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的多重功能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8 共10683字

  ( 三) 宣泄情感与调节矛盾

  广义的民间故事是包含笑话的,我们说笑话的关键在于人的言语或行为违背了自然的法则或道德伦理而引发出笑料,人们在听取和讲述笑话时,情绪会得到释放,精神会得到解脱,心情会得到放松,正如弗洛伊德所说: “文艺的价值在于为人们的本能欲望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宣泄和满足的途径。

  我们的身上经常存在压抑的作用,而当我们听到天真的言辞,抑制的作用就会骤然解除,从而产生笑。”而笑话中主人公的言辞或行为,便是这种“天真”的表现。在中国民间故事中“呆女婿的故事”是典型的嘲弄“长幼有序”“少不陵长,下不倍上”“礼不可不谨”等传统观念的笑话类型,故事中呆女婿常常因为不合时宜的言行将结果弄得一团糟,或是将大便拉在灶台上的碗里、亦或是见丈母娘摔倒后拍手叫好,还说“老牛爬案、四脚朝天”,这些“呆女婿”放荡的、忤逆的、夸张的言行,使人们实现了对现实压力的否定,笑得畅快淋漓。在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虽然还未搜集到“呆女婿”型的笑话,但其他种类的故事中也明显体现着笑话的作用与效果,使人宣泄了压抑的情感,开怀大笑。如《狐狸和摇钱树》中本是通过描述两个性格不同的兄弟,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对比,达到弘扬孝敬父母、为人正直、热爱自然、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批判贪图享乐、生性奸巧、油腔滑调、不务正业的恶劣行径。故事的最后,奸诈的老二效仿老大,认为吃了豌豆就能靠放香香屁挣钱,结果一升豌豆下肚后的老二在街上放了一串臭臭屁,惹怒了县太爷,县太爷决定将其棒打四十仗,再用针线把屁眼缝起来,让他永远不能放屁。故事褒善贬恶的中心思想是极其明显的,但县太爷将老二屁眼缝起的结局,使故事变得夸张和无厘头,充满了笑料,确让人意想不到。

  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矛盾问题上,民间故事的讲述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据九寨沟县马家乡马香村的杨汝老人讲“我们白马人每逢春节都要跳 舞,那是为了纪念我们英雄的祖先杨戬,传说他是个打猎高手,每次都把打到的猎物分给乡民,后来他死了,大家怀念他,就开始戴着动物面具跳 舞。现在的人们跳 舞一方面是驱鬼保平安,另一方面是丰富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乡民们跳完 舞后就喝酒,男女老少都参加,非常热闹。如果平时有矛盾的人碰面了,双方也都碰个杯、喝个酒,开两句玩笑,讲两个笑话,矛盾也就没有了,大家都开心的过日子”.

  ?其次,体现白马人互帮互助、邻里和谐为主题的民间故事也不胜枚举,如《会唱歌的石头》讲述了白马青年阿鑫救活了一只雄鹰,雄鹰为感恩送给阿鑫一块会唱歌的石头,后来石头帮助老阿妈和村里的盲人都重见了光明。无独有偶,《金丝猴的传说》则讲述了白马猎手喜林在树林里放生了一只怀孕的金丝猴,金丝猴为报答喜林的不杀之恩,集合所有猴子帮助喜林赶走了抢劫家产的官兵,最终喜林与金丝猴成为了好朋友。这些丰富多彩的描述白马族群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间故事不仅调适着族群之间的心理情感、调解了族群之间的生活矛盾,还深刻地影响着白马人的朋友观与价值观。

  ( 四) 维护伦理与道德

  伦理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正确与高尚的伦理道德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民间故事中称颂孝道、批判忤逆、褒扬爱情、惩治恶魔、善待老人都是提倡高尚的伦理道德的表现。李续鉴在《民间故事中的道德观》一文中,将民间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总结为“赞美勤劳俭朴的品德、赞扬见义勇为的勇敢精神和舍己为人的集体观念、宣扬爱国的道德观念、提倡敬老爱幼的道德准则以及赞扬诚实正直、行侠正义、济困扶危、友爱互助、不畏强暴、坚贞不屈、清正廉洁、爱情专一等等,凡是真、善、美的品德都受到歌颂。反之,损人利己、贪得无厌、背信弃义、忘恩负义、虚情假意、狂妄自大、奸诈邪恶、贪生怕死等等假、恶、丑的行为,都受到批判……民间道德故事是一座精神财富的宝库,是内容丰富的道德教科书”.

  ?白马藏族的民间故事主要通过对比、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方法来集中体现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生活交往等过程中,形成的利于他人、利于族群、利于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观念。首先,“对比”是白马藏族民间故事表述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故事通过对性格相反、观念相反、行为相反的两个人( 通常是有血缘关系的两兄弟) ,面对同一件事情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和做法进行对比,达到惩恶扬善、宣扬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目的。例如《白马石头》中一颗灵性的石头同情老大老实憨厚且勤劳孝顺,决定给予他金子来养活父母; 贪心的老二知道后,也向石头索要金子,当他准备好大麻袋,伸手取金子的时候,石头为教训精于算计、对父母不孝的老二,死死咬住他的手,吓得老二不断下话,最后年迈的父母对石头跪下求情,才救回了老二。

  其次,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也是白马藏族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这些故事往往通过幻想,构筑理想的精神世界,表达真、善、美一定战胜假、恶、丑的美好愿望。如《红公鸡和大白鸭》中讲述了阿木苏老阿妈的小木屋里住着红公鸡和大白鸭,逞强好胜的红公鸡处处打压大白鸭,与大白鸭进行的歌唱和走路比赛,都以红公鸡的胜利告终,从此沾沾自喜的红公鸡看不上大白鸭,决定不和它做好朋友了。直到一天,其他小动物都为大白鸭能自由的在水里游泳而鼓掌的时候,红公鸡心生嫉妒,决定要向大白鸭挑战,待红公鸡跳下水的霎那,它才明白原来自己也有不足,大白鸭不计前嫌,跳到水里救起了红公鸡,它们再次成为了好朋友。

  总之,在白马藏族地区流布着大量的颂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民间故事,而故事讲述活动的参与者们既得到了心理上的宽慰与快乐,同时也接受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熏陶与教育,使人们树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

  ( 五) 教育与教化功能

  “说书讲古劝人方”是民间口头文学具有教育、教化人类思想与灵魂的本质的体现,民间故事教人向上、向善,向着积极的、美好的事物去拼搏与奋斗,它是人类最自然的、朴实的语言,更是人们最纯真的、质朴的情感表达。对于民间故事具有教育和认识的功能,故事搜集家张士杰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 “在劳动生产当中,人们最爱以自己所喜欢的歌谣、谚语、笑话、故事等来介绍经验或教育年轻的一代。对于古代、近代、现代的英雄、模范、生产能手---劳动人民所喜爱的人,人们最爱以传说、故事、小唱等来歌颂他们、赞扬他们。对于那些馋嘴油滑、自高自大、损人利己的人,人们总爱用笑话、寓言、故事等来讽刺他们、教育他们。对于统治阶级,人们则以民间文艺的武器,向他们展开不可调和的斗争。在这当中,无论是数、唱、说、讲,都深刻地表达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强烈的爱和恨,崇高的理想和愿望。”

  民间故事的讲述活动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情假意,它真真切切地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通过简单明了、土里土气的话语教育后人,劝人奋进。恩格斯认为: “德国民间故事是德国人民的书……人民的书有这样的使命: 除了《圣经》以外,它能阐明他的精神品质,使他认识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热爱。”恩格斯对德国民间故事的高度评价,深刻体现了民间故事所带来的对民众的道德教育与教化作用。

  具体来说,白马藏族的民间故事主要体现为对人的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品格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首先,以《南山阿婆》《小丫》《肖家女子》为代表的民间故事蕴含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爱执着、忠贞不渝的中国传统的伦理观与道德观,引导和鼓舞着后人尊重传统、学习传统、继承传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其次,以《狐狸和摇钱树》《任公道》《会唱歌的石头》为代表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善良无私、助人为乐、重义轻利、勇敢正直的正面人物与不劳而获、贪婪自私、胆小懦弱、见利忘义的反面人物的博弈和较量,最后都以前者胜于后者而告终,不仅展现了喜剧与滑稽的故事效果,还达到了褒扬真善美,针砭假恶丑的审美教育的作用。再次,以《小依奥哩》《阿尼·香巴》《白马少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张扬了勇敢、智慧、坚韧、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为反观人类的虚伪、胆怯、自卑、悲观和贪生怕死、爱慕虚荣带来了有益的启示。最后,以《王世雄黄土梁勇杀土匪》《火圈舞的传说》《白羽毛的故事》为代表的民间故事描述了白马族群社会群体的团结协作和同仇敌忾,体现了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责任感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二、政治功能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是群体共同的历史记忆,是群体话语的共同显现,族群内的人们通过民间故事的讲述活动维系着群体成员之间的自我身份认同。

  “从传播方式来看,民间故事主要依赖的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渗透,即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认知、兴趣以及经济关系的人,针对不同的对象编纂、创作’共同‘的故事,以此表达群体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判断。在传播的过程中,有根据’社会各种关系的潜在记忆‘确定自身的内容和轨迹,面对社会复杂的局面与现象,不断地协调且塑造着本群体的立场,同时对其他的社会群体进行描述、区分和命名,并进行厘清本群体和异己群体之间实际的或想象性的关系。”

  ?我们说民间故事在群体的对话与交锋中体现的是强烈的政治目的,民间故事也就成为了白马人群统一思想的一种政治化手段。在《诸葛亮一箭之地》中,白马人颠覆了诸葛亮在汉族传统文献中的形象,将其塑造成一个奸诈狡猾、言而无信的小人,这种对汉族人形象的表述和建构与《白羽毛的故事》如出一辙,该故事也讲述了汉族人是欺负白马人的,如果不是那只善良的大公鸡救了白马人,白马族群早已不复存在了,他们在讲述这类故事时情绪是愤怒的,是充满着仇恨的,是反对和抗议以诸葛亮为代表的汉族人“丑恶嘴脸”的,这就像我们在田野中真切的感受到“白马老人的酒歌从不欢乐,他们围坐在一起不是谈笑风生,而是用悲悯的语气唱出对历史的无奈,因为下面的汉族人要赶走我们,草地上的藏族人又要欺负我们,我们只能在这大山深处靠自己的双手来寻找食物,我们的日子是艰难的”.

  民间故事是积极的话语实践,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要通过体悟其中的思想,来控制和协调受众的行为,进而对周围的世界施加着满足群体利益的影响。因为民间故事是群体所共同完成的意义建构活动,群众的立场和观念一旦形成,便会凝固成“符号性的真理”和“治疗性的理念”---人们之所以相信一种说法,不在于它多么符合客观事实,而是它与他们的信念具有协同关系,符合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因此,群体内部往往容易形成意见气候,相左的言论很难存身,最终形成“沉默的螺旋( spiral of silence) ”.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所发挥的政治功能首先体现为整合属众,使群体协调一致,共同对外。在此举一例,“哦斯劳”又称锅庄或圆圆舞,是白马人最喜欢的一种自娱性娱乐方式,舞蹈时所有人围着火堆,手牵手,联袂踏歌,该情景与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图案极为相似,在白马人对“哦斯劳”的文化阐述中,他们认为汉族和藏族总是欺负我们,想要赶走我们,我们必须手牵手,共同抵御外敌,中间的火堆或火盆象征城池,我们在城池的四周边唱歌,边跳舞,意喻保卫自己的家园。这种以舞蹈为表象,揭露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的讲述方式,是白马人内心的真实反应,千百年来白马族群通过跳“哦斯劳”反复的强化“汉族和藏族总是欺负我们”的记忆,使这个群体的心理结构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对外。

  白马藏族民间故事的政治功能还体现为集合与统一社会生活、干预与影响政府管理。在白马山寨中,每逢生儿嫁女、重大节庆、红白喜事、庆祝丰收等大事、喜事,乡民们都会自发性的集中起来共同庆祝,他们围坐在一起,唱着山歌、跳着锅庄,好不惬意。同时,一些年长的老人们喜爱围坐在火塘边,讲述白马藏族的历史、生活中的笑话,一些感兴趣的年轻人也乐意跟在后面,时常插上几句,以示互动。据九寨沟县勿角乡英格村的支部书记司玉银讲: “每当政府有新的指示和工作要求,我们都会把老百姓集中在场坝上,大家在一起,边讲边学习,就像平时大家在一起讲故事一样。”

  所以,我们说民间故事的政治功能不但体现在故事的内容上,还体现在故事讲述的形式上,把人们集中在一起讲述民间故事的习惯,运用在学习与贯彻上级政府的工作要求中,使人们对政策的学习、执行与接受政府的管理变得更加自然,更易为老百姓所接受。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