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 3G、4G 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以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电子书、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传播方式,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使用手机阅读的人群在日益扩大,并且集中在青年群体,它的兴起给人们的阅读观念,阅读方式和阅读效率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以手机电子书籍为研究对象,遵循调查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从对手机阅读的界定和特征开始研究,通过手机阅读来揣摩流行文化与当代青年群体的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青年群体阅读行为的引导途径,帮助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是对手机阅读进行概述,包括对手机阅读概念的界定以及特征的分析,另外还从传播过程的角度对手机阅读与传统阅读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比较,概括出手机阅读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手机阅读的前景与展望等。
其次,在对手机阅读的内涵及特征有了具体的了解的基础上,论文着眼于实地调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调查黄石地区青年群体的阅读状况、手机阅读行为、手机阅读电子书籍行为等特征,获取并分析问卷数据,总结归纳出当代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行为现状:青年群体使用手机的娱乐化和手机依赖;青年群体整体阅读质量偏低,手机阅读偏向微信、新闻资讯等碎片化的内容;手机阅读电子书籍呈现出碎片化、功利化、娱乐化的特征;青年群体以娱乐的心态看待电子书籍内容过度娱乐化。
再次,在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行为现状的基础上,肯定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现状的正面作用,分析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的负面影响。
最后,通过以上调查结论,总结分析出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现状的原因,从社会层面来看,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当下的价值观念、公众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媒介环境来看,国内媒体娱乐化的大环境对电子书籍内容的娱乐化产生了负面影响;从媒介特性来看,手机媒体自身的特点也促进了其向娱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从青年群体自身来看,娱乐化的浪潮与青年群体所面对的社会压力、青年群体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
并以此提出了解决措施,要对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行为进行科学引导,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手机运营商要加强内容建设,大众媒体要坚守媒体的大众瞭望的功能。
关键词:手机阅读;电子书籍;行为研究;青年群体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依据
第二节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手机阅读概述
第一节 手机阅读的内涵
第二节 手机阅读的优点
一、阅读载体
二、阅读文本
三、传播模式
第三节 手机阅读的缺陷
一、手机阅读的内容缺陷
二、手机阅读的阅读效果缺陷
第四节 手机阅读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第五节 手机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的比较
第六节 手机阅读的前景与展望
第二章 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现状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一、关于调查群体的选择
二、关于调查地域的选择
三、关于调查对象与抽样
四、关于调查问卷的发放
五、关于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二节 问卷调查数据呈现
一、青年群体手机使用的行为特征
二、青年群体阅读的行为特征
三、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的行为特征
四、青年群体对手机阅读电子书籍内容娱乐化现象的认知
第三章 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现状总结
第一节 青年群体的手机使用状况
一、手机使用的娱乐化
二、手机依赖症
第二节 青年群体的阅读状况
一、阅读书籍的数量较少
二、青年群体整体阅读质量不高
三、青年群体对两种阅读方式的认知和行为选择层面存在偏差
第三节 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的特征概括
一、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的娱乐化
二、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的功利化
三、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的碎片化
四、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的快餐化
第四节 青年群体对手机阅读电子书籍内容过度娱乐化的认知
一、以娱乐的心态看待电子书籍内容过度娱乐化
二、电子书籍内容过度娱乐化对"我"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电子书籍内容过度娱乐化对他人、对社会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五节 性别、职业、户籍地、学历等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25
一、性别因素的影响
二、职业、学历、城乡因素的综合影响
第四章 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现状的认识
第一节 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现状正面作用之肯定
一、手机阅读电子书籍提升了国民阅读率
二、手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三、手机和电子书籍娱乐功能的心绪转换效用
第二节 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现状负面影响之批判
一、"手机人"的媒介依赖症
二、手机与人的"充欲主义"
三、手机用户的低龄化趋势及童年的消逝
四、一体化的社会和单向度的人
五、审美取向和文化创造力
第五章 对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现状的思考
第一节 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动因
二、文化视野
三、媒介环境
四、媒介特性
五、青年群体自身
第二节 对青年群体手机阅读电子书籍行为的建议
一、内容为王:手机阅读内容从"同质粗放"转向"精耕细作"
二、图书馆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文艺工作者创造文艺的新黄金时代
四、媒体应该担当起社会瞭望的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