是那些出现时间长、语料丰富、民众关注度高的词群,如”X 哥“词群、”X 男“词群等。然而,”X 爸“、”X 叔“、”X 爷“等新词语的词群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以个体形式出现的男性新词语也越来越多,这些词理应被纳入”男性新词语“这一概念之中并加以研究。而事实上,目前对男性新词语的研究缺乏整体观照,因此,本文将以搜集到的语料为基础,对类化的词群形式和非类化的个体形式的男性新词语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阐释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在写作前期以及写作过程中,查阅大量论文、着作等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写作打下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基于语料的方法。
根据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利用百度、互动百科等搜索引擎,以”爸“”叔“”帝“”爷“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参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等文献资料,共搜集男性新词语 500 余个。
三、研究意义。
本文以男性新词语为研究对象,拟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描写和分析。
男性新词语的多元化表达,一方面反映了男性自身的变化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文化、大众观念的一些变化。本文的研究意义包括以下三点:
(一)对”男性新词语“进行概念的界定,对男性新词语的特点、传递的语义信息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使人们对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男性新词语的认知更加系统、深入。
(二)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同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社会变化首先体现在词汇变化上,对男性新词语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当今社会文化、大众心理,特别是男性生存状态的新变化。
(三)男性新词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的语言生活、契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规范的问题,正确认识男性新词语,有利于提高使用的规范性,对大众的语言生活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