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艺术家熊秉明先生说: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内核”。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传承、发展和衍变等过程而存在,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一无二的风格著称于世,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民族特色传统艺术样式。
在古代,善书能写,是读书人基本的素养,“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书学的专科教育备受历朝历代重视,书写好坏甚至一度成为科举录用和官吏考核与选拨的标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争相以书法之妙为傲。
现代高科技时代,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化的发展,传统的书写工具毛笔和钢笔面临着逐渐褪去历史舞台的窘境,书法开始被束之高阁,离人们渐行渐远,读书者善书的惯性也早已不复存在。虽然如此,但这并不代表国人们对书法的漠视,因为书法文化已根植人心,对它的崇拜和向往成为了人的天性。当代,随着国内外形式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改变,特别是近些年来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尤其是现代 90 后的大学生,受西方思想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深,思想叛逆、急功近利、自主意识明显,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书法文化恰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书法对大学生的积极教育意义
(一) 有利于大学生培育顽强进取的精神
韩性在《书则序》说: “古之学者殚精神,靡岁月,临摹仿效,终老而不厌,亦必有其道矣。”古人常说: “字无百日工”,练习书法,一朝一夕很难有所成效,它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坚持,要有铁棒磨成针的恒心和毅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书学的道途中,没有捷径可走,更不能有丝毫的心力懈怠。历代书法家无不勤学苦练、寒暑不缀。徐浩在《论书》中曾说到: “张伯英临池血书,池水尽墨; 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 永师拘滞,终著能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记载宋克“杜门染翰,日费千纸,遂以书名天下”。康里巎巎“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
这种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自然可以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当前,社会快节奏的运转,快餐文化盛行于世,在快、实用、成功等信念影响下的大学生很难做到脚踏实地,意志坚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目标远大却不切实际、雄心勃勃却不堪挫折、渴望成就但不愿付出、羡慕辉煌但只想投机取巧。他们看到了成功的万丈大楼,却忽视了添砖加瓦时的历历艰辛; 听到的是功成名就后的万人拥簇的欢呼,却不曾想背后默默无闻的坚守和超出常人的付出。如今 90 后的大学生,心中的偶像是马云、柳传志、乔布斯等人,希望能在不久将来像他们一样拥有灿烂事业。殊不知,这些成功的企业家的身上无不具备超乎寻常的毅力和顽强进取的精神。书法强调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顽强意志正与此契合,是每位人士成功的基本素质,它必然使学生克服侥幸成功的心理和企图捷径的心态。在艰苦的临帖过程中自然能磨练出勤奋不缀、水滴石穿的韧性,锻炼出顽强进取的精神。
(二)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品行、培养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书法作为一种文化不仅包含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技法方面内容,行为主体的事迹、作为、品行等无不涵盖其中。“书以人重”是古代书法家的一贯思想观念和评论准则。纵观书法史,被后人膜拜、推崇的书法家无不是品格高、德性好。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首要原因就在于“人品高,故书入神品。”
蔡京、秦侩书法精妙,但是后世能知能见者甚少,原因是”悍诞奸傀见于须眉”,故为后人不耻。清代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 “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中国历来有“字如其人”之说,对读书人倡导品德修养的根本重要性,强调道德为本的决定地位,所以古人十分注重对人格的教育,高度追求人品与书品的统一,强调“心正笔正”,把用笔习惯和技能的掌握跟人的思想修养联结起来,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西汉文学家杨雄就曾说: “书,心者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在古人看来,品德高尚是书法好坏的前提条件,学书必须先学做人。
古往今来,许多书法家们高尚的品行一直被后人们津津乐道,在领略颜真卿那磅礴阳刚、朴拙雄浑的背后,我们敬仰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充塞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在体味苏轼那跌宕自然,流光顾盼的同时,我们钦佩的是他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在欣赏黄道周方劲刚健、清秀浑厚的背后,我们崇拜的是他不谐流俗的气度和秉正不阿的节操; 在寻味郑板桥怪诞奇诡、险峭倒斜的背后,我们敬重的是他秉性刚直的性格和关心民瘼的强烈责任感; 在领悟邓石如圆涩厚重,雄浑苍茫的背后,我们推重的是他骜岸不驯的性格和冲淡恬静的胸襟……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着道德的象征,审美的同时就是培养道德善的途径和手段。
书法有助于大学生们树立高尚品德和崇高品行。书法家们的光辉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无疑具有巨大吸引力和深远的教育意义,恰恰正是现代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追求。他们身上的爱国爱民、刚正秉直、恬静豁达,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民族特性,与社会主义倡导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在校园里能凝聚成强大的正能量,发挥积极的教育功能。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令人堪忧,由于教育的力度不够、影响力较弱加之外界歪风邪气的大肆盛行,致使大学生们人生价值的迷失和对自我的放纵,违规违纪现象层出不穷,道德底线不断突破;不少学生迷恋网络或沉醉个人世界,恋爱、网络、金钱似乎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全部,对国事民情毫不关注,对他人漠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信用意识淡薄,丧失爱心; 急躁、焦虑、恐慌、沮丧、自闭等心态常伴随左右,极端行为时有发生……而书法文化中蕴藏的德育教育正是治愈大学生们不良行径的一剂良药,即便不能让问题学生猛然断除错误、极端的思想,也至少会唤醒他们心中对善恶的道德意识,避免在不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从而逐渐实现精神的正直、良心的纯洁、情感和信念的端正。
(三)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文化素质
当前社会,由于电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播交流方式,大大冲击了书法的文化地位,书法影响力较之以前已明显减弱。但人们对写字的重视程度并未偃旗息鼓,字迹的好坏常常被别人评头论足。键盘不可能完全取代书写,写字是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生活中收款、收据、欠条、收条、签名之类的,是必须手写,现在很多应聘单位需要学生手写的简历等等这些都是电脑所无法替代的。字,反映一个人的学识、工作态度和生活品味,“字如其人”。对大学生来说,练好一手字不仅能装点门面,还能够提高自信心,增强竞争力,在日常交流过程中显得信心满满,不至于畏首畏尾。
书法教育者应该明白,技巧的掌握只是书法的基础,而渗透于作品中的内涵素养才是书法的精髓。如果书写者有着深厚的知识积累、厚重的艺术修养、广博的学术水平和不同凡响的气质,那么它的作品必定是不落窠臼、超凡脱俗的。
这就要求书学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注重字外的功夫。中国书法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书法教育涉及的学科有: 历史学、文学、美学、哲学、文字学、逻辑学等等。它不但要求书写者拥有相当的文学、文字功底,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可以说,书法的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是帮助人提高文化素质的教育。
(四) 有助于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
高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缓冲地带,是学生时代和走向生活的交接平台。踏入大学的那一天,大学生们开始独自承担起的责任,面临挑战。当前,高节奏的社会步伐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让同学们的大学生活不再如以前那样轻松和惬意,大学生需要承受着生活、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在成功主义价值体系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们不断地鼓励学生如何跑的比别人快、飞的高,如何增强竞争力,却忽视了学生们承重的能力。据调查,大部分同学身心处于压健康状态,甚至许多心理素质较为脆弱的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如自闭、焦虑、颓废等,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成为危害校园、社会的隐患。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显得无比重要,而书法正具有心理调节功能,练习书法可以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练习书法有宣泄情绪的功能。蔡邕在《笔论》中说: “书者,散也,欲书现散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孙过庭也说过书法“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均强调情感是书法创作的原动力。可以说书法是吟咏性情,宜悦性情的一个载体和方式,情感宣泄和抒发是书法的功能和基本。韩愈在述说张旭创作动机时说“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送高闲上人序》) 。事实证明,书法艺术美就是情感表达和宣泄而产生的精神美和情趣美,是创作者真情实感流露的情感美。我们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结字紧密,行距疏朗,纵横倾侧,正是当时郁结愁苦心境的写照。“年”、“中”、“苇”、“纸”四字竖画伸展舒放,显得畅快淋漓,显示出作者超然豁达的心怀。再看赵孟頫的《归去来兮辞》,楷、行、草相杂,结构雍容宽博,通篇徐疾有致,平和中见灵动,用笔珠圆玉润,宛转流美,抒发了对的隐逸思归生活的向往。再如,颜真卿书《祭侄稿》,是为了排解愤怒的情感; 张旭作《肚痛帖》,是为了倾述疼痛的情感……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观赏书法、练习写字可以使不良情绪及时得到有效地排解,达到心理状态的平衡,而不至于积压太久最终导致极端化。其次,练习书法有助于修身养性。清代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曾云: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汩汩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
研究者得出结论“长期书法练习,可以使书者进入安详、稳定、舒缓、宁静的情绪状态,使焦虑、不安和紧张心情得到缓解,保持身心健康。”可见,学习书法能后有助于写作者平心静气,及时消除“矜躁”之气,焕发出心中的灵气。无疑,书法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戒除骄矜之气和浮躁之气,有利于他们修身养性,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保持一颗宁静致远的心境。
二、高校中开展书法教育的主要途径
目前,有的高校过分强调学术知识而不重视综合素质,有的高校单一以市场为导向太过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内涵的培养,这些都走入了教育的误区。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其综合素质,其社会责任是人才的培养。书法的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人格塑造、陶冶情性和完善心理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对书法文化的学习,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价值理念的教育,是书法文化在当下所应承担的重要功能之一。
在高校中开展书法教育的途径主要有:
一、开设书法相关课程。课堂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利用书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相关课程的设置。在发掘和利用书法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陆续开设一些如毛笔书法、硬笔书法、书法史等的必修、选修课程,让同学们有机会了解和接触书法。
二、举办书法文化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讲座和报告是校园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很好地弥补课程设置的不足,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不同领域的兴趣、提高认识水平,是对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高校应该鼓励相关教师或邀请业内学者、书法家定期来学校开展书法文化讲座或学术报告。讲座内容应丰富多彩,涉及书法文化各个方面,从而激发大学生们对书法的兴趣,强化热爱中国书法的感情,提升对书法的深层次认识。
三、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组织同学参观当地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场所,了解笔墨纸砚这些书法工具与材料的相关知识,以增强书法文化知识水平;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举办的书法展,可以扩大他们的眼界,了解书法发展现状,感受书法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
四、成立书法兴趣小组、社团,定期组织校园书法展。与课堂学习相比,书法兴趣小组或社团更具特色,样式更富于灵活新颖。兴趣小组或社团为同学们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校园书法展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还能够更好地激励大家学习书法的动力,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掀起练习书法的热潮,带动更多的人热爱书法。
三、结 语
紧跟时代的潮流,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但只有立足于传统的本位,教育才能找到发展的正确航向,承载民族复兴的教育大业才不会逃离育人的根本宗旨。回望不代表守旧,发展需要根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的有机结合才是当前我们应该遵循的道路。对传统的尊重,就是对民族的认同。提倡文化的复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对文化遗产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我们才能使得到智慧的启迪,才能在前进中做到有章可循。
书法文化的教育传承,一方面是一种对过去、现在、未来文化精神认知的过程; 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和保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应对和解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在苦苦的探寻而收效甚微后,开始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的巨大教育价值。伴随着“国学热”席卷华夏大地,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里迅速升温,国学班不断涌现、“读经热”快速蔓延……近日,笔者获悉中山大学要求学生在暑假学习《弟子规》并提交读书报告,目的在于希望新生们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勿忘学习立身做人的道理……此类事件比比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书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会被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发觉,书法文化的魅力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愈久弥新。
参考文献:
[1] 熊乖明. 书法与中国文化[M]. 上海: 文汇出版社,1990.
[2] (清) 李瑞清. 清道人遗集逸稿[A]. 季伏昆. 中国书论辑要[Z].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3](清) 朱和羹. 临池心解[M]. 历代书法论文选[Z].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 (明) 项穆. 书法雅言[M]. 历代书法论文选[Z].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5](汉) 扬雄撰. (清) 汪荣保疏. 法言义疏[M]. 北京: 中华书局,1978.
[6] 高尚仁. 书法心理学[M]. 台北: 台北东大出版社,1986.
[6] [英]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教育的目的[M]. 庄莲平,王立中译. 上海: 文汇出版社,2012:97-102.
[7] 司马云杰. 文化社会学[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