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结论
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洞头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战略,是洞头新区从自我滚动式发展的孤岛经济向整合外部资源的半岛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基于区域一体化背景去研究洞头新区的发展道路,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县域地区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举措进行分析,发现对洞头新区发展有如下启示:(1)要重视规划编制的顶层设计作用,并以连贯性的政府政策扶持作保障;(2)要积极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为产业一体化奠定基础;(3)产业一体化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洞头新区县域经济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并总结出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相对应的一些特点,包括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洞头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战略,洞头新区处于从自我滚动式发展的孤岛经济向整合外部资源的半岛经济转型的阶段,并判断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成为未来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外生动力。这三大特点是本研究给出发展思路与相应政策建议的基础。
本文认为,结合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洞头县域经济的三大特点,结合洞头当前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及洞头县域经济面临的诸多制约,建议将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及产业一体化作为当前洞头对接区域经济一体化应重点着力的方面。基础设施作为洞头新区的短板,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所有制方式,加快建设进度应成为政府政策的重点。根据洞头新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进行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推动形成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也是当前政府政策的重点内容之一。
最后本文提出了洞头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1)做好洞头新区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具体内容强化县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整合;强化各版块功能分区以及内在联系:明确优势产业在各县域功能分区的布局,培育产业集群并开展针对性的招商引资等;(2)通过相应的体制安排,分步实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3)通过打造立体化的对外交通网络,加强港口物流设施、城市配套设施、社会发展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4)强化洞头新区在用地(林)用海资源、资金筹措渠道以及人才资源方面的多重资源要素保障等。
参考文献
[1] 宋振平。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9):80-81.
[2] 白全民,徐立平,袭着燕。 山东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进及其动态影响机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03:143-148.
[3] 王强。成渝经济区县域差距及县域经济聚类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4] 吴宜财。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2013.
[5] 王雨飞,刘成昆,倪鹏飞。 基于县域经济视角的城镇化发展经验及问题研究--齐齐哈尔市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J]. 城市发展研究,2014,02:22-28.
[6] 闵洁 . 苏南县域经济发展休闲产业之思考 [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80-83.
[7] 秦伟山,张义丰。中国海岛县域经济产业演进及其竞争力评价(英文)[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14(1):76-83.
[8] 李涛。制约浙江嘉善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1):34-35
[9] 邹琳 ,欧阳展平。关于提升县域经济内生性发展道路的思考 [J]. 经营者管理,2014(2):235
[10]赵锐 , 杨娜 . 中国海岛县域经济发展特征及优势产业分析 [J]. 海洋经济,2013(5):11-18.
[11]宣磊。浅谈中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J].当代经济。2014(1):54-55.
[12]鞠正江。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5(3):69-71.
[13]朱德洲 . 中国海岛县生态经济协调开发模式研究 [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1):120-128.
[14]李红玉。城乡融合型城镇化--中国新型城镇战略模式研究[J].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013(9):104-108.
[15]赵磊,方成,黄武龙。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3):12-17.
[16]谭大元,周卫民。恩施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9):104-108.
[17]李泉。中心城市(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兼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城市形态[J].开发研究,2013(5):125-128.
[18]刘国斌,宁峰。牡丹江市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6):38-39,47.
[19]刘国斌,许义娇。城乡统筹视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东北亚论坛,2012(1):119-127.
[20]刘国斌, 汤日鹏 .吉林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J]. 人口学刊,2011(1):87-92.
[21]刘国斌,许义娇。主体功能区视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3):6-8.
[22]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J].地理科学。2003(4):150-156.
[23]曲桂珍 .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8):121.
[24]杨彪。生态文明助推县域经济绿色崛起[J].当代贵州,2014(2):52-53.
[25]贾玲芝。 大都市圈背景下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 经济师。 2010(11):198.
[26]高勇。 乌昌经济一体化中玛纳斯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 2010.
[27]梁夏瑜。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州城市功能发展研究[D]. 暨南大学。2011.
[28]陈肖,尚爱英,杨维刚。县域经济与民营企业协调发展状况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4):33-34.
[29]王盛章, 赵桂溟。中国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战略[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0]黄勇等 .“ 县域经济 ” 向 “ 都市区经济 ” 转型的意义与构想 [J]. 浙江经济,2013(11):19-22.
[31]沈雪潋,郭跃。新型城镇化背景的“镇级市”政策创新[J].改革,2014(1):150-159.
[32]金 良 浚 . 新 型 城 镇 化 背 景 下 产 城 一 体 化 发 展 探 究 [J]. 中 国 国 情 国力,2013(11):42-44.
[33]张 占 斌 . 新 型 城 镇 化 的 战 略 意 义 和 改 革 难 题 [J]. 国 家 行 政 学 院 学报,2013(1):50-56.
[34]马随随,陈洪全,彭俊。 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路径选择--以江苏新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3):76-83.
[35]吴福象,沈浩平。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长三角城市群 16 个核心城市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3(7):95-104.
[36]王丽娟,胡豹,刘玉,曹军,唐晓璐。近 30 年浙江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3(4):195-201.
[37]贾文艺。 唐德善。 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9(6):125-128.
[38]杨 竹 莘 . 区 域 经 济 差 异 理 论 的 发 展 与 演 变 评 析 [J]. 工 业 技 术 经济。2009(8):63-68.
[39]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36.
[40]郑超。温州区域经济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J].科学致富向导,2013(18):42,88.
[41]朱远思 .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2014(1):119-122.
[42]石忆邵。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大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3(4):117-122.
[43]黄永春,郑江淮,贾琳,孙士伟。长三角从承接制造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的变迁动力、机会与路径研究--以昆山市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3):143-148.
[44]周建群。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学社会主我,2013(2):110-115.
[45]饶碧宇。湘西州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对外经贸,2014(3):89-91.
[46]杭琍 ,赵连章 . 新型城镇化进县级政府的角色定位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6):150-153.
[47]苏东坡。新型城镇化与行政区划调整的或然走向[J].改革,2013(12):146-155.
[48]赵毅。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49]申玉花。中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3.
[50]李彬。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51]田晓峰。海林市县域经济发展的 SWOT 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2]郝兆印。济南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3]易志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环境评价[D].云南大学,2013.
[54]王周杨。超越“温州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5]刘月。陕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6]成琳。扶风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13.
[57]王绎。江苏太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D], 复旦大学,2013.
[58]苏文卿。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
[59](美)丹尼斯·米都斯(TennisL.Meadows)等着,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2-19.
[60]唐桂敏。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1]林清郡。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62]张淑娟,黄桂良。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给珠江三角洲的启示[J].当代港澳,2013(12):15-18.
[63]尹菁菁。怀化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64]孙大斌。由产业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动力机制[J].国际贸易探索,2003:19(6)。
[65]黄永春,郑江淮,贾琳,孙士伟。长三角从承接制造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的变迁动力、机会与路径研究--以昆山市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3,03:143-148.
[66]张佑林。长三角经济过度竞争剖析[N].经济学消息报,2004(3)。
[67]孟庆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开发研究,2001(2)。
[68]减晨峰。基于增长极理论的红桥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7.
[69]安虎森。增长极理论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1997(1)。
[70]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 年。
[71]国 家 发 改 委 . 浙 江 海 洋 经 济 发 展 示 范 区 规 划
[72]温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瓯江口新区与洞头县区县一体化改革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73]浙 江 省 发 改 委 . 温 州 市 瓯 江 口 产 业 集 聚 区 发 展 规 划
[74]王 环 , 白 云 . 借 鉴 日 本 经 验 发 展 我 国 县 域 经济。
[75]浙江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浙江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13-2014.
[76]温 州 市 政 府 . 温 州 市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77]洞 头 县 政 府 . 洞 头 县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78]孙弋弋。 何为“新型海洋产业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2-9-15.
[79]冯章国。“瓯洞一体化”温州城市新格调[N].温州晚报,2013-1-31.
[80]李如婷。加快瓯洞一体化进程 打造特色滨海生态城[N].温州日报,2013-3-26.
[81]陈春东 , 李娅媚 . 瓯江口新区 : 东海之滨的 “ 黄金宝地 ”[N]. 科技金融时报,2014-05-30.
[82]姜秉国,韩立民。科学开发海岛资源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3-36.
[83]张耀光。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新演进与发展模式[J].海洋经济。2011(5):4-10.
[84]Cooke P,Schienstock G.Structural Competitiveness and Learning Regions.Enterprise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Studies,2000.
[85]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Business Review,1998.
[86]Andrew F. Haughwout.Central city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suburban housevalue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han Economics,1997,27(4):199-215.
[87]Ragnar,Nurkse.Problems of Capital Formation in Under developedCountries[M].London:Oxford Press,1953,289-317[88]The Exploration of Typical Development Patterns for International MiningIndustryin Urban Region-Taking Houston, Perth and Kitakyushu for example[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licyDecision of Mineral Regions & the 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Regional Science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C]. 2012.
[89]Zhiyi Zhu.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and Culture Industry of our Nation[A]. Proceedings of 2013 3r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EEM 2013) Volume 27[C].2013.
[90]YAO Xian-guo,ZHANG Hai-feng. Education,Human Capital and RegionalEconomic Differentials: An Empirical Test Using China's Provincial PanelData[A].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ICPA3rd)(VolumeⅠ)[C]. 2007.
[91]Rosenstein-Rodan,P.How to industrialize an Underdeveloped Area[J].Re-gionalEconomic Planning,1961,89(34):77-90.
[92] Kuznets,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Review,1955,345(09)19-45.
致 谢
三年来的学习生活,一年多的论文撰写都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都将结束。
在看到论文顺利完成的时候,颇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感老师同学对我的帮助之情。
我的论文是在指导老师刘国斌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多次修改下完成的。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大到论文框架,小到具体观点,经过多次的沟通交流,刘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师具有宽广的视野、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缜密的思维,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在他的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借此机会向刘老师及吉大其他授课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与在温共读的同学的帮助分不开,我们充分利用 QQ 群、微信群等平台,积极沟通联络学习信息,分享心得体会,互相共享一些论文资料。在完成论文后,互相修订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对三年学习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