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当前中小学学校图书馆管理困境研析
【第一章】义务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问题探究绪论
【2.1 - 2.3】S中学图书馆管理概况
【2.4】S中学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影响S中学图书馆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对策及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学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1.中小学图书馆对学生的重要性。
中小学图书馆又称为学校图书馆,在我国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图书馆,是中小学师生身边的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还处在其他各类型图书馆的基础端,是学生较早接触的图书馆之一。学校图书馆可以发展学生早期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态度,影响将来使用其他类型图书馆的意识和习惯。因而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的提供规范的服务,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培养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意识,使学校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力支撑。学校图书馆处在学校中,与操场、实验室一起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实施基础教育的一个必备条件,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辅助部门。对学生而言,学会使用学校图书馆是学生完整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学生认识和了解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切实使用上学校图书馆,才会吸引学生更喜欢学校,并爱上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不仅能使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还会发展学生的智力。”①。学校图书馆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都可起到重要作用。
2.笔者的亲身感触
笔者记得上中学时,总是盼望图书馆在课余时间开放,可以进去阅览杂志,但图书室很少开放,看书只能自己买。积攒的零花钱买过《牛虻》、《平凡的世界》、《射雕英雄传》等,曾被牛虻乐观、机智,为信念战斗到底的意志而折服,为孙少平探索生活的勇气、正义正派做事及朴实的乡情而感动,为郭靖笨小孩的毅力、匹夫尚知报国的英雄气概、人世间是非善恶要分明的精神深深震撼。这些经历都使笔者认识到阅读能陶冶人性,坚定真善美的信念。正是这种认识驱动笔者想深入了解、研究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希望学校图书馆能对学生人生之初的读书教育启蒙。
3.国家对中小学图书馆寄予的厚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原国家教委 1991 年颁布《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基础上,2003 年由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发布《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修订)》),《规程(修订)》中指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①。这些总体目标的实现依赖有效的管理,管理保障图书馆各项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图书馆常态化运行与使用,可以说人们对中小学图书馆寄予的一切美好的发展愿景都要靠精心的管理来一一实现。当学生使用图书馆完善自身成为一种习惯时,图书馆价值得到最大利用,图书馆管理的效益最佳。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全社会对阅读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国家竞争力的认同,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图书馆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的首次提出,学校图书馆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识。为管好用好图书馆资源,实现管理效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被媒体关注。
从 1991 年颁布《规程》及全国“两基”验收以来,各地中小学图书馆逐步建设发展起来。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图书馆馆藏无法按《规程(修订)》完成每年的剔旧更新,馆藏不能按依照《规程(修订)》中要求的各类图书比例配置;馆员设置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不完善和在学校管理中不受重视是造成中小学校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效率低、图书馆吸引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小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中小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益,笔者做了本次中小学校图书馆管理研究。另外,由于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量一般都在 20 万以下,有不少在 5 万以下,只能称之为图书室,不过遵从习俗称谓,研究中都称为中小学图书馆。所研究的图书馆都是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不过绝大多数的中小学图书馆是不设馆长,主要是校长或副校长负责。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教育学者对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采访及加工过程、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图书馆资源与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等问题都有相关的研究,但对于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则缺乏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中小学图书馆相关政策和调查搜集资料的分析,结合管理理论、图书馆管理理论对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涉及的主要管理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拓展、丰富、充实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理论。
2.实践意义
其一,本研究通过对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实证研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有益的经验,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者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管理措施,便于今后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开展。
其二,通过与图书馆馆员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状况,研究图书馆员在图书馆管理中从任用上岗到工作考核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策略,从而改进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管理。
其三,通过问卷与座谈,了解学生在使用校图书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建议,为中小学生更好的使用图书馆,进行课程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中小学图书馆是整个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技能,发展其想象能力,使之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图书馆等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中小学图书馆的研究则比较少,处于图书馆研究领域的弱势。截止 2015 年 2 月底,根据笔者所在大学的图书馆中查阅到的各类相关文献资料来分析,关于中小学图书馆的论文分布在硕士论文库中的较少,只有 36 篇,其中有 6 篇涉及到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某些方面,其余是关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缺乏对中小学校图书馆管理的系统研究与分析。通过查阅报纸文献,发现 47 篇关注某个学校图书馆新的管理经验的报道或者是图书馆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的报道,并且只分布在最近十年内,也就是《规程(修订)》颁布以后。期刊类文献中,分布在特色期刊上的有 28 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331 篇及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 609 篇,经对比分析,发现后两库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相对看分布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少,缺少对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系统研究,往往关注的是管理活动的某一个方面,来自实地调研的论证很少。以下是从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及中小学图书馆研究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的梳理和述评。
(一)图书馆的历史发展概述
根据学者研究,在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代。第一代图书馆即古代图书馆②。指主要是从事收集、整理、保存、养护文献。管理形式上体现为以藏为主,用为辅,见物不见人的时代。第二代图书馆即传统图书馆③。20 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图书馆管理思想传入我国,和工业化文明的发展,图书馆管理除了收藏文献而外,开始注重知识传播和服务大众,即收藏与利用并重时代。图书馆内部业务工作发展受到重视,国外产生了众多的既包含古典知识,又容纳现代科学知识的图书分类法,我国学者在学习引进借鉴的基础上也创制了现代图书分类法。管理服务方面开始注重效益,如图书流通率、借阅率、使用率等。第三代图书馆即现代图书馆,或称文献信息中心④。指 20 世纪末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和信息数字化,网络应用于信息传输,伴随经济管理中诞生的管理理论应用与图书馆管理之中,图书馆管理步入了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先进技术被不断运用于图书馆,图书馆员从手工处理内部业务工作的重复、繁琐、易出错中逐步解脱,图书馆管理思想向着开放、交流、融通、共享等方向发展。而且在这一时代,图书馆注重对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文献服务,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提高读者满意度越发受重视。同时,提高图书馆教育职能地位,提升图书馆社会责任意识也在加强。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在当今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的,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管理认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各地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存在不小差异,处在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阶段。
(二)关于图书馆的价值研究
1、图书馆的价值
○1 资源价值
图书馆具有资源价值。程焕文指出信息资源、空间资源、文化资源是图书馆资源价值的基本要素①。所有图书馆都是承担对文献图书情报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存储、保管、传播和开发利用的文化、教育、学术性服务机构,也是积聚知识、转化知识为一定政治经济服务的信息中心②。吴慰慈等指出,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③。而在信息社会中,那些庞大的弱势群体往往就是信息贫困者④。图书馆利用信息化设施与服务在消除“数字鸿沟”(即指人们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享用机会上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人们利用互联网Internet机会的不平等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价值
图书馆潜在的教育价值是其社会价值的基础。图书馆学家杜威指出:图书馆是一个学校⑥。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劳拉指出:在学校里,一个好的图书馆可以把孩子带上探索和发现之旅,教给他们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奇妙的事情是你一旦学会了如何使用图书馆,学习的大门将永远向你打开。孩子和教师都需要图书馆的资源,尤其是图书资源。图书、信息技术、中小学馆员都是学校专业梯队的组成部分,他们是孩子取得成就的基本要素⑦。我国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李景新等在早期的图书馆学论着中指出,图书馆的目的是在人和书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图书馆具有独立的教育价值,不是教育的附属物⑧。图书馆是自学的阵地,终身进行教育的场所。图书馆教育对象极为广泛,所以人们把图书馆称做“第二课堂”,“没有围墙的大学”.没有任何先决条件和限制,只要能识字,就可以利用图书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所以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及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其社会价值正在不断显现。
2、中小学图书馆的独特价值
1999 年 11 月,国际图联和联和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新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本地图书馆、地区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网络必不可少的伙伴”,“当中小学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共享设备与资源时,中小学图书馆独一无二的目标必须得到承认和维护”.“中小学图书馆能否有效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中小学图书馆生命价值的根本。中小学图书馆只有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密切与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的合作,才能切实发挥教育交流功能,巩固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①。我国政府也很重视中小学图书馆作用,在《规程(修订)》中提出中小学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或其他书刊流通场所,它是为学生的成长,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融通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学习与运用的必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中小学图书馆不能以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模式塑造自身的形象,中小学图书馆从各项配置及服务对象、教育功能、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②。
(三)关于中小学图书馆的研究
1、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
1 办馆经费不足
蒋永福在《图书馆学通论》中指出,图书馆从根本性质上看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等特点,由政府、市场、第三部门提供,但主体上还是政府提供。
中小学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因而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与政府的关注、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经费主要是依据《规程(修订)》文件,其中第十九条规定:
图书馆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在教育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各地教育图书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学校要多渠道筹措图书经费。提倡和鼓励社会和个人捐助图书馆建设③。上述关于中小学图书馆投入的规定中,没有规定明确的图书馆经费分担标准,使得广大中小学图书馆始终面临投入不足的困境。通常无法完成图书剔旧更新。如高素侠在《苏北农村地区中小学图书馆现状与调查》指出,“农村地区中小学图书馆藏书陈旧,数量不足,藏书结构不合理,馆舍面积小”.全浮在烟台市的调研和王春驱在福建古田县的调研表明,中小学图书馆普遍存在购书经费严重不足、馆舍面积不足等问题,影响图书馆服务价值的体现。
2 图书馆员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较低
张秀芳指出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受财力的制约是一个客观因素,但人的因素具有在客观(财力所限)条件下的主观能动性。而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中,人的因素(素质)则是“最短的一块木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领导素质;(2)馆员素质①。白炯在《再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中提出,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包括基本业务能力和高级业务能力,高级业务能力中提出中小学图书馆员对实践工作的研究能力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很重要。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图书馆员欠缺的。张娟在南京、苏北、苏中、苏南四个地区研究发现,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还停留在知识认识的层面上,没有与中小学读者的实际阅读行为紧密结合。赖群对图书馆导读的研究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导读工作开展乏力。这些研究分别从经验、实证的角度出发,阐明了我国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较低,服务工作还不够到位。
3 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
从当今世界的潮流看,中小学图书馆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中已经改称为学校资料中心(school media center)。而大学里培养图书馆人才的院系,也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世界范围的图书馆学院系改名热潮,致使原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LIS)教育大大向信息科学方向靠拢,向着“图书馆学知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②。说明,信息化、数字化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鲁欣指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应是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播服务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 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图书馆业务流程自动化,并由封闭的局域网向开放的互联网系统发展。第二阶段是图书馆网络化发展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特征,包括建立电子阅览室,普及互联网,图书馆联合编目和信息共享。第三阶段是海量信息存储,多媒体技术,分布式管理为特征的数字图书馆建设③。
韩光以沈阳市城区中小学为例,调研分析发现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如下问题,电子阅览室设备陈旧,网速慢;信息资源匮乏,利用率低;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贾曦宽以南京江宁区为例,指出江宁区 2006 年全区各中小学校图书馆已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管理现状是各校均有自己的管理软件,品牌、版本不一缺乏共同标准,不能共享资源,软件性能参差不齐。各图书馆都独立建有服务器,数据独立存储,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安装、维护、升级复杂费用加大④。这提醒目前我国各地区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管理时,应建立统一标准,与合适管理平台的重要性,同时要为馆间各类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在区域内及更大区域内实施系统化管理。如果不从区域内整体斟酌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将造成新型的投入浪费和新型的管理封闭态势。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和信息资源建设程度较低,各地发展不平衡,处在信息化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都有,并以前者为主。
4 中小图书馆有效利用程度较低
中国教育报上近十年内发表的一系列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章,如《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做了多少--中小学图书馆系列话题(一)》、《如何激活中学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系列话题(五)》、《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形同虚设之忧--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调查及分析》等,还有中小学图书馆发展从“灰姑娘”到“公主”不小心又成了“睡美人”的戏说之词,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有了起色,可是有效利用又成了大问题。参照高校、公共图书馆管理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管理不够,突出表现在对管理制度的设置不合理,对馆员、读者缺乏人本化的管理,图书馆对中小学师生缺乏吸引力,图书流通率低也就不奇怪了。
2、对中小学图书馆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1 通过政府专门立法及联合办馆等应对中小学图书馆经费不足在国外,政府往往通过专门立法来实现对中小学图书馆经费投入保障。1958 年美国颁布的《国防教育法》中,联邦政府开始将中小学图书馆纳入到联邦的财政预算中,1965年通过的《初等与中等教育法》设立一亿美元的中小学图书馆发展专项经费。2000 年以来,美国以科罗拉多州为代表的十几个州相继开展了学校图书馆影响力调查,力图求证对学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是否值得,调查发现学校的总体学业水平与学校图书馆的质量紧紧相连。这使得政府更加注重对中小学图书馆的投入①。可见使政府认识到管理良好质量高的中小学图书馆对学校的总体学业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小学图书馆获得政府经费投入政策支持的重要途径。
日本的《学校图书馆法》经过 1958 年、1966 年、1997 年三次修订到现在共有 2 章10 条。为了配合法律的实施,《学校图书馆法》颁布后,日本文部省和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围绕它又制定了 10 个配套规章,主要是对法律条文规定的细化。这 10 条配套规章和《学校图书馆法》构成了日本中小学图书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第 2 章全部阐述了条件保障,并规定图书馆的设备或图书未达到政令规定的标准的情况下,拟将其提高到政令规定的标准时,国家要负担其所需经费的二分之一②。这说明配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经费制度是保障中小学图书馆经费来源的有效措施。
另外,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办馆也可缓解办馆经费紧张。国外中小学图书馆也同样经费紧张,通常采取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联合办馆的形式,经费各自独立,图书资源共享,这种图书馆既充当学校图书馆的角色服务教师和学生,同时又充当公共图书馆的角色服务当地民众,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政策。如美国博物馆及图书馆服务法案(MLSA) 对分配给州基金的经费使用中提及,至少 96 %的经费应该用于法案中描述的 6种情况,而其中的一种情况是“在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间提供电子资源和其他形式的联系” .2010 年发布的奥巴马政府重新修订《中小学教育法案》计划中提到,读写能力项目内容包括改善图书馆服务,另外在促进学生读写、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能力的计划中,能够联合其他资源的计划将优先获得经费。德克萨斯州的学校图书馆标准中,列举了用于评估德州学校图书馆的六个重要方面,其中涉及的关注点有:在暑假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等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学校图书馆网站要提供公共图书馆的链接目录;与公共图书馆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和教师利用公共图书馆;为学生和教职员工获得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提供便利①。
○2 设立较高的中小学图书馆员入职素养要求
在国外,图书馆员的素质有相应的要求。如美国中小学图书馆员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表现在图书馆员准入资格与教师相仿,至少大学本科毕业,在校学习过图书馆学课程。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与教师相同②。日本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职务是教谕,学校图书馆兼有学校教育和图书馆工作的双重特点,因此它实行的专业职务名为“司书教谕”.2007 年新修订的《学校图书馆法》第五条对“司书教谕”作了详细规定③:首先,要求学校必须设置司书教谕职位。其次,司书教谕的任用资格至少是骨干教谕以上的人担任,也就是骨干教师担任,而且该教师必须修完图书馆课程,图书馆课程是由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授的才行,对图书馆课程的学分及其他事项作出由文部科学省法令来规定的要求。可见日本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从业要求规定比教师的从业要求要高。
○3 政府重视与学校努力共同提高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程度
金学方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应该把图书馆建设列入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日程,并给予财力和人力的保证④。贾曦宽指出江宁区采取“网络版”管理平台,服务器集中一台设在教育装备部门,集中维护,动态掌握辖区内图书馆运行动态,实现全区范围内纸质图书、期刊的管理集中在一个工作平台上,动态实现联合采访和编目尤其是编目共享、查询检索、馆际互借等功能。荆孝民指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信息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现象,技术装备除了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外,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的问题,并提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整合,将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融为一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构想 .另外,复合图书馆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复合图书馆界定了图书馆是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混合并存的环境⑤。
复合图书馆研究指出,复合图书馆不是一种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过渡性质的图书馆,而是一种将长期存在的图书馆发展形态。复合图书馆符合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当下的发展形势,但中小学复合图书馆管理在我国的研究还很少。
○4 借鉴多种有效的管理理论与措施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使用管理周爱娟指出图书馆管理要借鉴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⑥,发现图书馆员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促进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水平提高。又如王浩指出,图书馆应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⑦。韩绪芹指出澳大利亚南澳洲中小学建书香校园,将书籍摆放在校园任何看得见的地方方便孩子阅读,想不看书都不容易。由此值得我们思考,中小学图书馆借助资源、信息优势可以寻找新的管理模式实现教育职能。另外,美国一些公共图书馆发现读者找书时喜欢浏先浏览一下,有时并不知道要看那一本,而且有不少读者对杜威十进分类法不甚了了,就像我国的读者有很多不了解中图法对图书的分类一样,于是把图书按话题和作者姓名分类,方便读者找到需要的书。并且将图书像摆摊一样定期摆到一些公园等开阔地上,改变选书的环境和地点,给读者方便,也提升了图书馆效益。图书馆员基于对具体实践工作的研究,以读者为本创新服务方式是取得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四)文献述评
学者们对图书馆的研究揭示了图书馆管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特点,及作为教育机构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对中小学图书馆的研究,侧重于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活动的某一方面,缺乏对中小学图书馆整体系统的研究。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制定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指导政策,但关于这些政策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研究较少;而从微观层面看,关于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措施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学校图书馆管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阐释也不够深,政策与计划的实施结果与实施结果的评价研究比较薄弱,理论研究和现状研究都有待丰富和提高。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借助图书馆管理学的视角,探讨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问题,主要选取新疆石河子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 S 中学为个案,通过调查研究,力求呈现 S 中学图书馆的配置、管理制度以及人与物的具体管理措施,把握学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提出可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一所乡镇公立初中学校,有着自身的校园环境和管理规章制度,在尊重研究伦理的原则上,阐明研究目的,取得校方的同意和被访者同意的情况下,深入各场地调查,具体包括访谈法、问卷法并辅助文献法,搜集丰富的图书馆管理运行资料,选择合适的维度呈现图书馆管理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 S 中学图书馆为例,研究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利用 CNKI查阅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文献,搜集整理已有的学校图书馆管理成果,拟定学校图书馆管理的研究维度。利用大学图书馆查阅图书馆管理学专着,丰富图书馆管理的理论储备。
然后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编制调查学生对图书馆管理满意度的问卷,对学生、教师及图书馆员和校长的访谈提纲,并进行预调查。随后根据预调查结果与导师商榷完善图书馆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并进行正式施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基本厘清 S 中学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选取合适的维度对 S 中学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呈现,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改进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主要通过对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形式数据库和纸质文献资料以较宽泛的主题词查找相关的政策资料,以与本文主旨密切相关的研究理论为基础,搜集期刊、网络、报纸中反映的研究问题,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研究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对学校图书馆管理各方面实际状况的满意程度,采用了问卷法,较为客观的全面的呈现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
3.访谈法
本研究中的访谈主要采用结构式访谈,为不同访谈对象拟定较为详细的访谈题目,但在具体访谈时有一定弹性,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对学校图书馆的馆员、校长、教师分别进行访谈。对于不同访谈对象采取不同访谈形式,尽量不影响对象的工作和学习,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对学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看法、建议及评价等,并用访谈资料佐证问卷调查所得结果。此外,与选取的学生代表召开了座谈会。
五、研究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难点
本研究重点是 S 中学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包括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等,及图书馆的人、财、物等资源是否达到最优组合,是否令学生满意,馆员是否获得成就感,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践提出问题解决策略,在实践调查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学图书馆管理效果及成因成为本研究的关键所在。
(二)创新之处
已有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内容虽不少,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本研究以图书馆管理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研究本着为学生使用而着眼,从学生使用的视角出发,较为系统的研究图书馆的管理,分析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的方式与效果,结合学校对校图书馆的管理,探究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六、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中小学图书馆的概念界定
中小学图书馆又称“学校图书馆”,是为中小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提供图书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丰富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等重要任务。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师生,所以它的藏书侧重于学习参考书、科普读物、自学丛书以及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文艺书刊等。目前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中小学图书馆比较发达。在美国,中小学图书馆因作用与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馆藏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其名称已被“教学资料中心”(school media center)所取代①。
2.管理
管理(management)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资源,以有效益和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②。
3.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管理是指引导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动态的图书馆以达到图书馆的目标,亦即使其服务对象----读者获得满意,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之活动③。这一定义比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研究图书馆的学者于鸣镝、黄宗忠等对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更进了一步。他们在认同图书馆管理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种职能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管理除引导除人、财、物三种资源而外,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还应该把信息资源也引导进入动态的图书馆,以达到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同时明确指出图书馆管理的目标是使其服务对象----读者获得满意,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之活动,这是对前述图书馆管理理论中关于管理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与丰富。
4.中小学图书馆管理
张树华、董焱在《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概论》中指出,图书馆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两大方面。业务活动包括了从文献收集、整理加工、典藏到读者工作的全过程。它是图书馆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而管理活动则是保证图书馆各个工作环节顺利、高效运转的关键④,也即管理涉及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
中小学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实质上属于学校的一部分,其用人与经费预算来自学校管理,其物质资院配备一部分来自学校经费的预算和拨付,另一部分来自上级教育仪器装备站配置,而教育仪器装备站的配置物资来自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二级图书馆管理部门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宏观调控的物资配置;学校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一样,是图书馆中的一种,但由于他主要面向师生,应该有自身的工作、组织特点。所有学校图书馆属于整个图书馆事业的一部分,是图书馆分类中主要组成成员之一。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既具有图书馆管理的特点,也带有学校管理的特点。
(二)理论基础
一般地说,管理系统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管理主体指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也就是管理者。管理对象除作为被管理者的人之外,主要的还有财、物、信息和时间。在管理诸要素中,人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对象,无论何种管理手段,也是由人来掌握运用并为达到人的管理目的而服务的。因此,人是现代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要素①。任何管理系统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对人的研究,而发挥人的价值与作用,就必然要以人为本出发研究管理问题。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②。图书馆人本管理中的“人”,包括读者和图书馆员。因此,图书馆人本管理既秉持“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宗旨,又强调“以馆员为本”的管理理念。以读者为本,就是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观念,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馆员为本,就是要树立“馆员第一,创新为上”的观念,尊重馆员、爱护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不断推进管理与服务的创新和效益的提升③。
图书馆管理一般会涉及宏观的整个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中观的某类图书馆系统的管理和微观的具体某个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本研究指的是学校图书馆系统里某个图书馆的具体管理,见微知着,以此来研究学校图书馆这一类型的管理问题,涉及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是具体的某学校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制度。中小学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关系首先是作为中小学中的一部分,同时又作为图书馆存在,有自身的特点。部分可以促进整体的发展,也可能阻碍整体的发展,整体领导部分,部分反作用于整体。一般中小学图书馆的入藏量小,管理人员少,甚至就一个人,承担的学术研究服务的工作少。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数量较大,中小学生的知识量少,但汲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情绪变化大、人生阅历浅。中小学图书馆恰为他们的特点而设,通过系统的阅读可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所以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理论必须结合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实践,关怀中小学生读者的需要,同时帮助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我实现,对二者的管理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抓图书馆服务质量,从服务观念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用户评价管理④入手,设计优化图书馆运作模式,人本思想办馆,给予馆员不断的提高技术技能的培训,搭设和创造发挥才智的平台,从而提高馆员的服务成就感使命感,树立读者为本的服务观念,以此为基础抓服务质量,达到满足甚或超过读者期望的服务效果。
从用户的评价来衡量服务的结果,管理的成效,如果没有达到读者的满意,再从头开始。
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决定着用户的去留,而失去用户就等于失去图书馆生存基础。因此,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用户满意。用户满意是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最终标准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