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成中英对美的认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6 共357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成中英美学理论的内容探讨
【绪论】成中英美学观的综述与研究价值
【第一章】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2.1】成中英作品中的本体美学
【2.2】成中英美学观点诠释美学
【第三章】成中英美学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对成中英美学思想的评价
【结语/参考文献】 成中英对美的认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成中英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在中国战乱的年代,一直为求生和求学而不断奔走。从小学至大学,成中英在父母的熏陶、恩师的教诲下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既而带着复兴中国文化的梦想去往美学留学,深入到西方哲学的核心。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熔铸中西方哲学提出“本体诠释学”的理论。除此之外,他还一直奔走于中国哲学重建的实践工作,为中国哲学,尤其是易经哲学的重建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实现新的发展。
  
  根据“本体诠释学”的哲学理论,针对当下美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成中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本体美学思想。本体美学认为,美学应当有一个自觉的对本体的了解,本体是美学的生命的源泉,不论美的本体是什么,本体的意识是不可或缺的。本体美学的思想更多地受启发于中国的易经哲学,它对于解决当下的西方美学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本体美学的提出实际上是用中国美学解决西方美学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中国美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都是有利的。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本体美学的提出显得很尴尬,显得与当下的各种审美现象格格不入。但是成中英认为,美的生命不能丢,人应当在繁杂的审美现象中记得把自己放在宇宙当中思考自身的本体。成中英的美学思想,不够成熟也不够系统,本体美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还值得深入探讨。凡此种种都不影响成中英作为一个美学研究者为复兴中国文化所作的努力,都不影响他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参考书目
  
  着作类:
  
  [1]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2]成中英。世纪之交的抉择: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C].上海:上海知识出版社,1991.
  
  [3]成中英。世纪之交的抉择[M].上海:上海知识出版社,1991.
  
  [4]成中英。本体与诠释[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
  
  [5]成中英。易学本体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成中英。美的深处:本体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成中英编。本体与诠释:美学、文学与艺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成中英、杨庆中。从中西会通到本体诠释--成中英教授访谈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9]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0]方东美。方东美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11]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5.
  
  [12]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3]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
  
  [14]洪汉鼎。诠释学--他的历史和当代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5]李山、张重岗、王来宁。现代新儒家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6]方克立主编。21 世纪中国哲学走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7]李翔海、邓克武编。成中英文集(第 1 卷)论中西哲学精神[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8]李翔海、邓克武编。成中英文集(第 2 卷)儒学与新儒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19]李翔海、邓克武编。成中英文集(第 4 卷)本体诠释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0]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1]陈望衡。20 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2](英)英伍德着、刘华文译。海德格尔[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9.
  
  [24]张丽珠。中国哲学史三十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5]侯敏。现代新儒家美学论衡[M].济南:齐鲁书社,2010.
  
  [2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8]孙丽君。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论文类:
  
  期刊论文:
  
  [1]成中英。中国哲学的重建[J].人文杂志,1993(4)。
  
  [2]藩德荣。本体诠释学与当代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5(5)。
  
  [3]成中英。毛曦译。本体诠释学是什么[J].唐都学刊,1996(4)。
  
  [4]成中英。走向 21 世纪的中国哲学[J].江苏社会科学,1996(6)。
  
  [5]成中英。本体诠释学三论[J].安徽师大学报(人文社会学版),2004(4)。
  
  [6]成中英。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J].东方论坛,2004(5)。
  
  [7]成中英。全球化的东西文化差异与交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6)。
  
  [8]成中英。本体美学的研究方法[J].艺术百家,2011(5)。
  
  [9]李翔海。内在与超越――论第三代新儒家的哲学趋向[J].社会科学展现,1996(1)。
  
  [10]潘德荣。在西方哲学的核心中重建中国哲学[J].安徽师大学报,1998(2)。
  
  [11]陈望衡。“天人合一”的美学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2]刘学智。成中英谈本体诠释学与方法[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1)。
  
  [13]陈望衡。中华文化的美学智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14]张刚。成中英“本体诠释学”建构逻辑之辨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1)。
  
  [15]陈望衡、吴志翔。从“道”到“境界”--成中英关于“道”的诠释的美学启迪[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
  
  [16]麻桑。“新”新儒学的意义及其发展[J].学者访谈,2005.
  
  [17]麻天祥、詹志和。拓进中的回望:美学本体论的发展历程与终极形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8]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9]赵惠霞。本体论美学批判[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0]潘繁生。老子的宇宙本体美学观及其对后世文艺美学的影响[J].江海学刊,2008(6)。
  
  [21]张义宾。民间文学中“工具”主题的本体美学阐释[J].文史哲,2010(4)。
  
  [22]侯敏。趋向一种大美学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23]朱志荣。中国美学的本体诠释[J].中华读书报,2012(20)。
  
  [24]朱志荣。论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5]侯敏。成中英“哲学诗”与文学观的美学内涵[J].南京社会科学,2013(6)。
  
  [26]Chung-ying Cheng.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Confucian Philosophy,Western Social Sciences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1987.4.
  
  [27]Chung-ying Cheng.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in a Global Context,the 20th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1998.8.15.
  
  硕博士论文:
  
  [1]罗兵。从“本体诠释学”到 C 理论--成中英中国管理哲学思想的建构[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7(5)。
  
  [2]秦艳平。“合外内之道”的多面审视--成中英对儒家人性道德的理论阐发及其评价[D].福建:华侨大学,2008(3)。
  
  [3]郑秋月。以杜维明和成中英为例的波士顿儒学与夏威夷儒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4)。
  
  [4]董龙昌。冯友兰美学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4)。
  
  [5]朱秀娟。成中英新新儒学思想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6)。


  致 谢
  
  2012 年 9 月我怀着对学术的敬畏之心踏进山师的大门,既而生活于斯,学习于斯。在此期间,我不断被山师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所陶冶和浸染。三年时光匆匆流逝,它带走了我的青涩和无知,留下了最美好、最珍贵的光阴故事。在这里,我收获了师情,收获了友情,汲取了知识的养分,这些都将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垫脚石。
  
  感谢在生活上关心我,在学术上指导我,在工作上鼓励我,在人格上启发我,如父亲般敬爱的导师--周均平。我感谢老师在论文选题上给予我的信心和鼓励,教我知道“世间无难事,除非己莫为”;我也感谢老师为我论文修改所倾注的心血,教我明白做学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有严谨扎实,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我更感谢老师在教学和生活上为我树立的良好榜样,教我懂得在教学上教师应当“诲人不倦”,并且要严格要求、悉心教导,在生活上教师应当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榜样。在这里,我谨向老师衷心地说一声,谢谢!
  
  感谢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各位老师在课堂上教授我知识,启发我的智慧,他们有着渊博的知识涵养,高深的学术理论,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他们将是我一生膜拜的榜样。我将积极向各位老师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止求知的步伐。
  
  感谢董龙昌师兄、马草师兄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马草师兄,时常为我的论文写作指点迷津,他醉心于学术的精神和刻苦钻研的态度为我树立了很好榜样。感谢同门白雪、司健余三年的陪伴。感谢舍友张静、赵明智、庄振华、邢兰娟、王晓伟、李花在我论文写作遇到困难时给我鼓励,三年友情永生难忘。感谢 2012 级文艺学全体同学的相伴。
  
  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走上读研的道路,从而有幸走进山师,接受高深的学术洗礼。感谢他们对我的宽容,感谢他们的辛苦和操劳,毕业之际,对他们衷心说一声,谢谢!
  
  人生由许多个三年组成,每个三年都应当是一朵鲜花,如果使每一朵都在恰当的季节努力绽放,那么人生必然充满馥郁的芬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