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习近平讲话中“三大认同策略”的实例分析

时间:2016-12-09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3662字
  2.2 习近平讲话中“三大认同策略”的实例分析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讲话要向国内民众与国际社会阐明党和国家未来的执政理念及发展规划,要凝聚国内民心,获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要让国际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听到中国“为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体制和发展模式做出他们听起来未必完全顺耳,却觉得言之成理的解释、辩护或宣扬”.在习近平的各类讲话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采用同情认同、对立认同、不准确认同来实现上述目的所做的努力。
  
  2.2.1 同情认同
  
  同情认同,即通过强调听众与演讲者之间的共同情感或共同利益,构建听众与演讲者的亲密关系,寻找到并突出能够激发听众与演讲者内心共鸣之处。
  
  (1)强调“民族”属性
  
  民族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国家或政党领导人在讲话中突出“民族”的属性,能够从深层次激发民众“同一体”的感受。在修辞话语中,这种“共同体”的属性是讲话者完成劝说的“天然资源”.
  
  在中国历届领导人的讲话中“中华民族”就常被用来激发民众的集体认同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民族”被提到了更加醒目的位置,召唤并强化国内民族人民内心的“共同体”属性,使其基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感情产生对党及其领导人的“同情认同”.此外,“人民”的概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表达了国家层面对人民的关注和重视。
  
  在习近平履新总书记首日的讲话中先后 15 次提到“民族”“中华民族”“各族人民”这 3 个词语,先后 19 次提及“人民”.在 2015 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延续讲话风格,通篇没有提及“主义”、“旗帜”,而是分别 3 次提到“民族”,19 次提到“人民”,贯穿讲话始终。除了对多次提及“民族”和“人民”这两个词语,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内容中处处体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关切、关心,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极大重视。中国最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能否被保护、生活能否幸福成为了这篇贺词的核心内容。
  
  2014 年诸多需要“啃硬骨头”的改革措施很有难度,但是“许多改革举措同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势在必行;经济发展上面对新的形势虽有风险,但仍然让“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层面向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或牺牲个人利益的人们表达了敬意和祝福;对遭受了苦难的民众表达了,突出了灾难面前国家保护民众的责任和承诺。展望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承诺要“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体现了国家推动各方面的改革和坚持反腐始终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同时还要时刻都要想着那些生活中还有难处的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等,无处不体现出从国家层面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怀。
  
  从为支持国家发展的伟大人民“点赞”,到体恤遭受苦难的人民,再到让“人民生活总体越来越好”的承诺,这篇讲话处处体现人民的立场,激发民众内心的共鸣,诉诸关心、承诺来构建与民众的亲密关系,极大地获得了民众的广泛认同。讲话后半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努力“让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由前文获得民众认同的基础上,总书记的号召显得更有说服力,更能激发民众的热情和对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拥护。
  
  (2)基于共同利益阐述发展理念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这句话,成为了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更是成为了人们评价各国外交行为的标准之一。国与国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和前提的。这也是国际对话中修辞策略成功实现的基础与前提。习近平在讲话中向国际社会一再重申中国爱好和平,追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这符合了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是外交事务中话语构建的核心。经过对习近平所有的外交政治语篇的阅读分析,笔者发现习近平对外发表的所有讲话中最主要的修辞策略,就是强调与合作方的共同利益,劝说国际社会认同中国“和平发展”和“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
  
  在外交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文化传统,用历史事实证明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其次用客观现实作为论据表明中国的发展是在尊重各国利益并能满足合作方利益的“互惠性、共赢式”的发展,突出中国发展壮大的“无害性”,从而使国际社会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与中国共同发展。
  
  2.2.2 对立认同
  
  对立认同是指原本对立的双方由于共同的对立面而形成联合。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并不存在鲜明对立的冲突或分裂的派别。但近些年来,部分共产党员生活作风腐化,贪污国家财产,败坏社会风气,侵害民众利益,与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宗旨背道而驰,引起了民众对部分腐化党员的强烈不满,形成了民众对这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定程度上对立情绪,进而对共产党反腐工作及其成效产生质疑,使政府公信力严重下降。
  
  民众对腐败问题的关注随着问题的严重性逐年上升,但往届政府治理党员领导干部腐败的力度和效果如同隔靴搔痒,远远达不到民众的期望值。在腐败问题愈发严重和治理成效不佳的修辞情景下,习近平在讲话中采用对立认同的修辞策略,将腐败问题当做党和人民群众共同的敌人,彰显治理腐败问题的决心,重塑民众对党的信任支持。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承认目前共产党存在消极腐败问题,明确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中34发生的贪污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更在一些讲话中列举了官员大量贪污腐败的表现,表现出对问题不回避的坦诚姿态。其次,将腐化的个体与其他大部分仍保持纯洁性的共产党员区分开来,缓解民众因部分腐败党员而对共产党整体牵连产生的不满或质疑。再次,选择的词语(如“必须”、“旗帜鲜明”)或句式(如“不论……只要……都……”)带有强烈和绝对的语气色彩,进一步向民众表明腐败也是共产党及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高警醒的重要问题,暗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是同一条战线上的“盟友”,进而获取认同。
  
  对立认同的修辞策略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也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用来表明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愿意与各国一道共同面对和解决普遍存在的全球性问题。
  
  核材料给世界的进步带来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也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如果不能妥善应对核材料和核设施的潜在安全风险,就会给能源运用的美好前景蒙上阴影,甚至带来灾难。各国出于国家利益在核材料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意见和分歧,甚至冲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讲话中首先指出核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与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安全都有关系。运用“木桶原理”和列举的近几年核事故旨在促进国际社会在使用核材料时应该形成一种共识:以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世界各国在核安全问题上都应该放弃一定的利益诉求而坚决站在“维护核安全”这一共同的战线上。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核安全问题上必须由各国共同解决的观点及一系列措施。
  
  同样,在维护亚洲安全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采取了同样的对立认同策略积极促进亚洲各国在安全问题上的共识与合作。“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亚洲各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利益需求的差异化,甚至会有利益上的冲突导致关系剑拔弩张。
  
  这篇演讲从维护亚洲安全的角度出发,将亚洲各国的利益与命运联系在一起,强调不论哪个国家都没有“绝对安全”,通过引用与会国哈萨克斯坦的谚语更加形象地传递了各国在维护亚洲安全上的义务。讲话中将威胁亚洲安全的各种因素塑造为亚洲各国的对立面,以获取亚洲各国对安全问题的认同。
  
  2.2.3 不准确认同
  
  不准确认同是通过使用包括听众在内的特定词句,使他们产生一种无意识的或幻觉式的认同。人称代词含义的泛化是不准确认同策略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例如“我们”一词,含义可以根据具体的文本语境有不同的解读,并能让听众产生与演讲者拥有共同特点或共同利益的感觉,在潜意识中将自己置于演讲者的立场,产生共鸣与支持。大量使用“我们”在于强调人们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拥有共同的观点,从而无意识地增强听众的认同。
  
  “群众”一词泛指人民大众。含义指向的模糊性为中国政治语篇中的无意识认同创造了条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群众是历史和社会的创造者、推动者,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之江新语》为例,232 篇短论中共出现“群众”一词 985次,标题直接包括“群众”的就有 7 篇,其他短论中也多次出现“群众”.这些语篇的读者或听众会将自己代入话语的修辞场景中,参与修辞的构建。通过不准确认同,习近平强化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使“群众”在潜意识里将自己与党置于同一立场,实现认同。
  
  2.3 小结
  
  本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诉诸”和肯尼斯·伯克“三大认同”这两种分别在西方修辞学最具代表意义的理论建立了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分析框架,并逐一进行文本分析。习近平的讲话符合“用符号手段唤起受众的情感,促使其形成或改变态度并最终诱发行动,获得认同”的修辞学特征。
  
  经过文本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陈述事实、引用权威观点和客观数据来增强了习近平话语的逻辑性;对受众需要的了解和满足以及对听众情绪的激发,使习近平成功运用情感的力量帮助劝说;从运用权力赋予话语的威势、调控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表明对群众的尊重等方面树立了习总书记的修辞人格;强调“民族”的概念和基于共同利益的发展理念使习近平的讲话获得同情认同;在“反腐”、“反恐”等问题上运用了对立认同的策略;“我们”、“群众”的泛化让听众在无意识地对习近平的讲话产生了认同。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