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移动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3.1中国移动公司简介
中国移动全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2000年建立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18亿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对中国移动实施计划和财政单列,信息产业部对其实行业务指导,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分别纳入国家通信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年度综合计划。中国移动的主营业务包括:
移动话音业务、传真业务、IP电话业务、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等业务,而且拥有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的经营权。旗下有拥有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等相关品牌。
从企业实力上看,在世界通信产业中名居第18位。已于72个国家和地区的142个运营商开通了自动漫游,其所拥有的“全球通” “神州行”等着名服务品牌享有着很高的用户知名度。
从设备能力上看,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其容量与规模前所未有。CMCC与国内外知名设备厂商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釆用他们提供的世界最先进移动通信设备,构造起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性能、高满意度服务的移动通信网络。在建设GSM主网络的同时,中国移动建设了功能强大的支撑网络:计费系统、网管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等,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营、业务顺利幵展。
此外,为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除基本话音业务以外的新业务和数据业务的需求,构建了短消息平台、语音信箱、智能网、C_ET数据网、WAP平台、GPRS无线分组网等业务平台,使业务种类日趋丰富,移动市场不断得以拓展。中国移动业已建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GPRS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9.6kb/s.170kb/s的无线数据业务,使第二代的GSM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迈进了一大步。因此,中国移动与同行业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它难以被复制或替代,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3.2中国移动的外部环境分析
3.2.1 PEST 分析
(1)政治环境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中国政府对于通信业表示支持有序而适度的竞争,为我国通信业的竞争与发展我国政府在法制、资费、服务机制和相互连通与网络间的费用结算政策等方面都进行了协调,从而确保了通信行业的有序竞争,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依据与素材。
(2)经济环境目前中国经济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中国成为了开放的经济体,买方市场形成,市场受到无形的经济规律影响和左右。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必须遵循相关的市场经济规律。②虽然增长呈现部分放缓,但是中国经济始终呈现持续增长态势,通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始终上升。③由于通信和信息化激素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投资也更多的倾向于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而我国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降低了投资和融资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长期的低利率,这也促使了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增大。
(3)社会环境目前,人们对于时间重要性的考虑和对“信息社会”的认识,人们的消费态度和习惯在信息行业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是通信行业的巨大机会与挑战。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通信业务的普及还有一定的覆盖区间。同时,消费者消费行为和习惯的改变也使得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在数量、范围、内容也上都有了上升和改变。移动数据、电子商务和宽带互联网等业务成为了消费者需求增长的主要方向,这些通信需求同时又能够带动了服务业、娱乐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各个行业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特有的信息产业和信息文化以及相关的其他产业带动与辐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
(4)技术环境随着运营商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通信技术加快演变并且多元化的发展。而且,在“三网融合”(即互联网、通信网和电视网)的现实情况下,行业发展的前景其实并不明确。其中:IP电话和软交换等技术主要以宽带和分组交换为技术手段很快能够实现对传统话音业务的分流,并慢慢替代电路交换技术;多元化的技术例如IPTV和SKYPE等新技术出发也导致通新服务于产品的多元化。实际上,目前来说IPv6技术及IPv6技术的相关标准、ASON网络、城域网、万兆以太网、宽带接入和各种视讯技术对运营商和通信产业的影响也很大。
3.2.2竞争五力模型分析
(1)竞争对手分析在基础电信业务领域,目前电信市场上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参与竞争。由于管制政策上仍然存在不对称,以及相关运营商的违规和恶性竞争,使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处在非常激烈的阶段。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等产品己经成为现实的竞争者,造成了中国移动短信、彩信业务的快速下降。
3G用户三分天下,中移动用户增长乏力。从用户发展上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的竞争差距正在缩小,虽然在移动用户总数上中国移动仍占据绝对优势,与中国移动的总营收和净利润占比基本相符。但是3G用户数三家已基本呈三分天下之势,特别是在新增用户数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用户增长率要远高于中国移动。中国移动2012年的净增用户是6073万户,相较2011年的6555万户新增用户下降了 7.4%,并且2012年的月均离网率也较2011年有所提高,中国移动用户增长乏力已明显显现。【3.1】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一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经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重组,己经逐步渗透到了大部分通信的主要业务,中国的通信行业,尤其是3G业务,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另一方面,入世后发达国家的电信通讯公司也将陆续进入中国,成为中国电信业的潜在进入者。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服务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势,因此也将成为中国移动发展的一个潜在的有力的竞争对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排除还有其他的APP和相关产品会对中国移动的产品和服务造成竞争与替代。以上这些,将给中国移动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
(3)替代品的烕胁作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讯手段,移动通信业务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完善的替代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髙,未来网络通信和APP等通讯手段,可能成为潜在的替代品,对现行的移动通信技术构成威胁。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根据中国目前的管制现状和市场特点,移动终端设备这些供应商的市场就主要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种垄断决定了卖方的难以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5)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在新的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下,以及人民素质、意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者的观念、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巨变,而且,随着移动、电信和联通在通信业务方面多年的激烈竞争,通信市场已经基本渗透全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各类免费软件的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涌现,很多功能以及替代了移动运营商的产品和服务,并且出现部分免费软件以及能够弥补了运营商的产品和服务,严重威胁了中国移动的市场垄断地位。面对越来越多的市场选择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已经远远高于八九十年代,并且大有提高的趋势。
3.2.3 SWOT 分析
2011年是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一年,3G用户总数超过1.1亿,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人数超过3亿,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全面到来。运营商侧,中国移动继续发展G3智能手机、基地和终端策略有所调整、中国联通的iPhone签约手机继续热卖,利用其技术成熟的3G网络抢占用户、中国电信的多款低价天翼智能终端也纷纷上市。终端侧,智能手机价格突破千元,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业务侧,表现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普及程度变高、商业模式逐渐显现、投资热度不减等特点。
2014年,移动互联各方参与者动作频频,新的市场格局逐渐形成。伴随3G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LTE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舞台更加宽广。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政策导向,移动互联网作为其重要内容,势必迎来更大的机遇和发展。
(1)优势
1)随着3G业务的扩大,中国移动的发展向各个经济领域渗透,各项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使移动用户逐渐摆脱了电话用户的单一角色,带给最终用户的是全新体验,带给整个移动通信业的则是产业格局的重新塑造。
2)中国移动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完善产品体系,面向集团客户/行业客户较早的推出了完备的集团标准化产品和行业应用,并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使得移动公司在市场已占有一定份额,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
3)中国移动的基础设施,即网络系统性能良好,不管是移动网络覆盖率还是其质量,都遥遥领先于本行业的其他企业,并且还在不断完善,使得移动公司更加具有竞争力。
4)另外,优质的客户服务业使得移动公司赢得了大量用户的好评,良好的口碑让移动公司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慌不乱,为公司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更为公司推广其3G业务铸造了良好的平台。
(2)劣势
1)中国移动的技术相对落后,与联通的WCDMA技术相比,移动的3G网络面临巨大的挑战。
2)作为老牌的国有企业,中国移动的管理相对滞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不符合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3)机遇
1)由于多年的渗透和市场的激烈竞争,移动电话普及率比较高了,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还是有一定的语音业务增长需求。
2)3G业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第四代移动通信市场也即将形成,4G业务很有可能带来一次新的飞跃,政府也十分看好与支持4G的发展与建设。对于中国移动来说,4G的发展将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与机遇。
3)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而且由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将可能给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新空间,中国移动持续推动TD-LTE的产业化和商用化并随着中国移动TD-LTE的国际化,只要能够顺利把握,中国移动将迎来更加广阔发展空间。
4)3G的商业应用同时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截止到2013年9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统计已经达到1.92亿人,比2012增长了 62%。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3G业务不仅在通讯产业是大力推广的一年,更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也逐渐融入。4G业务也在2013年底开始,虽然,当前4G虽然与国外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相对于我国当下的国情来说,确是最好的切入发展的大好时机。
(4)威胁
1)通讯技术上的威胁。3G时代,移动的通讯TD-SCDMA技术是完全自主研发的,相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技术优势并不明显。TD与联通的WCDMA和电信EVDO相比,TD最大的困难就是成熟度不够,系统产品和手机都不够成熟。
2)3G网络不稳定,技术不成熟。TD网络的同频干扰问题是影响网络质量的最大问题,而这类问题就连国际厂家也完全没有经验,只能中国移动自己逐渐积累经验将问题解决。
3)其他两大运营商高端机型的威胁。比如联通版的IPHONE。在3G时代,移动通讯的服务应该更注重服务的品质而非对象的数量。中国移动缺少类似IPHONE这样的高端明星终端,在高端用户市场上面临不小的威胁。
4)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没有一个品牌可以保证自己永远立于第一的位置。虽然移动在过去一家独大,但由于3G时代的来临,面临的竞争环境也不同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竞争对手的不断壮大,很难保证消费者对移动的品牌忠诚度始终如一。
5)竞争机制的完善使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即中国电信、联通等竞争对手将日益强大。且政府不会允许行业垄断过度,移动作为目前中国通信领域最为强大的巨头,随着不断的发展壮大,将有可能面临被拆分的威胁。
6)各种新兴技术的融合让产业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运营商存在被“管道化”的危机。而且,随着通信、信息技术、媒体和娱乐的融合加速,各产业之间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各种产业都在从事媒体、娱乐和通信业务的相似业务,而且更多的运用和技术不断向内容运营和无线领域进行扩张,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成为各种内容的分发通道。而且,手机加快了终端媒体化,各种移动终端釆用“终端+软件”的方式实现对终端的加快渗透并用来发展新业务。对于中国移动来所,只有加快信息化相关服务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对各类终端的掌控,避免成为通道运营商的命运。【表3.2】
3.3中国移动受到的新挑战
3.3.1由“小三角竞争”转化为全面竞争
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吴基传在2012年的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 “后互联网时代”的概念,同时指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后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主要是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改变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平台架构以及合作模式,这种改变将使得后互联网时代更加的集中化、智能化和服务化。
后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和其他运营商将面临更加剧烈的挑战,后互联网时代不再是电信、移动和联通的小三角竞争,取而代之的是运营商、新兴互联网运营商和IT设备商服务化后的综合服务的大三角全面竞争。运营商在体制机制、创新能力、技术平台、商业模式是市场反应能力方面都落后于新兴互联网运营商和服务化后的IT设备商。在如此更大更新的竞争格局下,移动的传统业务替代加剧,渠道为王。移动的彩信短信已经逐渐的被微信、米聊等替代,话音服务业收到SKYPE、QQ微话等软件的威胁,移动数据业务的内容价值降低,产品功能与其他APP同质化,注意力成为了稀缺资源。面临的是腹背受敌的状况。移动互联网商业运营还不到20年,但己经深刻的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购物、交友、获取信息的方式。
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21亿。其中:(1)亚洲(9.2亿);欧洲(4.8亿);北美(2.7亿);拉丁美洲(2.2亿)。(2) 25岁以下互联网用户比例为45%;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36.3%;全球固定线路宽带数为5.91亿。
2011年全球活跃移动宽带用户数量为12亿;2011年全球移动用户数量估算为59亿;2011年出货旳内置浏览器手机比例为85%。
移动互联网内容包括:邮件:1987年,中国第一封Email跨洋传送(300bps)。目前,中国Email用户达3亿,80%以上的网民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收发邮件。每位企业客户每天收发邮件112封,Email改变了人们通信的方式。
门户:1997年,中国第一家门户网站网易成立,信息单向向大众传播为主;2000年百度创立,信息传播趋于双向与交互;2005年国内掀起以SNS交友、RSS订阅、音乐、视频、博客等应用为代表的Web 2.0高潮。Web2.0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了阅读报纸获取新闻等信息的方式。
VoIP:以创立于2003年的Skype为例,全球4.05亿注册用户;全球95%的网络电话流量通过Skype实现;话务量占全球国家长途话务量的80%。当今VOIP正在改变人们打电话的方式。
即时通信:1998年面世,由初期的聊天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以QQ为例,2010年在线用户突破1亿,2011年月均使用人数3.7亿,月均使用32.7亿小时。即时通信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电子商务:1998年,随着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团购等电商的兴起,正在改变传统的购物方式、消费方式,人们乐于享受团购,“商店看货,回家下单”成为潮流网民的热选。手机上网:2000年,中国移动开通了移动梦网,手机上网从此开始。截至11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达3.6亿人,占总网民的69.4%。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通过手机方式浏览新闻、聊天、搜索、导航、导购的应用。
网络视频:2005年,国内第一家视频网站土豆网诞生,全国亿万网民通过视频网站欣赏视频和电影,正在颠覆原有广电设定VOD模式,人们逐渐习惯了看实时、新奇、海量的互联网视频。
微博:2009年,新浪国内微博,截至目前,中国微博客用户已经超过3亿。
微博的出现颠覆了 “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方式,转变为“多点对多点”的人际网络传播,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言人”。
3.3.2 Internet免费业务模式冲击移动主营业务
(1)中国移动短彩信受影响最大首先,互联网短彩信免费,此特征对中国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移动用户数为7.5亿,2013年前三季度短彩信业务收入就达到320亿,随着用户短信的使用习惯发生逆转,2014年春节期间短信发送量首次下滑,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长假期间短信发送量比13年春节下降超过40%,除夕当日下降了 8%,收入估计下降10%~20%,个别省份甚至有30%的下滑。
在这样的数据下,短信己经注定无法挽回,与其苟延残喘,不如另寻出路,移动需推出融合通信,不再保短信收入,而是加速向流量经营转型,用流量收入来补短信收入。
其次,互联网彩信无大小限制;且更具实时感,送达、已读、正在撰写等均可显示;同时,互联网短彩信具有更加全面的社交功能,如附近的人、漂流瓶、摇一摇等均是中国移动传统的短彩信无法达到的功能。
其中微信的出现对短信和彩信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微信)是完全基于移动互联网制作的产品,我们发现它有很大的潜力,它集合了即时通讯、流媒体的方式,而且有很新的生命力,实际上我们也看到这是一个中国最有机会走向国际的产品。所以,我们今年也会花比较大的成本和投入在全球做推广。马化腾已经把微信作为了腾讯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难怪有移动高层大呼:搞了半天,原来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腾讯!(2)中国移动话音业务也幵始受到冲击当前,微话、Viber、Fring、Talkbox、Skype> QQ 等一系列 VOIP 软件平台加速发展,中国移动的话音业务开始出现妻缩,比如,2013年1-5月,中国移动的语音收入同比下降2.4%,未来可能有更大的下滑出现。
互联网在前,移动互联网在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能力、终端技术水平、应用软件综合化水平等都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在后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在加强终端技术领域和运营软件终端化水平的掌控中,原有在无线接入能力方面的优势很有可能会遇到更新技术的冲击。而且,在后互联网时代,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与发展,整个产业不只是信息服务模式上的云化,更是网络的云化、设备的云化,基站碎片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电信运营商能否顺应潮流、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转型,是其在后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重新洗牌中能否胜出的关键。【表3.1..】
3.3.3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使得中国移动疲于应付,既要积极应对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又不能盲目满足用户需求,肆意承诺。2013年1-5月,中国移动的无线上网收入同比增长61%,语音收入同比下降2.4%。传统用户以语音为主,中国移动仅需要关注网络覆盖、语音质量、电话号码、资费即可。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需求幵始变化,高端用户从关注“话音为主”消费体验向关注数据业务体验转变,中国移动必须随着客户需求的马上改变。移动互联网有以下十大业务模式:
(1)手机社交将成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在移动网络虚拟世界里面,服务社区化将成为焦点。社区可以延伸出不同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对企业的黏性。
(2)手机广告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来源:手机广告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业务形态,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动力因素。
(3)手机游戏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人们语音以外手机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娱乐功能。技术的不断变革将使得手机移动设备终端在用户体验方面带来新的革命,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游戏将成为将掀起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的杀手级盈利模式。
(4)时尚人士新宠——移动电视,该用户群体主要是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年轻人,他们个性化需求较高并且在未来这个群体正在扩张。
(5)手机电子阅读能够让人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来充实自我或者娱乐。由于网络技术帮助更好的实现用户体现,移动终端功能的扩展和屏幕扩大与高清,移动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手机定位服务满足了客户对位置信息的定位需求。目前来说,人们的随身电子产品变得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移动性的增强从而带动了对位置信息的需求,移动定位服务成为市场需求的重点之一。
(7)移动搜索服务也是移动互联网业务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了很多种的搜索方法能够进行更加优越的搜索体验服务。
(8)内容共享服务将成为移动业务中的客户黏合剂,能够实现各种图片、影响、文件的共享。
(9)移动电子商务成为目前各大网商、运营商和其他相关企业积极争夺的蛋糕,通过手机移动终端人们可以实现更方便的购买商品和服务,未来的移动电子商务完全可以实现定制化和随时随地的应用、服务、信息和娱乐。
(10)移动电子商务必然带动手机支付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使得目前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成为了趋势,目前并存着多种支付方式,使用方便。移动支付平台不仅支持各种银行卡通过网上进行支付,而且还支持手机、电话等多种终端操作,符合网上消费者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3.3.4中国移动传统的产业链中心地位正在削弱
曾经,运营商掌控接入能力和计费能力,拥有价值链的统治地位;终端商排队入网;设备商恪尽职守;互联网:争相接入。
而现在,运营商边缘化、管道化;终端商变为终端+平台(如苹果);设备商开始做终端;互联网釆用内容+应用,逐步旁路甚至替代运营商。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发展把握用户资源的能力,以前运营商距离用户最近的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而运营商在网络能力,计费等能力方面的优势也在受到挑战。运营商应避免在产业链角色中沦为纯通道。
3.4中国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4.1网络结构不合理
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为例,2012年8月份三网流量分布情况。
GSM日均数据流量为17341GB,环比增长19.63%,同比增长30.90%; TD日均数据流量为1189GB,环比增长7.73%,同比增长232%; WLAN日均流量10639GB,环比增长23.98%,同比增长42.51%;两网数据流量比为GSM: TD =93.59%: 6.41% ;三网数据流量比为 GSM: TD: WLAN = 59.45%: 4.07%: 36.47%0GSM网络日均流量增量Top3的业务为浏览类、即时通信类和P2P类,日均流量增量分别为634GB、292GB、280GB,占GSM流量总增量的比例分别为30.86%、14.21%和 13.63%。
TD网络日均增量Top3的业务为即时通信类、P2P类和视频类。日均流量增量分别为94.09GB、60.96GB、49.09GB,占TD流量总增量的比例分别为40.20%、26.05%和 20.97%。
全省数据业务流量虽然有大幅度增长,但除益阳外,13个分公司1-8月份流量业务呈现量收增长不平衡现象。如自治州分公司流量同比增幅为103.07%,而流量收入增幅仅为59.91%。而且未有效驻留TD网络的TD用户。
骨干层流量过于集中在核心,升级调整及故障影响大。随着业务的增长,由于汇集节点未设置互联出口,网内74.3%骨干网流量需要通过核心节点承载,核心和汇聚节点之间流量疏通不均衡,最大的核心节点承担30%的流量,流量过于集中于现有三个骨干核心节点,造成流量疏通不均衡,升级调整及故障影响大。【表3.2..】
3.4.2管理制度和系统亟待更新
管理范围从关注网络延展为端、管、云,带来管理模式上的不适应,同时要求中国移动从运维转为面向运营。
(1)业务种类的增加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导致目前的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1)缺少贴近用户感知的质量指标:目前对http业务仅釆用页面打开时间进行测试,不能完全体现用户访问感知。
2)互联网主流业务指标体系尚待完善:针对除http外的其他网络主流业务,例p2p、即时通信等业务,缺少指标体系;3)新系统缺少评估体系:对新系统,例如cache、CDN,缺少评估体系。
(2)应用拓展到ICP、终端应用开发方,目前管理流程制度未覆盖全流程的不适应维护好自有网络和设备无法实现内容运营的发展需求,必须建立与ICP、业务部门的相应流程,例如:IDC引入内容的正确指向由ICP决定。
举例说明:通过建立覆盖ICP内容引入的管理流程,包括全网DNS拨测,并通过业务部门协调引入不当的ICP,有效提升了引入内容的正确指向率。以新浪内容引入初期为例,如果新浪授权DNS不具备智能解析功能,则会随机解析到位于电信/联通/移动的服务器,而我公司的传统DNS对解析结果只进行简单的转发,结果会导致我公司用户的解析请求可能会解析至网外。
(3)网络技术演进和承载业务扩充导致人员技能水平有待提升随着网络技术、接入手段、内容形式的不断更新,造成运维难度和覆盖范围不断增加,而维护人员技术能力相对滞后的情况急需改善。【图3.1】
3.4.3网络支撑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
传统语音网络的支撑手段:①以话务网管为主线,实现网元和网络的性能、告警、配置管理,以及无线接通率、掉话率、短/彩信接通率、PDP激活成功率等业务质量指标的监控和管理;②以数据网管为补充,实现对GPRS设备、WAP网关设备、百宝箱等数据增值业务平台的服务器组进行管理,对传统数据业务进行支撑;③语音网络的底层承载以SDH为主,承载与业务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管理简单,依靠传输网管实现对底层承载网络的基础管理;④当需要对业务质量或客户体验进行深入分析时,引入了信令监测系统进行支撑。⑤总起来说:传输网管是基础,话务网管是核心,数据网管和信令监测系统是补充,四大网管系统一起支撑起传统语音网络的运行、维护及管理。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流量的高速增长,并引发一系列的变化:①一对多业务管理变复杂:成本驱动的全业务承载IP化,导致承载网络与业务网络变为一对多的关系,复杂程度大大增加,IP网络作为基础承载网络亟需提升支撑能力;②骨干侧增加流量管理控制需求:需要流量分析和控制手段控制低价值业务对带宽的无限制消耗;③接入侧需要五可服务支撑,无线侧需要加强基于用户、小区和流量的精确感知,实现精细化流量管控,弓丨导用户合理实用网络资源,提高流量价值;④端到端的质量管理需求: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端到端的互联网业务质量监测手段,准确反映客户体验;⑤交换、数据、传输、IP的专业界限趋于模糊,业务流程复杂并出现交叉,支撑手段需求的梳理越来越难具体化,支撑系统提供商的核心能力要求变更为“懂业务、懂网络”,要制作“财务报表”而不是“通讯簿”。
支撑系统现存的问题:(1)业务开通管理、路由协议(IP网络的信令)管理、网络质量管理尚属于一片空白,无法满足承载网络对互联网业务的支撑需求;(2)端到端流控尚未形成:全网端到端的流量分析、控制和协同调度,流量控制效果还需提升;(3)尚无法发挥PCC的无线资源管控和带宽智能管理的作用;(4)缺乏端到端的互联网业务质量呈现手段,黑暗中运维。
3.4.4移动运营能力还有待更加专业与多元化
(1)网络运营能力不足:对网络服务的对象和内容缺乏管理。
1)用户方面缺失的运营能力①区分用户的能力:避免少量用户占用大量网络资源;②业务识别的能力:确实对用户接入业务的识别能力。
2)内容方面欠缺的能力①服务分级的能力:目前高收益的自有业务无保障,和其他互联网业务同等竞争资源;②资源管理的能力:目前对IDC引入I内容通过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效果明显;③流量控制能力:无限网络无法根据业务和用户进行动态管控。
(2)运营对象发生变化:在互联网产业链中,运营商只能控制中间的传输管道,对用户端和内容端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表3.3】
(3)需对网内内容统一运营:目前网内存在IDC、Cache、铁通、第三方出口、骨干出口等多种流量疏通途径,缺乏对内容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存在运营能力的不适应。①本省IDC和Cache内容源协同不当,导致资源浪费②网内IDC/Cache已有资源,仍有通过省网网间出口疏通情况。③铁通资源如何共享?④骨干出口、第三方出口流量如何调度?
(4)TD深度覆盖不足
为保障TD网络弱覆盖场景下的网络连续覆盖,开启了 2/3G互操作功能,频繁的2/3G互操作造成呼叫切换比较低,首先说明了 TD网络深度覆盖不足的问题,TD MR的弱覆盖占比高同样说明了该问题,因此,处理该问题,根本上应从TD网络的深度覆盖着手,TD六期网络建设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可以解决大量的TD网络覆盖空洞,提升TD网络覆盖率;另一方面,硬件故障、功率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短时期的TD弱覆盖,需要2/3G互操作来弥补TD网络的临时问题,造成呼叫切换比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