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中韩间的直接投资现状
中韩两国的投资合作起步较晚。1985 年,韩国开始对华进行投资。1992 年建交之前,韩国对华投资主要以经香港或日本的间接投资为主,投资规模较小,而中国几乎没有到韩国进行过投资。1992 中韩年建交后,韩国对华投资方式迅速由间接投资转向直接投资,中国对韩国的投资规模开始扩大,中韩两国投资合作迅速发展起来。截止 2014 年底,中国已成为韩国的最大投资对象国,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五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3.1 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分析。
对外投资是韩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正常化,韩国对华投资迅速发展起来。通过对华投资,不仅可以利用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可以转移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优势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3.1.1 投资历程。
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较晚。1985 年,韩国企业开始对中国进行间接投资。
1988 年 11 月,韩国进雄株式会社在中国厦门创办了进雄中国株式会社,拉开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序幕。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政府为吸收外资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了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
(1)中韩建交前直接投资情况。
1992 年之前,中韩尚未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加之韩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不够了解,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缓慢。如表 3-1 所示,在 1988-1991 年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 200 件,合同金额为 15351 万美元,实际投资额仅为 6563万美元。由此可见,这一期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项目数量少,投资金额小的特点。
(2)中韩建交后直接投资情况。
1992 年 5 月,中韩两国签署了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两国建交后,该协定由民间协定升级为政府协定。1994 年 3 月,中韩签署了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这一系列协定的生效,使得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具有了法律保障。此外,中国为积极引进外资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招商引资政策,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韩国企业开始在华进行大规模投资。如图 3-1 所示,1992-2014 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92-1997 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第一个快速增长阶段。
1992 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金额仅有 1.19 亿美元,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08%.1997 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为 21.42 亿美元,增长了 17 倍,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 4.7%.
第二阶段为 1998-1999 年。受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韩国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相继倒闭或陷入破产危机,资金周转困难,使得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缩小。1998 和 1999 年投资额出现连续下滑。1999 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下滑至 12.75 亿美元,与 1997 年相比下降了 55%.
第三个阶段为 2000-2004 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阶段。
2000 年之后,韩国经济在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开始复苏。尤其在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促使韩国对华投资大大增加。2004 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为 62.48 亿美元,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 10.3%,达到历年峰值。
第四个阶段为 2005-2014 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利用中国低廉劳动力为目的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破产或撤资,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下滑。2008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韩国对华投资金额持续下滑。近几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较稳定,2014 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金额为 39.7 亿美元,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回落到 3.32%.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2014 年韩国成为我国仅次于香港(857.4 亿美元)、新加坡(59.3 亿美元)、台湾省(51.8 亿美元)、日本(43.3 亿美元)的第五大外资来源地。对比图 3-1 和图 3-2,2010 年之后,韩国实际对华直接投资额逐年上升,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呈下降趋势,说明韩国对华投资的平均规模在不断扩大。
3.1.2 投资地域。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地区,对中部和西部的投资比重较小。如表 3-2 所示,2002-2012 年,韩国企业对中国东部地区的投资占比均高于 80%.近几年,对西部的投资额有所增加,对中部地区的投资非常小。
建交之前,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的山东、辽宁、天津等沿海地区。1988 年,韩国推出"西海岸开发计划",将经济重点转移到与中国隔海相望的西海岸地带。山东、辽宁等地与韩国地理接近,交通便利,对华投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此外,韩国对华投资主要是将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是其主要对华投资动机。基于区域优势、投资动机等因素,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京津地区和东北地区。
两国建交后,韩国企业在华投资迅速发展,逐渐将业务扩展到山东半岛、京津地区和东北地区以外,对华投资主要动机由降低生产成本逐渐变为占领中国市场。进入 21 世纪,韩国对华投资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产业、机械装备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拥有相对成熟、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目前,长三角地区成为韩国对华投资的主要区域。
由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国家为了谋求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中国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劳动力成本低的特点。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韩国对华投资扩展到西部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开发等项目。
从 2010 年开始,韩国企业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份额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而我国中部地域由于市场规模较小、距离韩国较远、贸易环境不够完善,韩国对中国西部的直接投资份额较少。
3.1.3 投资行业结构。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部门,服务业所占份额较少。近年来,韩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来的趋势是制造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20 世纪 60 年代,韩国开始采用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运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与国外的资本和技术,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型产业,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并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韩国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加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日趋严重,使得国内制造业企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为适应这种变化,韩国开始以"技术立国"替代"贸易立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华投资,将自身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本转移到中国,并利用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较高的利润,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如图 3-3 所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大部分年份保持在 80%以上。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逐渐放开服务业市场,为外商提供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随着我国服务业的逐渐开放,韩国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有所下降。另外,韩国对第一产业的投资非常少,所占比重基本在 1%以下。
具体到整体行业的现状,以 2014 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如表 3-3 所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投资金额为 2579905 千美元,占韩国对华投资总额的 85.3%,投资项目为 923 个,占对华投资项目总数的 57.51%.在建交初期,对制造业的投资只集中于服装、鞋类、纺织、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 21 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使得以使用劳动力为主的产业失去价格优势,加之中国投资政策逐渐转向新兴产业,使得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开始向电子通讯、汽车、石油加工、机械装备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在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居于首位,占投资总额的 8.16%,其次为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占比分别为 2.47%、1.03%、0.74%、0.64%.由于韩国对华第三产业的投资起步较晚,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仍然较低。
3.2 中国对韩国的直接投资分析。
中国对韩国的直接投资是 1992 年两国建交后开始的,起步比较晚。2001年中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对韩投资开始快速增加。如表 3-4 所示,2013 年中国对韩直接投资流量为 268.75 百万美元,截止 2013 年,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存量为 1963.1 百万美元。
同时,可以看出,中韩对韩直接投资的数额较少。除 2003 年及 2005 年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 5%左右之外,其余年份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大都不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比例的 1%.
据统计,2014 年中国对韩国投资主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项目数量呈上升趋势。525 个新投资项目中,投资金额不足 100 万美元的占 441 件,100-1000 万美元为 65 件,1000 万-1 亿美元的 21 件,1 亿美元以上 1 件。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综合度假村,文化产业,食品,服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