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企业绩效审计的研究,期望能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目的: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绩效审计发展历史、关注事项、实施方法及思路的研究来探索我国企业绩效审计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融合的新思路。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根据探索与研究的企业绩效审计思路情况,建立与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绩效审计模型,来挖掘绩效管理的价值点,促进与完善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使得绩效审计成为战略绩效管理中重要一环。第三,结合具体案例来对形成的绩效审计方法思路来进行验证其可行性及成果应用的必要性,促进企业绩效审计在实践操作方面的发展。
1.1.2 研究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内经济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迅猛发展,尤其是在 1988 年 4 月之后,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很明确地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条文。也是随着该法律条文的发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是这些法律条文的明确,使得在我国经济所有制的结构中,形成了“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存在和发展”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格局,企业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已然发展壮大,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其快速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如何确保能够保持发展活力,实现其战略的有效实施及绩效结果的综合利用,多种多样的需求凸显出来,而随着各种管理理念的日益丰富,作为管理监督中重要的环节风险防范等工作也相继引起了组织的重视,并已开始思考与组织发展的融合问题。近些年来,作为公司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行保障风险防范手段之一的审计工作也伴随着战略绩效管理需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企业对于审计的认知及其发展历程远不如国外绩效审计、国内政府审计,而对审计工作中一重要业务--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是同样滞后,相关工作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这就导致了绩效审计所带来的良好效果还未能充分地在企业中予以体现。随着越来越多的集团化管理的企业相继出现,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如何找到更适合的审计思路及方法,成为了不少企业一个迫切的需求,而作为促进战略绩效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的绩效审计更是成为了这个需求中的重点。作者希望借此机会能引发更多的学者对于企业绩效审计进行研究,进而推动企业相关审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文中作为案例的 A 企业是一家在国内城市燃气运营方面知名的企业,其下属成员企业众多、城市范围分布较广。企业采取了统一的战略管理方式,利用战略管理工具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与落实,由各个下属成员企业承接企业战略目标,以此来对企业各项战略管理事项进行明确。在年末,再通过事前确定的战略管理考核标准对相应各项战略管理事项进行综合评定,用以确定企业及相关人员战略目标执行情况,且与激励等方面进行结合。本文以 A 企业绩效审计为案例来探讨与研究企业绩效审计实施的思考;同时揭示企业战略绩效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风险,对绩效审计发现进行追踪溯源,进而推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的改进与完善,促进企业绩效审计成果运用,提升企业战略绩效管理水平。
相比偏重于财务指标的传统审计思路而言,绩效审计更能体现出组织内部审计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方面的价值贡献,也更能体现出内部审计在组织战略绩效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作用。基于 A 企业已构建了自身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那么作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绩效审计,在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充当着战略绩效实施效果检验、战略绩效管理改进点挖掘这一重要角色,绩效审计的开展则会对形成绩效审计与绩效管理的互动、则会强化对组织战略绩效实施效果的检验、以及管理改进点的发现及改善。
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及相关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及其他对于企业相关审计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企业绩效审计在新环境下的实施,初步形成了战略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思路,构建了具有相应特点的绩效审计模型,形成了一套针对企业绩效审计的工作程序、方法,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丰富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已全面实施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组织来说更具有借鉴作用。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
文章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绩效审计的发展、国内绩效审计研究情况的分析,探讨企业绩效审计的开展。
其次,在对国内企业绩效审计现阶段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炼与总结现阶段企业绩效审计实施中存在的不足,结合 KPI 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EVA、绩效棱柱模型等多种相关战略绩效管理工具,重新思考与研究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中战略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思路及方法。
第三,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将对企业绩效审计研究内容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研究探索绩效审计可行性及实施的必要性,进一步验证了绩效审计是丰富与完善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最后,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企业绩效审计发展的未来。
基于上述研究思路,对于文章整体思路框架考虑如下:
1.2.2 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相关理论研究与实际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绩效审计与管理体系间的关系、绩效审计的定位、开展思路等进行研究,结合战略绩效管理工具,探索企业绩效审计的实施与落实。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具体的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查阅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来查阅国内外对于绩效审计的相关研究文献与书籍、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的与绩效审计相关的文章、学术研究论文,采取第一手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取了国内外有关绩效审计的理论及知识,为本次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相应理论支持。
实地调查研究法:主要是以个人的工作经验积累为基础,围绕企业绩效审计这一主题有针对性的收集各类有关信息资料,进而对企业绩效审计工作进行研究与探讨,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思路与新方法,并结合事例验证企业绩效审计新思路的可行性及实施的必要性。
数据对比分析法:在具体案例中,将审计思路进行落实,通过对比分析组织历年绩效审计情况,来揭示企业在未来战略绩效管理中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改进及完善,从审计这一视角剖析组织战略绩效管理内容或方式是否恰当,推动及促进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的水平提升。
影响因素分析法:在思考企业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同时,也需要对绩效审计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追踪溯源,找到事件的源头,以便为决策层及管理层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发现及有效建议。
1.3 研究的难点
1.3.1 不同管理体系衔接问题
对企业而言,建立起一套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基于此,组织会保持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其原有的战略绩效管理模式,而构建的绩效审计模型实际是在原有绩效审计基础上进行的新探索,这就会出现新旧之间的衔接问题,一些衡量指标在原有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已存在,但一些指标因绩效审计模型的出现而产生,并未在原有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所以需要考虑新旧之间的衔接,这一方面需进行系统性思考。
1.3.2 衡量指标数据积累问题
对于新构建的绩效审计模型中的衡量指标,有些指标已有数据积累,有的则是空白。这就需要企业逐步积累相应数据,而对于数据的积累还需要一个过程,此方面需要引起管理层及使用者的关注。
1.4 难点应对与解决
1.4.1 绩效管理体系的统一
逐渐丰富原有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关注维度,最终实现两者的统一。在原有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结合现实情况,适时考虑扩展原有的关注维度,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指标的扩展,更加全面的、立体式的反映战略思想,恰当的运用绩效审计模型最终验证成果来丰富原有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内容,最终实现无缝对接,切实起到战略牵引作用。
1.4.2 指标库的完善与丰富
有意识地进行指标数据的积累,逐步形成组织的指标库。确定统一的指导标准和原则,且形成调整的统一规范及要求,达成共识,作为企业数据使用的基础。这样对于组织战略绩效管理而言,就会逐步丰富其数据资源,使得绩效审计数据得到有效的利用。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1 促进绩效审计与管理融合
系统性思考绩效审计与战略绩效管理系统的融合问题,从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的高度重新思考绩效审计。既利用了已有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内容,又较以往有所延伸及发展,从更多维度思考战略绩效管理价值性,真正的融入到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成为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环节,丰富与完善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体现出内部审计价值所在。
1.5.2 拓展绩效审计关注范畴
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路,导入新的绩效审计方法论。转变习惯性观念与思维方式,从如何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统一的维度进行探索,将绩效棱柱模型作为实施绩效审计的方法论导入了绩效审计,重新思考企业绩效审计实施新思路,且拓展了绩效审计的关注范畴。从以往关注财务指标的传统效益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绩效审计方向转变、从以往关注过去向关注组织未来发展转变。
1.5.3 创新绩效审计实施思路
构建绩效审计模型,将绩效审计实践提升到新高度。构建形成的企业绩效审计模型,将原有绩效审计思路及方法有效继承,并融入其中,在进行模型细化的考虑上,也更加贴近战略发展实际,这与以往审计思路有了很大不同。在以往审计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企业绩效审计的广度与深度,从另一个角度挖掘战略绩效审计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系统性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