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由于社会生产力在高科技的推动下不断提高和社会生活产品的极大丰富化,人类对自身的审美关系和人类对自己的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因而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就被凸显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并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身体的存在和发展.
一、身体美学与身体美
身体问题一直就是美学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中西美学从轴心时代开始就关注身体问题.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关于人体美及其比例的传统论说,鲍姆加登创立的感性学的美学,我国先秦时代到宋明时代的关于修身养性的伦理型美学思想,都是身体美学的最早萌发形态.但是,身体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美学学科,却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时代或消费社会的产物,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最明确地提出了"身体美学".
我们认为,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所谓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指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主体(人)要求客体(对象)能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而客体也能够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的一种特殊关系.审美关系一般具有外观形象性、超越功利性、情感感染性的特征.
根据这样的观点,在审美关系中,人的身体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人的身体美应该也有这么三个层次的内涵: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最理想的身体美应该是三者统一的身体整体美.
所谓物质身体,也被称之为肉体身体,也就是身体的物质存在.人的身体是作为一种人类物质生产的人的自身生产的产物,首先是一个物质存在,也就是一个肉体存在的自然有机体.那么,身体美学当然首先就必须研究人对这种自然的肉体存在的审美关系.可是,肉体存在的物质身体毫无疑义地直接与人的实用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密切相关,因此物质身体或肉体身体也就必然与食欲、性欲、自私欲、攻击欲等肉体欲望及其表现密不可分,然而,人的肉体身体或者物质身体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质存在,而是具有社会性和文明性的独特的"人的存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心理学教授戴维·坎特在《受侵犯的身体》之中说道:"我们每个人所持有的'自我'的认识不仅仅是肉体存在的一个结果,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超越我们身体经验并创建一种超越我们身体的自己的理念."人的身体既是肉体的存在,又是扬弃或者超越了肉体存在的"人的存在".他还说:
"即使在我们最返祖的时代,我们也认为我们是有一定的欲望、要求、需要和渴望的人."换句话说,人离开了物质性的欲望、要求、需要和渴望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但是它需要更多的发明程序,运用独一无二的人类的综合智慧:例如语言、社会交往和文化创造,来建立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坚定的信念,我们是拥有特殊身份的独特的人."③因此,人的身体的肉体存在是"人的存在"的前提或基础,没有了物质的肉体存在,人的存在也就没有了.那么与人的肉体存在不可分离的人的欲望、要求、需要和渴望及其表现,比如食欲、性欲、自私欲、攻击欲或者简而言之性和暴力,也就必然是人对身体的审美关系的最基础的部分,既不可忽视,也不可漠视.
正因为如此,人体美及其审美始终摆脱不了性和暴力,"以裸露的身体进行美学表现被冠之以裸体之名,而以色情刺激为目的的性活动的暴露则是色情,这两者的界限从前就有激烈争论,现在在美国则已发展为法律和政治领域的斗争".
真正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不会忽视和漠视人的身体的肉体存在及其密不可分的欲望、性和暴力.但是,身体美学研究的是人对自身身体的审美关系,而"审美关系"的基本特征在于:外观形象性、超越功利性、情感感染性.这就要求,即使是人对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的审美关系,人们关注的也不应该是身体的肉体存在物或物质存在物本身,而是人的肉体存在或者物质存在所构成的"身体"的外观形象;人们欣赏的不应该是直接实用的人的物质存在或者肉体存在的功利性状,而应该是扬弃和超越了直接实用功利性的那些肉体的外观形象的性状;人们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如食、性、自我保存、相爱相属的群体关系、尊重自身和他人的肉体等)而激发出的感情(情绪),而应该是引发出以外观形象来满足审美需要的情感(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既不同于以概念体系来满足认知需要的理智情感,也不同于以行为活动来满足伦理需要的道德情感,尽管理智情感、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一样都是一种满足了精神需要所产生的情感,而不是满足物质需要所产生的情绪,可是理智情感和道德情感却离不开求取知识和仁义的精神性目的.
因此,作为研究人对身体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的身体美学,尽管必须关注人的肉体、肉体欲望、性和暴力等物质性方面,但是身体美学,就其"审美关系"的研究而言,还应当提升和升华人的肉体、肉体欲望、性和暴力等与人的物质性关系,使这种物质性关系转化成为饱含情感的形象的自由显现的审美关系.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物质身体的美或者肉体身体的美,主要是一种超越性的、天生的、依存于肉体存在的自然美,主要是人的物质身体的各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美.物质身体,与人的欲望、实用需要,特别是性和暴力的联系比较紧密,也是人类永远不能脱掉的与动物性联系的脐带,也就是西方谚语中所谓"人,半是天使,半是魔鬼"的"魔鬼"部分,因此,物质身体美往往就处在天使和魔鬼,情感和情绪,力量和暴力,情和色,人和兽的交界点上,需要人们很好地把握分寸,划清界限,自觉扬弃,主动超越,以保持人对自身存在的审美关系,保证人的肉体存在的自由形象显现.否则就会出现物质身体的审美活动中美丑不分,美丑颠倒,美丑混乱的局面,直接影响到人的自身生产及其相关的一切社会现实活动,形成社会生活的混乱和腐败,直接危害到人类本身及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所谓符号身体是指,作为符号来表征、象征、揭示某种意义的身体;它是人们在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之上进行的一种审美创造,是人类的符号生产或者话语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作为其产品的符号身体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的种族、民族、地位、身份等差异,是人类身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身体符号或者符号身体的美和审美也是身体美学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这种研究主要就是从人在自身身体之上的符号生产或者话语生产的角度来研究人对身体的审美关系,把人的自身身体的妆饰和服饰作为"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人的自身生产,揭示其中的各种审美意义和价值.人类在自身身体上的符号生产或者话语生产,主要包括文身、刺面、发型、美容、美体、妆饰、服饰等.从人类社会的早期原始社会直到今天的后现代社会或者消费社会,这种符号身体的生产都是在人们在自己的肉体身体或者物质身体之上进行某种修饰、打扮、造型,显示出某种符号象征意义的主要手段,这种具有一定符号象征意义的感性形象可以表现某种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并提升和升华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的高度.戴维·坎特在《受侵犯的身体》之中指出:"对身体的修饰意味着身体所在的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从文身在玻利西尼亚社会与萨摩亚群岛社会的作用的强烈对比中可以发现这一点.
例如,在萨摩亚群岛的小岛---芒阿雷瓦岛上,社会结构就不明确.在那里,文身暗示一个人的特殊地位."⑤不过,随着社会的变迁,后来文身的社会身份的象征符号意义就被提升和升华为某种特殊的审美价值.这样具有社会象征意义的话语生产或符号生产,还包括人们对于脸面和身体的修饰.
戴维·坎特在《受侵犯的身体》中分析道:"当两个陌生人在一个拥挤的公共场所不得不彼此挤在一起通过时,通常他们会采取背对背或者身体侧面相对来通过.他们往往要经受身体巨大的扭曲来确保他们没有脸贴脸.这说明我们的脸和我们身体的前面担负着很多社会的和相关的象征意义."⑥脸面由社会象征意义到"为悦己者容"的审美价值的转化,同样也是人们在脸面上进行符号生产或者话语生产的审美超越、审美提升、审美升华的过程.
人们对美丽身材追求也是一个审美的超越过程.戴维·坎特的《受侵犯的身体》对此说道:"对美丽身材的向往是身体中心点理论的一个有趣发展.
这种需求的部分原因是寻求内在身体的更高质量,但是更多的原因是与健康的身体象征好人的观念有关."⑦这样一个身体的符号生产的超越、提升和升华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这种由好的身材象征健康好人到对美丽身材本身的追求过程.陈丽菲的《妆饰:审美的流动》关于面妆如是说:"如果我们追究面妆的起源,恐怕不能无视巫术与祭仪.……在最初的时候,原始人并不具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采取以色彩来涂抹脸的某一部分,使之亮丽动人的方式的认知心理与能力.然而,当这种含有神秘意味的宗教性活动成为一种仪式,被不断地重复进行的时候,人们对这种涂抹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化,它包括:对涂料的种类(如石、土或植物汁液等)与颜色(如由红到黄或白、黑等)的认识;对涂料给予皮肤影响(如可以润滑、柔软皮肤或引起皮肤粗糙等)的认识;对其涂抹的方式(如红色可以涂颊亦可以抹唇)及各种方式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的认识,等等.
由此,人们开始发现并发掘这种涂抹中美的意义,于是,产生了最早的美学意义上的面妆."⑧同样的道理,服饰也是身体美学所研究的符号身体的一个重要方面.服装是人的"第二层皮肤",这是表明服装是人的种族、民族、身份、地位、品位等意义的表征和揭示.与服装一样,各种饰物也都是生成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一种象征符号,与人的肉体身体一起组成一个人的身体.着名服装设计师王新元指出:"第一层皮肤创造一个自然的人,第二层皮肤创造一个社会的人."他认为"服装是人递给社会的第一张名片"⑨.研究服饰的学者包铭新在《时髦词典》的"美学"条目之中指出:"服饰审美活动异于其他艺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常常合而为一,服饰本身常常不能单独地被当作审美对象,服饰常常是与人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被人审视和欣赏.服饰的穿着者既与服饰一起组成审美对象,同时往往又成为第一个和最重要的审美主体.为了更清楚更完善地进行这种独特的审美活动,穿着者几乎总要借助镜子(或如镜的水面等).这时,严格地说,审美对象已经不是真实的穿着者及其服饰,而是其镜中的映像."⑩由此可见,人对自身身体的审美关系,不仅是指人的肉体身体或者物质身体对人的审美关系.还应该包含着人的自身生产所创造的符号身体对人的审美关系.符号身体是身体美学的重要研究方面,是人对自身身体的审美关系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的形象显现,也是人的身体美的发展和超越的象征符号的表现方式.因此,符号身体美主要就是肢体语言美、行为美、服饰美、文身美、刺面美、发型美、整容美、整形美、妆饰美等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身体美.
这种符号身体美,在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中被凸显出来,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人们在后现代社会语境下,往往就把身体美当作一种符号来显示出自己的种族、民族、身份、地位、职业、名声等的差异或者特点,甚至成为某些特殊的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表征和象征,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大型球类比赛中的所谓"篮球宝贝"、"排球宝贝"、"足球宝贝",大型车展或者汽车展销会中的"车模",某些服装博览会或者大型商业活动中的"内衣模特"、"彩绘模特"、"人体模特"、"服装模特"等所谓的"身体美"展示主要就是一种符号身体美.
所谓精神身体是指,人的身体所显现出来的内在意蕴,一般包括人的肉体身体和符号身体所显现出来的一个人的素质、气质、教养、风度、风格等内在的蕴涵或者"精、气、神".人的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不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存在物,而且可以是一个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或者指称意义的符号存在物或者话语存在物,还可以是一个具有内在蕴涵或者"精、气、神"的精神存在物.比如,眼睛和眉毛,它们可以组成一个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眼睛的物质身体形象,还可以成为象征"人类心灵的窗户"的符号身体图式,同时它们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内在蕴涵或者"精、气、神",成为精神身体场域.这种具有一定的内在蕴涵或者"精、气、神"的精神身体场域,并不像物质身体形象和符号身体图式那样可以通过感性和知性的认识来把握,往往是只能由综合了感性和知性的理性认识来摄取,这种人的身体的内在蕴涵或者"精、气、神",既扬弃和超越了人的身体的感性现象和表象,也扬弃和超越了人的身体的知性抽象和概念,成了综合了感性表象和知性概念的更高程度的具体的整体形象的气场.这个整体形象的气场就可以形成人的精神身体美.这种人的精神身体美,也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所谓的"文质彬彬"、"浩然之气"、"神清气爽"、"高风亮节"、"风度翩翩"、"神风仙骨"等人类的气质、修养、风度、气节等的总和所显现出来的美.人的身体的美,除了外在的肉体和身体符号所形象显现出来的外在美(面貌美、形体美、器官美、肢体语言美、语言美、行为美、服饰美)以外,还有一个以精神意蕴的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美(思想美、情操美、心灵美).一方面,人的精神身体美不可能脱离人的物质身体美和符号身体美而存在,另一方面,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又是"三位一体"一起生成为作为整体的"身体美"或者"人的美".
这个人的身体整体的"身体美"或者"人的美"与人对自身的认知关系和伦理关系息息相通,形成一个人对自身身体的认知关系、审美关系、伦理关系相统一的人的自我完善的整体,在人的身体中实现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境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一种人生论美学思想体系,是以人为本,以人的身体整体的自由发展为目标的美学体系.但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社会经济基础是相对封闭的小农经济或者自然经济,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指导则是封建主义制度和封建思想意识,因此,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军事侵略、文化侵略,中国"向内求善"的伦理型传统美学思想及其话语体系,就逐渐衰落了.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美学家们接纳和融汇了西方启蒙主义运动以来的、以康德、席勒、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人道主义美学体系、人性美学思想体系、伦理美学思想体系,逐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为指导思想的、有中国特色的人生论美学或者伦理美学思想体系,这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当代美学中成为主导流派的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经过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发展,不仅注意到实践概念的生产劳动的层面,同时也关注着后现代社会或者消费社会的某些方面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渗透和影响: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以及社会休闲生活的日益扩展,社会矛盾由一般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转向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日益增长的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休闲美学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个焦点,新实践美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理所当然应该有自己的休闲美学.
二、休闲美学与休闲美
我们认为,休闲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规定了休闲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自由创造性.
从字形和字义的角度来看,"休",像人倚树休息."休"的本义为"休息",由"休息"又引申为"休假".因人在树荫下歇息,有舒服的感觉,所以又引申为"善"、"美好".由"美"、"善"引申为"吉祥"、"喜庆",由"喜庆"引申为"喜悦"、"欢乐"."闲",金文上部是两扇大门,下部门中是一木头,连起来表示用木头挡起来的棚栏,这里指马圈.由"马圈"引申为"规范"(多指道德、法度),由"规范"引申为"限制"、"防御".借作"空闲",如:闲话;闲职;闲暇;没有闲工夫.现引申为"放着"、"不使用".
在《辞海》中,"休闲"被解释为"无事而休息"的意思,还有一义是:农田在一定时期内不种作物,借以休养地力的措施.
《新词语10000条》把"休闲"作为新词语,解释为:指过清闲生活以休息身心.还收录了"休闲服"(适合于人们休闲时穿的服装.也叫"休闲装"),"休闲经济"(指购物、度假等休闲活动带动起来的经济),"休闲业"(为人们提供各种休闲活动服务的行业),"休闲一派"(指色彩丰富、款式宽松简洁、质地柔软的休闲服装;或身着此类服装、显得悠闲的一类人),"休闲族"(酷爱休闲、娱乐的一类人)等.
从"休闲"一词的词义组合上,"休闲"所指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蕴涵是很明显的.因此,"休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闲暇"、"空闲"、"消闲".人倚木而休,这是个颇具哲学意味的形象显现或者象喻,不仅表达了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劳逸结合"的辩证关系,还形象显现着物质性需要向精神性需要的演化发展,暗示着人类生活实践超越物质生命活动的精神生命活动高度,尤其是审美自由境界."休闲",既是物质身体的休憩,又是符号身体的调整,还是精神身体的愉悦;它是人的身体整体提升和升华为真、善、美相统一的生命体,是人与自然、他人和自身浑然一体的审美创造的生命存在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休闲"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显示出来,占据着人类生活实践的大部分社会自由时间和广阔的社会存在空间.
因此,服务和研究"休闲"、"休闲文化"、"休闲美和审美"的"休闲业"、"休闲学"、"休闲美学"就应运而生,在传统社会少数人享受的狭窄范围中突显出来,成为社会"第三产业"、"文化产业"、"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课题,也是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方面.同样,在英文词源学和词义学中,"休闲"也具有某种相似的内在蕴涵和形象显现或者隐喻.英文"Leisure"(空闲时间;闲暇;悠闲;安逸;休闲)一词来源于法语,法语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休闲",希腊语为"Skole",拉丁语为"Scola",意指休闲和教育,古希腊和罗马的生命哲学提倡休憩娱乐,寓教于乐,快乐人生,有益身心,优化个体等.古希腊和罗马的生命哲学和休闲理念,作为西方文明之源和西方文化精华,渗透浸淫于整个西方社会发展进步之中.因此,英文中"Leisure"的词源和语义主要不在"休息"、"消遣",主要意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这才是"休闲"一词所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蕴含."休闲"与"劳作"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在拉丁语中,我们同样能找到这种排斥关系,因为,Otium(休闲、闲逸)的反意为Neg-otium(字面意为事务、商业、劳动)."瑏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我们多次说过,人的本性谋求的不仅是能够胜任劳作,而且是能够安然享有闲暇.这里我们需要再次强调,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
假如两者都是必需的,那么闲暇也比劳作更为可取,并是后者的目的,于是需要思考,闲暇时人们应该做些什么.……然而闲暇自身能带来享受、幸福和极度的快活."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多次谈到"休闲"("闲暇")是劳作的目的,把休闲的地位突出出来,休闲可以给人带来享受、幸福、快活(快乐),成了人生的中心环节和"唯一本原".不过,他强调人们的休闲不应该是一种无谓的"嬉戏",而应该是一种高尚的活动,所以他把音乐作为休闲的教育手段,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审美教育的休闲,而且他强调音乐作为一种让人快乐的消遣方式,可以使得人们的休闲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却又是纯粹的休闲,而不是与必需之物和实用之物相关的事情.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主要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休闲".马克思从人类的生产劳动的角度分析休闲,在他看来,人的基本生存实践就是物质生产劳动,而休闲则是生产劳动之外的时间和活动,而这种休闲的时间和活动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休闲"或"闲暇"是"非劳动时间"和"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它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那么,在私有制条件下与公有制条件下,休闲的时间和活动是有着不同意义的.在私有制条件下,休闲的时间和活动是为了保证剩余价值的生成,不至于使得劳动力拥有者的肉体存在受到影响而不能进行生产劳动,因此,剥削者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休闲",而劳动者的"休闲"既是有限的,也是随时随地可能被剥夺的.
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休闲才可能得到根本的保障,而且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极度丰富的商品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显示出"休闲"的意义:恢复人们的体力和精力,充实人们的生活,全面塑造人们的形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让人们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因此,休闲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它把人们从劳作状态和各种实用性活动中分离出来,使人们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自由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从本质上来看,休闲既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又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休闲,即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以后,不得不进行或者刻意为之的非实用性的时间和活动,因而它必然是一种超越功利性的时间和活动,在休闲的时间和活动中,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可以讲究自己身体的外观形象性和情感感染性的境地.这样,人们通过休闲来休养生息,逍遥自在,轻松愉快,可以放开眼界,深思熟虑,追问生命的价值,思索人生的意义,进行各种游戏,锻炼体魄,修身养性,养心益智,形成自己的成熟个性,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们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休闲的价值和作用不仅仅在于给人们的生存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更是为人类的发展构建精神家园和审美世界,使得人类的物质身体更加健康美丽,使得人类的符号身体更加真实美好,使得人类的精神身体更加充实完整,让人类的世界充满着真、善、美.休闲的时间和活动可以形成一种矫正、平衡、弥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力量.
这样,休闲美学所研究的人对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特征必然决定着休闲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自由创造性.其一,休闲美是在功利性得到实现以后的超功利性的形象显现.人们的休闲时间和活动必须在人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或保证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出来.不论是体力和精力的恢复,还是人们的娱乐游戏,抑或是各门类艺术活动,都首先保证人们的衣食无忧,不为生计所累,有空闲时间或自由支配时间.所以,休闲美是产生于人类的非工作时间或者自由时间的自由境界之中的一种超功利性的形象显现.正因为如此,在异化劳动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没有真正的休闲美可言的.即使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调整了利润的积累和分配,劳动者不再处于绝对贫困之中,可是他们的休闲时间和活动也并不是自由的状态,而是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控制之下,既不可能与剥削阶级相提并论,也不是完全非功利性的,而是为了资本的利润增值而进行的修正和调节.因此,真正的休闲美应该是在没有了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社会中才可能真正实现.其二,休闲美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形象显现.也就是说,人们的休闲时间和活动应该是按照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规律来安排休闲项目,一切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娱乐项目都不是休闲美.其三,休闲美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形象显现.那么,人们的休闲时间和活动绝不能只图个人的痛快淋漓,而不顾及他人或群体的利益要求.因此,那些有损公众利益和他人权利的所谓"休闲",都不能算是休闲美.因而休闲美的自由境界和自由创造应该是人对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体现,也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纵容放肆,也不能置若罔闻,更不能把它视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应该构建休闲美学并进行研究,让人们的休闲时间和活动能够健康美好地展开.
三、休闲生活实践与身体
在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共同视野下,休闲活动实践必须关注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全面发展,并且一定要遏制物质身体欲望化的纵欲主义,平衡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在每一个人的身体发展中的分量和质量.一般来说,要做到休闲美学和身体美学共同发展人的身体整体美,应该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不同的休闲方式来分别生产和塑造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二是综合运用各种休闲活动方式,全面塑造具有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的人的整体身体美.
以不同的休闲活动方式来处理人对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审美关系,创造出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这是休闲美学和身体美学交叉形成的跨学科的具体特征,也是不同的身体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休闲美和身体美的结合和统一.
体育运动等体力娱乐消遣活动比较适合于人的物质身体美的生产和塑造.这是因为,以体力的消耗和人体形态和形象的塑造为主要途径的娱乐消遣活动,主要就是在物质身体的基础上,针对物质身体或肉体身体的美化、修整、锻炼而进行的休闲实践活动,那么,这些休闲实践活动就主要是生产和塑造物质身体美.
服饰设计制作、职业形象设计、古玩器物鉴赏、集邮器皿收藏等符号象征活动,是比较适宜的生产和塑造符号身体美的休闲实践活动.这些以符号象征意义为主的休闲实践活动,可以设计出每一个人自己的形象、地位、品味、兴趣、名声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个人的服饰打扮、职业形象、业余爱好、闲暇兴趣等,就成了这个人的象征符号,也就成了一个人的符号身体美的主要标志.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歌舞表演等文学艺术活动,则是人的精神身体的主要外在表征.众所周知,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书法、摄影、电影、电视、曲艺等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作用于人们的心灵,是一种怡情养性,塑造美的灵魂的休闲实践活动.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实践活动,不仅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和表现,也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的生产者和塑造者,所以有"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诗言志"、"文如其人"、"音乐是人类心灵的火花"、"歌为心声"、"书为心迹"、"戏剧是心灵的镜子"等格言警句,道出了文学艺术与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休闲时间和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生产和塑造精神身体美或者心灵美.
尽管不同的休闲方式可以分别生产和塑造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但是,人的身体毕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人们的休闲时间和活动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休闲活动方式,全面塑造具有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的人的整体身体美.只有这样,人在休闲时间和活动中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自由发展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在自己的事业和现实生活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成为一个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者"或者"自我实现的人".
与此同时,人们的休闲时间和活动还必须防止物质身体的欲望化和符号身体消费化的过度消费,阻止精神身体平庸化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时尚,努力提倡在休闲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人的身体,做到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平衡,和谐发展,自由展现.随着后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的来临,人类社会生活被市场经济的那一只无形的手所控制,日益消费化、商品化、欲望化、娱乐化,人们的休闲时间和活动在市场化道路上越走越远.加上一般的观念中,休闲时间和活动是人们的私人事情,是一个私密的事情,完全可以放松一点,随意一点,于是休闲的时间和活动就更加容易流于"三俗"("庸俗、低俗、媚俗"),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欲望化趣味、满足生理需要的某些服务、还有一些带有诱惑性的视觉图像,在阴暗的角落里蔓延流行,使得一部分人的休闲时间和活动变得乌烟瘴气,庸俗不堪.这样的休闲时间和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对人们的整体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污染和毒害.这样的状况如果在社会的休闲时间和活动中流行开来,泛滥成灾,那就不仅会使得人们的休闲时间和活动成为人欲横流的大市场,势必造成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沦丧,风气败坏.这是值得警惕的事情.
此外,在全球化时代和后现代时代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我们还应该全面促进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全面自由发展人本身.
休闲和劳作是人类生存的两大部分,休闲替代劳动,劳作替代休闲,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节奏,劳逸结合是人类生活的必然规律,不可违背.休闲还是人类劳作的一个目的,又是人们乐意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异化劳动的状态下,人们尤其追求休闲生活,希望逍遥自在.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狩猎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或后工业时代,似乎更加重视消费和休闲.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使得人类社会的社会形1比较高的水平上进行了劳作和休闲的轮回,人们惊奇地发现,不仅劳作可以创造财富,与时俱增的休闲时间和活动也可以创造财富,休闲产业或者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孕育产生了休闲经济和休闲经济学.休闲经济学是研究休闲经济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它考察人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探讨和研究人类休闲行为和经济现象之间互动规律,在"生产系统"同"生活世界"之间寻求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性发展的休闲途径.休闲经济学侧重分析休闲时间和活动中人的体验、欣赏、情感表达等方式,及其传递出的消费需求信息,研究与休闲时间和活动相关的各类服务、市场、营销、企业策划、产品生产、社会组织的基本规律,促进休闲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最近一个多世纪来,休闲经济不断发展,激活了休闲经济学,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后现代社会或者消费社会在全球化大趋势的触动下,休闲经济和休闲经济学注意到了文化艺术事业在休闲时间和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所谓的"文化工业"或者"文化产业",使得休闲经济和休闲经济学的视野不断开阔,水平不断提高.
现实生活昭示我们,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那样的人其实无异于动物的存在.人是世界的美,就人的身体而言,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的统一整体才是人的理想美.休闲,并不仅仅意味着人们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和空闲时间增加了,丰衣足食了.丰衣足食只是休闲的物质条件和生理需要基础,休闲更多表示出人的一种身体存在状态和精神态度的变化.因此,休闲的生活方式是生产和塑造人的身体整体的必要的和主要的途径,因为在实用性的劳作过程中的身体是受某种功利性的支配和影响的,因而对劳动者的身体的作用一般不是以身体美为主,而是以某种功利性的要求为主,所以必然是片面利用和发展人的身体.因而,人类的休闲时间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调节、平衡、弥补人们的异化劳动所产生的人的片面发展和异化状态.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劳作的目的是休闲"和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自由时间对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那么,休闲的生活方式、休闲经济、休闲经济学应该引导人们的休闲走向健康、文明、全面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翁,我们必须远离炫耀性的消费,鄙弃暴发户的畸形心态,鄙视一掷千金的挥霍浪费,抛弃割裂人与自然的消费观念和休闲理念.合理、科学、健康、文明地利用闲暇时间,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创造财富,使整个社会繁荣发达,而且也可以促使人的健康文明成长和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应该是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真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