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公立医院对外医疗合作现状及管理策略(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06 共10004字

  4. 4. 4制定对外医疗合作的管理工作规范

  公立医院的对外管理是一项系统连续的工作。各个合作项目的有效管理需要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体系。工作规范应从组织架构、工作流程、沟通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并将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提升为标准化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建立合作各方的监督、反馈、沟通机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预防组织机构的官僚化与低效率。让"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为合作项目工作人员医疗服务的宗旨,并人人身体力行践行该宗旨。

  1.制定合作方准入标准及考核标准。

  公立医院在开展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应对合作方设定准入条件及考核标准。

  对于准入条件应分成不同的类别,可以分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会其他资本等,并分别对其设定不同的准入标准,包括合作方的基础建设、医疗设施条件、连续三年以来的资产、负债及盈利状况、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学科特点、学科优势及医院管理理念与文化建设等方面来考虑。

  按照医院的不同类别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对于合作项目的考核以科学化、数据化为依据。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性、当地百姓就医的方便可及性、学科建设、科研能力提升、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综合考核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向或多向的细化考核标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

  对于松散型的合作模式,技术的提供方应着力以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和提高合作方的技术水平为根本的出发点,从派出技术人员的级别、派驻的期限、更换频率、时间间隔等方面综合考虑,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长期派驻的方式,来提高合作方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合作方对当地居民的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大型公立医院对外医疗合作的宗旨。

  2.增强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

  (1)评估合作项目的医疗风险因素。

  由于医疗对象的特异性,疾病的复杂性、新设备的应用、新技术的开展为医院的合作项目管理带来了较高的医疗风险,因此识别医疗风险与开展医疗风险分析是开展对外合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对预估的医疗效果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高风险的医疗活动设定严格的管理程序与诊疗规范,来防范医疗纠纷对医疗机构带来的负面影响。

  (2)制定规范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生存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医疗质量是公立医院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前提,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根本,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它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产生吸引力[31],不仅可以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风险的防范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从不同的层面进行预防。制定完善的医疗操作流程,并严守操作流程;对于可预测的医疗风险,如因个体的异质性而导致的医疗风险,应选择合适的规避方案,必要时采取果断的处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将可控医疗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因新的医疗技术或器械,以及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不可控医疗风险,管理者应在项目运行前具有相应的风险识别意识,并在此类风险发生后做好相应的善后工作。其次,建立项目医疗风险基金。设立项目医疗风险基金是为了转移除责任事故外的医疗风险。如为了防范新技术或新产品而引起的医疗风险,项目医疗风险基金的设立可以营造相对宽松的医疗环境,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从而提高医疗创新和服务质量。项目医疗风险基金可由个人、慈善组织、有关部门、合作各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出资构成。

  3.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1)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分层、分类评估。

  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医疗机构是劳动技术密集型组织。对合作项目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建立分层、分类管理体制,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学历、能力、工作经验建立由低到高的职位分类,并对每个职位给予合理的报酬。制定分类分阶段的继续教育目标与计划,继续教育既包括技能的教育,也包括理念、价值观的教育。根据职位类别规划职业发展,提升不同类别、不同专业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建立综合全面的考核评估标准。

  对于合作项目的各部门应在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对于考核标准的制定可以运用平衡积分卡的管理办法来建立。从财务角度、患者角度、项目内部运行、学习及成长四个维度来对各个部门进行考核,从而了解各部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员工的成长等。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的运营情况进行人力与硬件资源的适度调整,进而达到对合作项目整体运营的掌控。通过考核标准的制定决定薪资体系的分配。明确薪酬体系的分配原则是对优秀行为方式的认可。优秀行为不仅取决于财务状况、服务的优质程度,还取决于对研究和教育的带动,伦理责任的承担等,其最终目标是营造一种责任、团结、信任的和谐氛围,建立横向的协同激励机制,避免基于片面的工作效率的薪资体系给医院文化带来无法修复的损害。

  对于合作项目的考核评估在可度量的优化目标与可行的实施办法的前提下实行整体的动态的管理跟踪,对管理流程进行及时地更新、完善,确保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避免业绩衡量的片面性。

  4.加强公立医院的品牌保护。

  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领域侵权事件也不断增多,品牌维护与完善愈显重要。可以说未来医院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医院品牌的竞争。大型公立医院在开展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品牌维护。

  (1)建立合理的合作布局,规范对外合作流程。

  根据国内的行政区划及医疗资源的分布状况预先制定开展合作的整体规划,使对外合作工作从整体上、层次上具有一定的战略性;不断完善、改进、提高对外合作管理流程与管理规范,使公立医院的对外合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范对品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2)严格准入标准,维护品牌利益。

  制定严格的合作方准入标准,并且双方能够认同彼此的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文化理念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条件。在理念与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对合作方的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设定准入门滥,对于维护公立医院一流的品牌形象,实现公立医院的品牌延伸起到重要的把关作用。

  (3)防范道德风险。

  由于组织性质、价值观、文化的差异,有可能导致合作各方追求的利益侧重点不同。不排除有的合作方并不是真正要投资医疗卫生事业,而是借投资医疗的名义谋取其他利益,或者在合作项目运行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在与合作方合作时需要将这种道德风险考虑在内,细化违约责任,在发生道德风险时可以采取现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以防范借用公立医院名义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甚至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4)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管理,维持高质量的运营。

  质量是品牌的灵魂,合作项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立医院的品牌形象和持续运营。(这里讲的质量包括医疗质量和医疗能力),提高管理能力是提高合作项目质量的有效途径。着手从医疗成本、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等关键指标方面进行持续的改进。当合作方不再具备合作的基础时,应及时终止合作关系,实行收割战略,来维护公立医院的一流品牌声誉。

  (5)品牌营销统一化。

  在合作项目的对外宣传上,应对营销模式与宣传的相关内容实行统一化管理。公立医院可以根据对外合作项目的不同加以分类,并根据不同的分类制定适宜的对外宣传模式。

  (6)与媒体、政府合作维护品牌权益。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对于维护品牌权益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些假冒大型公立医院名义的侵权行为可以通过媒体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维权,保护公立医院的品牌权益和患者利益不受侵害。

  (7)品牌的危机管理。

  加强对品牌危机的认知程度和反应能力,尽可能的在第一时间发现危机征兆,制定处理潜在危机的应对机制,尽可能确保品牌危机不发生;在面对危机时,应釆取果断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化解危机,减少危机对医院品牌的不利影响。

  (8)关注品牌维护的每个环节,加快驰名商标的申请认定。

  公立医院的品牌维护应贯穿于发展中的每个环节,思想上应引起足够重视,实践中加以防范各种有可能对医院品牌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出现危机时妥善应对,维护好医院的品牌。

  加快驰名商标的申请认定,完善品牌建设,防止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的不正当侵害商标权益的行为发生,充分发挥好公立医院持续努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更新品牌管理理念,完善品牌的维护策略。

  医疗机构对外合作的成功有许多关键因素,完善的政策、规范的管理是公立医院对外合作成功的基石。大型公立医院无论是以建立医疗集团或是股份合作等模式来开展对外合作,取得政府支持、加强对合作项目的论证、科学的治理架构、价值观的认同、具有高瞻远瞩、敢于探索的领导人、防范法律风险、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对彼此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核心文化能够没有阻碍地传承和身体力行地实施等都是合作项目成功的根本保障。在完善管理的同时,通过降低采购成本、强化差异化战略来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也同样重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