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和艺术形象曾一度在西方被妖魔化:黄祸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在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遏制。而且更...[全文]
添加时间:2014-10-17
近五十年前,关于《兰亭集序》(以下简称《兰亭集序》)真伪的论辩[1],曾轰动一时。郭沫若先生坚持认为《兰亭集序》无论文章或书法,都不出自王...[全文]
添加时间:2014-10-17
传世颜真卿书法最早最完善的一部汇帖是《忠义堂帖》。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留元刚编刻,后二年(1217)巩嵘续刻而成。它对研究颜真卿书法艺术,...[全文]
添加时间:2014-10-17
作;皆诡于文字之正。若作,借洎为之;此或古人省文借字之法,犹未大失也。篆者,圣人不虚作,非可依隶以造。昔徐铉作《说文新附》,识者多讥其谬。...[全文]
添加时间:2014-10-17
一、形式主义理论范式能否引导书法美学的持续发展?80年代的书法美学著作,早期如刘纲纪的《书法美学简论》,批判书为心画是唯心主义,而书肇于...[全文]
添加时间:2014-10-17
若论唐代初年之书坛,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初唐四家,即欧阳询(557-641)、虞世南(558-638)、褚遂良(596-659)、薛稷(649-713)。这四位书家都以擅...[全文]
添加时间:2014-10-17
书法理论的原初存在形态是泛化的,这不仅表现在观念的多维性方面,也表现在书法的物态化与文字工具性矛盾所导致的理论阐释的融合性方面。也...[全文]
添加时间:2014-10-17
现代著名艺术家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内核。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传承、发展和衍变等过程而存在,以高度的艺...[全文]
添加时间:2014-10-17
一、于慎行生平于慎行(1545~1608),字可远,又字无垢,号谷山,山东东阿人(今山东济南平阴县东阿镇人氏)。隆庆二年(一五六八年)进士,...[全文]
添加时间:2014-09-25
碑刻,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多数的碑刻用毛笔书写纸上,再将书写好的墨迹复写于平整的石板(或石壁)上,然后经过刻工镌刻而成。但有些摩崖...[全文]
添加时间:2014-09-25
书法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与城市雕塑在境界和生命价值上有着微妙的联系和共性。研究两者的共性对于传统书法与城市雕塑的融合有十分重...[全文]
添加时间:2014-09-25
一、傅以渐生平傅以渐,清初学者,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据《清史稿》载:傅以渐,字于磐,山东聊城人。顺治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弘...[全文]
添加时间:2014-09-25
宾虹老人的一生是坎坷波折的,家庭的变故、革命的危机,都深深影响过他的生活,但是,这一切外在的东西都不能影响他对笔墨的追求。宾虹老人...[全文]
添加时间:2014-09-25
唐朝张旭用草书创作的《肚痛帖》当时是他写给医生看的病理便条①,然而时隔多年后,这张病理便条却成了张旭日后千古垂名的代表作。1对当时作...[全文]
添加时间:2014-09-25
陶渊明的道德与文章在其身后逐渐得到认同,地位渐趋崇高。喜欢书画艺术的人会发现,在中国历代书画艺术中有着诸多的陶渊明元素,书画艺术成...[全文]
添加时间:201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