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养护设备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适应公路养护及改扩建工程的需要,云南省公路局各级养护部门加大了筑养路机械的投入力度。实践表明:根据养护机化站与养护管理所的养护功能划分和实际需求,优化机械设备配置,充分发挥养护机具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养护统一管理和规模化发展。随着养护设备资产总值的不断增加,原有的设备管理方式方法,对比先进设备管理模式,越来越显得有许多不足的方面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日益突出,综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大方面。
一、购置资金和采购管理的碎片化
(一)购置资金的碎片化
设备购置金费的碎片化,是导致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管理碎片化的首要问题。云南省财政系统的年度预算申报和审核评分是以项目制进行申报和审核打分的。这就造成了如果以设备购置的形式做一个专项预算,就会导致项目评分过低而无法获得预算批复。所以,云南省公路局的养护设备购置经费只能在公路养护工程项目中列支,分散于每年的各个大小不同、具体实施单位(总段或管理段)也不同的公路养护项目中。预算编制申报流程见图 3.3.
每年的养护工程项目预算下达后,根据财务相关管理规定和,云南省公路局无法将设备购置经费截留统筹安排设备采购,只能全数拨付所属各项目实施单位投入公路养护工程项目,设备购置也由单位在当地组织政府招投标。
(二)配置规划和采购管理的碎片化
云南省公路局及所属各地州(市)公路管理总段、县(区)公路管理段,作为一级独立法人机构,都有组织政府招投标进行养护设备采购的权力。云南省公路局负责养护设备配置发展规划,可对下属各单位在养护设备采购选型和配置上提出规划和指导意见。下属各级单位实行养护设备采购前,必须以正式公文形式上报云南省公路局,云南省公路局根据养护设备发展规划以正式公务的形式提出批复意见,得到批复后,各级下属单位才能办理招标采购手续。
正前所述,由于养护设备采购资金分散于各公路养护工程项目实施单位,既总段和管理段,云南省公路局在养护设备的采购上缺乏财权,更多的是作为业务指导的角色提出批复意见。很多时候,这种行政审批也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于下属单位上报的养护设备采购请示,只要不存在违规使用资金等原则性问题,一般不对设备的配置、选型等问题进行干预。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采购权的分散和对养护设备配置发展规划功能缺位,导致了以下问题:
一是采购成本的增加。云南省公路局各下属单位自行组织政府招投标采购活动,一方面在雇佣招标代理商上导致规模不经济使得佣金成倍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单位由于采购养护设备数量较少、金额较低,导致投标厂商达不到招投标法规定的数量而流标,再次组织招标采购活动,必然增加了成本。
二是行政成本的增加。一方面是需由云南省公路局批复采购请示,另一方面是各采购单位需在属地政府采购部门办理采购手续,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
三是盲目购置养护设备。云南省公路局下属管理总段或管理段,在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中盲目购置养护设备。一条公路几年才需要大中修一次,有些大型养护设备购日常小修保养用不上,该项目完工之后就没有用武之地,导致价格高昂的中大型养护设备在一年中使用的次数极少,利用率极低,但每年仍需要花费大量的维护费用,对固定资产投入成本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四是重复购置养护设备。云南省公路局下属 16 个公路管理总段,126 个公路管理段,各下属单位上报的采购需求经常会出现购置功能相似、性能区别不大的养护设备,如果前期论证不够充足,很容易造成技术装备的重复购置。
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碎片化
管理经过云南省公路局、管理总段和管理段三级公路管理部门的努力,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国内交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和领域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总体上,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一差、两低、三不足”.
“一差”是养护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保障条件差。一方面突出体现在云南省公路局信息化发展框架不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有待加强,建设与运营保障机制亟待完善,专业人才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匮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云南省公路局信息网络尚未成网,省局及各地市的基础软件和硬件条件水平参差不齐,设备运行缓慢、老化现象严重,已不能满足当前软件使用和业务管理的需要。
“两低”养护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应用水平低。目前公路行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数量少、普及率低,管理手段较落后,早期推广的一些技术和系统应用系统功能与实际生产管理需求脱钩现象严重;由于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的滞后,大部分业务管理部门仍以手工填写、报表、移动存储等方式进行业务管理数据的上报,管理数据仍以简单的电子版或纸质方式存在。二是养护设备管理信息资源整合水平低。多渠道、多部门重复投资、录入的现象导致管理信息资源分散,数据共享困难,难以适应网络化管理要求,亟待整合。
“三不足”,一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养护设备管理信息在云南省公路局系统内部共享尚不充分,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基本处于空白,无法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持;二是面向养护设备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不足。云南省公路系统的应急组织体系、人员和应急组织机制建设相对较完善,但有组织、有纪律、有制度而无手段,缺乏现代化的应急信息系统,快速反应、处置机制,使得应急工作呈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极大地阻碍了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效果;三是面向领导科学决策的支持能力不足,通信基础、应用技术和数据储备的建设滞后,导致了养护设备在计划制定、预算安排和具体项目的上层决策上缺乏科学、有效的依据和支持,信息化应用的决策支持能力有待提高。
三、政企合作的碎片化
政府与企业是现代社会中两种最有影响力的组织,二者的关系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效率。一个有效的政企关系能够提高效率、推进经济发展。在云南省公路局养护设备的管理上,政企合作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养护设备厂商的售后服务,二是应急保障中私营部门的快速有效介入。
(一)售后服务碎片化
云南省公路局庞大的养护设备资产,每一年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上都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云南省公路局现有的养护设备维护保养方式,一般是该设备的驾驶人员自行进行简单保养,需要维修的一般按就近原则找当地修理厂进行修理,构造复杂、当地没有维修条件的设备才联系生产厂商(或其代理商)维修。这种碎片化的维护保养方式,不仅维护保养质量无法保证,而且联系生产厂商一般售后响应时间较长,容易耽误公路养护生产工期。
在云南省公路局些养护设备中,同品牌同类型的设备分类统计都不是小数,如果以云南省公路局的名义与某一品牌养护设备相关生产厂商签订合作协议,要求该生产厂商成立专门的售后服务团队服务于云南省公路局所有的该品牌养护设备,那么在售后服务响应时间、服务质量、服务成本以及服务的监督上都将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二)私营部门能以在应急保障中发挥作用
主要体现在市场化养护公司拥有的机械设备难以在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发挥作用。云南省部分地州推行市场化养护工作较早,部分专项工程基本上通过公开招标邀请社会上专业的养护公司参与。但云南作为地震多发省区及多山的地形特点,各种自然灾害较多,公路遭受突发的自然灾害、地质病害影响较大,从过去的实践看,社会上专业的养护公司的机械设备未能积极投入到公路养护抢险救灾中,干线公路的抢险、保通工作主要还是依靠各州公路总段的养护应急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