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创新社会治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20 共490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美学探析
【引言 】创新社会治理与美的关系研究引言
【第一章 】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溯源
【第二章 】创新社会治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第三章 】以立美之维创新社会治理
【第四章 】立美之维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 】美学视角下创新社会治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创新社会治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近些年以来,逐渐的出现了用美学的理论来研究社会问题,也就是人们希望通过"审美之维"来审视,从而改善我们所生存的整体境遇。

  "中国面临着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的挑战。"在当代中国,创新社会治理已经到了必须的程度。首先,对于人类来说,在目前的社会治理制度当中,人类整体性的生存境遇对人类的损害和矛盾越来越严重。这种整体性生存境遇,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其次,当代中国正处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转轨阶段,目前的社会治理方式,导致了人们与自己创造出的自然和社会出现了"异化".

  在社会治理领域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用社会管理层面的理论指导解决,也可以通过道德层面的约束来解决问题,等等。但是我认为这些方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审美之思,然后用立美之维来指导我们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当中涌现出的这些问题。

  一、人类整体性生存境遇的审美缺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社会治理层面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来解决发展当中产生的新问题。在现有的治理模式下,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追根到底就是出现了审美的缺失。

  (一)自然生态领域的审美缺失。

  随着人类发展进入到了 21 世纪,在几千年的人类和大自然共存的过程当中形成了重重复杂的依赖关系,同时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的显现出来。

  1.自然生态被破坏。

  人类在这个大自然当中生存了几千年,是自然哺育了人类,使得人类在大自然中劳动创造。人类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研究出了科学和技术,并将这些科学和技术运用到对大自然的改造过程当中。人类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大自然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产物,从大自然当中不断地攫取利益。正是靠着这些智慧和聪明才智,使得人类越来越感觉自己不再是等同于自然界的普通动物,而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存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从原来的相统一,转化成了相对立。这就导致了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回击。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温室效应等等,大自然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无情的报复者人类。

  到了现代,人们与自然的矛盾更加凸显。尤其是当代,目前的政府管理体制,使得人们的政绩观发生扭曲,过分重视经济而忽略自然。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分倾向于人类自身,而忽略对自然界的保护。意识不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只考虑暂时的自身利益。在人类以我中心的思想意识支配下,虽然我们人类靠着劳动创造出了很多的文明成果,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我们大家正沉浸在人定胜天的喜悦之中时,自然界也在以它特有的方式,如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臭氧层空洞等等报复和惩罚着人类。人类这种一味的只注重自身的发展,而肆无忌惮的破坏自然界的发展方式,使得我们由征服自然已经走向了破坏自然,最终必将毁灭自然,也毁灭我们人类自己。

  2.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博弈上,大致经历了敬畏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破坏自然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远古时代,人类没有完全认识自然规律,对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春、夏、秋、冬等心存敬畏,甚至惧怕。此阶段的人类活动受自然的约束,人类只有在大自然高兴的时候进行活动,在大自然不高兴的时候,人类甚至四处躲避、四处逃窜。此阶段人与自然的地位是不等同的,自然是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大自然是人类的主人,人类只是大自然这个大家庭中的普通成员。用审美的眼光来看,此阶段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美的。

  第二阶段,随着人类的繁衍,人类逐渐的总结出了大自然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逐渐的认识了自然。此阶段的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已经知道了风、雨、雷、电等等是自然的规律,因此人类的劳动也是在遵循着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此时大自然依然是人类的主人,人类是大自然家庭中的成员,但是已经是比普通动物高级的成员了。人类是同自然界相等同的动物,但是人要高于其他动物。用审美的思维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能算是美的。

  第三阶段,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逐渐的从认识自然转变成了利用自然。懂得利用自然的规律办事。靠自然界的雨水进行农业生产,靠自然界的风行船,等等。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处在了平等的状态。用审美思维来看,此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显现出了美。

  第四阶段,人类逐渐的开始了改造自然。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基础上,人类逐渐的利用自然规律,并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导致我们不需要的自然结果发生的条件、创造导致我们所需要的自然结果发生的条件,让自然朝着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于是,在这些依靠改变自然规律发生的条件的实践活动,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类逐渐认为自己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人。此时也出现了人定胜天的理念。用审美思维来看,此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美的,但是也蕴含着不美的危机。

  第五阶段,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的加剧,违背自然规律的改造也越来越加剧,从而破坏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使得自然开始报复人类,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紧张,并逐渐加剧。尽管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人,在尽情的改造自然,但是,大自然也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无情地报复着人类。用审美的角度看,破坏自然是不美的表现。

  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自然生态危机,不会因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还是自然是人类的主人,以及是否具有人定胜天的理念还是天人合一的理念,而自然形成和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以及自然界的生态危机,都不会自然的产生和解决。解决这些矛盾和危机的关键在于人类做什么样的主人,以及怎样做主人。这是以"立美宜人"为指导的社会治理方式创新要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生态领域的审美缺失。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了人们生存的整体环境,但是人们往往只重视自然生态问题,却忽视了人间的生态问题。往往一提到生态问题,人们便自然想到类似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等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实际上,自然环境只是狭义上的生态,只是生态的一个侧面,仅能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系。人类整体的生存境域,才是我们说的广义上的生态。人类整体生存境域,不仅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能体现人与社会的全方位整体性关系。也就是说,人的整体性生存境域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共同构成的。其中人类作为自然的主人,实际上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影响程度上来比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环境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因为社会环境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正是因为我们人类自身在理性和世界观方面出现偏差,在此影响之下,我们人类的社会实践才出现了偏差,于是就导致了社会生态出现了问题。

  1.社会矛盾凸显。

  当前中国社会问题主要是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矛盾较多的表现在有官民之间、警民之间、贫富群体之间、劳资利益分配之间、政商之间、商民之间等等。综合起来看,这些矛盾概括起来就是强势与弱势之间的矛盾。分析来看,诱发这些矛盾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公平正义的缺失。具体的分析就是,由于征地、拆迁、付薪、就业、医疗、教育、司法等过程或领域中存在的不公不义,以及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的相对滞后。

  这些日益突出而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客观上要求人们运用更有效的方法来缓解、来化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缺乏有效了解、分析和处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复杂与社会治理相对薄弱滞后的矛盾,使创新社会治理成为必然选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解决社会矛盾凸显与社会治理滞后这对矛盾的需要。

  2.经济发展遭遇瓶颈。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同时也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这三个时期叠加于同一个历史时空,在中国及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对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认真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拯需解决的障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产能过剩。尽管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会出现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也频繁出现,有时甚至更严重。但我国的产能过剩,尤其是低端产能过剩,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房地产市场泡沫。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来遏制房价过快增长,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而言,房地产市场回调基础不牢固、回调幅度有限。一些城市房价依旧较高、,住房问题依然是百姓最为关心关注的一道民生难题。三是,地方债务累积。2013年 12 月 30 日,审计署公布了 2013 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止 2013 年 6 月末,全国政府性债务为 30.27 万亿,其中全口径中央政府性债务合计 12.38 万亿,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合计 17.89 万亿。

  虽然这些债务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风险也在不断累积。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当中,在人类与大自然的每一次对话与较量当中,尽管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因为大自然也一次次的报复了我们。西方哲学经过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已经不符合人类和自然的发展规律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主导人与自然发展的方式来指导人类的实践。我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我一体的思想就更为适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社会治理,按照美的规律去实践。

  二、人类在改造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出现的异化。

  几千年来,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实践于自然,实践于社会。但是,我们所改造和利用的自然,我们所创造的社会,并不完全的为我们人类服务,而是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一些与我们人类生存相对抗的一面。这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

  (一)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了人的异化。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处处都无法离开大自然。但是,悄无声息的变化却在一直发生,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也从敬畏自然到认识自然,再到改造和利用自然。在这些关系的转化过程当中,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作用于大自然的越来越多。"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类步入高生产、高能耗的发展阶段,将大自然推向负荷的极限。"但是在这种人类作用于大自然的过程当中,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并不完全是我们想要的利益,人类有时还会受到自然界的伤害,例如山洪、泥石流、温室效应等等。这就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异化。自然界没有完全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而是在某些时候与我们的意志相背离。

  (二)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出现了人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作用于我们的社会。

  我们人类创造出了劳动产品,创造出了宗教等精神产物,创造出了武器,等等。但是我们人类创造出的这些东西,并不都是让我们受益的,甚至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就出现了人与我们创造的产品之间的异化。人类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了劳动产品,本应从中享受到快乐,但是,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我们所创造的劳动产品被封建主和资本家剥夺了,付出劳动的人们却被奴役和剥削。宗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却被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等牢牢地束缚住了思想,从而被统治。劳动人民生产出了武器,本来我们可以靠武器防身,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又被自己创造出的武器所伤害。

  "立美宜人"的实践观,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运用,就是通过"审美"之维寻找当前人类发展当中人类与人类和人类与整体生存境遇之间"美"的缺失,利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分析人类与整体生存境域发生的"异化",通过"立美"的实践,来弥补"美"的缺失,消除这些"异化".由此来消除由于"美"的缺失和"异化"所导致的对人的束缚与摧残,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的美好生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