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农业科研相关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24 共2319字

  2 农业科研相关理论基础

  2.1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的思想最早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 1776 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才能的获得是需要资本的投入才能实现的,这种才能是通过包括教育、学校和学徒过程获得的,一般都需要付出现实的成本,那么现实成本转移到人的身上,也就形成了人力资本。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于 1803 年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冯·杜能把人力资本包含在固定资本之中;20 世纪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西奥多。舒尔茨,他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与性质、投资内容与途径以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思想。

  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布·明塞尔在其博士论文中建立了个人收入分析与其接受培训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他认为,劳动者收入的增长和和其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以乌扎华建立的模型为基础,但强调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建立了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强调了外部溢出效应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本理论强调知识能力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人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高质量的劳动力可以创造较高的生产贡献率,而低质量的劳动力创造的生产贡献率就较低,因此人的质量的提高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思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以此标志着第一代知识管理探索的开始。第一代的知识管理主要以架构为主,强调如何进行知识的获取、编码和传播,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强调科技改为人的行为,实践证明,这种片面以技术为中心的第一代知识管理理论,是一种狭隘的知识管理思想,最终被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所替代。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代表人物有美国 IBM 知识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马克·麦克艾尔洛埃,第二代的知识管理更多地强调了人力资源和过程的主动性,他们认为应注重组织内成员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形成团队凝聚力,同时提供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依赖新的信息技术,更强调人际间的互动交流。

  从国外的实践过程来看,西方学者对于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50 年代,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被人们所关注。九十年代初期,一批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相继开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尝试;逐渐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假设引导到社会实践中。

  在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略有滞后,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知识管理的概念才导入中国,早期的国内研究者将研究重点停留在知识管理理论层面上,大体重视两个方向的研究:其一是偏技术的角度;其二是偏管理的角度。进入二十一时间,大量学者开始涌入该领域,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将国内知识管理研究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2.3 农业科研体系

  2.3.1 农业科研特征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农业科研的基础性特征;农业生产是在特定地域和生态环境中进行的,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差异,一个地区的优良品种,不能简单的拿到另外一个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地区种植,必须考虑到地区的适宜性,这是自然规律,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改造程度的不同,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有地区局限性,农业上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都能适应各地区种植,决定了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农业科研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命的周期循环是这些生物的基本特征,生长-衰亡-再生-再衰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般情况下,研究农作物的生命过程一年只有一次,研究农作物的育种周期则要 8-10 年,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等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需要 20 年左右,果、茶、畜、禽、桑、水产等的育种周期达 20-30 年,研究树木各阶段的生育活动则需要几十年,因此,农业科研具有显着的研究周期长特征,研究项目需要长期持续的稳定支持;农业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推动“三农”发展和支撑社会发展,使农业生产者和社会消费者受益,农业科研的成果保密性差,使用简单易学习,不能阻止他人的运用,决定了其社会公益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农业科研是基于农业生产的科学研究,因此农业生产的特征也就决定了农业科研的特征。

  2.3.2 阿根廷科研体系现状

  阿根廷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农业生产大国,有着与我国相近的国情,其在农业科研领域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阿根廷农业科研体系比较成熟、稳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阿根廷的农业研究机构主要分为四类,这四类农业科研机构构成了阿根廷农业科学领域的主体。它们分别是国家农业技术研究所(INTA )、国家渔业研究所(INIDEP )、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 CONICET)和高等教育机构。2006 年四类研究机构拥有 74 个研究所(院系),共 3940 名科研人员(见表1),其中 INTA 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农业科研人员占全国农业研究人员总数的 90%以上。
 
  2.3.3 俄罗斯科研体系现状

  俄罗斯农业科研任务主要由俄罗斯农业科学院承担,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始建于 1929 年,主要工作任务是确定国家农业领域科技发展的优先方向;研究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规律并预测今后发展趋势;研究现代化的能够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技术,研制新的技术设备;研究国内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俄罗斯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和农工综合体系统;培训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农科院的科研机构、生产试验部门、农业设计部门及相关企业创造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设有 30 多个研究所,详见:

  2.3.4 中国农业科研创新体系的酝酿建立

  2007 年农业部、科技部等七部委和中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议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方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