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淮浙煤电战略制定及保障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0 共119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淮浙煤电战略管理策略研究
【第2部分】淮浙煤电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绪论
【第3部分】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内容及发展趋势
【第4部分】淮浙煤电有关情况
【第5部分】浙江电力市场运行情况
【第6部分】安徽省煤炭市场运行情况
【第7部分】淮浙煤电SWOT分析
【第8部分】 淮浙煤电战略制定及保障措施
【第9部分】淮浙煤电战略管理优化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淮浙煤电战略制定及保障措施

  前文通过 SWOT 分析,定性地指出了淮浙煤电选择的战略模式,即成长型战略(第一阶段)→纠正型战略(第二阶段)→成长型战略(第三阶段)。下文通过对淮浙煤电地域市场情况、营业收入、利用小时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成长型战略如何制定。重点通过对两大变动成本进行分析,得出淮浙煤电在目前阶段正处于成长型战略向纠正型战略操作转变时期,如何制定纠正型战略。然后通过分析得出电力先行、做强核心发电业务是淮浙煤电近期的发展战略。再阐明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保障措施及风险预控。

  战略的制定不是无本之木,也不是无源之水。“企业存在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同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而尽可能地缩减成本”[10].通过前面章节的分析,着手于目前面临任务,着眼于今后一段时间可预测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利益最大化而获得淮浙煤电今后的发展战略。

  淮浙煤电战略方向是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利润稳定,其次是利润最大化。发展战略制定立足于利益最大化,同时又服务利益最大化。

  5.1 成长型战略制定

  5.1.1 地域市场成长型战略

  淮浙煤电的设计煤种为淮南煤,所产电供给浙江市场,对于淮浙煤电而言,是资源和市场互换的一体化企业,煤和电相互依存。

  而产品输出路径有二种情况,第一种是把电送往浙江,第二种情况是把煤售到浙江。在前几年煤炭市场行情上升期,有可能获利,现阶段把煤销往浙江几无可能,铁路运输成本加上深井煤开采成本每吨接近 550 元,而 BSPI 报价加上低廉海运价格每吨仅 500 元,如果进口煤海运过来则更低廉,因此在浙江地区淮南煤不具备竞争能力。

  因此,增加发电总量,抢占浙江电力市场的成长型战略是必行的战略。

  前文提到淮浙煤电二期 2013 年底投产后,机组容量容量成倍增加,新增机组又极具成本优势。国家电力政策,分计划内和市场两部分,计划内电量原则上按机组容量进行切分,这一部分约占总量的 92%.因此充分发挥机组容量增加优势,煤炭单价下行的机会,提高发电总量,抢占浙江电力市场是现阶段的成长型战略现阶段外部环境的改变,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不景气,成长型发展战略尤其重要,充分利用企业地域市场的外部机遇,发挥企业发电政策优势。必须从原先煤、电并重的思路调整到发电为先、做强核心发电业务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来。

  5.1.2 营业收入成长型战略

  ① 淮浙煤电历年营业收入

  【1】

  如图 5.1 分析,从 2008 年开始,淮浙煤电营业收入稳步上升,直到 2011 年达到24.8 亿元;2012 年开始递减,同比下降 1 亿多元,提示经济增速在放缓;2013 年营业收入高于 2012 年,小于 2011 年,提示经济增速尚未恢复到 2011 年水平;2014 年预期达到 38.26 亿元,高于历年营业收入,这主要得益于二期投产,容量增加,计划总电量增加所致。

  ② 淮浙煤电一期历年营业收入

  图 5.2 不能明确一期营业收入情况,无法纵向同比发展情况。下图为扣除二期部分的历年营业收入。

  【2】

  如图 5.2,从 2008 年开始,淮浙煤电一期营业收入稳步上升,直到 2011 年达到 24.8亿元;2012 年开始递减,一期营业收入一路下滑,提示经济增速在深度回落;一期营业收入从 2012 年开始,下降幅度逐步放大,提示经济增速下滑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说明,宏观政策预期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离。

  ③ 营业收入成长型战略

  国家政策要求加快环保改造,通过对应的环保电价鼓励企业先期投入,促使企业义无反顾投入后再获取回报。淮浙煤电必须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这个大好机会,结合“皖电东送”的国家政策性支持优势,争取到所有环保电价。设计时同步建设脱硫设施,脱硫电价投产时即取得。而脱硝技术改造于 2013 年完成,脱硝电价批文在流程中。现在最大成长点是除尘电价,因建厂设计时标准为<50 mg/Nm3,当时无除尘电价政策出台,2011 年后国家出台新标准按<30 mg/Nm3 计,奖励除尘电价。一直以来因空间等各种客观原因,无法上新的除尘设施,除尘电价没能拿到。新时期要考虑突破现有的障碍,实施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利用宏观政策机遇和自身优势,取得除尘电价是现阶段成长型战略之一。

  同时,现阶段利用机组容量增加优势,和浙江电力市场提供的良好政策机会,提高营业收入总量,是现阶段的成长型战略,本质上是提高发电总量。 企业总营业收入上去了,但同比一期营业收入却明显下滑,并且最近三年已连续下滑。所以,现阶段营业收入的提高,只是利用机组容量增加提高发电收入,现阶段的企业成长型战略是一种水平不高的成长型战略。

  5.1.3 利用小时数的成长型战略① 利用小时情况

  机组利用小时是折合成额定负荷下一年内机组使用时间,下图为淮浙煤电历年平均利用小时。

  分析历平均年利用小时如图 5.3 可得,机组投产后首年平均利用小时为 5299h,而后逐年上升到峰值 6431h,达峰值后两年逐步回落约 300h;而预测今年比峰值回落约1200h,今年平均利用小时仅 4901h,下降明显,表明机组整体利用率偏低,产能过剩。

  图 5.3 反映了淮浙煤电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今年预测利用率仅为 55.95%,反映了平均每台机组空置时间接近一半,总量情况如何呢?历年总利用小时数情况见图 5.4再分析历年总利用小时如图 5.4 可知,2013 年前总利用小时与历年平均利用小时的情况完成一致;今年情况有点特殊,总利用小时比峰顶值高 6742h,为历年之最大,而年平均利用小时却为历年之最小。因此,现阶段总利用小时的提高,只是利用机组数量倍增而得到提高,现阶段利用淮浙煤电二期投产的内部优势和浙江电力市场容量切分的宏观国家政策的机会。一个最大总量利用小时和一个最小平均利用小时反映了目前淮浙煤电成长型战略,还只是低水平的成长型战略。

  ② 利用小时数成长型战略

  据前文分析,必须做好总利用小时的把控,促成第一阶段成长型战略实施,确保今年的总利用小时上一台阶,使总营业收入也同步上一台阶,使企业能坚强的生存。通过对浙江电力市场和安徽煤炭市场的研判,预计目前低水平的成长状态在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将持续一段时间。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完成,国民经济发展重上快车道,则进入第二阶段成长型战略时期。表现为年平均利用小时正增长,平均利用小时>5500h.总利用小时和平均利用小时同步上升,当平均利用小时>7000h 则企业进入第二阶段成长的顶峰,可考虑三期的建设以缓解供电紧张,促成企业的第三次腾飞。

  而第二阶段成长型战略实施,就淮浙煤电而言,硬件上已作好准备。促成第一阶段成长型战略顺利实施后,实施第二阶段的成长型战略需要的是等待时机。

  5.2 纠正型战略制定

  5.2.1 纠正型战略的目的

  根据前文经营成本情况,对于两大变动成本煤炭和铁运,由于煤炭受弱市影响,又存在外购,所以可为淮浙煤电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供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运输合同到期,也为运输向市场化迈进的纠正型战略提供契机。通过外部客观条件变化把握战略机会来弥补企业本身无法规避的弱点,从而促成纠正型战略顺利实施,是纠正型战略的最大特点。而现阶段恰逢千载难逢战略机遇期,必须及时把握弥补自身不足。

  现阶段的纠正型战略就是要通过市场纠正变动成本中不合理部分,使成本最小化,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战略意图。而降低大项变动成本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淮浙煤电最大项可变成本为煤炭和铁路运输。后文对煤炭和铁运成本进行分析,以明确战略发展空间价值大小,从而确认纠正型战略实施的必要性。

  5.2.2 煤炭外购的纠正型战略

  ① 煤炭外购情况

  煤电一体化企业,优势是“煤电一体”,发电企业与下游资源企业联合做长产业链,确保能在市场竞争中盈利,即煤自产、电自销、利自盈,原设计中不存在煤炭外购。如果煤炭由顾北矿供应,煤炭价格仅仅是内部核算的依据,无所谓价高与价低。但如果煤炭外购,本质是成本转嫁到淮浙煤电,削弱淮浙煤电的发展优势。而近期外矿用煤情况占比增多,不利于企业战略发展,更无法有效控制最大的煤炭成本。

  因地质等各种因素,从 2012 年 9 月外购煤量占比从 6.49 %到 2012 年 12 月的14.66 %,再到 2013 年 1 月达到 25.86 %,外购煤炭占比增大趋势明显扩大。为了理清成本变化情况,以 2012 年 7 月 18 日 BSPI 企稳以后的价格指数进行计算分析,以便定量计算外购煤对淮浙煤电利润影响,从而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价值空间。

  ② 淮浙煤电二期投产前煤炭情况

  根据 BSPI 曲线图,从 2012 年 7 月开始煤炭价格企稳。环渤海 5000 大卡煤炭综合平均价格曲线如图 5.5.根据图示从 2012 年 7 月开始,燃煤环渤海地区基本趋稳;而从 2013 年到 2014 年受有效需求不足影响,煤炭综合平均价格曲线继续下探;为了使数据对应,外购煤价格更易接受,从 2012 年 7 月 18 日到 2013 年 2 月 1 日取直线进行计算。

  选取 2012 年 7 月 18 日和 2013 年 2 月 1 日两个时间点、5000 大卡和 4500 大卡两种规格煤炭进行计算。查得数据如下表 5.1.

  

  2012 年起淮浙煤电煤炭 4750 大卡结算价为 588 元/吨。煤票显示外矿来煤矿发热值为 4762 大卡。从 2012 年 7 月 18 日开始煤炭价格企稳,核算下来后 4750 大卡煤炭价格约为 487.085 元/吨。根据购煤合同约定,热值在±0.5%范围内不影响结算单价,因外矿来煤热值在约定范围内,核算时按订立合同时的 4750 大卡煤进行计算。

  从 2012 年 7 月 18 日开始到 2013 年 1 月 1 日,查得外矿来煤量为 325340.31t.计算本时间段差价为,假设外购煤量为 T、合同价为 P、价格指数为 B、总金额为∑:

  即 2012 年下半年,外购煤炭导致淮浙煤电成本增加约叁仟贰佰捌拾叁万元。理论计算结果若正值则亏损,若计算结果负值则为盈利,若为 0 则保本。2014 年最新 B 值又下滑 40 元左右,理论上分析成本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及时调整 P 值,减少购煤亏损为当务之急。

  通过外部煤炭价格下行机会来弥补企业本身产煤量不足弱点,从而促成煤炭纠正型战略实施。

  ③ 淮浙煤电二期投产后的煤炭情况

  测算淮浙煤二期投产后需煤量近 675×104t,然后结合 2013 年顾北矿全年产量,推测 2014 年可能要外购煤量约为 342×104t.根据(5.1)计算,煤炭外购可能亏损约 3.45 亿元。要确保外购煤成本亏损额不再扩大的条件,一是顾北矿产量稳定;二是 BSPI 不再下跌。

  而数亿元的战略上升空间,促使从今年开始纠正型战略的必然实施,必须调整虚高的内部结算价,纠正背离实际严重偏高的外购煤炭成本。

  ④ 煤炭外购的纠正型战略

  公式(5.1)表明,影响购煤成本涉及到三个因素:合同价 P、煤炭价格指数 B、外购数量 T.显然 B 为一变量,随市场而变化,按前文对电力和煤炭市场分析,走低可能性很大,淮浙煤电则意味着将越亏越多。止损办法有二个:把 P 降下来或将 T 减下来,人为变动 B 几乎不可能。从实况分析 T 减下来基本无望,二期的投产使 T 不减反升,因此将 P 降下来是唯一出路,如何降低合同单价需要用市场机制进行协调。本质是计划煤与市场煤的问题,计划煤目前国内情况基本是一年一签,一般签固定单价合同,而市场煤则随行就市,BSPI 代表的是市场煤价格的风向标。而煤炭的供求天生矛盾,卖方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买家则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如何确定单价?价值规律这只无形手随时改变,定价原则只能是市场原则。淮浙煤电的问题是供煤单位系均股股东,设计煤种又是股东生产的煤种,先天设计的垄断因素导致其他外购渠道可能性不大,市场与关联使煤炭定价难上加难。

  通过外部煤炭价格下行机会来弥补企业本身产煤量不足弱点,从而促成煤炭纠正型战略顺利实施。是现阶段千载难逢战略机遇期,必须及时把握弥补自身不足。均股股东合则两利,本着共赢原则相信能破冰前进。外购煤合同单价的战略选择,综合各方利益,短期内能够在年度的重签购煤合同时,可先行适当调整。长远看必须采取市场原则,方能优胜劣汰,这是淮浙煤电成就经典的必由之路。

  ⑤ 各竞争企业燃煤成本情况

  在皖电东送项目中,各企业设计煤种均为本省煤炭资源,通过电能输往苏浙沪。前文也提到目前安徽省最大两家煤炭企业淮南矿业集团和淮北矿业集团,在市场定价中举足轻重,处于相对垄断地位。

  另一方面市场规则是煤价若高于 BSPI,那么用煤企业就会设法从就近地区调煤以平抑高煤价。外省调煤运费加矿区出厂价是煤炭落地价,外省入皖煤落地价不断下探,迫使安徽市场煤价不断接近 BSPI,然后慢慢处于平衡状态。除淮浙煤电和淮沪煤电外,其余几家企业均以长年合同价加市场另购补充进行煤炭采购,在皖企业长年煤炭合同价受政府指导,基本上与省内两家煤企签约,签约价格 2014 年在每吨 480 元左右。而另购则往往向其他中小型煤矿采购或转向其他省份采购煤炭,弱市中采购价格往往低于长年合同价。与淮浙煤电比较,几家煤炭外购的竞争企业有近 3 亿元的成本优势,所以必须纠正目前状态,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因煤炭自给自足,淮沪煤电的整体利润稳定,目前与淮浙煤电基本持平。

  短期内,指望一步到位将煤炭价格纠正到 BSPI 水平压力重重。最低目标,必须与同向淮矿采购的其他几家竞争发电企业相比,合同价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避免在竞争成本上失去优势。这一阶段的纠正型战略实施,可弥补淮浙煤电自给不足的矛盾,也为企业的低成本竞争抢得先机。

  5.2.3 铁路运输的纠正型战略

  ① 运输费用情况

  铁路运输费根据甲乙双方合同谈判内容分析,谈判记录明确运费按 19.6 元/吨计。

  淮浙煤电二期投产后,四台机组煤炭运费计算表明,2014 年铁路运输费用总额达 1.32亿元,单项成本巨大。算法表明,运费取决于运重和运输单价,下面就单价合理与否进行分析。下文分别从运规、物价文件等各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计算② 按运规计算运费情况运煤合同提到“取送车费”按运规计价。运规系铁道部货物运输定价文件,中国铁路运输总公司按此规则执行货物运价,系国铁货物运输行业标准。

  运规同时也规定了铁路运输煤炭的运费计算,按照此规则淮浙煤电运价为多少呢?

  据货物运输费用的计算程序得到公式如下,其中基价 1 为 P1、基价 2 为 P2、运价里程为 L、运输单价为 P,托运人自备货车按所装货物运价率减 20%计费[11].

  P =(P1+P2×L)×(1-20%)······································(5.2)
  
  根据铁运[2005] 46 号《铁路货物运价规则》查得铁路货物运输品名分类与代码表,得到运价号应为 4.再根据(5.2)计算得到:顾北站到凤电站的铁运单价应该为 8.23 元/吨。那么 2014 年淮浙煤电耗煤运价与合同价的总差额是多少呢?根据计算 2014 年四台机组耗煤铁路运费总差额:淮浙煤电运费一年至少可以节约 7674 万元。

  显然,计算中考虑到实际运距和凤电提供底开车两个因素,比铁路货运服务中心的报价低得多。即便如此计算,还未考虑淮浙煤电产权的 6.712km 铁路。结果进一步表明,淮浙煤电目前煤炭铁路运输合同定价偏高,有较大的谈判空间来降低运输成本,也为铁运纠正型战略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国铁代表了国家铁路生产经营整体行业运行水平。

  ③ 根据安徽省物价局审批运费情况

  如果按照安徽省物价局最新审批铁运单价确定办法,淮浙煤电铁路运费有多少呢?从最新计价的淮北矿务局铁运定价内容分析,得出计价依据是原国家计委标准,单价为 0.32 元/(吨*公里)[12],调价依据为平均运距。淮北矿业集团铁路专用线与淮矿集团铁路专用线同为安徽地区,有极大的可比性,并且同为安徽省物价局定价。依此对淮浙煤电属下顾北矿到凤电站进行计算,淮浙煤电属下顾北站到凤电站的铁路运输费单价应该为 4.58 元/吨。那么 2014 年淮浙煤电消耗煤炭与合同价的总差额是多少呢?

  2014 年四台机组耗煤铁路运费总差额,计算得其运费至少可以节约 1.01 亿元。节约成本的空间达到 1 亿多元,计算中采用了国家法定单价和淮浙煤电的实际运距,计算再次表明淮浙煤电目前煤炭铁路运输合同价高得离谱,必须用合法手段给予纠正。

  ④ 各竞争企业运费分析

  煤炭铁路运输有三种模式,一种是由煤矿的自备铁运公司承运,通过自备铁路从具体煤矿到路矿交接线,再转由国铁联运到具体目的地,这种情况托运人分二次结算运费;其次是由国铁直接从具体煤矿经过自备铁路再转到国铁送达目的地,托运人结算一次费用,国铁再与自备铁运公司结一次费用;第三种情况是从具体矿经过自备铁路直达目的地,只与自备铁运公司结一次费用。宿州、蚌埠属第一种情况;洛河、平圩属第二种情况;淮浙煤电、淮沪则属第三种情况。国铁承运优点是规范、快捷,缺点是交通拥堵、调度不便。自备铁运公司承运则是调度灵活,计费不够透明。

  淮浙煤电煤炭承运单位是淮矿铁路运输分公司,煤运合同价确定为 19.6 元/吨[13].

  据标准计算得到,吨煤运费洛河为 30.38 元、蚌埠 33.09 元、宿州 37.47 元、平圩 28.83元、淮沪 19.6 元、淮浙煤电 19.6 元。按第一批投产机组设计 300 万吨煤量,总运费为以淮浙煤电和淮沪最低,可比最高的宿州成本低 5361 万元,可比次低的平圩成本低2769 万元,成本优势明显。

  ⑤、铁路运输的纠正型战略

  淮沪与淮浙煤电运输单价相同,但淮浙煤电运距比淮沪的运距近一半,距离优势没有转换成本优势,因此必须纠正此种不合理情况,使淮浙煤电的位置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使运输成本成为最低,这也是淮浙煤电发展战略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煤炭运输合同 2014 年已经到期,为重新进行合同谈判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通过运输合同到期的机会来弥补企业本身运输成本偏高的弱点,这也是顺利实施低成本的纠正型战略大好时机,必须准确把握。

  综上所述,各家企业为了提高利润,都在拼度电成本[14],以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现阶段淮浙煤电若不对两块成本进行市场化改革,采取纠正型战略,则成本优势行将失去。

  5.3 战略保障

  5.3.1 电力先行战略阐述

  淮浙煤电的战略管理并非是静态的管理,而是一种循环的动态的管理过程。

  在 2013 年底,旗下二期投产,得益于“皖电东送”政策利好,在社会用电需求下降时,2014 计划发电量争取到 125 亿度。若无经济结构调整,按 2013 年电量 81 亿度倍增测算可达到 162 亿度。因此今年要抓住机组容量倍增机会,确保发电量从 2013 年81 亿度跃升到 125 亿度。准确说,此种成长模式,发电总量上升,单机平均利用小时下降,是一种低水平的增长模式,这是第一阶段成长型战略选择。

  当 2014 年总电量保证稳发后,必须充分利用现阶段的外部机会,将外购煤炭合同价降下来,以弥补顾北矿的产能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利用运输合同到期机会,将铁运合同单价降下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将两大成本降下来,这是第二阶段纠正型战略选择。

  当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完毕,浙江用电需求增加时,争发电量,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主要体现在利用小时数超过 5500h 以上,年发电量超 155 亿度,则淮浙煤电将步入壮年发展时期。此为第三阶段成长型战略。

  淮浙煤电的战略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成长型战略;第二阶段纠正型战略;第三阶段成长型战略。三阶段的战略实施,第一阶段和第三阶围绕电量进行,第二阶段以降低度电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抢占浙江电力市场为中心。三阶段战略实施均围绕发电进行,发电事业处于十分突出的优先地位,而对于煤炭的生产则处于相对从属地位。即淮浙煤电的发展战略围绕优先提升发电事业展开,本质上即为发电先行。

  对于企业言,优势与弱势,机会与威胁是相对的,正如 SWOT 分析中提到,可以有其他战略组合,但无论是防卫型战略还是扩散经营型战略,对企业利润空间提升有限,非最优战略组合。从淮浙煤电内外环境分析,选择成长型战略(第一阶段)→纠正型战略(第二阶段)→成长型战略(第三阶段)无疑是战略提升空间最大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最佳战略选择。

  5.3.2 电力先行必要性

  对于淮浙煤电,煤矿和电厂为两大车间,它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前文详细分析了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煤炭市场进入下行通道中,煤矿面临极大的挑战。

  首先,除了向配套电厂供煤途径,外销几无可能,淮南煤有开采成本高(600 米地下的深井田煤),铁路运力有限(无到港口的煤炭专用线),在国内市场上竞争优势不明显。

  其次,因为系深井田煤,地下面临可能断层等地质风险,产能保持有困难。这意味着顾北矿产值有限,成本高企,需要发电业务对冲配套煤矿的产能不足风险,这要求电厂担当起淮浙煤电盈利的重担。因此必须发电先行。从产业链分析,煤矿属下游产业,系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电厂则为上游产业,直接面对用户市场,向浙江电网供电。若无电可供,应供无供,势必影响后续的竞争能力,造成煤电一体无法正常运转,优势即成劣势,这是淮浙煤电无法面对的。因此必须发电先行。

  从产业层次分析,煤矿企业系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尽管淮浙煤电配套顾北矿采用了最先进的开采掘进等设备,但是井下动辄数千人的采矿工人说明终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对于这样一支队伍,相对技术含量不高,上手程度快,只要国民经济需要,扩充难度相对较小。反观配套电厂,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其技术涉及到材料、热动、机械、自动控制、化学、发电、配电、结构等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而培养如此高精尖的运行维护管理的技术队伍,并非几年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从成长过程分析,到少需要一个五年规划方能在某一专业熟练地运作管理。这同样要求发电先行。

  从资金分布情况分析,电厂两期工程,总投资近 90 亿,配套煤矿约 17 亿,如何努力使大资本发挥资本优势,也刻不容缓,同样要求发电先行。淮浙煤电资本金 80%系银行贷款,财务成本每年高达 1.5 亿元,作为目前淮浙煤电单一营业收入的售电业务,是保证淮浙煤电财务信用的坚强柱石。不得不把发电事业先行放到首要位置。

  在煤炭市场弱势的国际与国内大环境下,担负起淮浙煤电盈利 4 亿的希望只能是发电事业,发电事业计划成功,则全年指标完成才有保障。否则有可能成一句空话,而达不到盈利目标,甚至于不盈利,这是无法容忍的,同样也失去了企业存在的理由,因此必须发电先行。

  5.3.3 电力先行的措施

  《论语·魏灵公》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做到发电事业先行,必须轻装上阵,方能无往而不利。

  首先必须在华东电网核定的计划电量上争取更大的份额,计划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加强与华东电网和浙江经信委沟通协调,努力提高负荷率。在当前全社会用电增速放缓,发电企业竞争剧烈大环境下,把电量营销作为创收的主攻方向,争取计划电量最大化。充分说明坑口电厂优越性,高效低成本向浙江电网供电有利条件,力争计划电量排在前列。最新反馈,经争取机组计划利用小时数可达到 4900 小时,在 5 家华东网统调“皖电东送”项目中机组计划利用小时数位居第一,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坚持量价同保的原则,积极争取华东电网的市场电。积极主动与华东电网、网调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及时获取并认真分析市场信息,及时跟进竞争;精确计算发电成本,准确判断市场电边际利润;研究华东电网市场电交易规则和策略,认真分析竞价对手的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争取市场电量。下阶段在争取大用户直供电上努力,为提高机组全年利用小时数奠定良好基础。

  最后要维护好发电设备的健康状况,要求加强对生产部门发电管理,细化管理职责、动态分析调整、严考核问责;加强设备消缺维护,认真排查消除隐患,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机组稳定运行,做到能发即发,稳发满发,争取计划外电量 ,尽一切努力做大做强发电业务。这一切离不开维护点检科学管理,强大的资金保障,优秀的管理团队共同的努力。

  其次、内部成本核算必须接轨市场。前文分析到,对于目前企业的两大变动成本的市场化关乎企业发展,其一为煤炭核算合同单价确定,从 BSPI 分析,煤价应根据市场及时调整,因为 2014 年淮浙煤电用煤需求缺口至少达到 267 万吨,必须通过外购满足,若套用内部结算价,势必造成利润大量流失,如果以市场价采购,获利空间巨大,接近 3.45 亿元空间。其二为煤炭铁路运输单价,从铁路运规及物价局文件等各方面分析,结合淮浙煤电实际运距,其利润空间近 1.01 亿元。只有两大变动成本根据市场确定,才能给发电事业先行创造成本优势,才能保证发电事业快速发展。

  而对于淮浙煤电外购煤炭单价确认,其本质是市场与计划的问题,市场的问题应以市场办法解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搞好产需衔接,保障淮浙煤电煤炭稳定供应和电力正常生产,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定价中的作用,确立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煤炭的稳定供应,要抓住当前煤炭整体下行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改革,积极推进淮浙煤电煤炭内部核算价格形成机制。怎么办?

  通过对燃煤外购情况分析,至少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做法,淮浙煤电煤炭价格可参照“BSPI”,辅之以纽卡斯尔港、理查德湾港、欧洲三港煤炭价格指数自主制定。此方法一方面考虑国内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兼顾国际市场情况。可有效防止局部市场因不可抗力等因素而导致煤炭市场异常波动,进而造成淮浙煤电成本异常波动,如此则可用市场无形之手进行有效调节。

  第二种方法,可以参考国内成品油形成机制,当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煤炭连续 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 4%时,可相应调整淮浙煤电煤炭价格。此法可以借鉴中国石油定价成功机制,避免谈判时协调困难,有利于皖浙两省合作稳定和谐。

  第三种方法,考虑以一年为期进行煤炭合同单价变化,此种做法从市场原则角度看并不符合市场精神,但从两家股东公司长期合作分析,目的是保护市场主体中的弱者,煤炭上升通道时,保护发电事业,煤炭下行时则保护煤炭行业,而从现阶段看则是保护了煤炭行业,从外购对象分析则直接减轻了淮矿的亏损额。

  综合分析,照顾各方利益,短期内能够在一年一度的重新签署购煤合约时,可以进行适当调整。长远看必须争取市场道路,有利于煤炭行业优胜劣汰和管理提升,这是淮浙煤电成就经典的必由之路。而对于铁运成本如何降下来?通过前文对铁路运输成本情况分析,有三种思路可以一试。

  第一种做法,按铁运定价管理权限处理,即在新合同签订前,淮浙煤电考虑到物价部门按 4.58 元/吨的实际运价进行申请。待价格政策核准后,再行与潜在承运单位进行磋商,确定具体铁运合同定价。优点是以物价部门核定政策来进行合同谈判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以实际运距进行计价也遵守市场规则,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抗衡涨价行为,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纠正型战略目标。

  第二种方法是按铁路货物运价规则处理,可以采取淮浙煤电铁路专用线承运单位与国铁进行竞标,让铁运单价回到正常水平。国铁代表了国家铁路运输整体平均水平,同时也代表安徽地区铁路劳动管理成本水平,用国铁运输单价作为参考,一方面可防止盲目涨价,另一方面也能反映整体市场运价水平,能保证铁运合同单价谈判顺利开展,其亮点是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管理水平提升。

  第三种办法是,以淮沪煤电有限公司为参考对象,其属下田集电厂与丁集矿铁路运距约 30km.除运距外,无论承运单位、底开车等条件与淮浙煤电相同,而煤炭运费合同单价为 19.6 元/吨。而淮浙煤电配套顾北矿站到凤电站运距仅 14.32 km 而合同运价同也为 19.6 元/吨,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原则,有利于争取扭转铁运单价不合理局面。总之,无论是横向比较或是按物价局计算原则,还是按照国铁市场定价原则,运价偏高局面必须扭转,这是发电先行战略选择必然措施。

  铁运谈判首先可以让淮浙煤电铁运合同价回到涨价前的 14.9 元/吨[15].在没有其他合适物价局文件之前,对于淮浙煤电铁路专用线定价,价服函[2005]286 号文是最具参考价值的文,可使双方有理有据坐到谈判桌上,按此文执行 2014 年运费可节约 3240万元,对淮浙煤电这是第一步可以减少部分运输成本。第二步以淮浙煤电铁路专用线申请物价局核准标标准定价即 4.58 元/吨,拿到批文后再与承运单位磋商,可以达到每年节约上亿元运费。第三步引入市场机制,让国铁、淮北矿铁运公司、淮南矿铁运公司一起竞争。总之,在煤炭铁路运输单价谈判中必须纠正现行合同价,为淮浙煤电发展战略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发电先行战略目标,必须在煤炭和铁运两方面进行成本有效减少,必须在争取发电量上下足功夫。

  5.3.4 电力先行可能碰到的风险及预防

  电力先行战略,在具体措施上很清晰,但是风险同样不能忽视。

  首先、在现有内部核算保护价下,毫无疑问外购煤炭即是利润损失。在配套煤矿供给不足,股东协议将缺口煤由淮矿属下其他煤矿售供,原先拟定的成本价现实情况无法执行。尽管同 BSPI 比,差价已突破 100 元关口,因淮浙煤电 267 万吨缺口煤定向采购,实际上是子公司向母公司采购,煤炭销售合同单价要降下来难度很大,难在其中一方股东认为成本价就是 588 元/吨,再加上均股等原因,协调起来困难重重。

  0事实上在与淮矿集团接触过程中,淮矿坚持 588 元/吨为成本价。但是经济规律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参照淮矿其他煤炭供销合同单价逐步说服。其次,安徽省经信委有重点煤企售煤备案制度,通过经信委提供合同单价对淮矿进行说服,在操作过程必须注意方式和方法,均股的基础是合作共赢,绝不能以损害一方利益而谋求单方利益。

  其次、与两省签署的合作纪要中所要求 600 万吨/年相比,淮矿提供的配套顾北矿产能明显不足,进而导致后续外购煤,更清楚地界定是淮矿没有很好履约,才导致煤炭外购的发生。

  其次、在铁运单价上,前文很透彻说明了目前合同定价的不合理性,按照安徽省物价局定价原则执行,淮浙煤电铁运合同单价仅为 4.58 元/吨,这与现在执行的 19.6元/吨相距太远,因承运的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系淮矿集团旗下子公司,与淮浙煤电从公司序列看是同级单位。淮浙煤电作为独立核算单位,在合同执行到期重新续签时,必须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谈判,按相互有利原则进行有效协商。前期必须做好充分沟通,首要目标是调低到涨价前运输单价,然后是按照物价局确定公平铁运单价。
  
  客观分析,执行电力先行的纠正型战略阶段,要保证执行到位,无一例外是要求相关既得利益方放弃现有利益,应该承认这是很难的,但是市场规律要求必须做,不创造条件去执行,则意味着淮浙煤电的战略目标不可能顺利实现。-最大的风险在于合作伙伴爽约,可能面临最坏的情况失去合作共赢的基础,进而损害两省后续长期合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