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构建探究
【绪论】社教类培训机构师德问题研究绪论
【第一章】社会教育培训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社会教育机构教师师德实证调研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加强社教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社会教育机构教师品德培育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绪 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虽然和学校教育有所不同,但是它是为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产品是学生,与其他市场经济产品不一样,这里的产品要承担着祖国的未来,承担着社会的发展,所以这个产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对这个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师德,因为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同时也是教师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一种品性。中学教师师德的好坏,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中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所以,加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新课改的全面推进过程中,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这个朝阳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研究培训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中学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整个教育阶段,它是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其独特性。那么中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一些家长怕学生适应不了如此激烈的竞争,怕被社会落下,为学生学习想尽一切办法,纷纷给学生找课外补习班。迎合了家长学生的这种需求,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就有一定的市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热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几年,依然生机勃勃,由于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初高中学生放学早,假期学校正常放假,学校不给学生多加课,所以大部分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会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有一部分临近中考或者快要高考的学生会在上课时间请假出去补习。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与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又不相同,公办学校主要是为了社会效益,公益性强。
而私立学校在谋取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是正规的学校教育,具有长期性。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只是单纯的为了经济效益,具有临时性,不稳定因素多,流动性大,社会约束少。
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者也具有专一目的性,教育者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提高成绩。
所以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的师德除了要满足所有教师的要求,还要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学的有机补充和延伸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的辅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对于被辅导学生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所以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师德建设进行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二、选题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而教师的灵魂是师德,教师的师德直接决定教育的成功或者失败。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虽然不是教育事业的核心,但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补充和发展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
但是近年来少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违反师德现象不断发生,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只顾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完全淡化公益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损害了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以及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形象。辅导教师师德的欠缺,可能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和价值观取向,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高尚师德,切实关注和解决其中师德的突出显著问题,引导并规范辅导教师立德树人,不断提升辅导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队伍。两会上人大代表朱之文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一方面要依法规范教师的师德并严肃处理其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引领教师能够做到"有思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而对于严格教师队伍的管理,朱之文表示,在教师聘任的环节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作为基本的标准,严格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曾提出过"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对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深远意义。
(一)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是辅导教师的处世准则,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辅导学生在一味追求提高成绩的同时,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辅导学生的健康发展。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会同时影响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和创新能力,其中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辅导教学活动中,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工作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性,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敬业精神以及工作作风,会直接感染和熏陶被辅导的学生,这些学生有时会不知不觉中把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看作模仿、学习的榜样,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这些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需要从自我做起,从教书育人,甚至穿衣打扮的点滴小事做起,以高尚的品格、整洁的仪表、丰富的学识、博大的胸怀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让学生切实体会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学好被辅导的科目。只有这样,在良好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影响的深度上看,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产品是学生,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辅导教师道德可能会直接作用的是学生的灵魂深处,直接关系着学生性格品质的塑造。中学生正值人格、道德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处于可塑性极强的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性格品质的塑造上,更可能影响一生。
(二)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同时,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是一部分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可能受辅导教师的影响喜欢这一科目,然后努力学习这一科目,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这一科的优势,树立学习信心,带动其他科目努力认真学习,提高整体成绩。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师德直接关系到补习学生的成绩提高幅度,关系到补习学生的教育成长,甚至关系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加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有利于积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大力推进新课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是教育工作的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高瞻远瞩,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加强师德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三)加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建设,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
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人格,可能直接决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辅导教师的师德不仅仅是个人意义上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且具有深刻的影响和社会意义。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师德,不仅仅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直接关系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的实现,甚至关系到民办教育的发展。因此,社会教育培训教师师德师风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着辅导教师个人威信的建立和辅导教师影响力的提高,还影响着千家万户,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有利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四)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大力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不仅广泛的影响于每一个辅导的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现在家家都是以孩子为主。现代社会使学生接受课外辅导的时间越来越长,学生不仅系统的学习知识文化,同时还会接受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道德熏染,当他们走向社会,承担社会角色的时候,他们的道德面貌又将对社会发生直接的影响。可以说,社会生活中,每一个辅导学生的道德水平或多或少都受到辅导教师道德的影响。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职业是培养和教育人的职业,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形象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形象不仅影响辅导学生的成绩,也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更进一步说,会通过辅导的学生和家长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建设也是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的一个永恒课题,提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的理念,大力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第二节 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的现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技艺,对学生身体和心理都有影响,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以此为工作的专职人员。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是最早的教师,以教授无知的人有知识而生存。近代,随着教育的制度化,教育教学工作日益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专门的职业,教师的师德更加引起人的注意。英国哲学家培根把教师称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国外学者对教师师德在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古希腊时期,师德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总结出来其实就是:严师出高徒。
大概内容是:教师必须严格,不听话的学生,体罚为主。学生必须服从老师,学生如果不服从,就需要"威胁和殴打".另一种观点是认为教师应对学生友善,应该把学生当做朋友,不分尊卑平等对待,学生也是一个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处事方式,教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希腊哲学家谟克利特认为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勤于思考勤于动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尽量会学习,而不是学习机器。亚里士多德曾经强调:学习习惯很重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最早提倡"习惯成自然"的人,同时,他还指出教师的师德同样重要,教师一定要注意为人师表。在西方第一个论述教师师德的人是昆体良,他系统的论述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中世纪初,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教师教学生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强行把知识点施加给学生,而是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主动思考,也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不能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反对对学生体罚,强调学生的自由。夸美纽斯在《组织完善的学校的要法》一文中宣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份职业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光荣的,教师一定要真正明白自己这份伟大职业的社会意义,不断加强品德修养,充满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努力的去诱导学生,做学生的榜样,诚恳、积极、善良的去为人处事;教师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用全部热情去对待这份工作,对待学生。
教师是光辉而伟大的职业",有些教师为学生付出的是豪华的、奢侈的、甚至更是不计成本的。
(四)近代师德的主要观点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同时提高各方面素质。其中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认为教师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正能量,学生需要教师的时候帮助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品德的培养。瑞士教育学家斐斯塔洛齐强调:教师最重要的是善良,品德高尚,把学生培养成善良的人,而教师的任务不能仅限于教书,培养学生更重要。他明确指出:"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及它们的完全平衡。"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在《爱弥尔》提出自然教育,就是学生的身心要自然发展,保持"人之初,性本善"的品格,服从自然的规律,他曾经比喻:学生自由发展就像植物那样自然生长。教师的任务就是园丁,精心呵护学生,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二、国内研究的现状。
改革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这个大背景下,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关于师德方面的研究信息甚为丰富,其中以师德共性方面的研究最为显著。
目前关于高校师德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学者王正平主编的《高校教师伦理学》,学者安云凤主编的《高校师德论》,学者汪应峰主编的《大学教师伦理学》,学者李春秋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者钱焕琦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等。关于师德共性问题的主要著作有:学者陶志琼主编的《教师是谁--教师教育哲学导论》,学者檀传宝著的《教师伦理学专题》,学者林崇德主编的《师德通览》、《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学者朱明山著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与原理》等。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论文数百余篇。笔者归纳了一下,其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师德的概念。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目前学术界较为统一的观点。如学者傅维利在他的《师德读本》一书中指出:"教师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它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因此,师德可以看成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学者张高明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教师师德散论》中指出:师德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师德值得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也包括教师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狭义的师德则从上述两种劳动的相似性出发,认为教师从事传授知识和技能劳动的职业道德则从上述两种劳动的相似性出发,认为教师从事传授知识和技能劳动的职业道德即是师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中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而且要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师德不仅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
其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者们也开始关注教师师德重要性的研究,他们强调加强师德建设的研。好的师德对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反之,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对师德建设有尤其重要的影响。此外,师德建设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学者董泽芳认为,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教师劳动过程复杂性的要求、教师劳动过程的长周期性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三,师德的现状以及原因。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高校师德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教师都能忠于教育事业;爱护关心学生;乐教敬业、甘于奉献。但伴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小觑。如追逐名利,缺乏敬业精神,育人意识淡薄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制约人才培养质量,还会既影响辅导教师的社会声誉,同时,还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的泛滥。有学者分析认为,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造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方面有市场经济大潮的负面影响,以及教师个人素养缺失等原因。
其四,师德建设的对策。目前,学术界对于师德建设对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宣传、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在师德制度方面,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建立卓有成效的奖惩监督机制;宣传方面,主要通过先进表彰、榜样带头来提升教师的职业信念;氛围的营造方面,主要是优化社会大环境。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还未发现有以"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建设研究"为题的博、硕士论文或专著,所以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价值,也希望能给以后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归纳总结法。其中调查研究方法是本课题最主要的方法,针对课题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集中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初步研究后设计了基本涵盖本课题所有问题的调查问卷,在齐齐哈尔市各个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分科目,性别等差异选取了家长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然后选出有效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的基本了解。文献研究方法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阅读专著、期刊、学位论文、报刊等各种文献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查阅和分析。以充分了解该领域学术界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研究动态,并进一步了解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的基本情况。访谈法的采用弥补了前几种方法的缺陷,通过访谈法能亲身接近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同时,笔者从本科毕业以来也一直从事着这个工作,有些观点是切身感受,了解具体的情况。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结果从整体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和起因,得出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进而有利于实现解决问题对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这个小范围内教师的师德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和谐社会"的理论。二是课题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关于师德的研究很多,不过关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建设的研究几乎没有,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意义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课外辅导的含义。
课外辅导,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而言的。从广义上来说,课外辅导是针对学生比较弱的科目进行专门的辅导提高的,其唯一目的就是快速大幅度提高辅导科目的成绩,也有一部分学生中等水平,想要学得更好,也就是需要拔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课外辅导的内容因学生而异,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解决学生的难题,学生会针对学校讲的内容中不理解不会做题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辅导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答疑,然后强化这部分学生弱的地方。而是学习方法指导,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不理想,这部分学生应该就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辅导教师会给学生讲学习方法,包括每一部分内容应该如何学习,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二是作业指导,也有一少部分学生会让辅导教师进行作业指导,个人认为作业课堂上教师会讲解,没有必要课下在讲解一遍,浪费时间。本文笔者关注的是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课外辅导这一狭义的辅导形式,是由私人支付教育的补充形式,以正规教育课程为内容,随着学校教育的变化而变化,课外辅导的对象是中小学学生。
关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学校公益性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属于企业,其产品具有特殊性,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产品是学生,企业员工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主要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特色就是"小班教学"、"一对一辅导".其次,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该机构只是做着有关培育人的教育行当,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属于企业,企业的目的是营利,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追逐利润最大化,这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二、师德的含义。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指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也是对待学生和个人之间重要的行为准则。他规定了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表面上看,师德是外在的职业道德,通过不断的加强师德建设,也可以使师德内化成教师自身的需求,成人教师的个人品德,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把师德的他律性内化成自律性,成为教师自身的高尚品德。
师德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1984 年 10 月 13 日,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草章)》,共为六条,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作了规定。其中主要内容是: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教师要一视同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校,注意为人师表。1991 年 8 月 31 日,国家教委对上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草章)》作了修订,制定并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为六条。1997 年 8 月 7 日,国家教委为了加强师德建设,重新修订并颁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八条。主要内容分别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2002 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制定并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4],共六条。主要内容是:坚持正确方向,热爱职业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团结协作,自觉为人师表。
时光在变,环境在变,人也在变,师德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其侧重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时期,师德也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
***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要把"三个牢固树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根本要求,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对认真负责,鞠躬尽瘁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这是现代社会对师德的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具有明确的民主性和政治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教兴国关键在教育,而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就要求教师要实事求是,不断学习,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因此,师德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的真实写照。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也真的可以感受到,教师是单纯的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奉献,而不注重名利,也不在乎尊卑。教师肩负着社会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从古代到现代,教师的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都不曾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要求广大人民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爱自己的职业,不为经济利益驱动,乐于奉献。同时,教师也应做到廉洁自律,他律是强制性的,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所以作为人民教师要做到严格自律,把他律性尽量转化成自律性,不以权谋私,以身作则,不愧为人师。因此,师德具有奉献性和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