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优化邯郸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11 共592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邯郸民营经济优化发展研究
【第2部分】邯郸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探究绪论
【第3部分】邯郸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第4部分】邯郸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第5部分】邯郸民营经济发展的县域视角
【第6部分】邯郸市涉县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案例分析
【第7部分】 优化邯郸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8部分】促进邯郸民营经济发展的策略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优化邯郸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6.1.1 科学规划,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2012 年,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我市首次跻身国家战略,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原经济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规划中“一核四轴两带”的放射性、网络化的发展格局,涉及我市一轴、一带,我市要利用此规划找准定位,进一步明确邯郸的区域优势。加快中心城市及县城的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各项公用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6.1.2 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2012 年,我市 14 个建制县的常住人口占我市常住人口的 75.34%,而建制县县城的常住人口仅占建制县常住人口的 16.29%。县城的集聚能力较弱,人口规模偏小,制约了中心城区现代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应加大对县城的资金投入,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拓宽县城面积、加大基础建设,扩展县城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从聚集功能、规模经济、服务功能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加快县城建设要科学规划、体现特色、突出产业、保护文脉,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注重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均衡发展。

  在城镇化进程中,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 “都市圈”和“城市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发挥“1+6”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做大县城规模的同时,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在城市群政治、经济、文化其辐射带动下,大量的小城市(镇)获得快速发展,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形成层次分明、定位明确、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6.1.3 建设特色城镇,充分发挥城市文化软实力
  
  建设特色城镇要注重质量和内涵并存,提升城市软实力要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抓手,结合邯郸市发展现状:一是挖掘文化旅游产品种类。如我市磁州窑陶瓷文化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更深度的挖掘:一方面建成生产种类丰富、品质精良瓷器的窑厂,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开发、拓展 DIY 陶瓷制作等娱乐项目,使得“游购娱”相得益彰,进而带动“吃住行”,形成完整产业链;二是依据县域特色做强旅游品牌。8000 余年的历史,铸造了感悟人生的梦文化、享誉中外的太极拳文化、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文化、雄壮激越的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根据自身文化特点,在夯实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上提取优秀文化特性,把这种特性转化为一种为世人认可的固化形象,进而吸引更多的相关投资商和游客,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名牌城镇。

  6.1.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

  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户口管理制度、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子女就学、择业等方面还存在城乡差别,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高了劳动力的转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创新和完善人口管理制度,放宽市区、县城和建制镇落户条件,推行全市范围内本地居民户口通迁制度。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向务工、经商等在邯郸居住超过 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发放居住证,并根据上交税金,养老保险情况逐步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就业、入学、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待遇。建立市、县级财政保障性住房稳定投入机制,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对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明确政府补贴标准,通过收储转租、租赁补贴、货币补贴、实物保障等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监管力度,努力完成 “十二五”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 27.2 平方米提高到 30 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 20%以上的奋斗目标。

  6.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6.2.1 实施分类指导,支持差异化竞争

  每个县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每个地方的地理区域分布、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结构等情况也不尽相同,影响地方经济发的客观因素也千差万别,所以一定要坚持分类指导。在具体指导时,要了解掌握该县域的整体经济发展的宏观情况,也要充分考虑县域经济内、县域经济间、县域经济外的内在联系,要认真分析该县域经济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特殊资源、人文历史、交通运输和发展优势等。

  从石家庄、蚌埠、铜陵这些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的资料看,一个县市的竞争优势的获得一定程度上在于其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邯郸县域经济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类型与模式,主要有工业主导型、农业基地型、矿产资源型、商贸流通型、和复合型等。应鼓励各地根据县情选准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规模,使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欠发达县市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中,应始终注意自身的比较优势,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做大做强相关产业。

  这些县市农业比重高,农业资源丰富,可以通过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联合、引进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毒无污染食品、特色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缩小与县域经济强县的差距。经济发达的县一般具有比较优质的资源禀赋,发展县域经济相对容易,但是,如果要快速发展,就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注重科技创新、更多地开发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6.2.2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服务业的提升、就业人员的增加等,从邯郸市各县的经济发展情况不难看出,西部县的整体实力远远大于东部十县,而西部县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发达,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可以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针对邯郸目前各县的工业发展状况,发展新型工业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鼓励产业聚集、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两块“国字号”招牌,壮大省级工业聚集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引导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县域地方特色的工业园区,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发挥工业园区聚集优势,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使循环经济发展同邯郸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有效结合,严格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审批,杜绝以发展循环经济和废物利用名义,上马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二是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严格按照市委、政府化解产能、节能降耗、大气治理“三合一”集中推进的要求,从投资的源头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项目产生,加快对武安市、永年县、峰峰矿区三大重点区域整合重组步伐,其中:钢铁行业要立足控制总产能、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煤炭、煤电、煤化工行业要大力发展绿色煤电和煤化工;新型建材要大力发展优质水泥、高档铝型材、优质建筑陶瓷等新产品。利用我市列入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契机,规划抓好汽车产业项目建设,搞好零部件配套,延伸发展汽车服务业;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增强扶持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领,引导工业企业提升研发和营销能力,培育产业内生增长能力。三是要扩大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仅靠县区自身经济发展远远不够,必须有增量资金注入和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突出招大引强,开展产业链招商和定向招商,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联系、一个部门负责、一条龙服务”机制,确保年初确定的引进品牌龙头企业和项目计划有效落实;要把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作为推进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同时把开放招商作为“一招求多效”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委托招商、利益分享等长效机制,强化关联产业引进,抓好配套企业跟进,带动产业链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丰富的水能、矿产、旅游等资源储备项目,“筑巢引凤”催生项目;加强项目包装推介,围绕大项目、大企业抓好招商,利用外来资金嫁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6.3 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

  6.3.1 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面临日益高涨的成本压力,民企要着重强素质,抓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一是深化企业改革。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拟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推动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分离,实现产权结构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适当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规范和落实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权责,建立和落实重大事项论证和决策机制、内部制衡和风险控制机制,切实降低投资和经营风险;二是积极引进和推广以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推进管理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名牌战略,推进技术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增效益。

  6.3.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打造高素质的民营从业队伍

  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推进民营经济的做大做强,离不开高素质的民营从业人员和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企业在各个阶段上,都需要核心技术研发人才、融资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从邯郸市来看,既缺乏千千万万的小业主、小老板,更缺少出类拔萃的民营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物。一是企业在创业阶段要注重从企业内部培养人才,成长期和成熟期则要注重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合作机制,采用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吸引专业人才为企业服务。二是成熟期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的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效益和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三是民营企业家要开阔视野,注重产业链招商,放眼全球寻找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寻找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建立创新团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人才引进、改革创新,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推进民营企业走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4 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6.4.1 加大财税扶持,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根据民营企业年上缴税收的高低不同,分别按其地方级“三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当年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适当给予奖励。用足用好国家财税政策,扩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购置大型先进技术设备用于升级改造的民营企业,财税给予适当减免,全面降低民营企业税收负担。尽快建立民营经济贡献排行榜,每年对于为全市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行评比奖励,激发民营经济干事创业的氛围,建立全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各级更加关注民营经济,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政府要在市场准入、开发区、工业园区入驻、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面实行国企、民企同等待遇。积极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增加民营经济用地指标,鼓励民营经济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商贸流通及金融服务领域,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放宽创业者办理工商登记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和住所(经营场所)限制,允许以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林权等非货币资产作价出资,其出资比例不受限制。除经营涉及国家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外,允许“先照后证”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可以凭本人身份证依法申请登记办理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此外,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保证一定的比例用于民营企业。适当降低民营企业土地使用税,支持采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削山填壑和治理煤炭踩空区、塌陷区的方式补充解决民营企业建设用地。

  6.4.2 有效解决融资难,积极鼓励科技创新
  
  一是开拓创新金融服务。政府要出台政策,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力度,尤其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规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总量和比例,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可以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并改进对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扩大贷款质押范围,开展动产、仓单、股权、商标权、专利权、着作权等新型抵(质)押担保贷款业务,以及供应链融资、保理融资、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服务,增强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灵活性。另外政府应制定具体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信托、以及资产转让等方式增强融资能力,从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积极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和鼓励有关机构的专门技术实验室和测试基地向民营企业开放,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在民营企业比较集中或产业集聚优势比较明显的地区,通过投资补助等方式,推动建立民营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设计、信息、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增强研发能力,提高技术推广的规模效应。同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向民营企业有偿开放实验室、技术中心、设计中心,并为民营企业提供研发、试验、设计、检测、信息等服务,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结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对民营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并转化实施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促使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积极注册商标、新型外观和专利技术,打造知名品牌企业,提高企业层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6.4.3 加强民营项目的投资管理
  
  当前,邯郸市的民营经济大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难以占据产业制高点。

  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民间资本,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民间资本尽快进入实体经济中,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岗位,也能更好地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使全市经济增长更加均衡。因此,各级政府要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民营经济,加快谋划和培育重点项目,落实好中央、省、市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六大重点领域 100 个重点项目,每个县(市、区)都要围绕重点产业谋划一批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重点产业提升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同时做好项目招商,通过有效的招商活动实现县域产业的“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要发挥市开发区、冀南新区等高新区和物流园区的集聚功能,引导项目投资向园区集中集聚。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把更多分散的民营企业组织起来,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由产业低端向产业高端演进同时,政府要做好个体户、初创期企业的指导培育,提供便捷通道,形成从“个体户——小微企业——中大型及龙头企业”多层次多领域发展梯队,实现民营经济的增量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