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信贷风险防范的相关理论
2.1信贷风险概述
2.1.1信贷风险概念
风险是指某一因素发生的导致损失产生的可能性,信贷风险在银行管理领域也称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经营中最主要、最传统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信贷业务开展中收益难以实现的可能性,信贷风险从内容层面来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信贷风险不仅仅包括借款者不能按照贷款合同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同时包括贷款者信用等级下降或者还款能力受损而出现的潜在违约风险[2].
信贷风险与信贷损失虽然概念不同,但是内在之间存在比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信贷风险是信贷损失可能性,而信贷损失是一种现实已经发生情况,一般说来信贷风险越大,信贷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商业银行在资产构成方面典型特点之一就是负债要远远高于所有者权益,因此信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只有确保信贷风险处于一个可控状态,才能够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实质也在信贷风险防范层面得到了充分的彰显。银行信贷风险一般性特征主要由以下几点:
首先是信贷风险的客观性,信贷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信贷风险只有种类多少、的风险大小之分,而绝对没有风险有无之分。
二是信贷风险的可控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信贷风险宄竟何时发生、发生概率有多大,都很难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尤其是一些系统性风险带来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很难进行有效的化解?.
三是信贷风险具有可变性,同样的风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影响因素下,会有不同的表现。上述信贷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需要注意灵活釆用多种风险防范手段,力争将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减少信贷风险损失。
2.1.2信贷风险分类
信贷风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信贷风险是否可以化解可以分为系统风险以及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宏观的、全面的对所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这类因素一般不可规避,这类风险主要是指政策风险、经济风险、利率风险等等。非系统风险是指局部的、可以规避的风险,一般来讲这种风险是商业银行自身原因所导致的,这类风险有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等,本文这里重点研究的是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中如何去规避非系统风险。按照信贷风险产生的具体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利率风险,对于商业银行信贷来说,利率风险比较常见,利率的变化将会给信贷带来风险影响,举例而言,当贷款利率提升的时候,就会导致还款者资金使用成本增加,影响到信贷风险。
二是政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受到政策影响比较大,政策对于银行信贷的干扰不容小觑,这就导致了来自于政策方面风险较大,举例而言,国家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等都会带来信贷风险,当国家经济政策保守时候,经济增速会适度放缓,从而带来信贷风险的增加。
三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够按时还款的可能性,本文研究对象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借款者一般都是“三农”相关主体,农业本身是一个风险较大的行业,因此信用风险也是农村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一个风险。
四是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因为信贷业务管理方面所导致的信贷风险,管理风险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商业银行绝大部分的信贷风险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管理因素,更何况农村商业银行本身才管理水平较低,这就更加容易导致信贷风险[4].除了上面所述信贷分析按分类之外,也有将信贷风险划分为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或者根据风险大小进行的五级分类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详细阐述。
2.2信贷风险防范
2.2.1信货风险防范方法
信贷风险防范方法种类很多,根据不同风险处理策略来看,常用到的风险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风险规避法,风险规避是指对于难以承受的信贷风险必须要进行拒绝来加以规避,举例而言,对于资信不好借款人应不给予贷款。
风险预防法,这种方法是指针对潜在的信贷风险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预防为主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主要原则之一,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风险预防可以将一些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但是预防风险并不等于消灭风险,这是因为存在很多的不可控、不可测因素。
风险分散法,风险分散是将集中的信贷风险进行随机或者有效分散,其遵循的原则就是“将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散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信贷分布要照顾到不同的行业,避免过于集中在某一行业,从而减少个别行业景气与否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风险转嫁,这种信贷风险防范方法是指利用某些方法有一集手段将信贷风险全部或者部分转嫁给其它主体,从而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风险转嫁的典型做法就是资产证券化,即将信贷资产进行打包售卖给其它市场主体,这种做法就将信贷风险转嫁给了他人[5].风险补偿,这种信贷风险防范方法是指的在商业银行信贷损失发生之后,釆取积极的措施来补偿损失,主要做法包括拍卖抵押品、利用利润弥补损失等等。
从风险防范具体防范方法来看,常见的风险防范方法主要包括定性以及定量两大类别,定性方法主要包括经验判断法、头脑风暴法、事件树法等等,定量旳防范方法主要主要专家打分法、概率分析法等,简单分析如下。
经验判断法是指主要依靠信贷风险管理者的知识、经验来来对于潜在的信贷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风险防范策略,这种信贷风险防范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决策者个人经验积累的较大影响。
头脑风暴法是指针对具体的信贷项目组织有关专家对投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论证,综合利用各个专家的专业知识来得出来比较一致的看法,这种方法可以做到集思广益,克服单个专家知识面狭窄导致的风险评价失误,但是也可能出现各个专家意见大相径庭情况。
事件树法利用逻辑推理来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追溯,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因果关系是事件树分析法的本质。通过对人、机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把握到项目投资风险因素,实践证明,这种宏观的分析方法在风险的分析中是卓有成效的。
概率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借助于期望值、决策树等模型来对风险发生的大小以及风险可能带来损失的大小。专家打分法就是将信贷风险因素调查表发给相关专家,由专家来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具体的评分,然后对专家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来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分析[6].
2.2.2信贷风险防范内容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内容从信贷周期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信贷前、信贷时以及信贷后风险防范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具体见下图,信贷前的风险防范内容主要就是对于借款人的资信进行充分的调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借款人的信息,对于借款风险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信贷时的风险防范是指根据贷款人的资信情况、贷款规模、贷款种类、贷款用途等采用相应风险转移、规避、分散等策略,降低信贷风险水平。信贷后的风险防范是指贷款后的检查跟进,对于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进行审查,一旦发现塾款人出现还款风险或者危机,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进行贷款回收,这实质上是贷款风险的一个事后补偿。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贷款风险防范贯穿整个信贷全过程,任何一个方面的疏忽或者薄弱都会直接给银行带来巨大的信贷风险,所以信贷风险防范需要做到统筹兼顾,从信贷开始到最终能收回款项都要做到风险防范的不懈息。【1】
从信贷风险处理流程的角度来看,信贷风险防范内容具体包括信贷风险识别、评估、处理等三个重要内容,信贷风险处理流程见下图。信贷风险的识别是指在对于尚未发生的信贷风险,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摸清导致影响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信贷风险的识别主要集中在信贷前这一阶段,但是在信贷时以及信贷后阶段也有涉及,重点就是对于贷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贷款人的信誉、企业经营状况等等“].信贷风险的识别是信贷风险防范的基础以及前提,只有识别出来了风险所在,才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反之如果没有识别出来需要防范的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也必然就会陷入到一个盲目无序的境况之中。信贷风险评估是指对于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风险大小、风险损失多少等内容的定性以及定量评价。
信贷风险有很多,这些风险大小程度不一,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也是有大有小,信贷风险防范本身是有一定成本的,这也就意味着并不能够对于所有的信贷风险都进行防范,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对于那些发生概率很小、带来潜在损失较少的风险基本上就不用防范,这样才能够将有限的防范资源用到刀刃上。信贷风险处理是指针对识别评价出来的比较大的风险,采取转移、分散等策略来进行风险控制。信贷风险处理措施是否恰当将会直接影响到了信贷风险防反效果,一般来说不同的信贷风险需要釆用不同的措施,具体包括转移、分散、规避等。【2】
2.3信贷风险防范相关理论
2.3.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主要理论之一,银行信贷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风险主要来源,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商业银行信贷包含两个方面的合约,一种是银行内部合约,另外一种就是外部合约,内部合约主要是上下级之间委托代理,外部合约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委托代理,上述两个合约关系中委托方以及代理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8].从内部合约来看,商业银行存在经营权以及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结果导致银行内部形成了所有权人向经营管理者授权,经营管理者群体中上级一层一层向下授权,而授权人对于代理人存在信息盲点,对于其品德、能力等了解不够全面,同时也很难做到对于代理人行为规范性的实时监控,这就导致代理人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来做出逆向选择行为,从而给信贷风险埋下隐患。在缺少健全而有效的监控体系情形之下,代理人往往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来做出提上信贷风险的行为,举例而言,一些信贷员在业绩驱动下,对于信贷项目风险容忍度比较高,缺少足够的风险理念,这就会导致信贷风险加剧[9].
从银行本身来说,因为资产选择负外部性的存在,银行自有资金占比较低,银行在信贷方面倾向于采用高风险的策略。从外部合约来看,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不可能做到对于借款人的去安全监督,同时监督本身也是存在成本的,借款人可能就会利用信息优势来做出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信贷风险。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阐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关键是要解决不同合约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内部来看,就是坚强对于信贷管理人员监督激励,提升其工作责任意识,外部合约来看就是要加强贷款人的审查,加强贷款后的跟踪调查,从而减少信贷风险。
2.3.2资产负债理论
资产负债理论的诞生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在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之下,以往的风险管理理论己经很难适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美国经济学家贝克提出了资产负债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商业银行要想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必须要从资产以及负债两个维度来进行统筹安排,而不能够仅仅侧重于某一方面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遵循相机抉择的基本原则,将利率这一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围绕成本以及效益进行资产以及负债的调整,基本目的就是要达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这种状态。根据这一理论的阐述,商业银行要对于信贷资产进行科学归类,根据风险大小进行分类管理,银行要建立专门的信贷资产管理机构,明确不同信贷种类风险水平以及呆账坏账率,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论的核心就是要进行风险总量控制,确保不同风险的信贷资产能够合理分配,从而实现收益以及风险之间的平衡。
资产负债理论诞生背景与我国当下的金融市场环境非常相似,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放开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存贷收入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弱,这种情况之下,商业银行必须要围绕信贷业务进行开发创新性金融衍生工具,将信贷风险进行转移,举例而言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或者利用期权、期货等等金融工具进行信贷风险的分散。资产负债理论的实质就是将资产负债范围内的表内业务进行表外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通过这种做法来进行的信贷风险的转移,这种理论使得信贷风险防范脱离了信贷概念束缚,提供了信贷风险防范的新视角、新思路。根据资产负债理论的阐述,在信贷风险防范层面不能仅仅从信贷着手,同时更要从资产负债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更有助于降低信贷风险。
2.3.3信贷配给理论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利率在信贷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率是由信贷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同时利率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到信贷的供给以及需求,当信贷供给以及需求之间平衡利率就会达到均衡,正是在利率的作用下,信贷市场可以达到一个出清的状态,因此信贷市场本身是有效的,政府没有必要进行干预。而新凯恩斯主义对于传统的信贷理论提出了质疑,并从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假设提出了信贷配给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个:
一是利率本身兼具正向选择以及负向选择效应,所谓的正向选择效应是指利率上升,会带来银行利润的增加。负向选择效应是指利率提升会将一部分资金需求者会拒之门外,尤其是那些资信良好的贷款者,其贷款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而那些资信较差,同时从事又是高风险项目的贷款者则会选择继续贷款,这就会大大拉低银行贷款质量,从而损害到银行的收益。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利率的提升所带来的收益存在临界点,具体见下图,当贷款利率超过R*的时候银行预期收益就会下降。同时利率本身还具有激励功能,可以改变贷款者的行为,激励贷款者去投资更高风险项目。
二是贷款抵押同样兼具正向选择以及负向选择效应,贷款抵押的正向选择效应是指当信贷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银行可以提升贷款抵押水平,来减少需求,同时提升贷款的可靠性。负向选择效应是指贷款抵押水平提升之后,反而会降低贷款还款概率,因此对于银行来说更是多的是采用配给方式满足部分需求。
三是市场主导下的信贷市场本身存在无效率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来消除这种无效率,提升信贷市场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信贷市场风险。根据信贷配给理论的阐述,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层面,需要政府适度干预。【3】
2.4国内外文献综述
信贷风险是指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不仅仅为给银行经营活动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会给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鉴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巨大危害,信贷风险一直都是商业银行经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及重点,国内外学者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方面做了大量的研宄,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宄成果给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指导。本文对于国内外学者有关本课题的研宄进行综述如下:
2.4.1国外学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商业银行在国外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因此国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宄起步早,通过对这一领域多年的深入研宄,使得西方国家在商业银行信贷领域形成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理论,这些理论体系对于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实践都带来了重要的指导。国外学者有关本课题的研宄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信贷风险防范基础理论研宄。西方国家最早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可以十八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性质的原因的研究》,在这一着作中,他提出了贷款要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为基本依据,它提出银行贷款方向应主要满足企业商品生产以及流通中的资金需要,且贷款期限越短越好,这一论断对于当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学者莫尔顿(1918)提出了资产转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的实现,一方面是进行短期借款,另外一方面是要保有大量的短期有价证券,这些有价证券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变现,从而保证银行流动性。普鲁克诺(1949)提出了预期收入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认为银行信贷风险决定于贷款人未来的还款能力,如果还款能力良好,则意味着信贷风险较低,反之则意味着风险较高。所以银行贷款要重点考察贷款人的未来的收入状况,根据其未来收入情况来决定是否贷款以及贷款多少,这一理论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信贷资产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收益性之间的统一。其它典型的信贷风险防范理论还包括资金总库理论、资金分散理论、资产结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为研究行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基础理论。进入近现代以后,西方国家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的负债风险理论,随着商业银行现代风险的不断加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被引入到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领域。负债风险管理论的是由花旗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演化而来,这种大额存单可以进行转型,改变了银行以往被动吸收存款的局面,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主动筹资[M].负债风险管理理论的实质就是通过介入资金来壮大银行资产规模,并获得收益的一种经营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以及负债的流动性,为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条件;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导致企业负债规模的扩大,经营风险随之放大。
20世纪70年代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于金融业的管制进一步放松,传统的信贷风险防范理论以及不能够适应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控制的需要。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强调资产结构以及负债结构的调整,确保商业银行保持一定流动性的情况下,实现经营风险的最小化。美国经济学家贝克(1977)提出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他认为银行资产流动性不能够偏重于资产或者负债,而是要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的匹配,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平衡的依据在于利率水平,综合比较成本以及收益来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20世纪80年代的风险资产管理理论,这一时期随着通货紧缩加剧,银行息差收入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了银行利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巴塞尔协议》(1988)正式颁布,这标志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步入了风险资产管理理论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2004年《新巴塞尔协议》对于商业银行的一些经营管理要求进行了重新的调整,提出了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银行风险防范的三大支柱。这一新的协议将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直接挂钩,强调对于信用风险的控制,通过资本充足率的提升来增强商业银行的现代风险控制能力。新的协议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及框架,通过监督检查可以让银行采取更加适合其风险控制的方法以及策略。
其二是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方法的研宄。信贷风险防范方法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宄的重中之重,国外学者综合运用各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型来对于信贷风险的防范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定性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以及静态的风险管理方法占据主流,之后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相结合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以及动态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占据主流。典型的定性信贷风险方法主要是5C方法,这一方法综合从客户品质信誉、还款能力、资产情况、经营情况、担保情况等五个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操作相对简单,当然这种分析方法运用中很容易受到的主观评价者知识以及经验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德(1968)利用会回归方程,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分为营运资本与总资产比率、留存收益与总资产比率、税前利润与总资产比率、权益市值与总资产比率、总收入与资产比率等,从这些五个方面来评价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提出了贷款五级分类法,这一方法根据贷款质量,将贷款区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五个级别,不同等级的贷款其损失概率是不同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关键是要做好高风险贷款呆账坏账计提,避免贷款损失发生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
学者马尔科夫(2010)将模糊数学概念引入到了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中去,利用模糊分析来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进行评价。模糊评价将一些不容易定量分析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角度来对于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价,模糊评价不仅仅可以根据分数的大小对风险进行排序,同时还可以进行等级划分,实现定性预定量分析的结合。模糊评价方法的不同于一般的定量分析只能得到最优的唯一解,而是可以得到多层次的解答,这种分析模式具有权变性,更加符合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实际情况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金融理论的丰富以及创新,各种定量分析软件以及计量分析模型不断完善,很多商业银行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来了各种信贷风险防范模型,例如JP摩根的信用度量、穆迪公司的KMV模型、麦肯锡的组合信贷模型、端士信贷风险附加模型等等,这些风险模型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方面效度以及信度更高。
2.4.2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国内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同时既有的研究更多的借鉴了西方学者的研宄成果,总体来看,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创新不多,也不够系统以及全面,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实践有较大的差距。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基本上集中在问题以及对策研宄两个方面,本文对于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归纳如下:
学者余敏、李婢、徐润、陈媛(2013)等对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通过对这些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基本上可以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贷风险管理没有得到的足够的重视,信贷风险文化落后,内部没有相对独立的部门进行信贷的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此项工作被边缘化二是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信贷风险防范没有规范的制度可以依靠,导致信贷风险主观随意性太大,影响到了信贷风险;三是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技术落后,没有构建具有良好信度以及效度的定量分析模型,缺少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四是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范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既有的信贷风险人员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都不够[22].
学者王霆(2012)、周华(2013)、王小丽(2013)等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方法策略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提出商业银行现代风险防范以及控制需要做好几点:一是树立风险意识是关键和前提,商业银行管理者要有风险意识,认识到业务扩张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实施稳健经营策略。二是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信贷风险防控权责的划分,通过内部控制来实现信贷风险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不仅仅要注重贷款前的资信审查,更是要注重对于贷款后的风险管理;三是构建风险激励以及约束机制,农村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激励以及约束机制,提升信贷人员风险防范积极性以及责任心,从而减少信贷风险。四是创新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范方法,将既有定性方法、事后检查等等风险防范方法更新为定量方法、动态防范方法等。学者王惠芳(2013)、张宇田(2013)等提出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要构建完善的个人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使的个人信贷工作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最大限度额减少风险因素。同时要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在各个银行之间加强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改善银行间信用信息的交流,以某种形式主动地改善银行地外部信用环境,实现对于信贷风险的较好把握。商业银行之间应加强合作,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将那些资信不佳的信贷客户直接排除在外,减少风险的发生[24].邱阁飞(2014)提出了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领域的人才目前处于一个比较匮乏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应从人才引进以及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来进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人才的储备。
2.4.3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综上所述,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这一理论,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宄,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成为了本文写作的基础。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上集中在基础理论、防范方法、防范对策等方面,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基础理论包括委托代理理论、资产信贷理论、预期收入理论等等,在防范方法层面,则主要包括各种定性以及定量分析模式,模糊数学、祌经网络等等新的概念被引入了商业银行现代风险防范领域。在信贷风险防范策略方面,主要包括得理念、方法、制度等等。总体来看,国外学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细致全面,各种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信贷风险模型比较成熟。这些研宄成果给我国学者这一课题的研究带来了很多的指导,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事实上我国现有的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西方学者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国内学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集中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以及解决对策方面,更多的是定性研究,案例研究以及定性研究较少,不能够很好地给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提供基本的理论指导。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宄趋势来看,定性研宄向定量研宄过渡明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领域,大量的数学模型被用来准确的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过渡明显,学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从原来单纯的静态分析向动态研究转变,这是因为信贷风险本身的动态性所决定的,从动态研究视角着手,更能够体现信贷风险真实性[26].
目前既有的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方面的研究,很少有针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也很少有针对专门农村商业银行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层面,更多的研宄是理论层面泛泛而谈,少有案例方面的研究,从研究内容层面来看,少有研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进行全面的研究。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现代风险防范水平方面比较低,既有研究的不足一方面凸显了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意味着本文写作中存在很多内容前都需要对自己探索摸索,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