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食品安全法论文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缺陷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6 共17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缺陷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转基因安全概述
  【第三章】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现状
  【第四章】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制存在问题
  【第五章】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转基因具体指的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把一种或者是多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一个特定的生物体当中,以达到有效表达多肽或者是蛋白质的目的。而将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出来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高科技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转基因作物因为经过了生物技术基因改造,所以在生物性状以及遗传性状等方面具备了突出优势,可有效的抵抗虫害,而且单位面积产量高,所以逐渐代替传统作物,广泛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

  然而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由于其对食用安全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性,从它诞生以来,其食用是否安全一直伴随着争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转基因食品引发的案件诉讼不断出现。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的"雀巢巧伴伴"涉嫌转基因案和亨氏婴儿营养米粉涉嫌转基因案,均充分暴露了当前我国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总体来看,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构建的立法体系尚不完善,相关专门法律未制定,与之配套的法规也未出台,转基因食品立法现在仍无有效法可依。转基因食品作为上世纪末出现的新事物,没有较长的时间印证其安全性,食用仍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国家有责任以强制力颁布并实施转基因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应对民众关切,以法制保障民众食用安全。

  世界各国或地区均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管,以法律规制降低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害,以期实现转基因食品安全有效地为国民利用。为进一步推动转基因食品产业的深化发展,美国在法律监管制度上相对宽松;而欧盟则是实行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监管制度,至于日本则是实行折中的法律监管制度。上述国家转基因食品法律体系的建立,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转基因食品管理有效。

  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溯源着手,从理论和现实的层面阐述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比较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宗旨和现状,结合当前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现状,归纳总结现有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暴露出来的问题,探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框架,提出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立法建议,为转基因立法提供参考和借鉴,实现我国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立法并行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立法 安全管理


  目 录
  
  第 1 章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和安排
  
  第 2 章 转基因安全概述
  
  2.1 转基因技术
  2.1.1 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2.1.2 转基因技术与人工杂交技术的区别
  2.2 转基因食品
  2.2.1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2.2.2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2.2.3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2.3 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现状及发展趋势
  2.4 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必要性
  
  第 3 章 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现状
  
  3.1 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
  3.1.1 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概况
  3.1.2 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及机构
  3.2 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
  3.2.1 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现状
  3.2.2 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及机构
  3.3 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
  3.3.1 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概况
  3.3.2 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及机构
  
  第 4 章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现状
  4.1.1 行政法规
  4.1.2 行政规章
  4.1.3 关联规定
  4.1.4 行政职能划分
  4.2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体系存在问题
  4.2.1 没有专门法律
  4.2.2 标识制度存在漏洞
  4.2.3 行政职能划分不清晰
  4.2.4 公众知情权保护不力
  4.2.5 罚则过轻
  
  第 5 章 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建议
  
  5.1 明确立法基本原则
  5.1.1 风险预防原则
  5.1.2 公众参与原则
  5.1.3 国际合作原则
  5.2 采取统一立法模式
  5.3 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5.3.1 强制标识制度
  5.3.2 信息公开和听证制度
  5.3.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3.4 全程监控制度
  5.3.5 赔偿基金制度
  5.4 构建权责明晰的管理体
  
  第 6 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