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国外类似银行可持续发展经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7 共50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第2部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绪论
【第3部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分析
【第4部分】 国外类似银行可持续发展经验
【第5部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建议
【第6部分】农村信用社持续发展策略探讨参考文献与致谢

  第 3 章 国外类似银行可持续发展经验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限于县域经济范围内,致力于向县域范围内的农户、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其自身特征、服务对象、经营模式都具有小额信贷的性质。在国外类似银行运作模式中,发展较为典型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印尼人民银行和美国社区银行。因此,研究国外类似银行成功的运作模式,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启示。

  3.1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

  孟加拉乡村银行由着名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于 1983 年创建,依托独特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主要是在农村地区向穷人发放无抵押小额贷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全世界乡村银行的典范,穆罕默德·尤努斯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3.1.1 独特的经营理念

  孟加拉国面积 147.6 万平方公里,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共 1.35 亿人口,人口整体素质低,资源贫乏,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约 8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55%。上述国情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经营理念的产生的源泉。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改变了商业银行嫌贫济富观念,充分信任穷人,向穷人尤其是妇女提供小额信贷,且不用任何抵押,他们得到贷款后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手工制造等经济活动,逐步改变了农村贫困地区居民的经济状况[28]。截至 2012 年,孟加拉乡村银行已拥有 190 多名员工、690 万客户群体、2159 家分支机构,贷款金额 59 多亿美元,资产质量高,服务区域涉及 71200 个乡村,还款率近 98%,资本收益率较高,已经成为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奇迹。

  3.1.2 合理的资金结构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内部,且没有明显的资金缺口,这在世界银行业是绝无仅有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从最初的依靠自有资金,到借助国际扶贫组织贷款,再到要求贷款人入股,逐渐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资金来源方式。孟加拉乡村银行不吸收社会存款和捐款,所有的借款必须在本行开立储蓄账户并存入一笔资金,具体数额视贷款数额确定。

  在这种借贷模式下,提供一笔贷款就会有一笔新的资金入账,如此循环往复大大减轻了资金周转压力,使资金运作良性循环。当借款人的这笔资金积累至一定金额时,孟加拉乡村银行就要求将这笔资金转化为银行的股份,借款人也随即成为股东。孟加拉乡村银行 94%的股份属于参与借款的贫困农民,其余股份是国家所有,是真正意义的穷人银行。

  3.1.3 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发放不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物品,尤努斯通过对传统银行风险控制方式弊端的分析和农村经济活动特点的把握,建立了全新的“整贷零还”、“小组模式”和“定期会议机制”,通过激励手段和约束机制保证贷款的收回,开创了独具一格的风险控制流程。“整贷零还”的还款机制就是数额很小的借贷资金也采用分期偿还办法,一年内最多分 48 期偿还,这样既在借款方的承受范围内,也提高了借款人的还款积极性,有效降低了违约风险。“小组模式”是综合利用激励机制和社会压力保证还款的组织机制,具体是每一个借款申请人都要寻找与自己具有相同经济背景、相似借款用途的村民组成 5人借款小组,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同呼吸、共命运”,一人想贷款需要全体组员的同意,一人未按时还贷则全体组员丧失资金借贷资格,通过这种激励和社会压力来强化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的氛围。“定期会议制度”就是 5 人借款小组设置组长,组长作为孟加拉乡村银行固定联系人定期召开例会,提交贷款申请、收缴每周存款和还贷资金、集中讨论问题,这种定期会议机制加强了银行与贷款方的日常联系交流,有助于及时发现风险点并迅速采取措施[29]。

  3.2 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

  美国社区银行又称“草根银行”,扎根社区,主要向中小企业、家庭农场主和中低收入存款人等小型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资产规模通常在数千万美元和数十亿美元之间不等。

  据统计,美国盈利性最好、最稳定的银行是资产规模在 3-5 亿美元的社区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社区银行具有成本、人缘地缘、信息、灵活便捷、集中经营和体制上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一种盈利性高、长期稳定的商业银行运作模式[30]。

  3.2.1 准确的市场定位

  在美国银行体系中,大中型银行通常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社区银行则将优势资源集中在中小企业、社区居民,通过“以专补缺、以质取胜”的专营方式,克服自身规模小的先天缺陷,向目标客户群体提供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具有的人缘地缘优势使其更容易与当地政府、中小企业、居民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大大缓解“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社区银行的主要存款客户是社区内的企业、居民,存款利率敏感性低,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成为社区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核心。社区银行存款资金主要用于当地,有效解决了资金运行中的“虹吸”现象,使资金继续留在本地。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存共荣关系为美国社区银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发展动力,也是社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3.2.2 人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

  美国社区银行的金融产品通常按照社区中小企业、居民的个性化生产、生活的现实金融需求,提供专业的、便利化的“一对一”金融服务,其产品主要有货币、贷款、储蓄投资、附属服务等,还为社区成员提供开放式的建议与咨询,小到专门对 13-17 岁个人客户提供指导性储蓄服务,大到对高负债客户设计债务转换及清偿方案。信贷资质方面,社区银行主要根据借款人的性格、品质、家族历史、个人支配开支等因素来进行审核,没有采用查阅信用记录、财务报表数据等传统方式,贷款流程在自助设备就可完成,申请周期短,手续简便,满足了客户快速融通资金的需求[31]。社区银行这种贴近社区、方便居民、亲情服务以及灵活应变的经营理念成为其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3.2.3 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美国社区银行充分借鉴了“三权分立”精神,建立了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经理层等三个完整等级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法人治理结构核心的董事会由社区银行的股东、经管管理层业务骨干构成,并设有独立董事,以保证掌握最终决策权的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的人员范围涵盖股东、公司职工等,甚至还有外部专业人员,董事和经营管理层人员经理兼任,监事会负责监督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并对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的违规行为予以指正。经营管理层由董事会任命,负责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这样就实现了决策权、监督权、经营管理权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保证社区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3.2.4 灵活的风险收益控制机制

  美国社区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实行风险和效益的有机结合,以市场化的利率机制,针对不同的客户对存款、贷款利率进行灵活定价。信用风险控制方面,采取实现信用和担保的有机结合风险控制策略,在贷款审查时主要是看借款人信用状况,抵押担保品只作为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利用社区经营有利的人缘地缘优势,重点考察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的诚信意识和产品的市场前景,甚至会将贷款大胆发放给信用良好但无抵押担保的客户,这种做法是美国社区银行又一成功经验。当然,美国良好的信用惩戒机制是这一风险收益控制策略的强力保障。

  3.3 德意志合作银行的成功经验

  德国是合作金融制度的发源地。1847 年,德国人雷发巽创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后来发展成为德意志合作银行,现已成为世界 50 大银行之一,并成为合作金融的典范,影响和推动了全世界合作金融的蓬勃发展。总结起来,德意志合作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3.3.1 坚持合作制的原则和为社员服务的宗旨

  德意志合作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合作制的原则和为社员提供服务的宗旨。二战以后,德国经济逐渐恢复生机,农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呈现期限短、小额化的特点,大的商业银行无法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德意志合作银行迅速围绕着社员的资金需求,将经营方向转向提供小额贷款。德意志合作银行还为农民、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尽可能周到的满足社员需求,除了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外,还为社员提供购买肥料、种子、农产品等各种服务[32]。

  3.3.2 业务经营商业化和专业化

  德意志合作银行在德国的金融体系中不享有政策优惠,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完全商业化经营。各成员行除了开展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之外,利用广泛便捷的结算网络,为社员和其他客户提供信用卡业务、股票、债券和投资基金业务以及为顾客代保管业务、代理业务和代保险等金融服务。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加剧,德意志合作银行体系代办商贸业务的成本逐渐增加,运营效率越来越低,经营策略开始由金融业务和商贸业务并重逐渐转向专营金融业务。

  3.3.3 成员行均为独立法人

  德意志合作银行的各基层合作银行均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最高决策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常设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中的主要负责人的任命必须经过政府批准。德意志合作银行的上下级没有隶属关系,而是自上而下提供管理服务,通过统一的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各成员行资金的上存和下融,实现了资产规模和业务开展的联合,形成了强大的合作银行系统,发挥合作银行系统的整体优势。

  3.3.4 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

  德意志合作银行通过建立信用保证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贷款保险制度形成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一是建立信用保证制度,发放大额长期贷款,需要提供各种有价证券和不动产作为抵押,短期小额流动资金贷款需要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的形式解决风险分摊问题。二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通过保证基金进行风险控制,帮助成员银行渡过经济困难,保证银行债权人的安全。三是建立贷款保险制度,规定每年成员行按照风险资产的一定比例存入贷款担保基金,以帮助出现危机的成员行。

  3.4 对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3.4.1 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纵观国外三家银行的成功,无不建立在“主动求异”的市场定位基础上,将大型银行无法涉及的客户资源和业务领域作为自己的目标群体,既避免了与大型银行的恶性竞争,又开辟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孟加拉乡村银行选择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妇女)作为自己的客户群体;美国社区银行更是实施求异化的市场策略,力求打造平民中间的“草根银行”;德意志合作银行在二战后转为社员提供期限短的小额贷款的做法,都是适应市场的表现。

  因此,农村信用社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自身“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市场定位,与大型商业银行一起形成分工明确、良性互补的金融格局,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

  3.4.2 开展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经营规模小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放大风险抵抗能力弱、竞争力不足的弊端,也能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灵活特点。上述国外的 3 家小型银行没有靠机械地“拾、补”大银行的遗漏,而是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这才是它们成功的精髓所在。孟加拉乡村银行推出的无抵押小额贷款,满足了贫困农户的资金借贷需求;美国社区银行更是注重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社区居民、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德意志银行从商贸与金融业务并重转为专营金融业务。农村信用社应该着力开发与自身市场定位相适应的金融产品,真正发挥自身特点,通过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人性化的金融服务,打造优质品牌,吸引忠实客户。

  3.4.3 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3 家银行在内部治理方面的发展经验各异,孟加拉乡村银行要求借款人存入储蓄账户的贷款资金达到一定数额时,将这笔资金转化为银行的股份,将借款人变成股东;美国社区银行按照“三权分立”的精神,建立了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经理层等三个完整等级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德意志银行各成员行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管理委员会及主要负责人政府批准的运行机制等等,他们的做法无不体现了内部治理的重要性,农村信用社必须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完善治理架构等措施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

  3.4.4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小型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居民、中小企业,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通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又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物品。在开展业务时,应当把风险防控放在首要位置。

  孟加拉乡村银行“整贷零还”、“小组模式”和“定期会议”机制是激励和风险控制的统一;美国社区银行对借款人因素进行审查等,无不体现激励和控制风险的理念;德意志合作银行建立了信用保证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贷款保险制度等风险控制体系。由于各国、各地区的现实状况不尽相同,农村信用社在激励和风险控制机制的选择上不能照搬他们经验,但是应当牢固树立“风险防控优先”的经营理念,运用市场化的激励措施,建立符合当地实际和自身经营特点的激励和风险防控体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