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青州蜜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12 共5192字

【目录】青州蜜桃产业现状、不足及解决措施善  
【第一章】青州蜜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业产业发展基本理论  
【第三章】青州蜜桃经济发展概况  
【第四章】青州蜜桃产业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青州蜜桃产业建设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青州蜜桃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桃是山东省重要的果树资源,其栽植规模和产量自 2000 年以来就仅次于苹果,是山东栽培的第二大果树树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以及满足市场供应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 36 度 4 分至 36 度 8 分,东经 118 度 0 分至 118 度 6分,西接淄博市临淄区,东临昌乐县,北靠寿光市和东营广饶县,南接临朐县。 青州其南为沂蒙山区,其北为鲁北平原及渤海。市域处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其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温度高,湿度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燥少雨;冬季干旱寒冷,寒风频吹。年平均气温 12.3℃,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650 毫米。

  青州蜜桃栽培历史悠久,是山东省名、特、优果品之一,据青州府志(明嘉靖四十四年本,至今约 420 余年)记载:“果之品,有文冠果、桃、杏、李、枣、柿、栗、梨、榛莲、核桃、樱桃、络丝桃、秋桃、冬桃……”以目前现有的青州蜜桃品系来看,早熟蜜桃品系的果实有一部分纤维,晚熟红皮品系以及最晚熟的蜜桃品系成熟期分别在深秋和初冬,这分别与络丝桃、秋桃、冬桃对应,故据此,络丝桃、秋桃、冬桃也极有可能是青州蜜桃的前身。又有清咸丰九年重镌的《青州府志》内记载:“博山谷菽与益都同,惟不产姜果之异,惟梨味最甘。出县东南茨阜蜜桃,十月得霜始熟……”,与现在青州蜜桃的成熟期基本一致,乃指青州蜜桃而言。青州蜜桃历史上一直延用实生繁育的方法,因而良莠不齐。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开展种质资源调查、优选繁育,历经 10 多年精心研究,先后选出 10 多个优良品系,选育出了“青仲蜜”和“青霜蜜”两个品种,并保存了一批优良品系(姜林等,2011)。青州蜜桃是我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经过几百年历史的演变,如今青州蜜桃的主要栽植区域是青州市境内以王府、邵庄、云门山为中心、方圆四十华里的山区地带,分早熟蜜桃、晚熟蜜桃和极晚熟蜜桃三种,面积 10 万亩。

  2000 年青州蜜桃被评为“中国百姓最喜爱的果王菜王暨植保名品选评大赛”名产名品;2006 年被国家技术监督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1 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为 3.27 亿元人民币。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青州蜜桃在青州市桃市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近几年信息交流的不断发展,外地品种入侵现象日益严重,青州蜜桃产业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果品市场,如何正确把握青州蜜桃产业发展的优势,认清桃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索和研究今后青州蜜桃产业的发展道路,以实现青州蜜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本文结合青州蜜桃产业发展现状,紧紧抓住富有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的青州蜜桃产业进行研究探索。希望为当地政府,行业,企业,家庭发展产业收集第一手信息;重点探讨一系列制约青州蜜桃产业发展壮大的深层原因、影响因素、市场前景等问题,为提高该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探索做大做强本土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有效的方式发展模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近几年世界桃的种植面积、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1980年全世界桃种植面积为75.4万公顷,2004年为141.0万公顷。世界桃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1980 年全世界桃产量为760万吨,2004年增加到1540.9万吨,经分析,世界桃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桃树本身产量较高,在正常栽培的情况下,每公顷产量能够达到20-30吨,约为其它大田作物的4到5倍;另外选育出的优质桃售价能达到粮食作物的3到5倍,据国际市场往年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前后,每公斤玉米的平均价格仅为0.15美元左右,每公斤小麦为0.2美元,最贵的大米则约为每公斤0.38美元,而桃的平均售价超过了每公斤1美元,其价格远远高于其它作物,因而桃树种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栽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也是理所当然的。

  从图书馆以及网络上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来看,国际上关于桃产业的相关研究要相对具体一些,主要是针对桃产业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遗传育种、栽培技术、贸易等问题展开分析,已开展的相关性研究可以归纳如下。

  (1)关于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桃基因组测序于2010年完成,基因组数据的公布有助于桃育种工作者们深入了解桃内在的遗传信息,辅助指导育种工作。201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Pere Arús博士对桃基因组测序的结果作了相关介绍,介绍了相关的数据资源与取得的主要结果。

  P.Lambert利用120个SSR标记定位了红叶桃品种“Rubira”中抗桃蚜的Rm2 基因,其为显性基因,位于第一连锁群的底端,为今后桃抗蚜育种提供了新基因资源。在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领域,Bouhadida M使用SSR标记了94份桃种质资源,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发现西班牙国内的桃种质资源存在着两个主要的多样性分化区域。

  (2)关于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

  美欧等西方国家的桃生产正在朝着省力、低成本、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高机械化是其最明显的标志。在果园管理工作中,不少国家已经推行果园生草、免耕的管理制度,既节省劳力,又可保障土壤肥力,减少无机肥料施用量;对需要灌溉的果园,采用滴灌,推行水肥一体化,通过建灌溉网,精准控制,满足桃不同生产季节用水需求,既提高了灌溉效率,又可减轻水资源匮乏地区的用水负担。W.Conejero等报道使用干周测量传感器探测早熟桃水分亏缺状况以调整灌溉安排。而J.Rufat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灌水量和氮肥水平对桃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水量充足时配合氮肥施用,效果最好。若亏缺灌溉水量低于充足水量的30%时,氮肥施用就起不到理想的效果。修剪技术是重要的栽培技术,在果园栽培管理中用工最多。不同修剪方法的应用影响树势和来年的产量。西班牙学者Martin-Gorriz等研究表明,便携式机械疏花疏果和人工疏果的效果几乎没有差别,疏果所得的留果数、果实大小、果实品质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以成本来说,机械疏花疏果仅为人工疏果的10%~18%,而且工作效率明显高于人工。

  (3)关于果品贸易方面的研究

  Robert L.Cook(2009)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水果流通市场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Sophia WuHuang(2012)认为全球果品贸易的发展使国家杂货市场的货品更加趋于多样化,民众选择更加丰富;Sandra Kipe(2007)对世界新鲜水果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了新鲜水果的生产和贸易流向问题,Antonio Cioffi et a1.(2012)从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后欧盟贸易政策的变化形势对新鲜水果贸易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