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1958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与德仪公司杰克?基尔比分别发明了基于硅与锗的集成电路,打幵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大门,基于硅的集成电路成为当今半导体工业应用主流。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通讯、计算机等方。1964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集成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一倍,而半导体行业在集成度方面的发展也确实遵循了这一定律,英特尔更是以此来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技术,提高工艺,从推出全球第一个处理器Intel4004约集成了 2330个晶体管到当前的酷睿22纳米工艺集成了十几亿个晶体管,不断地刷新芯片集成度的记录。但是当今的数字化、信息化社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互联技术不断革新,给半导体行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单单注重企业自身的设计工艺技术来提高芯片设计和集成度是远远不够的,时刻关注行业动向,把握市场脉搏与机遇,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制定出顺应市场的营销战略的重要性凸显,它甚至决定企业的生存。市场营销战略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市场营销战略对于保证企业战略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制定适时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英特尔经历了基于ARM架构的XScale移动处理器业务出售,设计制造了基于过时的奔腾核心的ATOM灵动处理器并同时联合诺基亚开发Megoo操作系统两次战略决策失,误导致错失智能手机市场。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我想至少有一点在这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影响,那就是市场营销战略。对移动互联的市场发展趋势把握不够,过于将自身优势集中于传统优势市场,对目标市场的定位不够精准,没有适时有效制定针对新兴市场的营销战略。英特尔在接下来追赶市场的过程中清醒认识到目标市场现状,面对挑战把握机遇,制定出在中国区市场处理器营销战略,充分利用自身设计技术和领先工艺技术设计制造出可以全面抗衡ARM架构且与之兼容的新型处理器,再利用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品牌号召力吸引中国本土终端集成厂商广泛与之合作,让搭载有英特尔处理器的4000万台基于安卓系统的平板电脑以最低的价格和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广大消费者手中。用市场占有率来获取软件系统和应用厂商对X86架构在未来版本中的兼容,赢得与ARM在同一起跑线线上的竞争,再同样依靠自身技术和工艺优势,实现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的逆转,把逐步从ARM手中夺回市场份额,重新赢得行业竞争优势,成为信息行业的领头羊,引领市场趋势。利用自身优势设计制造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为第一要素,制定一套基于自身优势的营销策略通过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的营销组合来加以实施的具有鲜明英特尔特色的市场营销战略。
本文首先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处理器行业宏观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从行业宏观市场环境角度对处理器市场现状,产品结构及应用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宏观环境四大因素的分析看出,中国国内市场条件优越,对处理器作在中国市场可以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继而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对处理器市场的竞争状况进行详细深入分析,充分理解英特尔面临的最大竞争。紧接着对英特尔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分析以便清楚识别英特尔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和充分掌握企业自身现状。再接着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英特尔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中国区处理器市场面临市场机遇及挑战,明确英特尔中国战略为英特尔处理器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选择提供有力依据。最后根据英特尔的中国区战略作出英特尔处理器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选择;进而采用4P.营销理论就英特尔处理器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实施进行论述。
通过对英特尔处理器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使自己对半导体芯片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借助MBA市场营销课程所学知识对中国区市场信息产业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进行细细梳理,理清行业发展脉络,把握行业动向,进而以此为基础并结合行业背景和企业现状对英特尔处理器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选和实施加以研究分析。
本文针对处理器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有些地方是可以被国内处理器企业或半导体企业借鉴的,希望能以本文的研究为引子使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信息产业的发展与革新,关注半导体芯片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关注国内半导体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这些都可以作为本文后续研究的内容加以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鉴于笔者对市场营销学理解的局限,半导体行业认知不够全面和相关资料收集的不足,有些分析还不够深刻,得出的结论尚待进一步论证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致谢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家人,同学和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是他们的耐心细致的教诲、无微不至的关心、全心全意的帮助、真诚的支持和鼓励一路陪伴,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动力,使我最终得以顺利完成MBA学业。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X老师,X老师非常认真细致地检查我的论文提纲、初稿、终稿。X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的选题、构思、修改、定稿等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宝贵建议,在我准备论文期间,悉心指导,谆谆教诲让我如期完成论文。同时感谢曾经给我授业解惑的各位任课老师,在两年的MBA学习中,得到了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还有对MBA办公室的老师们的辛勤工作致以我深深的敬意。
其次特别感谢我的爱人,是她的理解与支持,让我有机会圆梦西南交大,圆梦MBA。还要感谢各位同学,我们一起积极备战研考,相互鼓励;一起学习MBA课程,共同进步;一起参加课余活动,增进同学间友情,共同留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学习经历。感谢一路走过来的肝胆相照的朋友和同事。在此还要感谢本文引用的相关文献的诸位作者。
最后感谢参与评阅本文的各位老师,我会谨记各位老师的指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多观察、多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戴梅萼.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2]McGaham AM.. Competition Strategy and Performence[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7
[3]席酉民主编.企业外部环境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高军,王暖编着.环境保护与企业运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袁志刚,欧阳明着.宏观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王慧炯等着.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结构[M].科学出版社,1999
[7]王询着.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8]李京文,欧阳武.企业发展与技术进步[J].生产力研究.1991
[9]新浪财经
[10][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第13版.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1]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The Free Press, NY, 1980
[12]Gilbert A. Churchill, Jr., J Paul Peter, Marketing:Creating Value for Customers[M]. New York:Free press, 2005
[13][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着,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5
[14][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战略管理.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5]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4
[16][美]J.P.科特(JohnP. Kotter),J. L.赫斯克特(JamesL. Heskett)着,曾中,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华夏出版社,1997
[17]宝贡敏着.现代企业战略管理[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18]英特尔中国
[19]Philip 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11th Edition)[M]. 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Inc.,2003
[20][美]王道文着,龙炼,艾斐译.战略构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21]G. Houben, K. Lenie, K. Vanhoof. A Knowledge-based SWOT Analysis System as an Instrument for Strategic Planning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1999
[22]Thompson A. A.,Strickland A. J.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Cases[M]. N. Y. :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3
[23]陈收,毕少菲.企业战略管理:战略选择与核心能力[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24]Ansoff, H. I. Corporate Strategy: 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 New York: Mc-Graw - Hill, 1965
[25]林长富.市场营销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6]Andrews K. R.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Illinois: Burr Ridge:Dow Jones Irwin, 1971
[27]邱斌.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与经典案例——21世纪战略丛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8]Prahalad, C. K. & G.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29]余阳明.市场营销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0]英特尔中国
[31]林峰,杭建平,王海云.市场营销策略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2]李越西.管理突围[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33]清华.探讨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
[34]Al.Ries Jack. Trout. Positioning: The Battle for Your Mind,McGraw-Hill, 2000
[35]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6]Kotler Philip, David Gertner. Country as brand, product, and beyond:a place marketing and br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002
[37]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8]王焕,赵昌平.市场细分的进化趋势与营销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0
[39]Charles W.C. Hill, Gareth R. Jones. Strategic Management,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1
[40]纪宝成,吕一林.市场营销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1]Gary Hamel, C. K. Prahalad.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
[42]Kent R. Faith in 4Ps:an alternative[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986
[43]甘碧群,曾伏娥.中国中小企业进入全球营销的模式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 4
[44]韩中和.转型期的中国企业营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5]Bert Rosenbloom. Marketing channels:A managent view[M]. Dryden Press;2nded edition, 1983
[46]王殿华.消费升级与黑龙江绿色食品企业营销战咯转型[J].商业经济,2011
[47]Berry, L, Leonard and Para Suraman. marketing Services:Competing through Quality[M]. New York:Free press, 2001
[48]吴路芳.推拉促销策略的运用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
[49]PhiliPKotier, Gary Armstrong. Principles of Marketing[J]. Pearson Education, 2000
[50]夏正荣等编着.跨国营销概论[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