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农业产业发展基本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4 共30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目录】青州蜜桃产业现状、不足及解决措施善  
【第一章】青州蜜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业产业发展基本理论  
【第三章】青州蜜桃经济发展概况  
【第四章】青州蜜桃产业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青州蜜桃产业建设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青州蜜桃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基本理论

  2.1 农业可持续发展论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领域的延伸及具体体现。早在 1988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关于可持续农业及农村发展的意义:“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它立足于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角度,进而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强调环境的承载力以及资源的永续利用对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并非一般意义所指的在时间、空间上的连续(Ralf Otterpohl et al., 1999)。

  近几年,在围绕“可持续性”的理论、概念进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追求可持续性的农业技术模式与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其核心理念是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以抑制农产品过剩的现象,进而达到改善环境,降低成本,增加产收的目的。第二种是高效可持续农业。强调农业要保持高效率,在保证必要农用资本与养分投入的前提下,强调资源的综合管理与现代化经营方式,建立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农业生产体系。第三种是环保型、降低购买性资源投入量的可持续农业。其主要特点是降低如机械、肥料、农药等的投入,提高农业系统内部整体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第四种是生物学派系可持续农业。其主要内容是在培育高生物潜力的品种的基础上,采取生物性轮作、生物性防治与施用有机肥料等来降低农业外部资源的消耗,以谋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种是综合型可持续农业。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的优化、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农业资源,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护环境等。第六种是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农业。强调用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削减人工合成品应用等手段保护环境,因地制宜,以人类的生态活动区域为中心,保护生态环境。第七种是土地集约型可持续农业。有的国家人多地少,为提高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土地,实行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为核心的技术改造。第八种是劳动集约型可持续农业。强调用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方式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自我供给效率。就中国而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结合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根据各地资源情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农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等情况,确定适用于当地的农业技术体系、技术组合方式、技术发展方式,确定各地区的优势产业,倾向投资,重点突破,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做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资源持续利用。

  2.2 产业组织理论

  组织是人们依据特定的目的、任务以及形式而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其构成要素分为四个方面,即组织环境、组织目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将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产业组织理论(Toppino T C et al.,1985)。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对产业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某一产业的组织状况,是否保证了该产业内的企业有充分的改善经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的竞争压力;其次,能否充分的利用规模经济,使该产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处于最低水平。产业组织理论为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农业产业化组织是分散经营条件下的农户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而同其他社会经济主体联结而成的一类经济组织,是分解以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其中将产权联结在一起的紧凑型的组织可以视作正式组织,其关键特征就在于培养和选择好一个职业的经理层,对其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进行协调、指导,以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以相互之间的契约作为主要联结方式的松散型组织,则可视为非正式组织,其关键特征在于共同制定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利益共享分配机制,以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一个组织成员去积极实现组织目标。从目前青州蜜桃产业化发展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产业化经营组织均是松散型组织,为此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广大桃农的产业化组织水平,是青州蜜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3 区域优势理论

  区域优势理论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ensmith)的地域分工学说和大卫·李嘉图(Ricardo)的国际分工理论。区域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生产特定的产品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生产的地区优势。如果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制定具体的产品生产,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该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有效利用(于爱艺等,1999)。区位条件、区域优势的经济条件,资源和社会基础、产业发展的现状构成了区域优势的三种基本要素。

  2.4 规模报酬理论

  规模报酬是指尺寸变化和产量变化率。这种关系可以通过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化反映出来,有递增和递减两个阶段。在递减成本的阶段,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可以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取代落后的设备,从而节约成本,在要素价格固定的条件下,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比例要小于产量增加的比例,在平均成本长期下降的情况下,形成规模报酬递增,即规模经济;但当规模扩大到了一定阶段,管理成本,内部效率下降的权重因子的产量增加比例小于扩大规模索要增加的要素量的比例时,是规模报酬递减的形成,称为规模不经济(ApicellaP et al.,1998)。

  该理论对于青州蜜桃的产业化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分散的家庭式经营模式从规模以及报酬理论的角度来看是不经济的,只有把各个分散的生产要素通过适当的形式以及适度的集中,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才能在要素价格和投入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收入。另外,生产规模也不能无限度的扩大集中,当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处于上升阶段并大于长期平均成本时,将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规模扩大必须是适度的。

  2.5 产业结构理论

  以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产业结构理论。它以动态的经济发展的眼光,寻求产业结构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为国家或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它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控机制、主导产业的选择、产业的区域分布和空间结构等内容(Fernandez Charles et al.,2009)。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总结产业发展的规律是这一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特色。青州蜜桃产业结构是通过调整影响青州蜜桃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来实现的。这些决定因素从供求的角度来说包括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从投入产业的角度来说包括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就是要调整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也就是要调整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从而改变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构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合理产业结构主要标志为: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各产业协调发展,各产业能及时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有应变能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能充分吸收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改善人类的劳动与生活环境和条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