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结束语
本文以薪酬理论为基础,用过背景研究,问题的提出、对问题的分析和对问题的应对方法和在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薪酬战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无线公司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战略薪酬体系重新设计的目标、思路、基本流程和原则,通过岗位分析、岗位评价、薪酬调查、薪酬模式的确定、薪酬结构的设计、薪酬等级的划分等构建了各层次岗位的薪酬方案,进行了薪酬体系的研究和设计。
但本研究中战略薪酬体系构建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因为职务评价是薪酬设计的核心,我们的职务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做到大企业大集团公司那样精细,在职务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简洁明要明、实用为主,因此在某些细节上可能有未完善的地方。
其次,绩效工资在薪酬结构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考核过程必须公平公正,这样考核结果才更有意义,所以在制定时要充分体现员工的贡献程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合理调整适当拉开报酬档次,以消除平均主义带来的弊端。
最后,没有那个薪酬制度是永远可以一直延续使用的,因此必须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来配合调整出合适的薪酬制度,所以制定薪酬制度一定要围绕当前企业的战略指导方针,以确保薪酬制度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本研究,今后在工作中将更加密切关注本薪酬体系的运行情况,对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予以及时的分析,并顺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对本薪酬体系作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Balkin, Gomez-Mejia. Matching Compensation and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0, 11 (10): 153-169
[2]Thomas B. Wilson. Innovative Reward Systems for the Chan-ging Workplace[M].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4: 319-320
[3]Noe, C.F, Hollenbeck, J.R, Gerhart, B., Wright, P. 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M]. New York: Irvin McGraw Hill, 2000
[4]约翰.E·特鲁普曼.薪酬方案:如何制定员工激励机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54-57
[5]劳埃德·L·拜厄斯,莱斯利·W·鲁.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38
[6]Alma Meza, Brian Kleiner. Compensation system in Califo-rnia in constant evolution[J].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2010, 39(3):259-269
[7]Chuo Shirley, Fonkoua J.E.,Pollard Dennis[J].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s Research,2011, 9(2):121-136
[8]Werner Steve and Stephanie G. Ward. Recent compensationresearch:An eclectic review[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04(14):201-227
[9]曾庆学.薪酬管理(Z).http: //www.mbajyz.cn/hyzl/ShowSoft. asp?SoftID =2708.2008-9-1
[10]魏杰.关注国企改革[N].安徽经济报,2000.11(9):22-23
[11]蒋勤峰,姜红玲.非薪酬激励的模式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1):66-69
[12]周丙洋.构建薪酬设计双赢模式的原则和方法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1):223
[13]黄春英.项目工程技术人员激励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14]张永新. 建筑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薪酬制度改革对策[J]. 科协论坛,2007(7):26-28
[15]袁青岭.安徽路桥路面公司薪酬系统设计初探[J].商业经济, 2010(6):104-105
[16]王平换,戴聪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编辑部邮箱 2011 年 01 期
[17] 宋晶,孟德芳.中国劳动,China Labor, 编辑部邮箱,2012 年 02 期
[18]刘大东.薪酬策略的演变和发展,2004
[19]张霞.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吉林林业科技,2009
[20]钟丽华.改革与战略,2008
[21]苏熹,范明.战略薪酬在中国:一个嵌入观点及其经验检验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2):131
[22〕杜志平,刘犁子.不同战略下的企业薪酬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12)
[23〕邓湘南,解朝杰,蔡小于.企业薪酬战略与竞争战略的匹配研究〔J].企业活力,2009,(01)[23]T 敏.论企业薪酬战略=J8.经济师,2006,(11)
[24]文斌.基于组织战略的薪酬体系设计[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
[25]赵惠锦.企业员工薪酬分配管理与公平性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1).
[26]孙靖.浅议激励与薪酬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0,(06).
[27]李鹏.提升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探析[J1.中国集体经济,2009,(31).
[28]李妓,王佳.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薪酬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09,(13).
[29]余元春.薪酬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分析[J].现代商业,2008,(05).
[30]刘荔荔.企业薪酬激励对策分析[J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51).
[31]刘宁.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J].煤炭经济研究,2007,(10).
[32]朱凌玲.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23).
[33]朱晓.企业战略与薪酬政策研究综述及启示[J1.财会通讯,2009,(05).
[34]刘颖,阂素玲.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匹配关系研究述评[J].中国科技信息,2008,(15).
[35]胡尊亮.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研究〔J〕.消费导刊,2009,(23)
[36]李军,胡愈.论企业战略和薪酬战略的关系)/普遍性视角 0 观[J].商业研究,2007,(01)
[37]李宁忠.企业薪酬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匹配[x].物流科技,2007,(01)
[38]李培培.提高薪酬管理满意度的途径[J].经济论坛,2009,(5).
[39]周成刚.对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分析与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2).
[40]谭颖.饭店有效激励薪酬的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2008,(8)
[41]郑文山.欠发达地区人才薪酬满意度提高策略的研究[J].经济师,2008,(5)
[42]刘惠.企业员工薪酬激励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9,(10)
[43]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4] 何燕珍.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J].外国经理与管理,2002,24(11).
[45] 王今舜.宽带薪酬与传统薪酬对比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11).
[46] 曾燕.宽带薪酬研究及其运用[J]. 商场现代化,2008,(12).
[47] 王玺,王博,白晓鸽.企业薪酬体系.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48] 加里.德斯勒(Gary Dessler),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 10 版(中国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9] 蒋准政 战略和薪酬留住企业人才《商业化(上半月)》2011.3.15
[50] 丁国振 蒋晓波 科学的薪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江苏经济报》2011.7.4
[51] 刘竞 浅谈企业薪酬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价值中国网》2012.4.3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易斌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论文的选择到最终的完成阶段,易老师都始终给予我一遍遍的修改和不懈的支持。短短的两年多来,易老师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在工作上给我关心帮助,他宽和容众,不慕荣利的师德风范更让我终身受益,我为有这样的好导师而骄傲。在此谨向易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最由衷的敬意。
我还要感谢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的欧院长以及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是他们渊博的学识,创新的思维给了我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
我还要感谢我们声屏无线公司综合管理部各位同仁的支持和建议,并积极配合提供了很多一手资料,这些支持帮助让我论文写作能更加顺利的完成。
最后,感谢我的 2011 届 MBA 的所有同学们,他们在我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衷心地感谢在我的 MBA 学习过程中对我提供过帮助的所有朋友,你们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