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主要结论
由于 PVFM 材料本身就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吸水性,微孔尺寸可调,可透水,我们课题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初步自主合成一种可在负压灌溉中使用的 PVFM 负压渗水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基本物理性能、机械性能、负压渗水性能等多项测试,证实这种材料在负压灌溉中的可行性,基本具备亲水性好、吸水能力强、发泡点值高、渗水速率快、不易碎、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可以代替以往价格昂贵、易碎的陶瓷类负压渗水材料,为推动负压灌溉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全文首先进行 PVFM 作为负压渗水材料配比的确定,在已筛选出配比的基础上,进行反应条件的确定以及助剂的比较,并且对 PVFM 渗水器的规格进行筛选并与陶瓷头渗水器对比。全文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原料配比对 PVFM 的性能有不同影响。当水比例为 8.75 时表观密度最小、吸水倍率最大;甲醛比例在 0.50~1.00 间的变化对两者无明显影响。9 种不同配比的 PVFM 样品发泡点值在26.7~73.3kPa 之间变化,且在水比例 7.50 或者甲醛比例 0.75 时会达到较高水平,比例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发泡点值下降。在-5kPa 与-10kPa 下,水比例≥7.50 的 PVFM 样品,渗水速率相对较快。PVA:水:甲醛为 1:7.50:0.75 的 PVFM 样品的平均孔径小,发泡点值为 65.3kPa,饱和导水率可达 7.45×10-4cm-s-1,理论上可以作为高性能负压渗水材料在负压灌溉中使用。
(2)不同反应条件下所制得 PVFM 的性能也有不同。反应温度 55℃时,反应时间≥10h 时,表观密度、吸水倍率、孔隙率均有较高表现,并且三者分别在搅拌机转速 2000r-min-1、1500 r-min-1、1000r-min-1时达到最高;反应温度 55℃时,或者反应时间≥10h,或搅拌机转速≤1500 r-min-1,发泡点值及对土壤的供水速率较高;综合对比分析,反应温度 55℃、反应时间 10h、搅拌机转速为 1500r-min-1的样品,发泡点与负压下的累积入渗量同时达到较高水平,物理性能也较好,因此确定为制备负压渗水材料的最佳反应条件。
(3)不同助剂的加入对 PVFM 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助剂的加入使吸水倍率下降,使表观密度和孔隙率增大,其中,硅油的加入使得 PVFM 的吸水倍率下降程度最明显,硅油+高岭土使表观密度和孔隙率提高程度最大。不同的助剂对 PVFM 的机械性能有不同影响,硅油、高岭土、SiO2粉末的单独加入导致硬度和拉伸强度的下降,而表面活性剂硅油与两种填料的混合加入会使硬度和拉伸强度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组为硅油+SiO2组,硅油+高岭土组在断裂伸长率的增强上表现最佳。助剂的加入对 PVFM 的发泡点值有明显提升,其中硅油+高岭土对发泡点值的提升影响最显着,其次是硅油。几种助剂的加入均会导致-5kPa 下 PVFM 累积入渗量的下降,-10kPa下仅 SiO2、硅油+ SiO2对 PVFM 累积入渗量有一定的提升,硅油会引起下降,添加其他助剂则未见有增强或减弱的效果。综合看来,硅油+高岭土使表观密度和孔隙率有较大提高,对于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也有增强,尤其对发泡点值提升最明显,对入渗量的增强上则表现一般,总体表现优于其他助剂。
(4)不同规格的 PVFM 渗水器对负压渗水性能影响明显不同。空心 PVFM 渗水器的负压渗水性能优于实心,实心 PVFM 渗水器的累积入渗量与其长度负相关。15×3cm 空心 PVFM 渗水器的负压渗水性能优于陶瓷头,不同负压下,其相同时间内单位面积累积入渗量均高于陶瓷头,土壤水分运移也要快,且能控制比陶瓷头更大的土壤水分空间。在低吸力阶段 15×3cm 空心 PVFM 渗水器所确定的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与陶瓷头几乎一致,可以代替陶瓷头进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在适宜常见作物生长的-5~-10kPa 范围内,15×3cm 空心 PVFM 渗水器比陶瓷头更易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7.2 创新点
本研究自主研发合成了一种 PVFM 高分子负压渗水材料,打破了以往负压渗水材料集中在无机领域的局限性。该材料依据 PVA:水:甲醛为 1:7.50:0.75 的比例,在搅拌机转速 1500 r-min-1、55℃保温 10h 的条件下合成,具有亲水性好、吸水快、韧性大、价格低廉的优点。在该材料的制备方面,前人所制备的 PVFM 泡沫塑料泡孔结构多是几百微米或是毫米级别的,本研究改良配方后泡孔主要在 10μm 左右。
7.3 展望
本文通过对配方、反应条件、助剂的研究,将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初步改良成为一种负压渗水材料,并从其规格入手证明了其在负压灌溉中应用的可行性,对于负压灌溉技术而言是一个新突破。但是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PVFM 材料在土壤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因此对于该渗水器的使用寿命问题仍有待于考究;其次,助剂的加入虽然能使 PVFM 渗水器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硬度值仍然较低,若内部不设支撑物便会承受不住厚重的土体压力,因此在硬度的增强方面可以考虑内设或者外设网状支架;再者,PVMF 的干湿状态有一定差别,干燥状态较湿润状态下体积缩小,这就导致部分微小孔隙发生闭合,这种状态下渗水能力极低,就不能应用在负压灌溉中了,但文中对湿润状态的研究看来,效果还是极好的。干燥状态下的 PVFM 在水中浸泡后可以恢复至充盈饱满的状态,而我们应用的正是完全吸水状态下的 PVFM,因此 PVFM 的保存以及使用时的调节问题仍需考虑。
参考文献
1. 陈博, 欧阳竹, 程维新, 等. 近 50a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耗水规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2, 27(007): 1186-1199.
2. 陈甘棠.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陈挺, 张广成, 陶立群, 等. 纳米泡沫塑料[J]. 化工新型材料,2005,07: 47-49.
4. 崔龙, 姚剑山, 穆庆峰, 等.搅拌速率对沉淀法制备丁醛缩合 MgO-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 205-207.
5. 段福义, 黄修桥, 范永申, 等. 负压给水技术研究初探[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 (2): 59-61.
6. 方荃, 何荣军. 高分子材料的微孔发泡方法[J]. 胶体与聚合物, 2003. 21(4): 40-42.
7. 方文松 , 刘荣花 , 邓天宏 . 冬小麦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S1):73-76.
8. 高达利, 吴大鸣, 刘颖. 环保微孔泡沫塑料成型工艺的研究[J]. 塑料, 2005, 34(3): 76-80.
9. 高四 , 王军 , 王亦菲 , 等 . 纳米二氧化钛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J]. 材料工程,2004,02:3-5+9.
10. 高雪梅.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J]. 天津农业科学, 2012. 18(1): 54-56.
11. 高长有,胡小红,管建均,等. 热致相分离技术制备聚氨酯多孔膜的条件控制[J]. 高分子学报,2001,03:351-356.
12. 宫美乐, 袁国梁. 我国微孔滤膜研究现状与发展[J]. 膜科学与技术, 2003. 23(4): 186-189.
13. 谷川寅彦, 矢部腾彦 ,吴景社. 低压渗灌原理与基础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1992,02:35-38.
14. 郭秀峰, 肖娟, 邱照宁. 灌溉水浓度和供水水头对负压灌溉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1): 61-66.
15. 胡玉祥 , 程冬冬 . 影响合成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泡沫塑料性能的条件研究 [J]. 江西化工,2013(1):90-91.
16. 黄明杰, 张晓莹. 硫酸钙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综述[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4,04:66-69.
17. 黄 目 张 , 周 南 桥 , 文 生 平 , 等 . 聚 碳 酸 酯 微 孔 泡 沫 塑 料 研 究 进 展 [J]. 工 程 塑 料 应用,2007,06:74-77.
18. 黄兴法, 李光永. 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18(2): 176-181.
19. 贾其舜, 伍贤达. 聚氨酯硬泡的生产及应用[J]. 石油化工,1982,12(8):516-517.
20. 江培福, 雷廷武, Vincent F Bralts,等. 土壤质地和灌水器材料对负压灌溉出水流量及土壤水运移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6,04:19-22.
21. 姜玉, 魏风军. 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2011,4(25):12-16.
22. 姜玉. 聚乙烯醇缩甲醛/二氧化硅复合泡沫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研究[J]. 中国塑料, 2012(2):41-45.
23. 柯丽军, 黄仕锋. 聚乙烯醇缩醛(PVFM)的研制[J]. 甲醇与甲醛,2005,(05):28-30.
24. 兰才有. 发展节水灌溉的若干问题[J]. 农机科技推广, 2005(4): 16-18.
25. 雷廷武,江培福,Vincent F.Bralts,等. 负压自动补给灌溉原理及可行性试验研究[J]. 水利学报,2005,03:298-302.
26. 雷志栋, 杨诗秀, 谢森传. 土壤水动力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27. 李伯耿.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化工生产与技术, 1996(04): 14-20.
28. 李大松. 多孔高分子材料及纤维的制备与结构[D].浙江大学, 2006.
29. 李富先, 杨举芳, 张玲, 等. 棉花膜下滴灌需水规律和最大耗水时段及耗水量的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3): 43-47.
30. 李进平, 陈振国, 杨艳华, 等. 水分条件对烤烟生理指标的影响及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07, 26(1): 93-96.
31. 李萍, 付荣兴, 赵华. 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的研究[J] .江苏化工,1992(2) : 13-15.
32. 李邵, 薛绪掌, 郭文善, 等. 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及灌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2008, 26(5): 478-482.
33. 李邵, 薛绪掌, 郭文善, 等. 供水吸力对温室黄瓜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2): 337-345.
34. 李玉松. 聚氨酯泡沫用有机硅匀泡剂的合成及应用[J]. 聚氨酯工业,2004,02:1-5.
35. 李志伟 , 陶小军 , 吴志申 , 等 . 超声波分散法制备 SnS 纳米微粒及其光学性能 [J]. 化学研究,2007,02:12-15.
36. 刘仁山. 微孔塑料过滤管的研制[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1998(4): 26-29.
37. 刘 淑 鹏 , 张 小 伟 , 周 洪 波 . 高 岭 土 填 料 的 表 面 改 性 及 其 应 用 [J]. 矿 产 保 护 与 利用,2010,01:24-29.
38. 刘燕生, 潘革, 赵春平,等. 橡胶增硬剂——酚醛补强树脂[J]. 轮胎工业,1996,09:519-522+555.
39. 刘玉田. 地下灌溉用多孔渗水胶管[J]. 特种橡胶制品, 2003. 24(3): 45-48.
40. 鲁德平, 管蓉, 刘剑洪. 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2. 18(4): 30-33.
41. 罗金耀, 李少龙. 我国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 节水灌溉, 2003 (3): 11-13.
42. 罗志波, 林创发, 文秀芳,等. PVA缩甲醛吸水海绵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2,8(40):77-80.
43. 吕贻忠, 李保国.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4. 莫兴国, 薛玲, 林忠辉. 华北平原 1981~ 2001 年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异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2): 181-187.
45. 逄焕成.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5):1-6.
46. 秦耀东.土壤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7. 宋建华, 苏育志, 郭仕恒,等.聚合温度对聚乙烯醇键合方式及缩醛度的影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26-28.
48. 孙争光, 李盛彪, 朱杰,等.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J]. 化工新型材料,2001,03:10-12.
49. 唐华伟. PA6/PE/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界面特征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0. 唐建君, 许云书. 微孔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0. 24(z2): 20-23.
51. 唐龙祥, 王安锋, 刘春华, 等. 聚乙烯醇缩甲醛吸水泡沫塑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塑料助剂.2012(05):36-35, 53.
52. 万克江. 水分精确控制下小麦, 黄瓜和菠菜若干生理指标的变化[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5.
53. 王从曾.材料性能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4. 王光钊, 吴建军, 李静. PVA缩甲醛泡沫塑料载体的开发[J]. 塑料科技, 2007. 35(6): 60-62.
55. 王光钊,李静.PVFM泡沫塑料的研究及应用[J]. 塑料科技, 2006(05): 70-73.
56. 王会才,崔永岩,张晓清,等.复合发泡剂对淀粉/PVA 体系发泡性能的影响[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5,17(05):17-20.
57. 王佳甜, 段福义,范永申,等 植物负压给水系统概述[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03:76-78.
58. 王军,高四,王亦菲,等.纳米二氧化硅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04(26):86-89.
59. 王澜.高分子材料[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60. 王锐, 臧巳, 万宏山. 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的制备[J].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7, 17(04):1-6.
61. 王珊. PMMA 和 PP 的微孔发泡成型实验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2007.
62. 王燕. 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对番茄生理特性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3. 吴景社. 国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上)[J]. 世界农业, 1994(6): 20-22.
64. 吴景社. 国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下)[J]. 世界农业, 1994(7): 29-30.
65. 武士威,李国德,李娜.新型聚乙烯醇缩甲醛复合材料的制备[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3(10):38-41.
66. 肖俊夫,宋毅夫,南纪琴,等. 负压给水技术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9:16-18.
67. 许涛, 陈敬中, 韩炜.偏高岭石基无机-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矿物学报,2010:122-123.
68. 薛志成. 国内外田间节水灌溉新法[J]. 节水灌溉, 1998(6): 36-37.
69. 闫冰, 曹德榕, 欧义芳. 天然纤维复合聚乙烯醇缩甲醛可降解泡沫材料的制备[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21(4):295-299.
70. 杨涵崧, 朱永长, 李慕勤,等. 多孔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88-91.
71. 杨慧群, 管俊芳, 曾伟能,等. 石英高岭石白云母共混补强丁苯橡胶的试验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1(01):18-21,34.
72. 叶晶, 邓舞艳, 宋超, 等. 聚乙烯醇缩甲醛(PVF)过滤膜的合成与制备[J]. 上海化工,2010,35(11):5-9.
73. 于宏伟, 吕绪佺.表面活性剂在塑料工业中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0(1):16-19.
74. 张胜建,骆成才. 温度和时间对有机合成反应影响的探讨[J]. 化学教育,2014,35(18):62-64.
75. 张媛, 石宗利, 安美清. 纳米凹凸棒土填充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工业科技,2005,34(1):49.
76. 张志莲, 江波. 微孔泡沫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优化[J]. 工程塑料应用, 2006. 34(6): 22-24.
77. 赵伟霞. 无压地下灌溉和间接滴灌水分运移规律与节水增产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78. 赵新福. 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北京农业,2014,15:246.
79. 赵雪妮, 李明. 玻璃纤维/不饱和聚酯微孔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J]. 塑料科技, 2008. 36(10):66-69.
80. 赵亚楠, 肖娟, 梁锦陶, 等. 供水水头和灌水器对负压灌溉土壤水运移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1, 30(5): 71-74.
81. 赵忠华, 薛平, 何亚东,等. 用 TIPS 法成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材料的机理分析[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01:24-27+31.
82. 郑海亮, 陈家军, 杨建, 等. 基于水气二相流原理确定陶土头进气值、发泡点[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 36(2): 123-128.
83. 朱文利, 周南桥, 张志洪. 开孔微孔塑料的研究进展[J]. 塑料, 2004. 33(2): 53-56,86.
84. 邹朝望, 薛绪掌, 张仁铎, 等. 负水头灌溉原理与装置[J]. 农业工程学报,2007,11:17-22.
85. Alessandro Tarantino, Andrew M. Ridley, David G. Field Measurement of Suction, Water Content, and Water Permeability. Geotech Geol Eng, 2008, 26:751–782.
86. Altman K W, Mirza N, Ruiz C, et al. Paradoxical vocal fold motion: presentation and treatment options[J]. Journal of Voice, 2000, 14(1): 99-103.
87. Batchelor C, Lovell C, Murata M. Simple microirrigation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irrigation efficiency on vegetable garden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1996, 32(1): 37-48.
88. Bhatnagar S, Hanna M A. Extrusion processing conditions for amylase-liqid complexing. 1994(6).
89. Blanke A, Rozelle S, Lohmar B, et al.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and saving water in China[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7, 87(2): 139-150.
90. Cha J Y,Chung D S,Seib P A.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based foams affected by extrusio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外文期刊] .2001(1).
91. Chinnaswamy R,Hanna M A. Optimum extrusion-cooking conditions for maximum expansion of corn starch[外文期刊].1988(2).
92. Gibson L J, Ashby M F. Cellular solid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93. Gregg S J, Sing K S W, Salzberg H W. Adsorption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67, 114(11): 279C-279C.
94. Gregg S J, Sing K S W, Salzberg H W. Adsorption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67, 114(11): 279C-279C.95. Hillel D. Applications of soil physics[M]. Elsevier, 2012.
96. Jang J, Schatz G C, Ratner M A. Capillary force i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J].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4, 120(3): 1157-1160.
97. Lee J, Cho M H. Removal of nitrogen in wastewater by polyvinyl alcohol (PVA)-immobilization of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J]. Kore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0, 27(1): 193-197.
98. Nam S, Gutierrez M, Diplas P, et al. Comparison of testing techniques and models for establishing the SWCC of riverbank soil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0, 110(1): 1-10.
99. Phene C J, Allee C P, Pierro J D. Soil matric potential sensor measurements in real-time irrigation scheduling[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1989, 16(3): 173-185.
100. Ren Y, Lian F, Wen Y, Guan H Y. A novel PVFM based membranes prepared via phase invers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PE. Polymer, 2013, 54(18):4807-4813.
101. Thomas F.Scherer,David Franzen. Soil,water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t to irrigation[M].NDSU extension service,2013.
102. Tomita T, Kawasaki S, Okada K. A novel preparation method for foamed silica ceramics by sol-gel reaction and mechanical foaming[J].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2004, 11(2): 107-115.
103. Tomita T, Kawasaki S, Okada K. Effect of viscosity on preparation of foamed silica ceramics by a rapid gelation foaming method[J].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2005, 12(2): 123-129.
致 谢
三年前的那天,我背着重重的行李,同时也满载未知,满腹憧憬,满目欣喜地来到祖国的心脏——北京,来到农业科学研究的顶级学府——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始了充满各种吸引、各种诱惑、各种挑战的研究生生涯。研究生一年级,可以称为课业年,这一年是我们在农科院积累知识、武装头脑、深化思想的一年,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也是各有所长,有农科院的研究员老师,也有研究生院费心费力从其他高等学府请来的教授们,他们中有的也已是白发苍苍,却还是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为我们播撒科学知识的老师们,谢谢你们不辞辛苦地传道、授业、解惑,同样也感谢研究生院为我们的学习成长创造的各种优越条件。研究生二年级,我们回所了,开始跟随导师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导师以及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实验渐入轨道,也不乏艰辛……在对实验的不断探索与数据的频繁记录过程中,研二生活悄然离去,还来不及挥别我就得张开怀抱迎接我硕士研究生的最后一年,三年里,攒了太多要感谢的人,谢谢在我身边伴随我成长的良师益友。
感谢我的导师,龙怀玉老师,您善良、慈祥,心疼学生,有专注的科研精神和专业的科研水平,您在科研事业上的奋斗精神也时刻感染着我们,锻炼了我们很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了我们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素质,但是请您注意身体,不要熬夜加班到那么晚了。
感谢课题组的老师们,岳现录、雷秋良、张认连老师,感谢你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给我的帮助。岳老师经常去实验室关心我的实验进展,分享我意见和建议,参与实验的讨论等,相谈甚欢;雷老师是软件高手,经常指导我们一些软件的使用;张老师是为课题组的后勤事务方面也是劳心劳力的,为我们能够安心地做实验提供了保障,十分感谢你们。
感谢我们负压灌溉团队的所有人,张怀志老师、赵秀娟博士后、刘学勇师兄、何福龙师兄、王相玲、肖海强、蒋雨洲等,同样也十分感谢不是这个团队但在实验上帮了我许多的师兄师弟和妹子们,感谢大家有一颗真诚的心,感谢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感谢一次次远道来参加我开题汇报、中期考核以及毕业答辩的专家老师们,谢谢您们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冀宏杰老师为我们毕业答辩所做的付出。
感谢我的舍友,赵芬、郭倩倩同学,我们三人虽然专业各不相同,但是有许多相同的爱好和想法,我们相处十分融洽,对彼此也诸多照顾,读研究生认识了你俩真的是赚了。
感谢资源区划所,感谢 2012 级硕士三班这个班集体,致终将逝去的青春和永不凋谢的友谊!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业的无私支持以及肯定,感谢你们在我低落时鼓励我,在我收获时勉励我,使我满载而归,顺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