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9 共8117字
  第 5 章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阅读环境的创建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三方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努力。“要把家庭变成人生阅读的终身场所,把学校变成训练学生技能阅读的竞技园地,把社会变成开展阅读活动的广阔天地。”结合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现存的问题与不足,笔者在本章节针对留守儿童身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以下可行性策略:
  
  5.1 创设家庭阅读环境的策略
  
  5.1.1 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提高其阅读意识
  
  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儿童的人格塑造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样儿童的阅读活动更少不了家长的激励与培养。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阅读素养是创造良好家庭阅读环境的基础。由本次调査结果可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以“隔代监护”为主。有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湖南省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在小学以下的高达 40%,很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监护人没有读写能力,对孩子的学业辅导力不从心。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阅读素质则是困难重重。研究表明:家长每天为孩子朗读图书 15 分钟,能激发孩子的阅读激情与兴趣。家长应从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阅读榜样,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感染孩子。其实儿童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应负主要责任。儿童年龄尚小,心智发展不健全正处于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的阶段。特别是农村的家长闲暇之余不是打牌就是看电视消磨时间,孩子有样学样因此,为了孩子创造愉悦的家庭阅读氛围十分重要。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家庭阅读文化氛围是影响儿童是否坚持阅读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子女营造出“每天都是阅读时”的家庭阅读氛围。家长要尽可能地在孩子初期受教育的时候就为其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而不是一味地监督孩子读书,自己却以棋牌、电视或其它娱乐活动为伴。古人云:“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在幼小时期最易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身教重于言教,家庭营造“每天都是阅读时”的家庭阅读氛围,将会让子女受益终生。
  
  5.1.2 强化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阅读认知,创设理想的家庭阅读环境
  
  营造理想的家庭阅读环境是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的首要条件。丰富多样的图书,整洁、固定的阅读场所,齐全的阅读设备能保证留守儿童随时的进入阅读状态。
  
  要想创建理想的家庭阅读环境应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丰富的藏书。良好的物理环境首先体现在书籍的“量”与“质”上, 书籍的数量与质量是阅读活动的前提条件。“量”所指的是家庭藏书丰富的类型。如科学常识类类、经典着作类,卡通漫画类、童话故事类、科普类等,从孩子的兴趣入爱好手让,在书的海洋中发现自己的天赋。很多儿童不爱阅读,无疑是还没找到自己钟情的图书。而“质”所指的是家庭藏书的质量与品质。一本质量好的少儿图书,能让儿童汲取营养,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相反一本低俗的图书则可能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只有经典、优质的图书才吸引儿童的目光、拓展儿童的视野,让他们爱上书籍、爱上阅读。
  
  第二,干净整洁、明亮舒适的阅读场所。阅读场所齐全的设施环境是留守儿童在家中能顺利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条件。据此次调研结果显示:92.3%的留守儿童的家里没有提供书房,家庭阅读环境十分恶劣。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现在农村居民的经济条件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家庭有能力为儿童配置专门的阅读空间。留守儿童监护人应积极挑选光线明亮、安静舒适的房间,为孩子提供专门的阅读场所支持孩子进行阅读活动。整洁明亮、安静舒适的阅读场所,远离尘嚣让人心平气静地进入阅读情境。有较好的照明条件,有适合儿童身高的桌椅,摆放书籍的书架。
  
  家长及监护人应多于孩子沟通,让孩子根据自我的兴趣和喜好装饰书房、书桌和书架,图书的摆放陈列反映着孩子阅读的爱好、兴趣、类型等等。但要避免摆放能转移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或小饰品。同时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在书籍的摆放和陈列方式上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继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儿童家庭阅读环境创设健康愉悦的氛围。
  
  5.1.3 倡导亲子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所谓亲子阅读是以阅读为纽带,通过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创造父母与孩子交流互动的机会,分享阅读带来的感动和乐趣,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鼓励。通过亲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在阅读中健康茁壮地成长。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靠不断的训练和努力换取的。少儿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时期。父母言教不如身教,就算生活再怎么忙碌也要留出时间陪同孩子进行阅读活动。那亲子阅读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语言理解能力。为孩子今后的课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儿童很喜欢听故事,他们在听故事时总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父母应把握孩子这一特性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运用戏剧化的口吻和动作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加深孩子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通过父母长期的教导,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会越来越强,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对孩子语言文字和组织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有调查显示热爱阅读的孩子语言文字能力远远高于不爱阅读的同年孩子,他们能清晰的明了词句的寓意,不必死记硬背就能通记全文。喜爱阅读的孩子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也很强,能写出精美的作文,也能在他人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这些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谆谆教导。再次,加深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亲子阅读通过彼此相互的分享、交流、讨论从中收获体验与感动,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使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父母也能在阅读过程中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见证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与孩子相伴学习共同成长。
  
  总之,亲子阅读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身为父母,要把心里的爱化之为行动、化之为语言,做孩子的引路人。和孩子一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书籍的海洋,让书成为他们终生的良师益友。
  
  5.2 营造学校阅读环境的策略
  

  5.2.1 转变学校的教育理念,保障留守儿童的阅读权益
  
  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要求学校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保障学生的阅读权益。学校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阅读活动的主阵地。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及教师要特别为留守儿童制订一套系统的、完善的阅读推广计划并切实的践行,为留守儿童阅读提供丰富多彩的图书以充实他们单调孤独的生活。学校转变教育理念应从重视学生阅读教育开始,把阅读教育的切入点放在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对改善留守儿童阅读环境的作用。学校对于阅读环境的改善,除了保证馆舍基础建设和藏书经费投入,还应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把家长也纳入到阅读教育中来,定期组织开展“亲子阅读”讲座,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的父母及其监护人参与到孩子的阅读活动中来,认识到阅读对其子女的重要性,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充分发挥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阅读互动作用,共同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
  
  有言之,学法于课内。学校应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教师要制定详细的阅读指导计划,加强留守儿童阅读指导,教会他们科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尤其是留守儿童阅历浅薄,身边有什么书看什么书,通常都是囫囵吞枣般的浏览一遍,在阅读认知上存在很多的盲点和误区。再加之阅读方法不当,阅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学生阅读时只是粗略的翻一遍,一目十行,甚至只看一个开头或结尾,收获甚小。
  
  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教会他们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一页一页地仔细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和读后感,积累优美的词汇词句。传授留守儿童基本的阅读程序,指导其阅读过程中注意语调、语速、情感投放等,运用多种感官情景交融,调动留守儿童的阅读气氛,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健康成长。
  
  5.2.2 以班为单位设立班级图书角,确保留守儿童的阅读时间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较丰富的阅读积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积累 400 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但是农村的中小学学校图书室藏书的数量和种类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借阅图书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而学生自己家中的图书资源也很少。据调查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家里一本图书都没有。缺乏足够数量的书籍,阅读活动更是天方夜谭。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呢?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班级图书角,倡导同学之间资源共享。学生可以把闲置在家的书籍带到班级,一本、两本、三本都行,一本不为少百册不算多。
  
  图书角的图书种类将会非常丰富,这里能找到学生一直想看的童话、科普、小说等等,这些图书资源融合在一起,绝对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思想,既让学生阅读读到不同类型的书籍,又能节约购书成本,学会分享体验到帮助同学的快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同时也可以通过班费团购或向学校图书室申请图书支援等途径来不断扩大班级图书角的规模。创建班级图书角是落实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行动,班级图书角以其便捷性、丰富性、灵活性成为学校图书室及阅览室的有益补充。要使图书角富有生命力、正常的运转下去,就必须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首先将筹集到的图书经过整合、分类、编号、登记及陈列等一系列的环节。可以让每位学生轮流负责管理,这样人人参与,责任意识更为强烈,管理就更加完美。同时还要注意对图书定期进行替换。在学期末或者同学们都阅读完所有的图书之后,让学生把捐献的书籍带回家,再带新的图书进行替换。图书角建好后,老师还需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读后感、随笔、摘抄等形式不拘。
  
  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利用阅读课或活动课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近期的阅读心得、体会、感悟等。举行讲故事比赛活动。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他们阅读相关书籍的兴趣。合理有效的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扩展学生的视野,营造和谐的班级阅读氛围,从而确保留守儿童的充裕的阅读时间。
  
  5.2.3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

    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学校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为目标,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丰富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阅读。新课标对小学低、中、高各年段提出了不少于 5 万、40 万、100 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学校定期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行动,也是营造书香校园的基本需求。一个书香校园。最基本的是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拥有专业的阅读素养、学校图书室设备完善、阅览室安静舒适。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阅读氛围。
  
  学校可组织留守儿童到县市级图书馆参观,让留守儿童亲身感受到阅读的意义,零距离享受图书馆优质的服务和汗牛充栋的图书资源。特别为留守儿童开展文艺讲座。如诗歌、音乐、美术、书法等讲座。定期给他们发布阅读书目单,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段阅读完,鼓励做好阅读笔记,组织开展班会、演讲比赛或是考试。 然后对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如加学分、物质奖励等。 活动应主要以提高学生对书的兴趣为主建立班级阅读角及其它阅读阵地。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阵地展示经典佳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营造诵读的氛围。结合“六一儿童节”、“阅读日”、“国庆节”等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相关活动。如“讲故事大赛”、“阅读汇报会”、“剪贴册”、“手抄报”、“介绍你最喜欢的书”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专题展览活动和竞赛活。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定期评出 “故事大王”、“阅读之星”,并且给予少量的物质奖励,如文具用品、书籍等。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阅读知识,还能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推动阅读活动步步深入。
  
  5.2.4 教师以身示范,增强对留守儿童的阅读影响力
  
  生活中没有书籍的相伴犹如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相伴就好像鸟儿失去了翅膀。阅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都应阅读,而教师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据调查很多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非常忙碌,闲余时间并不多,除了日常备课写教案,预习教科书、查阅教辅书以外,他们可能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看其他书籍,这是常见的事情。往往教师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在课堂教学中虽不一定全是照本宣科,但也定会是无聊乏味,这种教学模式定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需时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提高自身阅读的基本素养。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学生认为你是他们所接触到的人里面知识最渊博的人,他们会毫不犹豫的信任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模仿标准。那么只有坚持不懈的阅读才能让你思想不断地充实,才能才成为学生的精神依靠。教师,作为投身于教育事业中的一员。首先他必须是一名文化人、一名真正的读书人。教师,需要学识。
  
  渊博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知识底蕴能让他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大放异彩获得学生的尊敬与崇拜。教师,需要阅读。教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而渊博的知识来自工作中的积累,也来自平时勤奋的阅读学习。教师就像是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教师必须审视自身肩负的任务与职责,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要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要不断更新所学。要把阅读进行到底,如同呼吸、吃饭一般,时时刻刻、定时定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熏陶感染学生,使之也喜爱阅读。教师要成为终身的阅读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强自身的阅读素养,要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以入情入神的阅读为留守儿童做出榜样,这种阅读榜样有着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让留守儿童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点燃留守儿童阅读的情感之火。
  
  5.3 营造社会阅读环境的策略
  
  5.3.1 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 填补社会阅读环境空白
  
  “农家书屋”是农村最基层的图书馆,是面向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阵地。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他们的文化需求,协助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农家书屋设置于农村之中。首先:具有比学校图书室更方便、快捷、有效地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服务的地域优势。是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家园,是学校图书室的有益补充。农家书屋在开放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它没有借阅时间的限定。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无论是暑假还是寒假。只要留守儿童有需求,农家书屋可以随时为他们提供贴心的服务,这就可以让农村的孩子节假日也有地方可去,有知识可学,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中心。其次:农家书屋是最贴近农民文化生活的场所。书屋管理员基本都是村两委干部,他们常年为村民服务对本村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及生活状况了如指掌,更能从情感上去关怀这些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借鉴先进的农家书屋,我们可着重在营造安静、整洁的阅读环境,在阅览室内摆放花卉、盆栽、卡通壁画等装饰品,为留守儿童创造舒适、温馨的阅读场所,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工程, 填补留守儿童社会阅读环境的空白,让孩子在农家书屋的绿荫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5.3.2 以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依托,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图书支援
  
  农村留守儿童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想象与好奇,比城市的孩子更渴望阅读。有些农村儿童没有机会去到繁华的县城,而公共图书馆对他们来说更加的陌生。置于城市之中的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优质的服务是农村儿童无法享受到的。这就要求市县级图书馆应将阅读服务深入到农村各地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制定有效的方案,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借书难、买书难、看书难的尴尬处境。主动把精神食粮送到留守儿童的家门口,保障广大农村留守儿童享有阅读的权益。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休闲娱乐活动,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市县公共图书馆可以搭建农村和城镇阅读桥梁,在馆内或城市居民社区周围建立图书捐募点。创意设计宣传板、海报、宣传单等,同时利用微信、QQ 等网络媒体工具对“关爱农村儿童阅读”的活动在网上进行积极宣传,号召全社会关注农村儿童阅读,积极响应爱心捐书募款活动。倡导城镇家长和孩子们把闲置在家的课外读物捐赠出来,这样家长再也不用对堆积如山的图书发愁,还可以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专门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阅读服务流通点,安排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常驻农村指导实践工作。为农村学校图书室、农村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员提供专业的技能辅导与培训,强化图书管理员对图书馆事业的认识与其职责所在。如指导购买、订阅适合儿童年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等特征的少儿读物,定期更新儿童阅读书目等。帮助图书室对杂乱无章的图书进行编目,教会他们运用计算机、条形码等技术,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提高图书管理效率。
  
  协助他们组织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相关文娱活动,定期开展儿童阅读交流会、专家阅读指导讲座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宣传推广活动。激发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让留守儿童不出远门也能感受到图书馆的温暖。
  
  5.3.3 发扬公益机构、企业的公益精神,助力农村留守儿童阅读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湖南省一些知名企业与公益机构积极地投身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建设的队伍中来。2007 年 7 月 3 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展“校园图书漂流活动”,向泸溪县千丘田小学、石门县新铺乡完小等 11 所学校捐赠图书。为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送去精神食粮,丰富了孩子们课余生活。2009 年 9 月 10 日,诺基亚牵手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向湖南省 18 所希望小学赠送了上千册少儿图书。在当今知识积极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精神都处于贫困的农村地区更需要全社会的帮助与关爱来激发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孩子们看到丰富多彩的图书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2013 年 6 月 6 日湖南华剑集团领衔一大批企业,捐赠图书 4 万册,让 20 所乡村小学建起了图书室。2014 年年 7 月 30 日阳光人寿湖南分公司组建“阳光人寿关爱天使团”为怀化市会同县农村山区小学送去文具用品、少儿图书等物资。呼吁全社会共同携手把爱传递下去,关爱贫困弱势群体,呵护儿童健康成长。2014 年 7 月 27 日,华润怡宝公司以“1+1 书送爱”为主题相继开展图书募集、图书馆捐建等公益活动。已在湖南、江西等 18 个省市累计捐赠 73 万册图书以及捐建了 105 所图书馆。社会企业与公益机构的捐助能有效的改善农村儿童恶劣的阅读环境。公益活动、公益事业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公益组织、政府机构、各界爱心人士等积极参与公益文化活动,体现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5.3.4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文化建设则是构建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因此,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新农村”对农村环境、设施、风俗以及农民作出了全新的要求。整洁干净的村容;完备的广播、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科学、法制、文明的社会观;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倡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完善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组建农村文化宣传队,开展书香家庭、书香村组等评比活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地域经济,着力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粮食、棉花、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的补助政策,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切实保障农民的年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来招商引资。政府应着重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基层农业和乡镇企业的项目支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这样农民即使不外出打工,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抚养子女,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