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则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03 共734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现象探析
【引言 第一章】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污染问题概念界定
【第二章】我国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第三章】韩、日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则及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新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四、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则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的。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村的村容整洁,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原则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是重中之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和多方面的支持。我国的广大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角,始终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治理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坚持以民为本,一切以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兼顾农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利益,充分尊重农民,为农民着想,着手解决农村环境污染中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包括农业生产方面的污染、农村生活方面的污染以及其他转嫁污染。要尽可能的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目标。
  
  2.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涉及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十分复杂,需要的时间会很长,各种问题不可能同时解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力求在生产上的发展,人们生活上的宽裕,乡风的淳朴文明,村容的整洁等方面。
  
  “如果说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内秀,那么村容整洁就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外美,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还要村容村貌整洁,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①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涉及的环境治理方面的内容较多,种类较复杂,包括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面,其中生产方面和生活方面又分为具体的若干项,所以治理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坚持循序渐进、阶段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逐步达到成效。同时又要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整体推进,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和治理程度,统筹规划,有序进行,还农民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3.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
  
  我国农村有比较广阔的地域和空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的种类多,分布广,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阻碍了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条基本准则,也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则。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在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方面,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具体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农村普遍存在的各类污染,如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污染、乡镇工厂企业污染,应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切实保护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4.坚持生产生态统一原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是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新农村的生产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社会良性发展,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协调的和谐发展局面。然而,人们在追求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不管不顾,以牺牲环境来获得暂时的经济发展,而这种发展是得不偿失的,是不可持续的。促进新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经济和环境效益并重,坚持生产和生态统一。
  
  要想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思想观念的转变很重要。要让人们意识到生产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同等重要,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是和谐共生的,是相互依存的,农村环境的好与坏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不能走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老路,要始终坚持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树立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同等重要的理念,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促进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基本对策
  
  1.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农业生产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目前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仍是靠单纯的增加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继续走粗放型的农业发展之路。如果继续沿用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只能加重农业环境污染,延缓农业现代化速度。关于农业生产污染的治理,要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量。禁止生产和购买不合格的化肥、农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使用低毒农药和可降解的农业薄膜,加大对有机肥和农家肥的使用,鼓励秸秆还田。对于废气的秸秆和薄膜及时回收处理,减少对农田的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立足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以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为指导,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地加入到现代化农业建设中来,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目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农业,更好的解决农村资源和环境的矛盾,走科技创新的农业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节约型农业,努力开发对农药、化肥的替代技术,降低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生态农业道路符合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生态农业特别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生产生态的平衡发展,在农业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大农村环保教育,大力提高环保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关键,只有意识到位、认识到位,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才能到位。广大农民群众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同时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参与者,农民群众自身对农村环保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环境建设进程。为了保护农村环境,必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形成和创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来,增加全社会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组织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加大对农民的环保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较低,农民整体自身素质偏低,再加上传统的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出现的问题并不知情,大多数农民认为农村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缺乏对农村环境污染和环保知识的了解。因此,解决新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环保教育和环保知识普及是关键。首先,加大农村环保宣传力度。做到环境保护天天讲、时时讲,普及农村环保知识,使农民从自身日常的小事做起,不乱倒垃圾、不乱倒废水、不随地吐痰等等,充分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与自身息息相关。其次,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在课堂上增加“环境保护”课程,让他们尽可能记住一些纪念日,利用这一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从小就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强化环保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不仅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还要振兴农村经济,造福人民群众,农民基层干部如何履行职责,对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加强基层干部的环境保护知识和环保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转变他们陈旧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强化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摆在首要位置,提高农村的科学发展意识,从农村长远利益着手,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共生。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领导者,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三,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活动,促进公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巨大工程,需要全社会统一思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积极的投入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地方环保部门可以开展送环保知识下乡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环保意识,分期举办崇尚绿色文明的宣传活动,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活动。新闻媒体要弄清农民在环保问题上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急需解决什么实际困难等基本问题,充分利用各乡镇、街道的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创设农村环境保护专栏,帮助广大农民认清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强化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农村环境的好坏与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要给予农民更多的参与权利和自由,更好的保护新农村的生态环境。引导建立农村民间环保组织,这种民间组织还可以通过农民的参与,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提倡文明生态生活方式。
  
  3.建设农村环保法制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农村环保法制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立法缺位,执法不严,现行法律中几乎没有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因此,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建立针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环境保护机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第一,加快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针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各项法律法规,包括具体的针对于农业生产污染方面、农村生活污染方面、乡镇工厂企业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基本制度,包括有关法规、管理制度及其支撑体系等。地方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农村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独立的农村环保法制体系,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并改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弱势地位,全面具体落实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和监察力度。近几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现实中存在着不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对农村乡镇工厂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要坚决打击,要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资源滥用的执法力度、处罚力度,明确各执法主体的职责,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二,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我国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而且隶属关系比较复杂,有的是独立的,有的是从属于其他部门。大多数乡镇、街道没有环境保护机构,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必须提供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制作保障。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环境保护机构,专门针对于农村的生产生活、畜禽养殖、乡镇企业等管理,达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同时,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责任制度,把农村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当做一件长远的、根本的大事来办。把对当地生态环境负责,作为领导对地方工作负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绩考核的内容,建立目标责任制,创设激励性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生态环境资源,则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实现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公平的根本路径,也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
  
  生态补偿机制是利用计划、市场、行政等手段,对环境保护利益关系的利益补偿和调节,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生态补偿机制利用环境保护和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关系,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我国新农村的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制度涉及到农村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同时涉及的农村利益关系群体也非常多。所以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推广生态补偿制度,包括具体的补偿标准、补偿对象和范围、补偿方式等,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针对于农村具体补偿形式,如有机肥补偿机制等,形成一个具体、全面、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
  
  4.转变农村企业发展方式,实现生产生态统一
  
  农村企业的发展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而农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违背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农村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污染治理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从而实现生产和生态的统一。
  
  第一,推进农村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农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乱,基本上处于“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的局面,现行的结构也极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产业结构失衡,污染问题严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所以农村企业应该继续淘汰落后生产力,坚决取缔现有的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染料厂、水泥厂等。大力发展那些有发展潜力,环境污染小的产业,实现农村企业的结构优化升级。针对农村企业普遍工艺技术落后的不足,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应当依靠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农村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有其自身的优势,广大农村地区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农作物剩余物,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等等,这些都是农村企业可以用来进一步加工的廉价、丰富、优质的好原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改变我国农村企业资源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局面,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第二,提高农村企业污染治理水平。治理农村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展农村企业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治理那些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切实实施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对治理未达标的工厂企业,要采取关、停措施。针对于农村企业集中地区,逐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等,从而减少企业污染。还可以在农村企业过度分散地区,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厂,使得污水集中处理,便于管理和治理,从而有效的控制企业污染。
  
  第三,加快农村企业环保创新。针对农村企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必须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的环保创新。首先,转变观念,坚持规模经营、兼收并蓄。促使绝大多数农村企业重新获得新的发展,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促使农村企业通过治污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环保创新水平。其次,建立农村企业技术研制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长期以来,农村企业产品制造科技含量低,技术力量薄弱,导致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能力,并尽快形成一定的生产和经营能力,提高企业防污治污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实施企业自主经营,自由竞争。保护农村环境,做到生产生态的统一。
  
  5.加强农村环保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对于农村环境保护本身就不受到社会的重视,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基层村委会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大大减弱。可以说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影响着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进程和速度,因此,加大对新农村环保投入力度就更为重要。
  
  第一,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长期以来,国家对于环境污染的资金投入,主要偏向于工业和城市,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给农村带来了环境污染。加之农村地区自身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广大农村却得不到治理环境污染的专项资金。因此,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政府的环境治理政策应该适当的倾向于广大农村地区,担负起相应的组织建设责任,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投入,在财政上给予强大的支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县政府要积极申请农村环境保护的防治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环境,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更好的利用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地方政府还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增加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大力吸收社会、民间的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同时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对农村环境的投入机制,扩大资金投入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对农村的投入。
  
  第二,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新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在组织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广大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热情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加强新农村生产生活废物的处理,加强村庄规划与合理布局,达到村容整洁,解决与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相配的问题,把解决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污染问题提到日程。针对于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小型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运转等综合处理系统,同时建立垃圾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进行分类分片管理。政府要加强对生活污水处理厂、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使用、沼气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引导和规划。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环境保护建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