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于 BIM 技术的集成管理内容。
集成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项目要素集成、各参与方集成以及信息集成三方面。要素管理是管理的对象,参与方管理是管理的主体,信息管理是要素管理和参与方管理之间的纽带,它们三者之间相辅相成,联系紧密。
3.1 基于目标分析的要素集成。
项目要素管理是集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个要素的进程情况或变更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几个要素,同时每一个单个的要素都与项目的成功与否紧密相连。这种多要素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特性,决定了项目管理多要素集成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运用 BIM 技术可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多要素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便于各参与方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因此,本节主要从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环境五大目标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基于 BIM 的集成管理。
3.1.1 BIM 模型的相关信息提取及应用。
BIM 模型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作为 BIM 主流的基础建模工具,本文以 Revit 模型为例,Element(图元)是 Revit 中最基本的类,通常使用 3 种类型的图元:模型图元、基准图元、视图专有图元。
模型图元表示建筑的实际三维几何图形,包括主体和模型构件。基准图元用于帮助定义项目上下文。视图专有图元包括注释图元和详图图元两种,其中,注释图元是对模型进行归档并在图纸上保持比例的二维构件,详图图元是在特定视图中提供有关建筑模型详细信息的二维项。
BIM 模型是一个富含项目信息的三维建筑模型,依据上述分类标准,基于目标分析的五大要素可以从 BIM 模型中提取的信息。
BIM 模型与其他辅助软件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可以衍生出各类测评,为设计优化和方案比选等提供量化的依据。
这样,在最初的二维图纸分析基础上,利用 BIM 技术先进的三维参数化建模,将建筑物的各种信息以统一的形式在建筑信息模型中表达出来,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化和信息的完全共享。通过相关的 BIM 检验系列软件,对参数化模型进行冲突碰撞检查,纠正偏差,同时可以运用虚拟漫游对已建三维模型进行全方位的实时检查。再将进度和成本信息添加到检验合格的三维模型中,并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及现场 IOT 传感装置进行质量安全管理,最后进行资源分析、审核分析以及 5D 施工模拟等,各要素的管理流程。
更多 BIM 技术在多要素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2 多要素集成管理框架。
通过对 BIM 模型信息的提取和具体应用,验证了 BIM 技术在多要素管理中的可行性,本节从项目目标管理全过程,提出了多要素集成管理框架。
对一个基本的项目来说,目标管理通常包括启动、计划、执行、控制以及结束这五个阶段。这五大管理核心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多要素集成管理体系。通过 BIM技术以及相关联的物联网等信息化管理工具,结合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建立了基于BIM 技术的多要素集成管理架构,如图 3-5 所示。
计划、执行和控制是项目多要素集成的三大关键过程。其中,计划主要是基于 BIM技术,构建完整的资源数据库,便于项目管理人员方便快捷的在 BIM 信息管理平台上确定资源投入量的具体实施计划;执行则是通过 BIM 信息管理平台上的各要素功能模块(如:进度控制模块、成本控制模块等)比较分析相应要素目标的实际与计划值的偏差,实时动态调整严重偏差部分,始终将偏离结果控制在计划范围;控制主要针对发生偏差的具体因素采取可控措施,调整并优化方案。
3.2 项目各参与方的集成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主要的参与方主要包括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运营方、供货商以及建设管理部门。通过对参与方的集成管理,可以减少项目参与方之间的沟通障碍,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保证项目的多要素目标的实现。
3.2.1 各参与方集成管理的内涵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中有众多的参与方,不同参与方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职责和作用不同,因此需要和产生的信息也不同。基于 BIM 技术的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了一个让各参与方进行信息交流的虚拟环境。
各参与方的集成管理旨在通过运用 BIM 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集成管理理论,集成各参与方产生的各阶段信息,进行参与方集成管理虚拟环境的构建。在这种虚拟环境中,通过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各参与方可以灵活地处理各自权限范围内的工作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图 3-6 所示为项目主要参与方之间的传统式信息流结构向 BIM 化信息流结构的转变。
3.2.2 建设全过程各参与方集成管理内容。
本节基于 BIM 技术,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角度,对项目各参与方的项目管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参与方全过程集成管理框架。
运用 BIM 技术,将各参与方在规划决策阶段就集中在同一工作平台,基于同一 BIM模型,进行彼此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实现项目多要素的集成管理。
3.2.3 各参与方的合同管理流程及工作条款。
1. 合同管理流程。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起点,控制并制约着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是项目建设的关键和保障企业利益的重要环节。
基于 BIM 的合同管理,一方面要结合 ERP 等系统,以合同起草为起点,实现从合同的评审、订立、履约、变更、索赔、法律纠纷到合同清欠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对涉及到 BIM 应用的任务以及交付内容、深度、质量提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便于统一双方对 BIM 工作任务的理解,实现对 BIM 工作量的有效评估,保证交付质量,保障合同双方的利益。详细的合同管理流程图如 3-7 所示。
2. BIM 合同条款。
近年来,国内的工程合同条款体系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项目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但这些合同范本没有对 BIM 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条款,随着国内 BIM 应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要想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BIM 技术,必须解决 BIM 交付和应用标准的合同问题。
鉴于国内在 BIM 应用标准和合同文件方面的缺失情况,只能借鉴国外的 BIM 合同文本。通过比较和研究发现,目前美国在 BIM 标准体系制定方面最为完善,因此本文借鉴 Consensus DOC Consortium 和美国建筑学会提出的 BIM 合同文件,探索适用于我国的建设工程 BIM 合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目前我国的 BIM 合同条款不适合作为一个独立的合同文本,而应该作为相关合同的附录,用来对现有的设计合同文件、施工合同文件中与 BIM 相关方面不足规定进行补充,对工程合同条款的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完善,切实将 BIM 技术应用到我国实际项目中[52].
BIM 合同条款应包括:总则、基本规定、BIM 模型交付与模型管理、BIM 实施计划、风险控制和知识产权问题。
其中,总则是对 BIM 合同条款的总的说明,包括语言文字、图纸和文件的保密、适用情况以及计量单位等说明;基本规定主要规定了该附录订立的原则以及对 BIM 相关词汇的定义;模型交付的深度等级,是按照项目发展阶段将模型划分成三个交付等级,即概念设计、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交付等级,每个模型的交付等级对内容和使用范围的要求由低到高逐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