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仪式中的承办及其消费。
3.2.1 "当日"的活动与消费。
按照 Z 村丧俗,任何人在病危后都要回到家中,即使之前住在医院,当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后,就要尽快回到家里由其子女侍奉左右。在丧者弥留之际,所有的子女都要围在身旁,以便聆听其临终教诲,俗称"送终".丧者去世当天称为"当日",下文所提及的火化、设灵堂、报丧等程序都要在"当日"完成。
3.2.1.1 火化及其消费。
老人咽气后,负责主持整个丧葬仪式的"主丧爷"便被请来,指导其子女完成丧葬仪式上的各种仪礼。因为在当时情境下丧者的子女都非常悲伤,在短时间内要做的仪俗又相当繁多,许多事情还要严格按照传统规矩,所以举丧事宜通常是请当地有经验的主事来,即俗称的"主丧爷",由其全权负责与丧事有关的所有事情,子女们只管守铺尽孝。
主丧爷首先指导其子女烧"倒头纸",主要就是为"收买"掌管阴间生活的官员,希望丧者去阴间的路上能够顺利、不遭苦难。然后指导其子女完成入殓仪式。入殓有"入小殓"和"入大殓"之分,"入小殓"是指帮死者梳洗、沐浴,换上寿衣;"入大殓"是指将死者遗体放入棺材。由于 Z 村近些年来大都不再使用棺材,即使使用也是用的小棺材,因而死者死后往往只进行"入小殓"仪式。梳洗时,只需在丧者前胸、后背象征性地各抹三把,口中默念"爹(娘),给你洗洗"之类的话,再简单地修剪下指甲。当地人认为,人死后,如果不梳洗沐浴使其干净离去,阴间会不接受他,丧者就会成为野鬼。梳洗过后要尽快给丧者换上已提前准备好的寿衣,女主丧爷帮忙缝制"打狗鞭"、一串"打狗粮"、两个"麸子"布袋让丧者拿在手里。传说人死后的路途当中要经过一个"恶狗村"和一座"蚂蚁山",准备这几件宝贝,一是对付挡道的恶狗,一是对付成群的蚂蚁。整理好后,只需等待灵车来运送遗体去火化即可,灵车依据运送距离收取一定的交通费用。
在当地,火化有"保留全尸"和普通火化之分。"保留全尸"是指丧者火化后剩下的主要身体骨头要全数保留,意为"留全尸"之意,再加上骨灰盒(在当地,去火化必须购买火葬场提供的骨灰盒,这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费用至少在 800元左右。而普通火化,即仅保留一部分丧者骨灰用以日后安葬,再根据骨灰盒的档次,费用在 300-800 元之间不等。
3.2.1.2 设灵堂及其消费。
火化后运回的骨灰盒要放于灵堂--丧主家中央的堂屋内,使用棺材的家庭要将骨灰盒内的骨灰倒在灵堂中央的棺材之中。骨灰盒后边或棺头处要放一小方凳,上点一盏煤油灯,称为"引路灯",作给亡魂照亮去阴间的路之用,在出殡之前要保证不能让其熄灭,下葬时放于墓坑墙壁的灯龛内。骨灰盒前边或棺尾处放一个用于烧纸钱的火盆,必须为崭新的瓦盆,其象征死者在阴间做饭用的锅,出售丧葬用品的商店可以买到,约 10 元左右。骨灰盒后边或棺头处还要设祭桌,白布桌围,点一对白蜡烛,香炉内焚香,祭桌中放死者遗像。遗像是否制作和供奉各家自愿决定、无硬性要求,选择供奉的家庭则要提前制作,制作费用在 30-200元之间不等。未来几天,一直到出殡前,丧者的子女都要在灵堂守灵。尤其是丧者的儿子,丧礼数日基本不睡觉,除出去接待奔丧的亲朋以及完成相应仪礼外,日夜守候在灵堂。
完成了灵堂的布置,要在丧主家门口挂上灵幡(见图 3-8)以示此家有人去世,外人在丧葬活动结束前应尽量避免打扰,挂得方式为男左女右。以前灵幡往往被俗称为"门封纸",它是用 16 开的白纸根据去世人的岁数制作而成,即丧者多少岁门封纸就有多少张,但近些年来制作门封纸的手艺逐渐失传,遂用购买的灵幡取而代之,上书丧者的去世年岁。
3.2.1.3 报丧及其消费。
报丧就是让丧事公开化,它通过发信号的方式将丧者去世的消息告诉亲友以及同村人,前面提及的挂灵幡活动其实就是报丧的一种方式。
按照 Z 村传统,报丧的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丧者(或丧者妻子)的娘家人,这部分人一定要由其儿子亲自登门报丧。而且如果丧者为女性,在其咽气、烧过"倒头纸"之后,长子就要去姥姥家里给在世的舅舅等人报丧;如果丧者为男性,丧者妻子娘家人那边的报丧可以拖到火化后再进行。报丧的方式为不直接进门,在门外招呼,待相应的人出来后双膝跪地,告知其父(母)亲已亡的消息和丧葬仪式的进程安排后便匆匆回家。第二部分人是除娘家人以外的其他所有亲朋,不必由孝子亲自登门报丧,"帮忙的"或同一家族里的任一人采取登门报丧或者打电话报丧的方式皆可。但现在,由于各亲属之间居住往往相距较远,且为了留出更多时间商议办丧事宜,所有亲属几乎都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报丧,如此便免不了承担一定的通讯费用。
3.2.2 "二日"的活动与消费。
在 Z 村,丧者去世第二天称为"二日",下文所提及的扎灵棚、成服、发盘缠、闹灵等程序都要在"二日"上完成。
3.2.2.1 扎灵棚及其消费。
灵堂是丧者子女为其守灵的地方,应尽量避免人员喧哗以及走动。但"当日"上报丧过后,得知丧者去世消息的同村村民以及其亲属会陆续赶来吊唁,为此就要搭建专门用于吊唁的灵棚(见图 3-9),此工作一般在"二日"清晨就要完成。
灵棚直接设在灵堂外面,以前是丧主家找木头和苇席搭建而成,捆扎往往要费一番功夫,但现在一般是租用灵车上提供的搭建设备,搭建工作简单,丧属需要承担 100-200 元的租借费用。
灵棚内设祭桌,桌子上摆放着鸡、鱼、猪头三牲,一些时鲜水果和点心以及定制大馒头等供品,还有香炉、烛台、酒盅等用具;桌后挂着写有死者姓名及生卒年月的"铭旌";地上铺一张两米长的供吊唁人跪拜的苇席,两侧放上孝子跪拜答谢的铺垫;灵棚两侧还要悬挂哀悼挽联,整个灵棚布置下来大约要花去 500-600 元。
3.2.2.2 成服及其消费。
"当日"上报完丧后,所有得知消息的亲朋会在"二日"下午集中赶来奔丧吊唁。他们走进灵棚,根据亲疏远近边哭边行跪拜或者鞠躬礼,然后烧纸和烧香祭拜。拜完后安慰一下跪在两侧的孝子,再起身绕到灵堂,安慰一下在那守灵的死者的女儿、媳妇等。丧属家会依据每个前来奔丧客人的亲疏远近分发不同尺寸的孝布,即白色棉布,通常前来奔丧的亲朋都要穿着已经做好的丧服,领取的只是需要临时制作为孝帽、孝带、搭头等的孝布。领取后需要找女主丧爷帮其尽快缝制,俗称"成服",晚上的仪式以及"三日"上的出殡都要穿戴好。
在过去,孝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绍服"五服的区分,即根据生者与丧者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穿不同的丧服的规定。从"斩衰"到"绍服",越往后,布匹质地越细。中国古代宗法血缘关系一般只上溯(或下延)五代,由此产生五类血缘亲属关系,并为每一类亲属关系设计一种丧服,故为五等丧服,五代以后"亲绝",不再为之服丧,因而,五服既是一类丧服,又是一种居丧制度。[41]
时至今日,丧服的面料己不再细分,而通过各位服丧者穿戴的丧服的样式呈现其与丧者的血缘关系。
丧者的儿子、媳妇、女儿要服重孝,其不仅要穿长袍孝衫,腿上还要再穿孝裤,鞋上要用白布蒙住,腰间要系麻绦,儿子头上戴孝帽,帽顶缀用麻绦系的疙瘩,媳妇、女儿头披女性服丧者中最长的搭头,搭头尖亦缀用麻绦系的疙瘩。孙子孙女次之,孙子的孝帽上只缀长条状麻绦,不系疙瘩,孙女的搭头上缀有蓝色布条。侄子、侄女、外甥和外甥女再次之,他们可以不穿孝裤,鞋子上亦可不蒙白布,不同的是外甥头上要系孝带,外甥女的搭头要短一些。再远的亲属可以穿短一些的孝褂(白色的衣服即可),更远的可以不穿丧服,他们通过孝带的长度来区分亲疏,其中男性将孝带系于右胳膊上,女性将孝带系于额头。
虽然各位服丧者的丧服大都不用新做,但仅做孝帽、孝带、搭头等物件仍要耗费不少孝布,据调查,Z 村承办丧葬活动的人家几乎都要支出 400 元左右的孝布费用,此项丧葬消费亦是一笔不小支出。
3.2.2.3 发盘缠及其消费。
"二日"晚上,待所有前来奔丧的亲朋来齐后,就要进行丧葬活动中比较隆重的仪式之一--发盘缠。按当地人的说法,人死后并不直接去阎王爷那里报到,而是要先在土地庙里暂时解押,然后再被送到阎王殿受审。因而自丧者去世一直到"发盘缠"之前,丧者的灵魂是临时停留在村里的土地庙里,而"发盘缠"就是要送丧者的亡魂远去,前往阎王殿受审、听从阎王的发配。
"发盘缠",顾名思义就是为丧者多备些"盘缠",以让丧者在去阴间的路上走得舒服、安稳。为此,丧属要为丧者扎好轿车、轿马,侍男、侍女,女性丧者还要多扎一头黄牛。当地人认为,女人生前洗洗涮涮糟蹋了不少水,而这些脏水都会存在阴间,死后就要被迫全部喝掉,因而带一头黄牛到阴间可以替她喝脏水。发盘缠之前,要将牛马喂饱,让侍男侍女吃饱,并要主丧爷为其"开光",即用针在马和牛的眼、耳、鼻、口上各刺一个眼儿,在侍男侍女的眼睛、手脚上再刺一下,开了光意味着其才能活起来。发盘缠时,前来奔丧的所有亲朋要按照远房男亲朋(客人)、长子、次子、长孙、次孙、侄子、儿媳、女儿、其他女方亲朋的送殡队伍前往土地庙举行仪式。待"帮忙的"驾好轿车轿马(见图 3-14)后,儿女们便在主丧爷的指导下,轮流用香拖住烧纸的一角,将丧者的魂魄从土地庙里请出来,拖住了烧纸的孝子把烧纸拖到托盘上,将托盘在踩脚凳上一放,而后放入轿子中,以此象征丧者的魂魄被扶上了轿子。此时儿女们要伴随轿车马往前越过铺在地上的蒲席,象征丧者的魂魄越过了"奈何桥",然后将轿车、轿马等一起烧掉,意味着丧者已成功去到了阴间阎王爷处。
发盘缠中的主要消费即为轿车轿马、侍男侍女以及黄牛等纸扎品,丧属可根据意愿选择不同材质、样式等,一套下来费用多在 300-800 元之间。
3.2.2.4 闹灵及其消费。
"闹灵"是在"二日"晚上,即出殡前一晚长时间举行的唱戏、奏乐等表演活动(见图 3-15),是整个丧葬活动中最热闹的环节,但并非所有家庭的丧葬活动都包括这一环节。在 Z 村,如果丧属家决定雇"吹手"(即民间会不同乐器的草根艺人组成的表演团队),才会有"闹灵"."二日"晚上,等奔丧的人们吃完晚饭、发完"盘缠","闹灵"者就开始在丧主家屋外的空地上表演起"绝活儿",吸引全村的男女老少前来观看。表演主要以戏曲说唱为主,如各种着名曲牌,曲调多为悲,演唱的方式多为边诉边唱,一方面是为勾起族人对丧者的怀念,一方面可以让人们从集会中获得一种凝聚的力量。期间还会穿插各种戏曲闹剧、流行歌舞等调节气氛,以使人们不至过于悲伤,一般表演活动会一直持续到半夜。
如果丧属家雇了吹手,"二日"上闹完灵后,"三日"出殡当天吹手们也要跟随出殡队伍进行送殡,一路上都要不停奏乐,以为丧者在下葬的路上造势。如此两天的演奏任务下来,丧属即要支付 2000 元以上的演出费用。
3.2.3 "三日"的活动与消费。
在 Z 村,丧者去世第三天称为"三日",下文所提及的打墓、出殡等程序都要在"三日"上完成。
3.2.3.1 打墓及其消费。
挖墓穴,修理安葬死者骨灰用的墓坑,俗称"打墓".前面提到,在 Z 村,为每个人预留了安葬用的空地,丧属使用时,只需找人挖好坑,用砖块、水泥、石板等砌好墓室即可。"三日"上午,有一定泥瓦匠手艺的"帮忙的"便被派到死者的所属墓地去打墓。
挖穴前,先在墓地中央的位置焚烧一些纸钱,然后开始打穴。现在各家多用骨灰盒直接下葬,因此墓室不用砌得过大,长宽高各一米左右便够用。但对使用小棺材和大棺材的人家来说,墓室体积就要相应加长加宽和加深,用料也相应增加。总体上来说,各家的打墓费用均保持在 100 元左右。
3.2.3.2 出殡及其消费。
出殡又称"发丧"、"送殡",就是前来奔丧的所有亲朋将丧者骨灰盒或棺材从灵堂送到墓地下葬的整个过程,包括启灵、摔盆、下葬等仪式,是整个丧葬活动的高潮。
"三日"中午,所有亲朋吃完饭后稍事休息,就要进行"启灵"仪式。"启灵"也叫启棺,即将棺材(现在多用骨灰盒)抬出灵堂安放到灵车上。
启灵前,主丧爷会安排所有的孝儿孝女及其他亲朋按顺序祭拜、敬酒、烧香烧纸和叩头,准备就绪后,"帮忙的"抬起棺材或骨灰盒开始向屋外走,此时所有孝儿孝女要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以示与丧者的告别。
启灵过后,送殡的队伍随即出发。送殡的队伍很长,但是有一定的顺序:最前面是"帮忙的"抬着丧者子女亲朋等扎的花圈,第二是炮仗手,往后依次是丧者的远房男亲朋、丧者的侄子、抬着镶嵌有红枣栗子"锅饼"的丧者女婿、抱着"五谷堆"的丧者外甥抛撒"买路钱"的主丧爷、抬着瓦盆的丧者儿子及孙子抱着丧者遗像的丧者长孙、("吹手"乐队)、抬着丧者"铭旌"的"帮忙的",而后跟着盛放丧者骨灰盒或棺材的灵车,最后面则是丧者的女儿、儿媳及其他女眷亲朋。
浩浩荡荡的送殡队伍要边跪边走,走一段路就要下跪一次,俗称"拜路",其他村民会站在路的两旁观看,俗称"看热闹".主丧爷手里拿着纸钱跟随队伍,并不时洒向路边以收买挡路的小鬼。
队伍行至路途中最主要的一个十字路口时,孝子抬得瓦盆(即先前放于灵堂烧纸钱的火盆)要在此处摔碎,即"摔盆".摔时长子将其高举过头顶,而后重重摔向地面,在瓦盆破碎的瞬间,孝子们要趴在破碎的瓦盆片上放声大哭,因为在当地瓦盆寓意死者的"锅",摔碎即意味着丧者要另立锅灶、永久离开亲人们,此时出殡的队伍便跪倒放声痛苦。女婿们抬的缀有红枣栗子的"锅饼"要被抬回家,等送殡结束后分给众子女,以保佑子孙后代绵延不尽。
摔完盆后,送殡队伍继续前进,到墓地举行下葬仪式。下葬前,主丧爷先用专门的小笤帚象征性的在墓坑中扫几下,以扫去污秽,而后"帮忙的"将丧者的骨灰盒或棺材从灵车抬下,准备下葬,子女则趴在墓坑周围放声大哭,表达对丧者最后的留恋。骨灰盒或棺材放入墓穴后,孝子们要检查其是否放正,按当地说法,如果棺材放歪,丧者日后只会庇佑某个儿子,造成不公平。检查妥当,丧者的铭旌就被拆下盖在骨灰盒或棺材之上,上面再放上丧者的遗像、外甥抱的"五谷堆",子女将出殡时一直握在手中的一包红枣、一包栗子投入墓穴,"帮忙的"便盖上墓穴,开始理坟冢(即像小山包一样的坟堆儿)。主丧爷拉起痛哭的子女,此时其他亲朋可以脱下孝服,摘下孝帽、孝带、搭头等返回,主要的丧葬仪式也就完成。
出殡时涉及到的花费项主要为购买纸扎花圈、小笤帚、五谷堆以及有良好象征寓意的红枣栗子等物品,其中小笤帚、五谷堆、红枣栗子等皆为小额支出,但近年来花圈的购买在 Z 村葬礼上愈演愈烈。一家的葬礼上至少要五六个花圈,多得甚至达几十个,虽然大部分花圈都为其他亲朋所送,但日后各亲朋家有人去世时,丧属家作为还礼亦要购买花圈相送,此部分隐性丧葬消费不能忽略。
3.2.4 贯穿其间的活动与消费。
丧葬活动中,对于各地前来奔丧的亲朋,丧主家要设宴招待,同时,对于丧葬中不计报酬的帮丧属家操持葬礼上各类丧葬事务的"帮忙的",作为回报,丧属家亦要以好酒好菜招待。一般 Z村现在葬礼上至少要进行 3 次宴请--"二日"晚上一次、"三日"中午一次以及"三日"晚上一次,有的丧属家"二日"中午也会进行丧葬宴请。宴请采取或自家备好食材邀请地方厨师来做、厨师按桌收取加工费,或直接将宴请承包于厨师、双方商量好多少钱一桌的方式,不管采取何种方式,三顿宴请下来,丧属家少说也要承担 3000 元以上的吃喝消费。另外,"帮忙的"每天还要获得至少一包烟的额外犒赏,三天下来烟钱至少要消费 500-600元,如此,仪式中的吃喝消费至少就要花去 3000-4000 元。
另外,在三天的葬礼活动中,丧者棺材或骨灰盒前的瓦盆里要烧纸(钱)不断,供桌上的香炉里要香火不断,举行仪式的路途中还要鞭炮声不断,此三项下来亦造成不少丧葬消费,有的家庭仅鞭炮一项消费就达 2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