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西方国家先进教育思想的吸取,我国少儿美术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少儿美术教育的发展。文章探讨了如何让孩子能放开束缚,快乐展现,自由想象,向外拓展,让他们在愉悦环境下接受知识、感受知识。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向外发展”;重要性
少儿美术教育“向外发展”的重点是关注孩子创新、创意的发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过程安排具体的教学人物及孩子的学习客观规律,从实际着手,将课程主体内容融入到具体的课题设定和指导过程当中,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其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符合现代化、人性化教育思想的需求,也是新形势下对义务教育的严格要求。作为少儿美术教育教师,我们在常规美术教育中关注孩子的创意培养比传统的按部就班更能体现其特质。
一、“向外发展”符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步入知识经济的今天,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人才培养应从小做起,因此,“向外发展”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从孩子实际着手,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教学目的,从而充分调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孩子智力,让孩子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特征,也是符合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向外发展”保证了少儿美术教育创新思维教育的融入
(一)在教学设计中以孩子为主体
教学设计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组成,其最终目的是使孩子更好的学习。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注重“向外发展”,以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因此教学设计应该要以孩子为主体地位,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孩子提出各种“怪异”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尽量让孩子各抒己见,不能设定一个正确答案,要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同时让他们交流、互动、分享。教师应做到鼓励和肯定孩子独特的认识、见解,接受与尊重他们异想天开的想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建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想法,最终通过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观察、讨论,激发他们的美术潜能。
(二)教学实施中深化孩子对艺术的感知
作为少儿美术教育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是否获得知识,而且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体验。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比如绘画,我们要让孩子有所体验。教师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将各种样式的绘画作品交于孩子,并通过这些作品拉近孩子与设计师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进入艺术创造的意境中去。孩子与绘画大师有极为相似之处,他们通过知己的创造性直觉去绘画,与自然万物交流融合。同时,孩子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不仅扩展了美术眼界,也提高了对艺术美感的感受能力。
(三)调动孩子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其思考的能力
在美术实践中,孩子以独特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充满新奇的,他们会随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制作美丽的作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孩子不会随意乱画,不会以此为娱乐,他们绘画的目的在于表现自己内向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好孩子的这种特有心理,为其提供兴趣的美术教育课题,充分调动孩子对美术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遇到孩子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所表现出的烦躁、疲惫,教师应积极进行鼓励,有效引导,以激发其美术创造直觉。
三、少儿美术教育“向外发展”保障孩子创新思维的发展
少儿美术教育“向外发展”的宗旨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感受知识。回顾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教师只是让孩子掌握了多种多样的美术技能,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制约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四、结语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孩子心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不是制约。所以说,在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认知发展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规律,为孩子设计与生活环境、心智成长相符合的绘画课题,并加以鼓励他们突显自我的艺术表现,调动其对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孩子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美术教育中作为参与者、观察者、组织者、学习者,要改变传统临摹范画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由挥发,让他们在愉悦环境下接受知识、感受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志成.关注成长,尊重艺术天性:浅论少儿美术教育的自主性[J].教育观察旬刊,2014(1):49-51.
[2] 郭佳.少儿美术教育与创新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36-137.
[3] 郑健.少儿美术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与创新[J].美育学刊,2016(1):67-68.
[4] 周志远.智能相谐拓展视野:重构美术教育新思维[J].西北美术,2015(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