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小微金融发展探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25 共1268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青岛农商银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第一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小微金融发展探究引言
【第二章】互联网小微金融服务相关概念基础
【第三章】青岛农商银行农村小微云金融服务模式分析
【4.1 - 4.4】农村小微云支付平台的建设方式
【4.5 - 4.7】农村小微云支付平台的创新点
【结论/参考文献】农商银行农村小微金融改革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悠久,从出现第一家商业银行成立逐渐发展到 21 世纪,众多商业银行逐渐竞争激烈。其竞争的激烈程度,我们从街头巷尾琳琅满目的商业银行广告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了解。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同样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互联网金融也逐渐兴起,各商业银行也不约而同地将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竞争提上日程。

  从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逐渐发展到竞争激烈的过程不过十来年的光景,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它的出现让网购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不仅给购物者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给物流产业链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伴随互联网金融发展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为了保证互联网金融以一种健康的方式持续发展,继续慧及全国人民,让人民共享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胜利成果,中国国务院在 2015 年 12 月颁布了"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计划在 2020 年得以实现,这是党中央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角度上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规划,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今天,自然将金融发展的福利普惠大众也成为党和政府努力的一个新目标,从而使得中国人民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显著的提高。金融服务方面也不例外,为了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从更宽、更广的角度上延伸金融服务对象,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方便、快捷地得到高质量金融服务,有力改善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农民无处贷款、残弱群体寻求金融服务不便等等的金融服务现状,努力将我国金融服务水平发展到全球中上游水平,建立建成一个能普惠大众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顺应中国经济迅速向前发展的趋势,与城市相对应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各种可用于农作物播种、耕耘、灌溉、施肥、收割、脱粒、粉秸秆等机器设备也逐渐地应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各个环节,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伴随这农作物产量增加,农闲时间延长,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或成立个体户,农村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个人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农村经济也日益成为人们不可忽视、逐渐关注的问题,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发展,全国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也在于提高农民收入。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将金融改革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红利带入农村、普惠农民,加强建设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软肋"--农村金融,从而达到农村金融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使普惠金融得以实现。

  1.1.2 研究意义。

  目前大多数 80 后已进入而立之年,因此此时正处于人生事业的上升期。由于这部分群体大都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很多人接受了高中、大学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因此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再加上本身价值观念的提升,更多的人愿意建立"小微企业",实现自己满腔的抱负。然而,传统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贷款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来提高贷款收回的可能性,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这种传统的发放贷款模式,在商业银行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角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也使得真正有资金需求的众多"小微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这不仅阻碍了众多小企业的顺利发展,更严重地说,这种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使得很多"小微企业"无疾而终。这种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所造成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自有小微企业存在就一直存在,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推进,由机械生产设备逐渐代替了更多的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作中解放出来。随着农闲时间的延长或管理相同数量农田所需农民数量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大城市打工赚钱,成为"农民工"这一劳动力蓄水池的一份子。这样农村中的农田管理就逐渐转移到留守在村里的农民手中,随着农民家庭所管理农田规模的增大,各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开始出现。例如,拥有农田数量庞大的家庭会收购部分外出打工家庭农田的经营使用权,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形成大规模的家庭农场,从而有利于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运用机械进行经营与管理;与之类似的有几家农田拥有大户联合生产,形成新型联户经营模式的农场。类似的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逐渐兴起,随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产品生产受农作物生长影响导致的自然周期性和农业生产产量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种种因素均导致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现金流量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就像公司或企业一样,这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同样将现金流视作不可或缺的"血液",因此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如果在资金短缺时不能及时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将很可能面临巨大亏损或"破产".

  在今天,中国政府已经在大力推进经济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然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改革和改革现有的大规模公司身上,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也同样对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配合相关鼓励推进发展政策的进行,加快进行与之相适用的农村金融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添加"金融润滑剂"是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青岛农商银行为例,通过研究互联网农村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和实践应用,开发新的更适用于农村发展的新的金融工具不仅是金融方面的创新,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努力。青岛农商银行所服务的主要地区目前还主要在青岛市范围内,它一直致力于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和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研究,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总结了一套适应服务三农目标的电子银行业务建设方案,涵盖客户身份认证和交易安全保障机制,使服务对象可以方面地通过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方式得到优质金融服务。该银行推出的专门为农村用户服务的互联网小微云支付系统是该银行在拓展农村业务时做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创新。该成果的应用,将为三农服务政策的落地提供理论支持,间接推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各项支持三农的金融服务政策落地。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服务,顾名思义就是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中国为农村提供金融产品的主体还是农商行,也就是农村信用社。虽然,农村的相关企业或组织也可以向各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申请贷款等业务,但成功案例与农商行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究其原因,农村经济发展落后,难以被传统商业银行所触及,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的有利途径还是对农商行进行改革。

  (1)国外研究综述。

  与国内对与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相比,发达国家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从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就层出不穷。罗纳德·麦金农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金融抑制理论,他认为农村经济迟迟得不到快速发展是因为没有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没有金融这一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经济车轮将无法前行,因此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备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著名学者爱德华·肖找到了解决麦金农发现的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方法,既然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备就需要政府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深化金融改革,从而农村金融服务将得到有效发展与完善[2].学者弗兰克·纳威罗泰尔在 80 年代初期,从影响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数量的角度入手,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最终提出用六等式模型来分析影响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原因[3].在 80 年代中期,美国的米尔·戴维尼和比尔·韦伯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管理不仅要深化改革,更要对存在的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加以疏导,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的局面[4].朱妮尔·R·戴维斯、 安吉拉·卡布瑞斯和鲍尔·G·海瑞在 20 世纪末,将定量分析引入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结合定性分析,充分讨论了可能影响农民得到相应金融服务的因素[5].2003 年,学者卡洛迪欧·宫泽莱姿·维嘉将视角放在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出现的金融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赞同了美国学者爱德华·肖提出金融深化方法,还肯定了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原因在于农村金融体系供给不足[6].

  (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现状是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拿到理想数额的贷款,并且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农场经营模式也需要一定数额的商业贷款,但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使得资金供求失衡状况严重,因此国内专家和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

  在 2007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为研究农村金融问题成立了课题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是金融体系的重大薄弱方面,农村几乎处于金融体系"之外",农村地区作为金融体系所触及不到的"世外桃源",资金供求严重失衡,从而抑制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7],这正验证了美国学者麦金农所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论。同年,周雷从分析国内小额信贷和农户融资方面的问题入手,找出中国金融体系在相关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农村金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8].杜晓山在 2008年曾强调指出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来支持"三农"的发展,这种财政手段除了要直接支农外,还应该要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11].林晓临(2010 年)在其发表的文章中,主要研究了中国金融业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时的经营模式,对该经营模式的利弊作出了明确阐述[10].同年,学者彭建刚和何婧在针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研究课题中发现,中国地区间金融差异与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金融体系不完善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水平也很弱后,金融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应较高,该项课题还发现农商行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相关性显著强于大型商业银行,从而提出加快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是改善某个地区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最有效途径是[11].2011 年 ,刘晓明以潍坊市为例,对农户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经过数据分析和经济逻辑推理,最后得出中国农村人口将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被传统金融体系排除在外的群体,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使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成果为全国人民所共享,并对银行提出针对三农服务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的系列要求[12].

  以上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这对于中国金融体系,尤其是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但是,以上学者大多数都是在理论的角度上、或者立足于全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而对于具体到某个省市的研究却很少;虽然已有部分文献提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但并没有具体阐述两者之间存在的真正的经济影响关系;虽然指出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但使其增加金融服务供给的具体措施却很少。

  1.2.2 小微金融服务。

  在上世纪 70 年代的孟加拉国,很多低收入家庭需要商业银行贷款,当时的孟加拉国专门针对这种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还不健全,所以社会底层的资金供求严重失衡,从而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小微金融就是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当时孟加拉国为了健全相应的金融服务创建了乡村银行,专门对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发放无抵押贷款,这种贷款金额小,办理手续简单,但是该类贷款业务自创立以来发展的格外顺利,很快该乡村银行的无抵押小额贷款业务取得了巨大成功,自然成为金融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2013 年,苏红岩在《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的发展研究》中提到了孟加拉国所创建的目前小微金融的雏形--乡村银行,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成功的可能性及发展小微金融对中国社会收入水平不高的农民、工人或急需融资发展的小微企业的重要作用[13].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可能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导致小微金融发展规模还不是很大,但从孟加拉国创办乡村银行开始,各种形式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逐渐出现,如今小微金融正在给世界各地低收入群体带来越来越大的帮助。

  (1)国外研究综述。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意识到了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活动中重要作用,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能够保持世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小微企业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许多相关举措来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给予支持。

  美国对小微企业的研究从未间断,据相关统计表明,根据 SIC 行业分类标准美国大约有 3/4 的小微企业从事零售、建筑、专业服务等行业,还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SBA,SBA 对小企业从员工人数、资产净值、盈利性等方面加以定义。按 SBA标准统计的小企业有 67%的员工人数小于 5,这些"迷你"企业大都在城区创办,令人吃惊的是仅有1/5 的小微企业拥有专门的办公室。然而这些数量庞大但规模微小的"迷你"企业解决了美国 2/3 人口的就业,这些小微企业就像蚂蚁一样在整个美国的经济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从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占比全美国企业收入的 50%以上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同时根据 SBA 的统计,美国一半以上的创新型技术企业均为小企业,美国有 30%的小企业属于商业服务业,25%属于零售行业。

  从上述讨论可知,美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在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从侧面验证了美国小微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可以说在美国,小微企业就像是国家的血细胞一样,它虽然"体积"微小但数量庞大,并且这些血细胞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是美国经济发展动力的源泉。为什么小微企业在美国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小微企业在美国可以发展的如鱼得水,生生不息,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完善的金融体系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美国金融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的管理类金融服务就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帐户管理、信贷额度和金融租赁、财务管理三大类,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支票账户管理业务为小微企业进行支付结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美国,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融资平台也十分宽广,"迷你"企业不仅能方便地申请信贷额度还可以通过使用信用卡或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为企业发展进行适当的融资。至于财务管理服务更是包含了交易服务、现金管理服务、信用增值服务、经纪服务、信托和养老金服务等五大类各种各样的财务管理服务。

  张兰芳在 2013 年研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时,对美国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进行了详尽分析,文章中曾指出在本文上述各种金融服务产品中,除租赁业务(金融租赁公司)、经纪业务(金融中介公司)、信托和养老基尼业务(信托公司、金融公司)、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外,其他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要都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随着近年来商业银行经营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好[14].

  早在 1996 年,美国学者 Weston 和 Strahan 就已经关注到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状况,在他们发表的文章中,通过搜集处理美国各种规模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数据,分析商业银行规模与向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20世纪末的美国,大型商业银行将主要关注力放在大型企业的存贷款业务方面,选择性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巨大贷款需求;相反,小型银行将更关注对小企业的贷款发放,中小型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市场上拥有较大的比较优势[15].然而在 1998 年,Berger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合并所导致的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对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数量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与 1996 年两位学者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契合。大银行合并后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然而小银行的合并却会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Berger 指出这一看似有些矛盾的实证结果,背后揭示的是小型银行独有的信息生产优势[16].在 Berger 文章中所提到的信息生产优势这一概念是 Banerjee 在 1994 年提出的假说,该假说中所涉及的长期互动假说与共同监督假说所描述的信息优势会随着小型商业银行的合并产生良性循环[17].

  (2)国内研究综述。

  从上文中提及的美国小微企业解决 2/3 的就业和创造 50%的营业收入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同样可以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较晚,市场经济在中国运行的"年龄"尚浅,因此这种市场经济催生的众多小微企业发展也相对较慢。2012 年 3 月 3 日,王爽曾在一篇名为《一道难题的创新求解》的文章中从资金支持、政策扶植和制度保证三个角度深层次分析中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中国千千万万的小微企业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并使之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18].同日《金融时报》公布有关小微企业的数据,小微企业所创造的年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这数据充分有力地说明,中国的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19].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正在努力寻求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各种公司企业都在顺应中国整体的经济步伐作出相应的改革,相关改革方案也层出不穷。在这一经济发展的转折点,中国很有必要对金融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增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和范围,从而更好地激发中小企业的增长潜力,使小微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20].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在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不仅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而且有长期经营历史的规模庞大的企业也纷纷出现财务危机状况[21].在全社会资金匮乏的时期,小微企业的发展更是异常艰难,因此小微企业能否成功融资成为其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22].温家宝总理在 2011 年 10 月声明,要对小微企业实行金融、财政和政策上的扶持,关注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间竞争日益加剧,加上外资银行对中国本地银行业务的冲击,对中国传统商业银行来说必须寻求另外的业务收入。因此,综合政府鼓励和银行竞争加剧两方面的因素,小微金融成为商业银行自我拯救的绿色通道[23].为了更好地鼓励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2011 年 10 月国务院和银监会同时推出了多个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政、货币政策方面的文件[24].2015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发挥其货币调控职能,采取多项货币宽松政策,为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了温和的发展空间[25].

  继 2011 年政府及中央银行作出一系列动作之后,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赵晴在其 2012 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小微企业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使其在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等级低,再加上小微企业与贷款部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导致小微企业很难在商业银行得到理想贷款金额的根本原因[26].同年,学者林越通过研究提出小微企业难贷款的根本原因是由其生产的产品档次所决定的。低档次、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一般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再加上小企业管理水平低,这将给商业银行发展前景不好的预期,因此产品品质差成为难贷款的根本所在[27].过新伟则在财务制度上将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作比较,认为还款能力差是银行发放贷款时的主要担忧[28].褚静涛在其文章中通过描述小微企业管理团队不够专业、往往受挫能力较弱,因此只能采取消极的停产、歇业等措施来应对不利的发展环境,从而说明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时首当其冲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弱[29].

  1.2.3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顺应时代发展而自然出现的,是传统商业银行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金融形式,它不仅是互联网功能的拓宽,更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互联网金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数据挖掘、云计算和商业银行业务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以一种先进的模式--互联网金融,为亿万人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1)国外研究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早期研究从国外开始,Lockett,I.D.Blackman(1998)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全球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讯业的发展缩小了人们观念上的距离。随着跨国企业的发展,电子支付的更加普遍,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为企业等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增多,金融、保险、证券等的经营业务范围出现大量交叉,金融业从分业经营逐渐向综合经营发展。为了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金融管制逐渐放松,而一些大型公司的财务公司逐渐拥有从事银行业务的能力,这对传统银行业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在银行业内本就竞争日益加剧,再加上其他产业对银行业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整体业绩呈下滑趋势[30].

  在 2004 年的欧洲,就已经有学者开始提出可以通过移动来进行交易支付,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性的尝试,这直接引领了 21 世纪互联网金融的新时代。该学者还专门针对移动支付进行研究,找出保证移动支付顺利进行所需要重点突破的核心问题。

  2005 年,通过移动支付用户的调查研究发现,7/10 的用户更喜欢采取移动支付手段完成交易支付,这也说明了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交易支付的主流。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它也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Mallat 对移动支付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表明移动支付有交易支付快、摆脱地域限制等优点,同时,移动支付有支付价格高、程序繁琐、安全风险等问题。2008 年学术界界定了移动金融和电子金融,而这两类正是互联网金融的最早期产品形式。

  (2)国内研究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入国内是从学者谢军 2012 年发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开始的,也是从他开始互联网金融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视线范围[31].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它是兼具传统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优点的无中介化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32].

  国内学者宫晓林对互联网金融的经营特点做出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互联网金融特点如下:支付便捷、将集中和个体支付相统一、将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网络化、信息透明、资金融通快、金融无中介状态、资源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33].

  陈敬民在文章《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若干思考》(2013)中,从银行业经营的角度出发,对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技术进行了梳理,不仅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和 P2P 等经营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而且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冲击和挑战找到了解决方案:通过采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和开放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的方式创新经营模式[36].还有学者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与影响,提出传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加强行业关联度、完善信息体系、加强风险防范的方式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37].虽然国内大部分研究人员都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将引起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大变革,学者曾刚却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只不过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要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面临着很多问题[38].

  国内学术领域积累了两三年的研究经验,于 2014 年学者罗明雄出版了《互联网金融》,著述中将互联网金融根据服务方式、技术支持、支付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具体分为第三方支付、P2P 、大数据金融、众筹融资、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六类。他提出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必然趋势[34].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学者刘洋针对互联网金融所特有的便捷之处,为传统商业银行有的放矢的应对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建设、推广社区银行,从线上线下同时完善现有服务体系,使银行金融服务更贴近人们生活;采用大数据对贷款申请者进行信用评级,发展小微金融服务;开发服务客户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金融产品平台化的战略部署[35].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在是否应该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个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互联网金融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在积极推广的同时,鼓励传统商业银行作出相应的变革。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发展带来的是现有金融体系的一场"革命性"变化,它不会使传统金融机构消失,但它会催化传统金融机构迅速成长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金融体系。

  1.2.4 云支付和交易安全。

  (1)云计算发展综述。

  何朔、蒋海俭、祖立军在 2012 所写的《云计算在电子支付领域中的应用综述》一文中,通过将计算比作水力、电力的方式,既形象又准确地将云计算这一新概念展现给大家[39].云计算就是依托现在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运用计算速度超快的计算机完成大量的数据运算工作,"云"就是运用网络的意思。近几年来大数据越来越引人关注,与之数据处理计算相对应的就是云计算。从本质上来讲,云计算是计算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自然出现的新的数据计算模式,在 IT 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经营需要依靠大数据挖掘有盈利能力的发展项目,就必须依靠云计算来实现产业变革,这种新的生产力将拓宽企业业务范围,发现新的业务资源,促进经济多方面共同发展[40].

  李乔、郑啸 2011 年在其发表的《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中,高度肯定了云计算为经济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云计算的出现不仅仅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它独特且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盈利发展机遇或空间,因此云计算自出现以来,在短时间内就迅速与存在的各大产业形成了紧密结合[41].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云计算作为建设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将云计算运用在生产、投资项目,新产品研发,市场需求调查等决策中。在云计算的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通过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云计算又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云计算与产业界在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以一种互帮互长的方式在共同发展[42].云计算因其继承了传统分布式计算思想,因此与金融业中的支付业务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将云计算运用到金融体系中不仅能使处理业务、客户数据上带来极大的便捷,而且这是一种创新的元素,实现云计算与金融业的结合将会带来一股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浪潮[43].

  支付就是对债券债务关系的结算与抵消,它是通过货币所有权转移的方式来实现债务清偿的功能。既然支付只是货币所有权的转移,那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将简化程序、加快债务清偿过程。而在这债务清偿的背后不过就是商业银行系统内账户存储信息的认证与更改。由于云计算是 IT 发展到新阶段所产生的具有高信息技术含量的产物,自然在处理这些信息认证与更改中更加安全可靠[44].将云计算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电子支付产业中就产生了云支付(Cloud Payments 或 Cloud-based Payments 或PaymentsintheCloud)的概念。关于云支付的概念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就是根据云支付的来源所给出的定义,云计算与支付产业相结合所形成的云支付产业,简称为云支付。由于现存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贸易,离不开支付,随着云支付这一便捷的交易支付平台的出现,每个行业都开辟了一种新的交易支付渠道[45].云支付产业的发展将不仅仅包括支付云系统的建设,还包括创新云支付服务模式、数据挖掘和建立行业规范标准多个方面。

  云支付将会发展成为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综合服务平台。云计算运用其独有的高信息技术将推动整个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利于发掘新的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使社会资源实现更有效的配置,新的发展方向又将再次推动云支付的提升。现在,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纷纷在积极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云平台,利用云计算完善内部管理系统[46].

  (2)交易安全保障。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无形的因特网将全球各个角落的家庭、企业、组织等连接到一起,对于银行系统也不例外。信息化气味比较浓重的今天,银行不仅在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为客户办理业务,也在用互联网与其他银行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企业间进行交易的各种账户往来在网络上也是有迹可循。然而网络并不是那么安全,因此银行系统还存在着被非法分子或恶意破坏者破坏的风险,因此如何保证银行体系的信息安全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互联网从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发展至今已有 50 年左右的历史,就这样一种备受瞩目的、经常被人们所使用的互联网为什么发展到现在人们才日益关注其信息安全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从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寻找原因。很显然,互联网虽然起源于军事需求,但后来主要使用者是科研人员,为了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互联网的发展一直以开放性、共享性作为发展、优化的目标,而安全问题从一开始就被人们选择性忽略了。随着互联网的继续发展,现代企业、商业银行和家庭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才出现了涉及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的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手机逐渐拥有了上网功能,智能手机开始出现,各种银行顺应时代发展开发了自己的手机银行 APP,近几年又出现了能接入互联网观看互联网视频资源的电视,就这样慢慢的互联网完成了与电话、电视等的融合,在相互融合的过程受各种商业驱动高速地发展。可以说,互联网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存在的由历史发展所造成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备受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研究解决方案,但到目前为止各种病毒或受黑客恶意攻击的事件还经常发生[47].

  综合上述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到互联网大背景下,农村小微金融服务的思想也越来越成熟。本文是将农村金融、小微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地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青岛农商银行农村小微金融云支付平台,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立足于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进行金融经营模式的创新研究,首先分析了处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环境下各种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且对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对国外相似的发展经验进行合理的运用,指导我们对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进行创新。结合青岛农商行的具体发展状况和技术支持程度,我们提出中国本土化的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利于中国农村、小微金融发展的"互联网小微云支付平台".通过与国内其它银行的农村小微金融服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劣势。接着,论文详细介绍了小微云支付系统的建设背景、规划方案、安全方案和应用场景,并进行了系统展示和系统总结。文章最后对该项研究工作给予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1.3.2 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规范研究方法。

  有数据、有事实,才能有真相。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农村金融问题,本文决定采用调查法,通过搜集、整理调查资料,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目前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力求从中发现真实问题,使本文研究内容的真实性得以保证。

  (2)比较研究方法。

  本文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决定采用对比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目前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农村新型经营模式的相关服务问题及其金融创新和应用,所以通过对比国内外的问题存在状况、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及发展方向,力图为解决中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严重匮乏的状况提出有效的服务三农、发展普惠金融的解决办法。

  (3)案例研究方法。

  本文对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主要以青岛农商银行为例,重点介绍了互联网小微云支付平台,这样使得纯粹的理论研究有了具体的实例支撑,更具说服力。

  1.4 本文结构安排。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相关研究背景及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介绍农村金融服务、小微金融服务及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讲述青岛农商银行发展小微金融的宗旨原则及其它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的经验。第四部分介绍青岛农商银行开发互联网农村小微云支付平台的相关知识。第五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

  其结构框架如下图所示: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本文在分析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大胆总结出青岛农商银行农在村小微金融方面独特的运营模式。结合青岛农商银行金融中介角色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发出"互联网小微云支付平台",突破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隔离,推动农村经济高速有效的发展。

  但本文只是对商业银行中的青岛农商银行做了研究,未对其他服务农村互联网小微金融的金融机构进行论述,在普遍性方面有所欠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