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东山镇农村留守孩子阅读环境问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9 共5144字
  第 4 章 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问题分析
  
  4.1 家庭阅读环境不良
  
  家庭是儿童的第二所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以及家庭阅读的氛围和物理环境对儿童阅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基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本文中研究的家庭阅读环境主要包括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阅读活动的支持、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阅读指导、监护人的阅读习惯以及家庭为儿童提供的阅读物理条件等。
  
  4.1.1 监护人对支持留守儿童阅读活动的行动力堪忧
  
  (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阅读活动的态度
  
  (2)家庭年均购买量
  
  据表 4.1 显示,46.2%、36.3%的监护人对儿童阅读持“支持”、“较支持”的态度,对留守儿童阅读活动“不支持也不反”的监护人占 12.1%,对留守儿童进行阅读活动持“较反对”和“反对”态度的分别为 4.4%和 1.1%.这说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认知上赞同阅读对儿童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但在表 4.2 家庭年均购买图书情况表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监护人在认知和行动力上大相近庭,选择购买“1-5 本”的占76.9%,选择购买“10 本以上”的仅仅只有 3.3%,甚至 7.7%的监护人选择“基本不买”.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年龄的留守儿童,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接触到更多的新奇事物,家庭年均购买的图书量根本达不到儿童的需求值。
  
  4.1.2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阅读活动指导不足
  
  由表 4.3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阅读活动指导情况表可以看出,有 61.5%的监护人选择在儿童阅读活动中“不指导”,其次 18.7%和 12.1%的留守儿童监护人选择“偶尔指导”和“指导不讨论”,而选择在儿童阅读过程中给予“指导并讨论”的仅有 7.7%.
  
  经过访谈个别留守儿童监护人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及监护人认为跟读书有关的事情都是学校、教师的责任,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忙于农活也没有阅读习惯和经验,没有能力指导孩子阅读,也无法在孩子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积极给予帮助。
  
  4.1.3 监护人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示范作用不强
  
  从表 4.4 监护人的阅读习惯的调查数据当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监护人坚持“每天阅读”的为 1.1%,6.6%、15.4%的监护人表示“经常阅读”、“偶尔阅读”,而选择“从不阅读”的留守儿童监护人高达 76.9%.这个数据表明:农村的家庭阅读环境十分恶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又是儿童的第二所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深刻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阅读习惯也一样,监护人的阅读习惯对留守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示范作用。据调查显示 43.3%的监护人业余活动是“看电视”、31.7%是“打牌”.留守儿童监护人自身不良的阅读习惯,以及业余爱好不利于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也不利于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
  
  4.1.4 家庭提供的阅读条件不理想
  
  阅读条件包括家庭为儿童进行阅读活动提供的书籍、书房、书架、桌椅和台灯等设施。充足的儿童读物,安静、整洁的阅读场所,齐全的装备设施都可以让留守儿童随时进行阅读活动,尽情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体会阅读带来的愉悦感。
  
  首先,东山镇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家庭阅读的物质环境不容乐观。如表 4.5 所示,79.4%的留守儿童家里没有书房。在实地调研和访谈过程中发现,农村家庭不会特意为儿童准备书房或学习空间,房间摆设杂乱无章、照明状况不理想,并且用于写作业的桌椅也很少是适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有的孩子甚至搬着一把椅子和小凳子就当书桌使用。基本没有供光线不足或夜晚使用的台灯等设备。
  
  其次,家庭藏书量少。
  
  表 4.5 是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藏书情况:42.3%留守儿童家庭总藏书量中只有“1-10 本”;27.3%留守儿童家庭藏书量“11-20 本”;15.5%留守儿童家庭藏书量有“21-30 本”;而在“31 本以上”的家庭仅占 14.9%.可发现农村家庭藏书量普遍较少,留守儿童能在家获取的读物十分有限,图书种类也较单一。由于留守在农村照料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自身没有阅读的习惯,再加上农村地区也很少有图书馆、书店等场所所以没有意识到为儿童购买书籍。外出务工的父母过年回家时给孩子买的多部分是衣服、食物居多,也有购买书籍的,但是购买的图书也大多不是孩子喜爱的。这就要求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多与儿童联系沟通,不只解决温饱问题,更应注重儿童精神方面的需求。
  
  4.2 学校阅读环境欠佳
  
  正处于受教育阶段的儿童首要任务是学习,学校是他们一天呆的最长时间的地方,学校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讲,学校阅读环境对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阅读环境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及教师的阅读观念,图书室的读物和设施,与阅读相关的推广活动,教师对儿童阅读的指导等。总体来看农村学校阅读环境欠佳。
  
  4.2.1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校领导及教师漠视阅读教育据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全国小学生阅读 80%存在功利化倾向.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身,都将阅读同考学就业挂钩。“中国式”的应试教育体制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严重的束缚着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受教育思想。学校把学生的课堂教育永远排在首要位置,课本教材和教材辅导书是学生受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一味地应付期中考、期末考,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在英语、数学和语文三科主要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霸占了孩子的大部分闲暇时间,就连周末和节假日也在老师布置的大量的家庭作业中度过,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阅读其他书籍。加之留守儿童阅读资历尚浅即使是阅读书籍,对课外阅读图书的选择也是听成老师的推荐。教师以本为本、守本固本,推荐的书目也大多数跳不出应试模式的框架。如:教辅资料类居多。这势必影响留守儿童的阅读激情,导致知识面狭窄,眼界不开阔。其实,课外阅读是课本知识的有益补充与拓展,能提高老师教学效率,优化学生各课成绩。积极的引导孩子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扩大阅读面,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提升孩子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能为今后优化各课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4.2.2 学校图书室建设投入不足,儿童读物极度匮乏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家长及长辈文化程度偏低,对儿童阅读培养的认知不够,儿童在家里获得的图书资源十分有限。而学校作为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为留守儿童创设理想的阅读环境尤为重要,要想儿童顺利进行阅读活动,必须为其提供充足的书籍。由于资金短缺、学校领导应试教育的理念,导致学校图书室硬件与软件配备均不理想,儿童读物极度匮乏。笔者调查的三所学校都设有图书室,只有江州中学一所学校同时设有阅览室。就这样的阅览室也是一间陈旧的储物室改造的,里面摆放着4排座椅,再无其他设备。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得知,这三所学校图书室面积不足50平方、图书数量少、22大类比例严重不协调。虽然在书架上能看到图书22大类基本都设有,比例最多的还是G类文化、科学、教育为主。其次也有部分几万字的名人自传和小说,这些都超出了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据了解学校图书来源多通过捐赠和文化共享为主,部分书籍内容陈旧,重复的图书过多,很多图书的封面或页面泛黄。迎合儿童年龄与兴趣爱好的读物真是少之又少。而这三所学校图书室中设施最好的也只是有几排书架和一台旧式电脑,另外两个学校就只有放置书籍的书架和一套供图书管理员工作的桌椅,阅读条件十分的艰苦。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学校的阅读环境对留守儿童阅读活动的支持极为薄弱。
  
  4.2.3 学校极少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学校丰富多彩的阅读文化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保障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特别是父母常年在外,缺少亲情温暖的留守儿童。这里所讲的以阅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学校报刊栏的利用,讲故事大赛、手抄报比赛、辩论赛以及阅读征文等形式的活动。但是经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农村中小学里极少开展诸如此类的文化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每学期定时的开展一系列与阅读相关的文娱活动,可以是校级比赛也可以是班级比赛。同时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进来,这样不仅一方面可以让儿童在阅读活动和比赛中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比赛带来的成就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情绪,从而有助于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且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家长亲身感受到儿童对阅读活动的热情,体会到阅读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和帮助家长投入到支持孩子阅读的实际行动中来。弥补不理想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充分发挥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阅读互动作用,共同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
  
  4.2.4 教师阅读素养有待提升,对学生阅读指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阅读,是每个教师专业素质成长必须的生命方式。严格意义上来讲,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素养,这样才能承受起教书育人的重担。笔者根据接受调查的 46 名教师的问卷与访谈数据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存在严重足,阅读素养急待提高。在问卷调查中所问及关于教师的个人藏书中儿童读物所占比例,选择“比较少(10%-29%)”占 45.7%,选择“非常少(10%以下)”、“没有”的为 21.7%、6.5%,而只有 19.6%和 6.5%的选择“比较多(30%-50%)”和“非常多(50%以上)”.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教学过程中也只有部分教师表示阅读过钱伯斯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崔利斯《阅读手册》等指导书籍,也有一部分教师表示没有看过这类书籍。有的教师还表示平时除了授课、写教案,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在调查访谈中所有教师都认同阅读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十分必要,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各科课业成绩有这必然的联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强、阅读积累越丰富,课业成绩就越好。而且孩子越小开始阅读越容易树立终身的阅读习惯。由于自身阅读素养不够,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如何开展阅读活动等方面无从下手,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3 社会阅读环境较差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阅读环境包括留守儿童身处的文化氛围,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等。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与走访,了解到东山镇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社会阅读环境十分恶劣。
  
  4.3.1 农村文化氛围薄弱,缺少相关的文化活动
  
  观念指导行为,农村地区缺乏一种文化氛围。农村经济水平、思想观念都较落后,祖祖辈辈口传的俗语“人多好种田”淹没了“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知识不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他们不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阅读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在农村大部分家长认为送孩子读书是履行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即读本,把课本学好就行,认为没必要购买除课本以外的书籍,农民群众的阅读意识淡薄,不注重孩子阅读素质教育,是影响社会阅读环境的重要因素。
  
  据笔者调查,东山镇的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极少。农村文化氛围薄弱,以丰富农民文化娱乐的活动极为少见,以阅读为主题的相关文娱活动几乎没有。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渐好转,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相应的社会公共文化资源与基础设施却十分匮乏。农民缺乏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农村社区几乎没有组织过文化交流活动,电视消遣与聚众打牌成为了许多农民闲暇之余的娱乐方式。不但不能给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而且儿童在这种消极的环境下,从小耳濡目染对棋牌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
  
  4.3.2 在东山镇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书店
  
  接受调查的 194 名留守儿童表示,在他们学校和家附近“没有”书店比例高达92.3%,选择“有”书店的占 7.7%.具体如表 4.1 所示:
  
  在东山镇的农村地区几乎找不到书店,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阅读物理环境十分恶劣。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留守儿童所指的书店位于塔市驿“最热闹”的农贸集市里面,书店经营的商品种类很多,一边购物架摆放的是铅笔、水性笔、作业本等学习所需的文具用品,另一边书架上的书籍大部分是作文辅导类,考试真题类,至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书籍则是寥寥无几。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文具用品店,谈不上为专营书店。
  
  4.3.3 农家书屋工作运转不正常,阅读推广不力
  
  农家书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把精神食粮送到了农民家门口,缓解了广大农村地区“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等“三难”问题。但也有不少乡镇农家书屋的推广不力、利用率不高、借阅率普遍偏低,农家书屋的实际价值却无法体现。
  
  首先,东山镇农家书屋的宣传推广工作不容乐观。如表 4.2 所示,91.2%的留守儿童选择“不知道”自家所在的村委会设有农家书屋,只有 8.8%的留守儿童选择“知道”.
  
  在农村,农家书屋工作处于欠发展状态,农家书屋的利用程度与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大相径庭,甚至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根本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如表 4.3,东山镇农村留守儿童利用农家书屋的具体情况:选择“没借过”的占 91.2%,选择“借过”的只有 8.8%.据笔者实地调研了解到,各个乡村的农家书屋都设置在村委会办公室,书籍内容陈旧单调,农业科技图书较多,适合儿童看的书籍则少之又少。农家书屋的管理方式落后,日常管理都由村两委干部负责,导致书屋不能定期开放。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家书屋从未举办过阅读推广活动,不少儿童及村民甚至没听说过农家书屋,不知道农家书屋在哪里。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